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陽公主(633年—644年,貞觀七年-貞觀十八年)[1],字明達,乳名兕子[2]中國唐朝唐太宗李世民女,母即文德長孫皇后。李明達封晉陽公主,極受唐太宗寵愛,是唯一可考證的由皇帝親自撫養的公主。[3]

晉陽公主
唐朝公主
明達
封爵公主
封號晉陽公主
出生633年
逝世644年(11-12歲)
墳墓祔葬昭陵[1]
親屬
父親唐太宗李世民
母親長孫皇后
同胞兄弟李承乾李泰唐高宗
同胞姊妹李麗質(長樂公主,姐)、城陽公主(姐)、新城公主(妹)

貞觀十年六月長孫皇后去世之時,晉陽公主因年幼還不明白是怎麼回事,等她長到五歲時,懂得了生死之事,才開始對於母親的早逝非常哀傷,每每在母親居住過的宮殿痛哭。唐太宗政務繁忙,雖然親自照料,卻也不可能總陪在小公主身邊。這時的晉陽公主,和哥哥晉王李治相依為命,情感極深。李治每次出門,她都要一直送到虔化門,然後才依依不捨的哭泣道別。後來李治年長,儘管因為太宗的溺愛,一直不曾出宮居住,但此時也要開始上朝參政了。[4][5][6]以為穿上朝服的哥哥就如以往穿朝服的皇太子哥哥和魏王哥哥一樣,將長時間離開自己,不能與自己和父皇同住在立政殿了,晉陽公主非常傷心,哭著對父親說:「哥哥現在也要和大臣們一樣站班,不能再留在我們身邊了嗎?」唐太宗聽了,也忍不住流淚。[7][8]

晉陽公主擅長書法,她臨摹唐太宗的飛白書,誰都分辨不出來哪個是她寫的。她聰明善良,性格和長孫皇后相似,唐太宗發怒的時候,她在旁邊察言觀色,緩和氣氛,為大臣們慢慢辯解。三省中的大臣有不少人都受過她的幫助,對於她都是交口稱讚。

晉陽公主十二歲的時候就去世了。唐太宗非常傷心,有三十多天吃不下飯,每日哀傷數十次,因此身體急速消瘦。大臣們前來勸他,太宗回答說:「朕哪裡不知道這樣悲愛無濟於事呢。我只是忍不住啊,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9]北宋時莊綽也說唐太宗兒女牽愛,不能自拔。[10]

晉陽公主去世後,唐太宗詔令內府以其封地收入為資,在公主墓旁營建佛祠,以此為公主的往生祈禱。[11]據史書記載,初唐公主封邑上的實封只能在出嫁時才能得到,但從此處可知晉陽公主一早就有了實封。白居易云「近代或有未笄年而賜湯沐者,亦如公主之號,以寵重之」,說的就是晉陽公主這樣的公主。[12]

註釋

  1. ^ 1.0 1.1 胡元超. 昭陵封域寺观补考. 中國歷史地理論叢. 2020, 35 (4): 142–147. 
  2. ^ 新唐書·卷九十六·列傳第八》:「晉陽公主字明達,幼字兕子,文德皇后所生。」
  3. ^ 唐會要·公主雜錄》:晉王及晉陽公主,幼而偏孤,上親加鞠養。
  4. ^ 《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三》:初,太宗愛晉王,不使出閣;豫王亦以武后少子不出閣,及自皇嗣為相王,始出閣。
  5. ^ 《舊唐書·卷一百七·列傳第五十七》:初,貞觀中,高宗為晉王,以文德皇后最少子,後崩後累年,太宗憐之,不令出閣,至立為太子。高宗朝,睿宗為豫王,雖成長,亦以則天最小子,不令出閣。及至聖歷初,封為相王,始出閣。
  6. ^ 《冊府元龜·帝王部·慈愛》:唐太宗貞觀中,高宗為晉王。以文德皇后最小子,後終後累年,帝憐之,不令出合。至是立為太子。
  7. ^ 新唐書·卷九十六·列傳第八》:王勝衣,班於朝,主泣曰:「兄今與群臣同列,不得在內乎 ?」帝亦為流涕。
  8. ^ 《唐會要·卷六·公主雜錄》:(貞觀)十六年七月三日,敕晉王宜班於朝列......至是公主言於太宗曰:「兄今與百僚同列,將不得在內耶 ?」 言訖,哽噎不自勝。上為之流涕。
  9. ^ 新唐書·卷九十六·列傳第八》:「朕渠不知悲愛無益?而不能已,我亦不知其所以然。」
  10. ^ 《北宋·雞肋編》:「長孫順德喪息女,感疾甚,唐太宗薄之,謂房玄齡曰:「順德無剛氣,以兒女牽愛至大病,何足恤!」太宗兒女三十五人,晉陽公主薨,年十二,帝閱三旬不常膳,日數十哀,因以癯羸。太子承乾廢,欲立晉王,又謂長孫無忌曰:「公勸我立雉奴,雉奴仁懦,得無為宗社憂,奈何?」豈不以兒女牽愛乎?若引佩刀欲堅群臣之心,謂之權術可也,而日數十哀,當忘「無剛氣」之語矣。」
  11. ^ 新唐書·卷九十六·列傳第八》:因詔有司簿主湯沐余貲,營佛祠墓側。
  12. ^ 《第十二妹等四人各封長公主制》敕:古者帝子下嫁,必使王公主焉;近代或有未笄年而賜湯沐者,亦如公主之號,以寵重之。第十二妹等,先皇帝之子也,比朕之子,宜加等焉。故當幼年,各封善地,咸命為長公主,未及厘降,先開邑封,所以慰太后慈念之心,表先帝肅雍之訓,亦欲使吾孝理之道,敦睦之風,自骨肉間,以及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