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达
晋阳公主(633年—644年,贞观七年-贞观十八年)[1],字明达,乳名兕子[2],中国唐朝唐太宗李世民嫡女,母即文德长孙皇后。李明达封晋阳公主,极受唐太宗宠爱,是唯一可考证的由皇帝亲自抚养的公主。[3]
晋阳公主 | |
---|---|
唐朝公主 | |
姓 | 李 |
字 | 明达 |
封爵 | 公主 |
封号 | 晋阳公主 |
出生 | 633年 |
逝世 | 644年(11-12岁) |
坟墓 | 祔葬昭陵[1] |
亲属 | |
父亲 | 唐太宗李世民 |
母亲 | 长孙皇后 |
同胞兄弟 | 李承乾、李泰、唐高宗 |
同胞姊妹 | 李丽质(长乐公主,姐)、城阳公主(姐)、新城公主(妹) |
贞观十年六月长孙皇后去世之时,晋阳公主因年幼还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等她长到五岁时,懂得了生死之事,才开始对于母亲的早逝非常哀伤,每每在母亲居住过的宫殿痛哭。唐太宗政务繁忙,虽然亲自照料,却也不可能总陪在小公主身边。这时的晋阳公主,和哥哥晋王李治相依为命,情感极深。李治每次出门,她都要一直送到虔化门,然后才依依不舍的哭泣道别。后来李治年长,尽管因为太宗的溺爱,一直不曾出宫居住,但此时也要开始上朝参政了。[4][5][6]以为穿上朝服的哥哥就如以往穿朝服的皇太子哥哥和魏王哥哥一样,将长时间离开自己,不能与自己和父皇同住在立政殿了,晋阳公主非常伤心,哭着对父亲说:“哥哥现在也要和大臣们一样站班,不能再留在我们身边了吗?”唐太宗听了,也忍不住流泪。[7][8]
晋阳公主擅长书法,她临摹唐太宗的飞白书,谁都分辨不出来哪个是她写的。她聪明善良,性格和长孙皇后相似,唐太宗发怒的时候,她在旁边察言观色,缓和气氛,为大臣们慢慢辩解。三省中的大臣有不少人都受过她的帮助,对于她都是交口称赞。
晋阳公主十二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唐太宗非常伤心,有三十多天吃不下饭,每日哀伤数十次,因此身体急速消瘦。大臣们前来劝他,太宗回答说:“朕哪里不知道这样悲爱无济于事呢。我只是忍不住啊,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9]北宋时庄绰也说唐太宗儿女牵爱,不能自拔。[10]
晋阳公主去世后,唐太宗诏令内府以其封地收入为资,在公主墓旁营建佛祠,以此为公主的往生祈祷。[11]据史书记载,初唐公主封邑上的实封只能在出嫁时才能得到,但从此处可知晋阳公主一早就有了实封。白居易云“近代或有未笄年而赐汤沐者,亦如公主之号,以宠重之”,说的就是晋阳公主这样的公主。[12]
注释
- ^ 1.0 1.1 胡元超. 昭陵封域寺观补考.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20, 35 (4): 142–147.
- ^ 《新唐书·卷九十六·列传第八》:“晋阳公主字明达,幼字兕子,文德皇后所生。”
- ^ 《唐会要·公主杂录》:晋王及晋阳公主,幼而偏孤,上亲加鞠养。
- ^ 《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三》:初,太宗爱晋王,不使出阁;豫王亦以武后少子不出阁,及自皇嗣为相王,始出阁。
- ^ 《旧唐书·卷一百七·列传第五十七》:初,贞观中,高宗为晋王,以文德皇后最少子,后崩后累年,太宗怜之,不令出阁,至立为太子。高宗朝,睿宗为豫王,虽成长,亦以则天最小子,不令出阁。及至圣历初,封为相王,始出阁。
- ^ 《册府元龟·帝王部·慈爱》:唐太宗贞观中,高宗为晋王。以文德皇后最小子,后终后累年,帝怜之,不令出合。至是立为太子。
- ^ 《新唐书·卷九十六·列传第八》:王胜衣,班于朝,主泣曰:“兄今与群臣同列,不得在内乎 ?”帝亦为流涕。
- ^ 《唐会要·卷六·公主杂录》:(贞观)十六年七月三日,敕晋王宜班于朝列......至是公主言于太宗曰:“兄今与百僚同列,将不得在内耶 ?” 言讫,哽噎不自胜。上为之流涕。
- ^ 《新唐书·卷九十六·列传第八》:“朕渠不知悲爱无益?而不能已,我亦不知其所以然。”
- ^ 《北宋·鸡肋编》:“长孙顺德丧息女,感疾甚,唐太宗薄之,谓房玄龄曰:“顺德无刚气,以儿女牵爱至大病,何足恤!”太宗儿女三十五人,晋阳公主薨,年十二,帝阅三旬不常膳,日数十哀,因以癯羸。太子承乾废,欲立晋王,又谓长孙无忌曰:“公劝我立雉奴,雉奴仁懦,得无为宗社忧,奈何?”岂不以儿女牵爱乎?若引佩刀欲坚群臣之心,谓之权术可也,而日数十哀,当忘“无刚气”之语矣。”
- ^ 《新唐书·卷九十六·列传第八》:因诏有司簿主汤沐余赀,营佛祠墓侧。
- ^ 《第十二妹等四人各封长公主制》敕:古者帝子下嫁,必使王公主焉;近代或有未笄年而赐汤沐者,亦如公主之号,以宠重之。第十二妹等,先皇帝之子也,比朕之子,宜加等焉。故当幼年,各封善地,咸命为长公主,未及厘降,先开邑封,所以慰太后慈念之心,表先帝肃雍之训,亦欲使吾孝理之道,敦睦之风,自骨肉间,以及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