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大寺

日本奈良一座逾一千兩百年的古寺,世界文化遺產

东大寺(日语:東大寺とうだいじ Tōdai Ji),位于日本奈良县奈良市雜司町,是日本佛教华严宗大本山南都七大寺之一。1998年作为“古都奈良的文化財”的一部分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東大寺
東大寺とうだいじ Tōdai Ji
東大寺大佛殿(金堂)
基本信息
别称金光明四天王護國之寺
位置奈良縣奈良市雜司町406-1
坐标34°41′21″N 135°50′23″E / 34.68917°N 135.83972°E / 34.68917; 135.83972
宗教日本佛教
宗派華嚴宗大本山
本尊盧舍那佛(國寶)
札所等南都七大寺1番(大佛殿)
文化遗产國寶:金堂(大佛殿)、南大門、盧舍那佛(大佛)等
重要文化財:中門、石造獅子 等
開基聖武天皇
开山时间8世紀前半
地圖
地图

東大寺由信奉佛教圣武天皇興建於728年,因为建在首都平城京以东而得名,另外有西大寺相對應。其後聖武天皇在日本各地興建68餘座國分寺(正式名稱為「金光明四天王護國之寺」),東大寺是階位最高的總寺院。

此寺大佛殿正面宽度57米,深50米,为世界最大的木造建筑,殿内供奉高15米以上的盧舍那大佛像。寺院内还有南大门、二月堂、三月堂、正仓院等建築,其中南大门有很著名的双体金刚力士像;二月堂能够俯视大佛殿和眺望奈良市区。

起源与歷史

創建与大佛铸造

東大寺之起源较大佛的铸造稍早,8世纪上半叶大佛殿以東,若草山麓建立起了寺院的前身。据《東大寺要錄》记载,天平5年(733年)若草山麓創建的金鐘寺是東大寺的起源。另有一说,据正史《续日本纪》载,神龜5年(728年),第45代天皇聖武天皇光明皇后的皇子菩提早逝,为此在若草山麓设山房,常住有僧侶9人,此为金鐘寺之前身。据载金鐘寺在8世紀中叶设有羂索堂、千手堂等,据推测羂索堂应为現在的法華堂(又称三月堂,本尊为不空羂索观音)。天平13年(741年)国分寺建立之詔发布,翌年(天平14年,742年),金鐘寺被定为大和国的国分寺,更改寺名为金光明寺。大佛的铸造始于天平19年(747年),「東大寺」之寺号应该是始于此时。另外,监管東大寺建設的「造東大寺司」的可考最初史料记载为天平20年(748年)。

聖武天皇颁布大佛造立之詔是在天平15年(743年)。当時,都城为恭仁京(今京都),天皇行宫是位于恭仁京东北的紫香乐宫(今滋賀县甲賀市),大佛铸造也在当地开始。此后聖武天皇於短時間内屡次迁都,2年後的天平17年(745年),定都平城京的同时,在現在的東大寺所在地开始了大佛的铸造。这是一项艰难浩大的工程,大佛铸成以后,天平勝寶4年(752年)天竺(印度)出身的僧人菩提僊那主持了大佛开眼会。大佛铸造完成后大佛殿的建設工事又接着开始,最終於天平宝字2年(758年)竣工。東大寺曾多次毁於火災及地震,現存遺址於1709年建造。東大寺曾因1180年及1567年的動亂付諸一炬,大佛殿、戒壇院等皆被燒毀。今日所見的東大寺大佛殿是花費25年,於1709年完成重建,光是鑄佛就用了8年,並且重建後的規模只有之前的3分之2。

距今1300年前的奈良時代,不僅是一個繁華的時代,同時也是一個相繼遭受政變、乾旱、飢荒、地震、流行性瘟疫的慘淡時代。天平12年(740年)2月,聖武天皇尊崇《華嚴經》的教義,看到由民眾協助建造而成的盧舍那佛深受廣眾敬仰的情景十分感動,于是發願建造廬捨那大佛。[1] 聖武天皇認為世人要相互關懷,並希望一般國民齊心協力來完成大佛的建造。這樣的思想始終貫穿于每個時代的大佛復興與修理事業中,傳承至今。

奈良時代的東大寺

奈良時代的東大寺的伽藍南北方向上南大門、中門、金堂(大佛殿)、講堂直线排列,講堂的北側的東,北,西三方向为僧房,僧房以東是食堂,南大門和中門之間左右東西有两座七重塔,推断高約100米。周围围有回廊。天平17年(745年)起工到伽藍全部完成花费了几近40年。

奈良時代有南都六宗(华严宗法相宗律宗三论宗成實宗俱舍宗),当时的六宗「宗派」划分不比现在严格,将之理解为「学派」或许更为贴切,当时寺院通常兼学多宗的经论。東大寺在近代以后虽被归为华严宗,在奈良時代是六宗兼学之寺,大佛殿内有收纳各宗经论的「六宗厨子」。平安時代空海在寺内设立真言院,加上真言宗天台宗成为八宗兼学之寺。

文化财产

國寶

 
大佛殿
 
大佛殿(虚空藏菩萨)
 
南大門
 
鐘樓
 
法華堂
 
二月堂
 
中門
 
戒壇院
 
從鏡池望向東大寺的中門及大佛殿(金堂)
建筑物
  • 金堂(大佛殿)
  • 南大門
  • 本坊经庫
  • 開山堂
  • 鐘樓
  • 法華堂(三月堂)
  • 二月堂
  • 转害門
美术工艺品
  • 絹本著色倶舍曼荼羅图
  • 紙本著色華严五十五所绘卷
  • 銅造盧舍那佛坐像(金堂安置)
  • 乾漆不空羂索观音立像(法華堂安置)
  • 乾漆梵天・帝释天立像(法華堂安置)
  • 乾漆金剛力士立像 2躯(法華堂安置)
  • 乾漆四天王立像(法華堂安置)
  • 塑造日光菩薩・月光菩薩立像(法華堂安置)
  • 塑造執金剛神立像(法華堂安置)
  • 塑造四天王立像(所在戒壇堂)
  • 銅造誕生释迦佛立像・銅造灌佛盤
  • 木造金剛力士立像 2躯(所在南大門)
  • 木造俊乘上人坐像(俊乘堂安置)
  • 木造僧形八幡神坐像 快慶作(八幡殿安置)
  • 木造良辨僧正坐像(開山堂安置)
  • 花鳥彩繪油色箱
  • 金銅八角燈籠(大佛殿前所在)
  • 葡萄唐草文染韋
  • 梵鐘
  • 賢愚經 卷第十五(四百六十七行)
  • 東大寺文書100卷(979通)、8,516通
  • 東大寺金堂鎭壇具 一括

重要文化财产

建筑物
  • 中門
  • 東西回廊
  • 東西乐門
  • 念佛堂
  • 法華堂經庫
  • 法華堂手水屋
  • 法華堂北門
  • 二月堂閼伽井屋
  • 二月堂參籠所
  • 二月堂佛餉屋
  • 三昧堂(四月堂)
  • 大湯屋
  • 劝進所经庫
  • 石造五輪塔(奈良市川上町所在)
绘畫
  • 絹本著色嘉祥大師像・絹本著色淨影大師像
  • 絹本著色華严海會善知識曼荼羅图
  • 絹本著色華严五十五所繪 10面
  • 絹本著色香象大師像
  • 絹本著色十一面观音像(2005年重文指定)
  • 絹本著色四聖御影(建長本)・(永和本)
  • 紙本著色東大寺大佛緣起 芝琳賢筆
雕刻
  • (金堂安置)木造如意輪观音虛空藏菩薩坐像 順慶・賢慶・了慶・尹慶等作
  • (南大門安置)石造獅子一雙
  • (俊乘堂安置)木造阿彌陀如來立像・快慶作 木造爱染明王坐像
  • (念佛堂安置)木造地藏菩薩坐像
  • (法華堂安置)塑造辯才天吉祥天立像 木造不動明王二童子像 木造地藏菩薩坐像
  • (二月堂參籠所食堂安置)木造訶梨帝母坐像
  • (三昧堂安置)木造千手观音立像 木造阿彌陀如來坐像
  • (公慶堂安置)木造公慶上人坐像
  • (勸進所阿彌陀堂安置)木造五劫思惟阿彌陀坐像
  • (戒壇院千手堂安置)廚子入木造千手观音・四天王立像 木造鑑眞和尚坐像 木造愛染明王坐像
  • (中性院所在)木造菩薩立像
  • (眞言院所在)木造地藏菩薩立像 木造四天王立像(新禪院传來)
  • (知足院所在)木造地藏菩薩立像
  • (收藏庫)木造聖觀音立像 木造十一面观音立像 木造伎乐面2面 木造行道面(蠅拂)2面 木造菩薩面3面
  • (奈良國立博物館寄託)木造释迦如來坐像(舊所在指图堂)木造彌勒佛坐像(舊所在法華堂)木造阿彌陀如來坐像(舊所在勸進所)木造十二神將立像(舊所在天皇殿)木造地藏菩薩立像・快慶作(舊所在公慶堂)銅造舟形光背(二月堂本尊光背)銅造如意輪观音半跏像(菩薩半跏像)木造持國天立像 木造多聞天立像 木造伎乐面29面・乾漆伎乐面1面 木造舞乐面9面 木造獅子頭
  • (東京國立博物館寄託)木造青面金剛立像
工艺品
  • 金銅鉢 2口
  • 孔雀文磬
  • 鉦鼓(長承三年銘)
  • 鉦鼓(建久九年銘)
  • 鐵釣燈籠(法華堂所在)
  • 鐵湯船(大湯屋所在)
  • 鐵鑰带钥匙
  • 堂司鈴
  • 銅香水杓 4枝
  • 銅水甁 2口
  • 銅鉢(金銅受臺付)・金銅受臺
  • 鰐口
  • 梵鐘(眞言院)
  • 梵鐘(二月堂食堂所用)
  • 雲鳳戧金经櫃
  • 朱漆布薩盥 3口
  • 黑漆鼓胴 2口
  • 黑漆螺鈿卓
  • 彩繪鼓胴
  • 彩繪鼓胴
  • 五獅子如意(傳聖寶所持)
  • 玳瑁如意
  • 二月堂練行衆盤 11枚
  • 木製黑漆油壺 2口
  • 木造西大門敕額
  • 石燈籠(法華堂前所在)
書籍典籍
  • 华严经 卷第一、第四、第五、第六、第九、第十一
  • 願文集
  • 虛空藏经 自卷第一至卷第八
  • 金光明最勝王经注释 卷第五、第九
  • 金剛般若经讃述 卷上(白點本)
  • 高僧传六種 宗性
  • 高麗版华严经隨疏演義鈔
  • 紺紙金字华严经
  • 紺紙銀字华严经殘卷(二月堂燒經)
  • 細字金光明最勝王经 自卷第六至卷第十
  • 續華嚴略经疏刊定記 卷第二、第九上下、第十三上下
  • 大威德陀羅尼经 自卷第一至卷第十
  • 大般涅槃经 自卷第一至卷第四十
  • 大毘婆沙論 卷第廿三
  • 大方等大集菩薩念佛三昧经 自卷第一至卷第十
  • 百法顯幽抄 卷第一末(朱點本)
  • 法華統略 卷上
  • 彌沙塞羯磨本
  • 瑜伽師地論 卷第十二、第十三、第十四、第十七
  • 羯磨
  • 圆照上人行狀記 凝然
  • 東大寺凝然撰述章疏類自筆本(九種)
  • 東大寺宗性筆聖敎幷抄錄本(二百十四種)
  • 東大寺要錄
  • 東大寺要錄续錄
  • 賢劫经紙本墨書卷物(注)

(注)「賢劫经」1897年被指定为重要文化財产(舊國寶)但是现在所在不明。也未能留下照片。

古文書、歷史資料
  • 荣西自筆唐墨筆獻上狀 建永二年六月廿一日
  • 越前國田使解(桑原庄券第二、第三)
  • 元久二年重源上人劝進狀
  • 阿彌陀悔過料資財帳
  • 周防國阿彌陀寺領田畠注文 正治二年十一月日重源加判
  • 宣旨 延曆二十四年九月二十四日菅野眞道自署・太政官宣旨 延曆二十四年二月二十五日菅野眞道自署
  • 僧某逆修願文案貞慶筆 建久九年四月十五日
  • 東大寺大劝進僧行勇自筆書狀 九月十六日 年預五師宛
  • 東大寺奴婢見來帳
  • 二月堂修二會記錄文書
  • 東大寺戒壇院指图

事件

2015年4月10日發現國寶大佛殿的「須彌壇」大佛基座、國寶南大門的金剛力士像的基座、欄杆都有遭人潑灑油液的痕跡。據NHK調查發現,至少有6府縣的24家寺院、神社的古蹟也相同遭殃。[2]

相關條目

参考

  1. ^ 闡述釋尊所領悟之境界的《華嚴經》中主張:
    1. 宇宙萬事萬物都是一個整體,相互圓融,相互依存,構成一个和平、和諧、統一的世界。
    2. 一中知一切,一切中知一。
    3. 願世間一切有生命之物繁榮,多行善事積極救濟若難之人,世人相互擁有關懷之心。
  2. ^ 楊明珠. 國寶蒙難 日神社寺院迭遭潑油液. 中央社. 2015-04-10 [2015-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12) (中文(繁體)).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