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嘉义围城战

臺灣清領時期同治朝,戴潮春事件系列戰役之一

第二次嘉义围城战,是戴潮春事件系列战役之一,同治元年(1862年)农历九月至同治二年(1863年)二月十五日,天地会红军包围嘉义县城内的官民军,双方长期僵持,直到清廷遣调署福建水师提督吴鸿源率军来台,天地会红军弃堵嘉义县城,北返彰化县城才告终。

第二次嘉义围城战
戴潮春事件的一部分

嘉义县城遗迹,约摄于1910年代,现已不存。
日期同治元年(1862年)农历九月至同治二年(1863年)二月十五日。
地点
结果 署福建水师提督吴鸿源率军来援才告终,嘉义县城围始解。
参战方
  • 天地会
  • 嘉义土豪
  • 彰化土豪
  • 嘉义土豪
  • 大清帝国
    指挥官与领导者
  • 吴志高店仔口豪族)
  • 王朝辅(仕绅)
  • 陈熙年(秀才)
  • 吴鸿源(署福建水师提督)
  • 汤得陞(参将)
  • 白鸾卿(署嘉义知县)
  • 参战单位
  • 天地会
  • 柳仔林庄
  • 湖仔内庄
  • 小埔心团练
  • 嘉义县城内民团
  • 嘉义县城郊民团
  • 绿营台湾镇本营
  • 绿营台湾镇嘉义县城守军
  • 南路粤勇
  • 前哨战

    同治元年(1862年)春,戴潮春及天地会众在大墩一带抢粮倡乱[1],并攻占彰化县城之后,彰化县南邻的嘉义县亦不少股首、地主响应天地会,高举红旗,自农历三月间群起叛乱清廷。嘉义县城为清廷台湾府郡城的前线,战略地位重要,断不可失,三月下旬立即遣派安平水师协副将王国忠据守,三月廿八日抵达嘉义县城,在府城至嘉义县城的路程中,不时遭到红军的袭击。嘉义县城自同治元年(1862年)三月底,迄于同年六月初八之间,直到台湾镇总兵林向荣率军来援,才排解第一次嘉义围城之危。[2][3][4]

    清军兵败斗六门

    林向荣进驻嘉义县城后,原本想比照福宁镇总兵曾玉明(前台湾北路协副将[5])在鹿港以劝降反叛村庄的策略,根基立稳之后再北上夺回彰化县城,但遭到镇守府城的台湾道道台洪毓琛屡屡催促,不得已于七月间偕同王国忠北上进军。林向荣与王国忠甫离开嘉义县城,进驻斗六门屯兵,彰化县、嘉义县一带原本投降的股首、村庄再度叛变,红军股首陈弄、严办、许丰年、刘阿屘等率领团勇包围斗六门,并截断府城至斗六门的粮道,双方几经激战,清军台湾镇总兵林向荣、台湾水师协副将王国忠等三十余名军官,皆于九月间命丧斗六门战役,清军损失惨重。[2][3]

    过程

    同治元年(1862年)九月十七日,天地会击败清军、夺下斗六门,天地会首领之一戴潮春盘算乘胜南下出击,军师刘仔屘曾提出舍弃嘉义城、直取台湾府城的战略建议,他主张“斗六既然陷落,各处无不战战兢兢,这时应挟其精锐,直捣郡城(台湾府城),郡城必然闻风投降。郡城若投降,嘉义城不攻自破。今日若全力进攻嘉义这座小城,嘉义城不但坚固里面的人又团结,急攻反而不利。[a]”不过戴潮春并没有采纳刘仔屘的建议,依然选择攻取嘉义县城。[2]

    嘉义围城战线

     
    嘉义城隍庙典藏之“至诚前知匾”;为感谢城隍爷安定人心、齐心守城抗敌之故,由同治三年(1864年)时任署嘉义县知县白鸾卿敬献。

    台湾道道台洪毓琛接获斗六门失陷消息,当即遣派姚僮北上嘉义县,姚僮(候补未入流)总共率南路粤勇(应是广东籍客家人)500 名,以及屯丁 500 名,协助署嘉义知县白鸾卿以及参将汤得陞戍守嘉义县城。[2]

    柳仔林庄首领黄猪羔(今嘉义县水上乡),原本归附天地会,在六月份时,因台湾镇总兵林向荣驰援嘉义故,一度投降官军,但林向荣九月间战死之后,黄猪羔再度叛变,联合小埔心陈弄(今彰化县埤头乡)、牛朝山严办(今嘉义县民雄乡)、大仑庄吕仔梓、涑东堡廖有誉、西螺廖谈、洪花等各地股首包围嘉义县城,并又联络北路反抗军势力,如水师寮何守、茄投庄陈𫚒(皆今台中市龙井区)助阵。[2][6]

    天地会红军为攻破嘉义县城,破坏大量民居,建筑土围包围县城,并数十步设立一炮台与高楼,观瞰城中动静,红军严办、廖谈、洪花等的妻妾亦披挂上阵,参与前线督战。嘉义县内乡绅王朝辅、贡生陈熙年以及总理蔡鹏飞等筹设联义局,征抽市厘,调派民兵轮流守城。[2]

    嘉义县城自九月被围,守将汤得陞昼夜督战,勉励军士,城内富绅亦慷慨解囊,许山(许安邦)以龙眼核杵粉和米麦混食,资助军民粮饷。期间但凡红军发动进攻,架云梯登墙,被官兵以巨石砸之、攀土堡墙缘登者,则被官兵利矛刺死;后又从彰化县城林日成处调藤牌兵来进攻嘉义县城,官兵则以糖煮由,泼洒城垣,驱赶烧之,总计持续六个月之久。[2][3]

    土库、盐水港战线

    在围攻嘉义县城期间,嘉义城周遭村庄也发生零星战役,红军大股首陈弄、严办便偕同天地会黄丕建于九月间进攻土库,多次被土库领有五品衔的义首陈澄清击退。而盐水港离台湾府城五十里,备受红军觊觎,发动攻击,但盐水港街因民居稠密,四面筑有壕沟,分四门出入,街中富者不乏出资御敌。土库陈澄清与盐水港铺户、埔姜仑刘丰庆,附近数十庄皆约为同盟,相互救援,天地会久攻不克。[3][4]

    吴鸿源驰援战线

     
    1930年台南州行政区划图。(含括今云林县、嘉义县、台南市,清代古地名可供参考)

    同治元年(1862年)十二月,署福建水师提督吴鸿源(泉州同安人)率领 3000 兵勇抵达台湾府城。同治二月(1863年)正月初十日,吴鸿源进军盐水港,号令严肃。由于吴鸿源 3000 名援军中,有 1600 名自金门、厦门、海坛等地征召,1500 名自同安招募,又有 880 名水勇随行,于是台湾道道台洪毓琛认为吴帅援军全属“客军”(外地兵),道路不熟,需有本地人做向导[7]:851,复命台湾镇本镇游击洪金升、左营游击叶得茂选兵400,同知张启煃、盐大使秦恩培,另募民勇 1000 为前导会师。[2]

    鹿仔草庄陈氏纳款自请为向导,军中随员陈策明采信从之,遂于正月十五日,以叶得茂为先锋,州衔施廷仁、守备徐荣生率千余兵勇,进军鹿仔草,行经梅子厝(今嘉义县鹿草乡[6])时,却被埔心陈弄、南靖厝吕仔梓的反抗军由后方包抄,连大仑、二重沟的红军亦纷纷参战,游击叶得茂、千总林茂生(金门人)战死,官军赖把总吴祯祥与徐荣生据险以守,收合败军之势安然撤退。[2][4]

    吴鸿源出师不利,同时不少将士亦身染疾疫,总理柯得安鉴于林向荣、吴鸿源两次败阵,便建请吴鸿源设坛慰劳军魂,吴鸿源采纳此议,并亲自赴现场致祭,抚慰军心。嗣后,吴鸿源遣派海坛游击吴邦基(同安人)、金门游击李懋德(同安人)镇守后壁寮[2]

    二月十二日,清军攻破上树头庄、马稠仔后庄,斩杀红军八十余。吴鸿源移师下茄苳(今台南市后壁区),联络吴邦基虚立旗帜,立疑兵之计,又派洪金升进驻白沙墩(今后壁区),通判杨兴邦、州同知张启煃则至水堀头(今麻豆区[6]),构成犄角之势。吴鸿源又飭令降将吴志高为向导(店仔口豪族,又名吴墙),亲率游击周逢时、守备苏吉良进发,复令金厦精兵攻后寮仔,擒获红军先锋 18 名。[2]

    红军王禄拔、臭头钵据守马稠后庄,与官军对峙,寄信至小埔心首领陈弄处,请求援兵。陈弄书记陈吉生,嘉义大脚腿人,原为林向荣军中稿识,林向荣在斗六门之役阵亡之后,陈弄爱惜陈吉生之才,并以同姓宗亲为由,延揽陈吉生为军中书记。陈吉生接获王禄拔求援书信,透过降兵蔡某,矫报彰化县城已失予陈弄,陈弄欲调军北上驰援,又吩咐陈吉生回信,将约三更之时,承诺将会派兵救援王禄拔;但陈吉生擅改其信,回信曰:“彰化已失,令各营三更尽撤。”王禄拔接信,只得随同撤军。是夜,吴鸿源率同吴志高部队,由店仔口直奔嘉义县城下,嘉义城内军队亦开门出击,天地会红军面临夹攻,匆促纵火逃遁。[2][4]

    同治二年(1863年)二月十五日,天地会戴老见(应为戴潮春之叔)率降番 200 余名应战官军,但番勇见大势已去,擒下戴老见后求降,戴老见被清军所杀,嘉义城围乃解。[2]

    后续

    • 嘉义县城解围战役中,民军首领林义、总理林维铭、林大约、林荣贵等皆不幸阵亡,乡勇死者 44 名。吴鸿源入城之后,皆亲祭奠拜阵亡将士,奏旨请奖,后更起建祠庙,享春秋二祭。[3]
    • 署福建水师提督吴鸿源二月十五日入主嘉义县城之后,林向荣轻出阵亡的殷鉴不远,不敢擅出,委守备苏吉良、守备徐荣生出击周围联外村庄,欲疏通道路再北上,以此为夺回彰化县城万全之策,其中苏吉良在嘉义县、彰化县之交,发动三百余场大小战役,连破刘厝庄、小定厝、上涂沟下涂沟等匪军村庄,颇有所获。吴鸿源却仍遭受台湾道道台洪毓琛批评,来信多次催促吴鸿源应尽速攻取彰化县城,双方征战方针不和,争执之下,吴鸿源在同年六月间被清廷撤换,原“福建水师提督”一职则由前台湾北路协副将曾元福代为署理。[2][3][8](细节可参见嘉义县会战

    其他

     
    白河福安宫,位于今台南市白河区,此间庙宇所在地点古名“店仔口”。在戴潮春事件于嘉义县战线中,“店仔口”豪族吴志高在官军以及天地会红军角力之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此区域为吴志高之根据地。
    • 嘉义县城第二次围城期间,军民粮饷幸赖富绅解囊,又是殷户许山(许安邦)散尽家财,以所蓄桂圆按口分给,不少百姓只能掘草根、煮败革(皮革)食用止饥,许山媳妇何氏亦出私财散给,收购仙草干,熬冻以济军,苟延残喘,艰辛万分。嘉义城围解之后,许山身染足疾,至于脱体,人人无不感念许山忠义。[2]
    • 陈弄阵中的陈吉生长期矫传文书直到六月份才被揭穿,陈弄怒不可遏,处以极刑,以铜铁烧烙之;陈弄妻亦以女鞋击其头,陈吉生始终未供出合谋,于六月二十日殉节而死。[3]
    • 戴施两案记略》作者吴德功曾造访“店仔口”联合五十三庄大总理吴志高(吴墙)家,并对吴仔墙留下“身材五短,尔雅温文,无武夫气。”之评语印象。此吴志高在戴潮春起事初期原本依附天地会,后在第一次嘉义围城战期间,接受台湾镇总兵林向荣招募,协助官兵运粮解围,待至九月间林向荣斗六门战役中兵败,吴志高便于店仔口坚壁自守,天地会难以越池店仔口一步,在牵制天地会部队上颇有功迹。[4]
    • 署福建水师提督吴鸿源下属,时任守备苏吉良,在光绪朝清法战事期间已升任“澎湖水师协副将[9]

    相关条目

    注释

    1. ^ 《东瀛纪事》原文:“斗六既陷,各处破胆,若悉锐鼓行而南,郡城必望风瓦解。郡城既得,嘉义不攻自破。今以全力攻一小邑,嘉义城坚而众协,急切未易下也。”

    参考资料

    1. ^ 台湾史料集成编辑委员. 《明清臺灣檔案彙編.第肆輯.第六十五冊.清咸豐十一年二月至清同治二年十月》. 台南市: 远流. 2008. ISBN 9789860152319 (中文(台湾)).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林豪. 《東瀛紀事》. 南投市: 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1997 [2022-02-19]. ISBN 9570092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23) (中文(台湾)).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蔡青筠 (编). 《吳德功先生全集-戴案紀略·施案紀略·讓台記·觀光日記·彰化節孝冊》. 南投市: 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1992 [2022-02-19]. ISBN 97895700094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1) (中文(台湾)). 
    4. ^ 4.0 4.1 4.2 4.3 4.4 吴德功(吴立轩). 《戴施兩案紀略》. 南投市: 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1992 [2022-02-19]. ISBN 97895700094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06) (中文(台湾)). 
    5. ^ 乔安娜·麦斯基尔(Johanna Margarete Menzel Meskill). 《霧峰宮保第:林文察家族拓荒史 1729-1895》 [A Chinese Pioneer Family: The Lins of Wu-feng, Taiwan, 1729-1895]. 由王淑琤翻译. 台北市: 苍璧. 2021 [1986]. ISBN 9789860682502 (中文(台湾)). 
    6. ^ 6.0 6.1 6.2 蔡培慧; 陈怡慧; 陆传杰 (编). 《台灣地名事典》 二版一刷. 新北市: 远足文化. 2018. ISBN 9789578630918 (中文(台湾)). 
    7. ^ 柯志明. 《熟番與奸民:清代臺灣的治理部署與抗爭政治》 [Cultivated Aborigines and the Unruled Hans: Governance Deployment and Contentious Politics in Qing Taiwan]. 台北市: 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中央研究院社会学研究所. 2021. ISBN 9789863504764 (中文(台湾)). 
    8. ^ 邵雅玲. 〈曾元福〉. 台湾大百科全书. 2009-09-09 [2021-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21) (中文(台湾)). 
    9. ^ 林, 豪. 《澎湖廳志稿》. 南投市: 台湾省文献委员会. 1998 [1893]. ISBN 9570210427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