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遇春 (清朝)

楊遇春(1760年或1761年—1837年),字時齋四川崇州人。清朝名將、大臣。楊遇春出身乾隆44年武舉,隨後在軍中被福康安賞識並提拔,跟隨其征甘肅石峰堡、臺灣、廓爾喀,皆有戰功。而後更是一路平苗亂、平川楚白蓮教亂、張格爾之亂等。累官至陝甘總督,並獲封一等昭勇侯,過世後諡號忠武,故稱之「楊忠武侯」。[1]

昭勇忠武侯 楊遇春
大清一等昭勇忠武侯爵
前任:戰功受封
繼任:一等昭勇候 楊國楨
楊遇春 (清朝)
紫光閣功臣像》中的楊遇春
大清光祿大夫太子太保參贊大臣欽差大臣陝甘總督兼管甘肅巡撫
太子太傅銜、兵部尚書
國家清朝
時代清中後期
主君清高宗清仁宗清宣宗
楊姓
遇春
時齋
位階從一品武職
封爵雲騎尉(1800年)
騎都尉(1801年)
二等輕車都尉(1802年)
二等男爵(1813年)
一等男爵(1814年)
一等昭勇侯(1835年)
封號勁勇巴圖魯
祡禁城騎馬
賞穿黃馬褂
賞戴雙眼花翎
賜紫韁
圖形紫光閣
族裔漢族
籍貫四川省成都府崇慶州(今四川省崇州市)人
其他名號楊忠武侯
出生清朝高宗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
逝世清朝宣宗道光十七年(1837年
享年68歲
四川省成都府崇慶州
諡號忠武
墓葬崇慶州西山之原
後移葬崇慶州娘娘崗祖塋
祠廟入祀賢良祠、鄉賢祠
親屬
父親楊廷棟:贈光祿大夫
元配田氏 封一品夫人、一品太夫人
兄弟弟弟:楊逢春 山東兗州鎮總兵
楊國佐 四川茂州營都司,加副將
楊國楨 閩浙總督 昭勇候
乾隆44年武舉

生平

乾隆四十四年,武舉出身;乾隆年間,屢從福康安作戰[2],升守備乾隆六十年(1795年)從往貴州,鎮壓苗族起義;於嘉慶二年隨額勒登保湖北,轉戰,平定白蓮教川楚教亂;嘉慶十八年為參贊大臣,從那彥成鎮壓天理教起事,克滑縣道光五年(1825年)任陝甘總督,次年出兵平定張格爾叛亂[3]。後以年老辭官,進一等昭勇侯;諡忠武[4]

評價

  • 《清史稿·列傳一百三十四》:「遇春結髮從戎,大小數百戰,皆陷陣冒矢石,未嘗受毫髮傷。仁宗詢及,嘆為『福將』。治軍善於訓練,疲卒歸部下即膽壯,或精銳改隸他人,仍不用命。將戰,步伐從容,雖猝遇伏,不至失措。俘虜必入賊三月以外始誅,老稚皆赦免。馭降眾有恩,尤得其死力。操守廉潔,治家嚴整,子弟皆謹守其家風。……遇春謀勇俱絕,劇寇半為所殲。」

影響

後代

  • 子:楊國楨,二代昭勇侯,曾任河南布政使,官至閩浙總督。
  • 孫:楊炘,三代昭勇侯,組織昭勇軍鎮壓四川起義,陣亡。

參見

參考

  1. ^ 《四川百科全書》編纂委員會編. 四川百科全书. 成都: 四川辭書出版社. 1997. 
  2. ^ 邱樹森主編. 中国历代人名辞典. 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1989.03: 1002. ISBN 7-5392-0396-X. 
  3. ^ 白玉林,曾志華,張新科主編. 清史解读 上. 昆明:雲南教育出版社. 2011.12: 233. ISBN 978-7-5415-5108-6. 
  4. ^ 李成良,楊振之主編. 可爱的四川. 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 1995.06: 202–203. ISBN 7-5411-13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