香港國際電影節
香港國際電影節(英語:Hong Kong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縮寫:HKIFF)由1977年起開始舉辦,於2016年踏入40週年。
舉辦地點 | 香港 |
---|---|
創辦時間 | 1977年 |
主持人 | 香港國際電影節協會 |
舉行日期 | 每年5月21日舉行 |
影片語言 | 國際 |
官方網站 | http://www.hkiff.org.hk/ |
香港國際電影節是一項競賽性影展,每年多數在3月底左右舉行。自舉辦以來一直被譽為電影薈萃之盛會,也是展示香港電影的舞台。香港國際電影節除了讓市民大眾能親身觀賞世界各地的優秀電影作品,其更重要的功能是作為一個電影的交流平台。電影節除了展示電影的多元化製作,更舉辦座談會、著名導演講座、展覽及派對等活動。此外,每年均有來自50多個國家、數百部電影參展,表彰世界電影業的精英,並讓來自世界各地的電影工作者、電影製作人及觀眾聚首一堂,推廣最新作品,欣賞出色電影;同時也有助於振興香港電影業,增進各地電影文化的交流融匯。另一方面,每年電影節亦會吸引全球大量媒體到場採訪,為重要的電影發表平台。
宗旨
- 讓香港市民有機會欣賞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電影,以及體驗日益精進的電影製作技術;
- 在電影節中放映本港電影製作人及導演的作品,以鼓勵他們精益求精,力臻完美;
- 讓市民有機會重溫本港電影業的歷史及欣賞其成就[1]。
歷史
1970年代,時任香港文化署署長陳達文,向市政局建議創辦香港國際電影節,把世界各地優秀的電影帶給本地觀眾,此建議旋即得到議員及政府的支持,於是第一屆香港國際電影節於1977年正式創立[2]。首屆電影節屬於試辦性質,由市政局舉辦,選映了三十七套電影,觀眾人數只有約16,000人次[2],並只有香港大會堂一個放映場地。
“ | 在香港,正如在世界許多其他的地方一樣,看電影已成為一個大眾化的娛樂。可是當電影在其他地方被接受為正統藝術形式的時候,電影製作在香港卻很少受到鼓勵和被目為一種文化活動……讓我們希望市政局與及其它有能力的機構,以這次電影節的受到不單只一小撮人的熱烈支持和銷票的反應,作為建築將來電影節的基礎。 | ” |
——前第一放映室主席許仕仁,《第一屆香港國際電影節場刊》[3] |
由於首屆電影節大獲成功,第二屆電影節起規模擴大,首次設立香港電影回顧專題,並開始出版由電影學者和影評人撰稿的特刊[4]。從第四屆起,舉辦時間由每年暑期改至三、四月舉行。第六屆起,中國內地開始派團出席和選片參加香港國際電影節。第十一屆起,台灣電影在香港國際電影節登場。第十四屆則轉用當時新落成的香港文化中心為主要放映場地,並首次選用香港與中國內地、台灣的合拍片作為開閉幕片。第廿六屆起,電影節開始設立電影節大使,以向公眾推廣宣傳。第廿七屆電影節首次引入商業機構冠名贊助。第廿九屆起,電影節開始以公司化運作,成為每年「香港影視娛樂博覽」的其中一部分。
主辦單位
在創辦之初,香港國際電影節由香港市政局主辦。2000年,由於市政局解散,電影節改由香港特區政府屬下、由原來市政局分拆出來的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主辦。2001年,第25屆香港國際電影節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與香港藝術發展局首次合辦。2002年至2004年,則由香港藝術發展局主辦。由2005年開始,電影節正式由香港國際電影節協會舉辦。
現時,香港國際電影節的主辦單位是香港國際電影節協會。它是香港的一個非官方及非牟利的慈善團體,以「電影令世界大同」為口號,致力發揚電影文化,推廣光影藝術,加強世界對華語電影的欣賞,並把環球各地出色的電影製作,帶到香港及大中華地區,以豐富香港的精神生活。
為帶動電影文化和活力,協會於每年3、4月期間舉辦兩項旗艦活動,包括「香港國際電影節 (HKIFF)」及「香港亞洲電影投資會 (HAF)」;8月份舉辦以年輕觀眾口味為主的「Cine Fan 夏日國際電影節 (SummerIFF)」。另外協會於2013年4月創辦「電影節發燒友 (Cine Fan)」,旨於推廣豐富多元的電影文化,每月為香港觀眾帶來主流電影以外的精選佳作。
獎項
香港國際電影節從第23屆開始,打破以往只展映不頒獎的慣例,首次設立「國際影評人聯盟獎」。香港國際電影節現時頒發的獎項為五個,包括由電影行業專業人士擔任評審團選出的「國際影評人聯盟獎」、「新秀電影競賽(華語)」獎項、「新秀電影競賽(世界)」獎項、「紀錄片競賽」獎項,以及「國際短片競賽」獎項。
國際影評人聯盟獎
始於第23屆,由國際影評人聯盟的影評人組成評審團進行評選,頒給一部由新晉導演執導的影片,以肯定新生代對電影發展的貢獻。
獎項 | 導演 | |
---|---|---|
HKIFF23 | 印度《漫漫人生路》 | 斯梵 |
HKIFF24 | 日本《2H》 | 李纓 |
泰國《69兩頭勾》 | 彭力·雲坦拿域安 | |
HKIFF25 | 香港《哥哥》 | 麥婉欣 |
南韓《綁架門口狗》 | 奉俊昊 | |
HKIFF26 | 香港《麥兜故事》 | 袁建滔 |
HKIFF27 | 中國《像雞毛一樣飛》 | 孟京輝 |
HKIFF28 | 中國《雲的南方》 | 朱文 |
HKIFF29 | 中國《武松打我》 | 陸一同 |
HKIFF30 | 中國《靜靜的嘛呢石》 | 萬瑪才旦 |
HKIFF31 | 中國《檳榔》 | 楊恆 |
HKIFF32 | 泰國《海逝》 | 雅狄也·阿薩拉 |
HKIFF33 | 中國《東北東北》 | 鄒鵬 |
HKIFF34 | 中國《尋歡作樂》 | 趙大勇 |
HKIFF35 | 南韓《青春夜行》 | 尹成賢 |
HKIFF36 | 印度尼西亞《鏡子不說謊》 | 卡米拉·安迪妮 |
HKIFF37 | 喬治亞《美少女戰事》 | 娜娜·雅夫蒂米舒維莉、西門·格羅斯 |
HKIFF38 | 南韓《十分見習男》 | 李容承 |
HKIFF39 | 中國《K》 | D.E. 布拉格、艾米·亞·李察 |
HKIFF40 | 泰國《萬里送行舟》 | 彭柏嘉·托維娜 |
HKIFF41 | 南韓《殺兄同樂日》 | 李承元 |
HKIFF42 | 中國《柔情史》 | 楊明明 |
HKIFF43 | 印度《聖山迷羊》 | 列咸·贊夫 |
HKIFF44 | 賴索托 南非 義大利《逆葬重生》 | 林蒙亨·耶利米·摩西斯 |
HKIFF45 | 馬來西亞《南巫》 | 張吉安 |
HKIFF46 | 中國《椒麻堂會》 | 邱炯炯 |
HKIFF47 | 中國《石門》 | 黃驥、大塚龍治 |
HKIFF48 | 臺灣《春行》 | 王品文、彭紫惠 |
新秀電影競賽
從第27屆開始增設(起初命名為「亞洲數位錄像競賽」,第36屆易名為「新秀電影競賽」),評選新晉導演的第一或第二部作品,鼓勵新晉電影人努力探索及開拓電影更多的可能性。第43屆起再分拆為「華語」及「世界」兩個單元,並增加最佳導演、最佳演員等評選。
火鳥大獎 | 導演 | 評審團獎 | 導演 | 特別表揚 | 導演 | |
---|---|---|---|---|---|---|
HKIFF36 | 中國《楊梅洲》 | 陳卓 | 日本《後青春期的痴》 | 木村承子 | ||
HKIFF37 | 喬治亞《美少女戰事》 | 娜娜·雅夫蒂米舒維莉、西門·格羅斯 | 中國《愛的替身》 | 唐曉白 | 中國《春夢》 | 楊荔鈉 |
HKIFF38 | 奧地利《流亡車臣少年》 | 蘇達芭·莫蒂扎伊 | 日本《祖谷物語》 | 蔦哲一朗 | 日本《重遇我,你慌嗎?》 | 坂本亞由美 |
HKIFF39 | 義大利《還我女兒身》 | 羅拉·碧絲普莉 | 中國《K》 | D.E. 布拉格、艾米·亞·李察 | 中國《心迷宮》 | 忻鈺坤 |
HKIFF40 | 中國《枝繁葉茂》 | 張撼依 | 奧地利《大愛與貓同行》 | 漢度·哥羅斯 | ||
HKIFF41 | 喬治亞《逃出安樂窩》 | 娜娜·雅夫蒂米舒維莉、西門·格羅斯 | 印度《五星級選戰》 | 阿密特·馬素卡 | ||
HKIFF42 | 中國《柔情史》 | 楊明明 | 義大利《慈媽媽野媽媽》 | 羅拉·碧絲普莉 |
第43屆起
火鳥電影大獎 | 最佳導演 | 最佳男演員 | 最佳女演員 | 特別表揚 | ||
---|---|---|---|---|---|---|
HKIFF43 | 華語 | 王麗娜《第一次的離別》 | 許振昊《乘客》 | 鄧宇《乘客》 | 黃堯《過春天》 | |
世界 | 伊雲·薩拉迪《霧港夜無眠》 | 巴斯·德夫斯《恐懼吞噬城市》 | 古斯塔夫·連特《女王誘罪》 | 馬天娜·雅普絲杜露娃《伊蓮娜代孕記》 | ||
HKIFF44 | 華語 | 鄭陸心源《她房間裏的雲》 | 梁鳴《日光之下》 | 吳曉亮《日光之下》 | 金晶《她房間裏的雲》 | |
世界 | 林蒙亨·耶利米·摩西斯《逆葬重生》 | 佩舒彭德拉·辛格《牧羊女七章》 | 巴赫蒂雅·潘哲艾《異客疑雲》 | 瑪莉·茲華娜·莫隆高《逆葬重生》 | ||
HKIFF45 | 華語 | 漆銳《池塘》 | 韓帥《漢南夏日》 | 黃軒《烏海》 | 黃天《漢南夏日》 | |
世界 | 阿密·巴拉米《命運荒原》 | 洛妮卡·施花《少女的快樂與哀愁》 | 阿里·巴格里《命運荒原》 | 科索維雅·卡絲莉慈《少女的快樂與哀愁》 | ||
HKIFF46 | 華語 | 邱炯炯《椒麻堂會》 | 從缺 | 麥沛東《正義迴廊》 | 艾麗婭《宇宙探索編輯部》 | |
世界 | 瑪哈·哈芝《地中海發燒友》 | 艾曼妞·妮歌《錯愛的教育》 | 莫里斯·川恩弗斯《吹神的法則》 | 莎達·森遜《錯愛的教育》 | ||
HKIFF47 | 華語 | 黃驥、大塚龍治《石門》 | 孔慶輝《海鷗來過的房間》 | 李雪健《再團圓》 | 黃小雄、姚紅貴《石門》 | 柯震東《黑的教育》 |
世界 | 莉娜·阿維萊絲《最後一次的生日派對》 | 馬田·班哲莫《後殖古堡的日與夜》 | 米高·詹尼尼《寄養的黑羊》 | 全體女演員《花蜂二萬種》 | ||
HKIFF48 | 華語 | 張吉安《五月雪》 | 梁鳴《逍遙‧遊》 | 喜翔《春行》 | 呂星辰《逍遙‧遊》 | |
世界 | 古斯托夫·慕拿《懲囚逆子》 | 瑪麗安·祖柏《我看見了邪惡》 | 范吉利斯·穆里基斯《世外塵緣》 | 米娜·溫德里希《善寧之女》 | 納遜·卡洛·德·洛·桑托·薩里亞斯《河馬皮皮》 |
紀錄片競賽
「紀錄片競賽」的設立是表揚關注社會議題的傑出作品,肯定紀錄片導演在探索新形式的貢獻。
火鳥大獎 | 導演 | 評審團獎 | 導演 | 特別表揚 | 導演 | |
---|---|---|---|---|---|---|
HKIFF36 | 印度《反種姓的歌聲》 | 晏納·柏域丹 | 加拿大《重返塔希爾廣場》 | 彼特·羅 | ||
HKIFF37 | 日本《祖之根》 | 池谷熏 | 中國《三峽啊》 | 王利波 | 德國《救猩紀事》 | 基思頓·羅斯、告斯·史德高 |
HKIFF38 | 印度《大地之鹽》 | 花莉達·柏查 | 中國《犴達罕》 | 顧桃 | 法國《牛牛百科》 | 班納·布勒奇 |
HKIFF39 | 法國《革命……其後》 | 安娜·羅絲朗 | 中國《少年·小趙》 | 杜海濱 | ||
HKIFF40 | 中國《悲兮魔獸》 | 趙亮 | 俄羅斯《幸福北韓》 | 維德利·明斯奇 | ||
HKIFF41 | 摩洛哥《山居少女圖》 | 塔娜·哈迪 | 中國《囚》 | 馬莉 | ||
HKIFF42 | 日本《逆權夫夫》 | 戶田光 | 丹麥《遠方的狗吠聲》 | 西門·李榮·威蒙 | 中國《羅長姐》 | 金行征 |
HKIFF43 | 墨西哥《搶錢急救之家》 | 盧卡·羅連遜 | 以色列《魔鬼辯護人》 | 麗素·鍾斯、菲臘·貝拉齊 | ||
HKIFF44 | 挪威《畫家愛上賊》 | 本杰明·李 | 法國《我悟大自然》 | 艾曼奴·卡佩林 | ||
HKIFF45 | 德國《非常德教室》 | 瑪莉亞·史碧絲 | 瑞典《拯救ISIS性奴》 | 荷基爾·希羅里 | ||
HKIFF46 | 印度《在牠們的凝視之間》 | 夏納克·森 | 越南《霧之雛》 | 何黎艷 | ||
HKIFF47 | 丹麥《她與她的自畫像》 | 莉雅·格洛 | 波蘭《哈姆雷特症候群》 | 艾薇拉·奈維拉、彼得·羅索洛斯基 | ||
HKIFF48 | 奧地利《好共融小教室》 | 露芙·柏克曼 | 香港《十方之地》 | 黃肇邦 | 烏克蘭《戰場上的無仁通話》 | 奧薩娜·卡普維治 |
國際短片競賽
火鳥大獎 | 導演 | 評審團獎 | 導演 | 特別表揚 | 導演 | 非常設獎項 | |
---|---|---|---|---|---|---|---|
HKIFF36 | 《邁布里奇的最終夢想》 | 山村浩二 | 《大家都說我愛你》 | 茜茜杜克洛 | 《雷射舞》 | 菲臘巴洛克 | 特別獎(香港):林淑貞《酸》 |
HKIFF37 | 《夜班》 | 詩雅·瑪菲維娜 | 《606號房》 | 彼得·霍卡 | 特別獎(香港):林昊德《想》 | ||
HKIFF38 | 《酥油燈》 | 胡偉 | 《荒涼的冬天》 | 李奧·活赫特 | 《42號交響樂》 | 利嘉·貝絲 | 最受網路觀眾歡迎獎:珍妮·姬莎《犯罪學》 |
HKIFF39 | 《聆聽》 | Rungano Nyoni、Hamy Ramezan | 《藍調心房》 | Tomasz Siwinski | |||
HKIFF40 | 《青蛙或吉卜賽人》 | 莉奧娜·泰勒絲 | 《註定消失的序曲》 | 彭柏嘉·托維娜 | |||
HKIFF41 | 《樹海》 | 嘉貝兒·利索 | 《十晨十夕一地平》 | 西川智也 | 《一切》 | 大衛·奧維尼 | |
HKIFF42 | 《小魔女》 | 艾斯·卡圖 | 《工作中不能承受的重》 | 妮基·林卓·馮巴哈 | |||
HKIFF43 | 《天地萬物》 | 查理斯·威廉士 | 《來電》 | 安加·戴美安 | |||
HKIFF44 | 《守護神》 | 艾治安·梅里祖 | 《雁南飛》 | 元圓 | |||
HKIFF45 | 《樂不稱身的機車手》 | 加比奧·赫里拉 | 《華汀出行》 | 沙薩·史維斯基 | 《敲門》 | 艾麥提·麥麥提 | |
HKIFF46 | 《野獸之思》 | 雨果·科瓦魯比亞斯 | 《屍骨招魂》 | 基斯杜拜·里昂、華堅·哥西尼亞 | 《升空奇遇記》 | 卡洛斯·施觀度 | |
HKIFF47 | 《熊視眈眈》 | 莫嘉妮·弗蘭 | 《煙燻到了眼睛》 | 李昌榮 | |||
HKIFF48 | 《賣肉少女》 | 瑪格莉塔·嬌絲蒂 | 《迷幻蘑菇》 | 賀希·謝高美 |
已停頒獎項
天主教文化獎
第28屆-第41屆曾與香港公教影視協會合設首次在亞洲區國際級電影節頒發的「天主教文化獎」,以鼓勵電影工作者透過藝術傳達人道價值,宣揚電影對社會、人權的人文關懷。
獎項 | 特別表揚 | |
---|---|---|
HKIFF37 | 阿迪·拉希米《釋懷之石》 | 阿南·甘地《靈魂三轉身》 |
HKIFF38 | 安妮茜嘉·賀蘭《火荊棘》 | 里治·麥德《德里蒼穹下》、拉錫·馬薩拿維《去國留聲手足情》 |
HKIFF39 | 李睿珺《家在水草豐茂的地方》 | 基斯頓·柏索《鳳凰鳥》 |
HKIFF40 | 馬田·贊夫列《拆彈少年》 | 石士·佳《人狗情未了》 |
HKIFF41 | 森義隆《聖之青春》 | 楊恩·夏比《唔多掂老師》 |
觀眾票選大獎
第41屆及第42屆,增設觀眾票選大獎給參與電影節的觀眾投票選出他們最喜愛的電影。
影片 | 導演 | |
---|---|---|
HKIFF41 | 《一念無明》 | 黃進 |
HKIFF42 | 《大象席地而坐》 | 胡波 |
歷屆資料
日期 | 開幕電影 | 閉幕電影 | 焦點影人 | 主題 / 專題 | 電影節大使 | |
---|---|---|---|---|---|---|
HKIFF1 | 27/6-10/7/1977 | 羅伯托·羅塞里尼《義大利第一年》 | 胡金銓《俠女》 | 波洛里尼回顧展 | - | |
HKIFF2 | 26/6-9/7/1978 | 卡洛斯·索拉《養鴉》 馬可·貝羅奇奧《海鷗》 |
- | 黃宗霑回顧展 五十年代粵語電影 | ||
HKIFF3 | 25/6-8/7/1979 | 胡金銓《空山靈雨》 | - | |||
HKIFF4 | 3-18/4/1980 | 保羅·舒里達《美國舞男》 | - | 香港新電影 香港功夫電影研究 | ||
HKIFF5 | 9-24/4/1981 | 浦山桐郎《太陽之子》 Peter Lilienthal《起義》 |
- | 安哲羅普洛斯特輯 小津安二郎回顧展 匈牙利電影 香港武俠電影研究 | ||
HKIFF6 | 1-16/4/1982 | 伏加·舒倫杜夫《戰地記者》 Jenny Bowen《街頭音樂》 小栗康平《泥河》 |
- | 巴斯特·基頓回顧展 60年代粵語電影回顧 | ||
HKIFF7 | 24/3-8/4/1983 | 尚盧·高達《激情》 謝西·史高林莫斯基《披星戴月》 Vichit Kounavudhi《大地兒子》 |
- | 法斯賓達回顧展 艾曼勞奧米回顧展 堤古加耶回顧展 戰後國粵語片比較研究 | ||
HKIFF8 | 12-27/4/1984 | 馬田·史高西斯《喜劇之王》 卡洛斯·索拉《卡門》 大島渚《俘虜》 |
尚盧·高達《芳名卡門》 | 柏索里尼回顧展 大島渚回顧展 70年代香港電影研究 | ||
HKIFF9 | 29/3-13/4/1985 | 伊力·盧馬《圓月映花都》 雲·溫達斯《巴黎,德州》 篠田正浩《瀨戶內少年野球團》 |
積葵·利維特《真幻之愛》 | 李萍倩紀念特輯 香港喜劇電影的傳統 | ||
HKIFF10 | 27/3-11/4/1986 | 梁普智《乒乓波》 黑澤明《亂》 Nicolas Roeg《荒唐夜》 |
拉烏·盧易茲《橋上的失眠人》 | 五所平之助精選 粵語文藝片回顧 | ||
HKIFF11 | 10-25/4/1987 | 伊力·盧馬《難得有情郎》 林海象《願能酣睡如夢》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犠牲》 |
英瑪·褒曼《紀錄:芬妮與亞歷山大》 黃建新《錯位》 |
塔可夫斯基紀念特輯 成瀨巳喜男回顧展 粵語戲曲片回顧 | ||
HKIFF12 | 31/3-15/4/1988 | 羅拔·布烈遜《公眾事件》 蘇里曼·薛斯《靈光》 路易·馬盧《童年再見》 |
雲·溫達斯《柏林蒼穹下》 張藝謀《紅高粱》 |
娜莉莎薛碧高回顧展 茂瑙回顧展 蔡楚生紀錄特輯 香港電影與社會變遷 | ||
HKIFF13 | 23/3-7/4/1989 | 沙基·帕拉賈諾夫《歷劫鴛鴦》 貝德羅·艾慕杜華《瀕臨崩潰邊緣的女人》 比利·奧古斯特《比利小英雄》 |
哥斯達加華斯《叛侶》 | 喬治亞電影回顧展 戲園誌異:香港靈幻電影 | ||
HKIFF14 | 6-21/4/1990 | 程小東《秦俑》 | 許鞍華《客途秋恨》 | 奇斯洛夫斯基 安哲羅普洛斯 龜井文夫 Vasily Shukshin |
任劍輝紀念專輯 香港電影的中國脈絡 | |
HKIFF15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28/3-12/4/1991 | 田壯壯《大太監李蓮英》 | 許鞍華《上海假期》 | 阿基·郭利斯馬基 Idrissa Ouédraogo |
米高鮑華紀念專輯 80年代香港電影 | |
HKIFF16 | 10-25/4/1992 | 凌子風《狂》 貝德羅·艾慕杜華《情迷高踭鞋》 |
嚴浩、徐克《棋王》 | 凌子風作品展 李香蘭專題 電影中的海外華人形象 | ||
HKIFF17 | 8-23/4/1993 | 寧瀛《找樂》 約翰·卡薩維蒂《首演之夜》 |
李安《囍宴》 | 阿巴斯·基阿魯斯達米 | 美國自主電影風貌 小川紳介作品選 國語片與時代曲 | |
HKIFF18 | 25/3-9/4/1994 | 古茲托夫·奇斯洛夫斯基《藍色情挑》 | 古茲托夫·奇斯洛夫斯基《白色情迷》 | 域陀·艾利西 | 伊朗風情畫 香港-上海:電影雙城 | |
HKIFF19 | 7-22/4/1995 | 姜文《陽光燦爛的日子》 許鞍華《女人四十》 |
劉國昌《跟我走一回》 尼傑達·米嘉可夫《烈日灼身》 |
堅·盧治 | 電影百年紀念特輯 早期香港中國影象 | |
HKIFF20 | 25/3-9/4/1996 | 舒琪《虎度門》 羅拔·洛迪格斯《惡夜追殺令》 |
楊德昌《麻將》 吳天明《變臉》 |
懷念路易·馬盧 躁動的一代:60年代粵片新星 | ||
HKIFF21 | 25/3-9/4/1997 | 嚴浩《我愛廚房》 蔡明亮《河流》 |
胡金銓《忠烈圖》 | 奧圖魯·利普斯坦 | 向依瑪勞·貝盧致敬 香港電影回顧:光影繽紛50年 | |
HKIFF22 | 3-18/4/1998 | 胡金銓《龍門客棧》 陳嘉上《野獸刑警》 |
林正盛《放浪》 | 艾路·摩里斯 東尼·葛里夫 |
向晏納·柏域丹致敬 法斯賓達六顆遺珠 歷史的締造:人在九七 超前與跨越:胡金銓與張愛玲 | |
HKIFF23 | 31/3-15/4/1999 | 許鞍華《千言萬語》 杜琪峯《再見阿郎》 |
呂樂《趙先生》 張元《瘋狂英語》 |
杜琪峯 黑澤清 和路達·沙利斯 |
安哲羅普洛斯的世界 羽田澄子與崔明慧 香港電影新浪潮回顧 | |
HKIFF24 | 12-27/4/2000 | 劉國昌《無人駕駛》 雲·溫達斯《百萬大飯店》 |
陳以文《想死趁現在》 陳果《榴槤飄飄》 |
奧達·伊奧塞里安尼 | 三演員:黃秋生、劉青雲、吳鎮宇 跨界的香港電影 | |
HKIFF25 | 6-21/4/2001 | 楊凡《遊園驚夢》 尚積葵·貝力斯《死亡轉賬》 |
楊德昌《一一》 | 梁朝偉 尚積葵·貝力斯 達里歐斯·康治 |
戲象萬千廿五年[5] 向拉烏·盧易茲致敬 中國電影經典展 | |
HKIFF26 | 27/3-7/4/2002 | 陳果《香港有個好萊塢》 湯·泰華《疾走天堂》 |
蔡明亮《你那邊幾點》 | 許鞍華 | 全情曝光,放眼盡看 大阪仝人誌 向楊·史雲梅耶致敬 國泰名作展 |
林嘉欣 譚俊彥 |
HKIFF27 | 8-23/4/2003 | 山田洋次《黃昏清兵衛》 杜琪峯《PTU》 |
馮小剛《卡拉是條狗》 史碧·莊斯《蘭花賊》 |
劉鎮偉 戴丹兄弟 馬可·貝羅奇奧 |
小津安二郎百年紀念展 邵氏名片大展 洛尼遜直接行動電影 香港電台電視作品精選 |
Shine |
HKIFF28 | 6-21/4/2004 | 許鞍華《玉觀音》 李少紅《戀愛中的寶貝》 |
蔡明亮《不散》 亞倫·雷奈《嚴禁嘴對嘴》 |
張叔平 金基德 |
懷念張國榮與梅艷芳 清水宏101年紀念展 喜劇之王劉別謙 林黛小輯 小說·戲劇·文藝片 史丹·布力奇治紀念特輯 |
- |
HKIFF29 | 22/3-6/4/2005 | 顧長衛《孔雀》 山田洋次《隱劍鬼爪》 |
賈樟柯《世界》 阿倫·歌爾勞《無語慰情天》 |
劉德華 | 木下惠介回顧展 電影詩人孫瑜 珠三角:電影·文化·生活 解構電影詩人米高·史諾 |
劉德華 |
HKIFF30 | 4-19/4/2006 | 杜琪峯《黑社會以和為貴》 彭浩翔《伊莎貝拉》 |
馬克·伊雲士《雪花糕療情》 尼爾·阿姆菲爾德《愛·糖針》 |
向動作指導致敬 銀河映像專題 我心狂野:華納·荷索 B級片怪傑中川信夫 占士·班寧:會說話的風景 光藝的都市風華 | ||
HKIFF31 | 10/3-11/4/2007 | 游乃海《跟蹤》 朴贊郁《再造人之戀》 |
- | 邱禮濤 | 羅馬尼亞新世代 沉默捕手柏度·哥斯達 鍊光術師保羅·治奧利 李翰祥電影回顧 |
- |
HKIFF32 | 17/3-6/4/2008 | 山田洋次《母親》 張作驥《蝴蝶》 |
馬田·史高西斯《電光滾石》 舒琪、關文軒《咖啡,或茶》 |
曾志偉 | 自主黑白道:吉士雲辛與查理斯般納 石井裕也的古怪男女 捷克青春夢 前衛電影不死女神瑪雅·黛倫 一一重現楊德昌 不朽的英瑪褒曼 若松孝二的無秩序世界 朱石麟的電影世界 |
鄭秀文 |
HKIFF33 | 22/3-13/4/2009 | 許鞍華《天水圍的夜與霧》 爾冬陞《新宿事件》 |
賈樟柯《二十四城記》 | 電影工作室創意非凡25年 隼目人間市川準 定義現代安東尼奧尼 電影達人漢斯列治達 俞賢穆寫實法度 兒女情長:易文電影 |
莫文蔚 | |
HKIFF34 | 18/3-6/4/2010 | 岸西《月滿軒尼詩》 羅卓瑤《如夢》 |
雲翔《安非他命》 麥曦茵《前度》 |
李小龍7010 最後的現代主義者安哲羅普洛斯 虛構紀事:贊祿西 作者本色:龍剛 小市民映畫大師島津保次郎 寶萊塢一代宗師古魯·度特 詩人導演費穆 |
- | |
HKIFF35 | 20/3-5/4/2011 | 杜琪峯《單身男女》 阿彼察邦·韋拉斯花古、布里揚·文杜沙、何宇恆、關錦鵬《香港四重奏II》 |
- | 韋家輝 | Let's Meet Here 虛實辯證基阿魯斯達米 反建制的先鋒桂治洪 中聯電影 Fortissimo 20周年 越南經典 松竹風全才巨匠渋谷實 木偶動畫大師川本喜八郎 理智的熱情哉絲韋蘭 |
楊千嬅 |
HKIFF36 | 21/3-5/4/2012 | 彭浩翔《春嬌與志明》 | 王全安《白鹿原》 | 陳可辛 | 黃飛鴻電影 香港的廈語電影 佐治方朱天才的法則 川島雄三亂調的美學 穿越類型的宗師藏原惟繕 意念建築師伊藤高志 | |
HKIFF37 | 17/3-2/4/2013 | 邱禮濤《葉問:終極一戰》 | 約化·巴納希《電影關不住》 | 劉偉強 | 激活無限想像 萬像嘉禾 占士布諾頓百載風流 木下惠介四部遺珠 | |
HKIFF38 | 24/3-7/4/2014 | 彭浩翔《香港仔》 陳果《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 |
林超賢《魔警》 | 世界匯聚香港 捷克70年自由路 奇才姜文 雨蓓來了 阿斯哈·法哈蒂六個道德故事 靜默革命:廉政劇集40年 小津安二郎四部修復經典 松本俊夫:日本實驗電影第一人 |
古天樂 | |
HKIFF39 | 23/3-6/4/2015 | 張艾嘉《念念》 | 翁子光《踏血尋梅》 | 張艾嘉 | 冷調高歌 羅伊安德遜 市川崑 審美時刻 成瀨巳喜男110年紀念展 小川紳介的啟示 | |
HKIFF40 | 21/3-4/4/2016 | 楊慶《火鍋英雄》 許學文、黃偉傑、歐文傑《樹大招風》 |
黑澤清《怪鄰居》 | 花樣的年華:澤東25 8米厘狂熱:日本電影崩世代 李小龍四部修復經典 永恆莎翁光影中:三部馬克白 | ||
HKIFF41 | 11-25/4/2017 | 彭浩翔《春嬌救志明》 | 九把刀《報告老師!怪怪怪怪物!》 | 十年再見楊德昌 羅拔布烈遜四部修復經典 邁克迪里安三顆遺珠 西班牙大地之詩 後九七香港電影 | ||
HKIFF42 | 19/3-5/4/2018 | 陳鈺傑《盛情款待》 黃榮昇《小美》 |
山田洋次《嫲煩家族3走佬阿嫂》 | 林青霞 | 求真若狂 華納荷索 疾走無韁 原一男 霧裏看花 露琦茜亞馬蒂 菲律賓新浪潮旗手 依瑪勞貝盧 | |
HKIFF43 | 18/3-1/4/2019 | 雷尼·哈林《沉默的證人》 | 法蘭索瓦·奧桑《以恩寵之名》 | 洪金寶 | Colours in the Dark[6] 一代影后李麗華 中國第五代導演 韓國電影100年 |
郭富城 |
HKIFF44 | 取消[註 1] | 文念中《好好拍電影》 許承傑《孤味》 |
行定勳《愛在末路之境》 | 許冠文 | 百年費里尼 電影基金會三十周年 | |
HKIFF45 | 1-12/4/2021 | 杜琪峯、徐克、許鞍華、林嶺東、譚家明、洪金寶、袁和平《七人樂團》 |
濱口龍介《偶然與想像之輪》 | 關錦鵬 | 松竹映畫100周年 澤東三十 | |
HKIFF46 | 15-31/8/2022[註 3] | 翁子光《風再起時》 吳炫輝《明日戰記》 |
戴丹兄弟《有你就是家》 | 吳君如 | 柔韌之鏡—田中絹代導演作品展 | |
HKIFF47 | 30/3-10/4/2023 | 鄭保瑞《命案》 許鞍華《詩》 |
卓韻芝《送院途中》 | 鄭保瑞 | 尚盧高達 × 安娜卡蓮娜回顧展 諷世之刃—伊丹十三導演全展 | |
HKIFF48 | 28/3-8/4/2024 | 楊曜愷《從今以後》 | 三宅唱《長夜盡頭的微光》 | 陳果 | 域陀艾里斯:回首向來蕭瑟處 奇思妙想 編導鬼才 馬田麥當奴 後新浪潮的破戒者 尚歐斯達殊 |
林嘉欣 |
放映場地
放映場地 | |
---|---|
HKIFF39 | 香港文化中心、香港大會堂、香港藝術中心、香港科學館、香港太空館、UA iSQUARE、UA太古城、UA Cine MOKO、The Grand Cinema、星影匯、MCL德福、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
HKIFF40 | 香港文化中心、香港大會堂、香港藝術中心、香港科學館、沙田大會堂、UA iSQUARE、UA太古城、UA Cine MOKO、The Grand Cinema、星影匯、皇室戲院 |
HKIFF41 | 香港文化中心、香港大會堂、香港藝術中心、香港科學館、The Grand Cinema、星影匯、Festival Grand Cinema、THE SKY、香港中文大學邵逸夫堂演奏廳 |
HKIFF42 | 香港文化中心、香港會議展覽中心、香港大會堂、香港藝術中心、香港科學館、香港理工大學綜藝館、香港浸會大學傳理視藝大樓、The Grand Cinema、Festival Grand Cinema、康怡戲院、星影匯、THE SKY |
HKIFF43 | 香港文化中心、香港大會堂、香港藝術中心、大館、香港科學館、香港理工大學綜藝館、PREMIERE Elements、星影匯、Festival Grand Cinema、MCL 德福、THE SKY |
HKIFF45 | 香港文化中心、香港大會堂、香港藝術中心、大館、K11 Art House |
HKIFF46 | 香港藝術中心、M+戲院、PREMIERE Elements、英皇戲院銅鑼灣時代廣場、英皇戲院 iSQUARE |
HKIFF47 | 香港文化中心、香港大會堂、香港藝術中心、M+戲院、PREMIERE Elements、英皇戲院銅鑼灣時代廣場、英皇戲院 iSQUARE |
HKIFF48 | 香港文化中心、香港大會堂、香港藝術中心、M+戲院、PREMIERE Elements、英皇戲院銅鑼灣時代廣場、英皇戲院 iSQUARE |
出席嘉賓
香港國際電影節多年來廣受海外及本地知名導演和紅星支持。
歷屆應邀親身出席「大師班」講座的嘉賓包括:域陀艾里斯(HKIFF48)、馬田麥當奴(HKIFF48)、比爾布林頓(HKIFF48)、李滄東(HKIFF43)、阿斯哈·法哈蒂(HKIFF43)、姜文(HKIFF43)、華納·荷索(HKIFF42)、原一男(HKIFF42)、蔡明亮(HKIFF42)、伊迪高·安怡迪(HKIFF41)、安妮絲嘉·賀蘭(HKIFF41)、奧利華·阿薩耶斯(HKIFF41)、貝拉·塔爾(HKIFF40)、莫森·瑪克瑪爾巴夫(HKIFF39)、佩德羅·科斯塔(HKIFF39)、彼得·格林納威(HKIFF39)、奇洛·李維斯(HKIFF36)、賈樟柯(HKIFF35)、王家衛(HKIFF37)等。
應邀透過視像出席「大師班」講座的嘉賓包括:戴丹兄弟(HKIFF46)、鍾孟宏(HKIFF46)、佛烈·懷斯曼(HKIFF45)。
歷屆應邀出席香港國際電影節的海外知名導演還有:馬田·史高西斯(HKIFF8)、大島渚(HKIFF8)、保羅·舒里達(HKIFF4)、薩雅吉·雷(HKIFF3)、艾麗絲·華妲(HKIFF13)、積葵·丹美(HKIFF13)、古茲托夫·奇斯洛夫斯基(HKIFF18)、李安(HKIFF17)、雲·溫達斯(HKIFF24)、奉俊昊(HKIFF38)、辛·貝克(HKIFF42)等。
參看
注釋
參考資料
- ^ 陳思. 第25屆香港國際電影節. 《電影評介》. 2001, 6.
- ^ 2.0 2.1 第廿八屆香港國際電影節閉幕典禮 香港藝術發展局主席陳達文博士講辭. 香港藝術發展局. 2004-04-20 [2010-1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陳柏生回顧香港國際電影節32週年--影像香江. 新浪網. 2008-03-03 [2010-1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03).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陈柏生回顾香港国际电影节32周年--影像香江_影音娱乐_新浪网. ent.sina.com.cn. [2020-03-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03).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第25届香港国际电影节“戏象万千”(附图)_电影宝库_影音娱乐_新浪网. ent.sina.com.cn. [2020-03-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03).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HKIFF43 Launches Key Art Design. www.hkiff.org.hk. [2019-03-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06) (英語).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