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蕪市
萊蕪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山東省歷史上的一個地級市,位於山東省中部、泰山東麓,東臨淄博市,西、南靠泰安市,北接濟南市章丘區。全市總面積2,246平方公里,人口135.16萬,有2個市轄區萊城區和鋼城區。於1992年自泰安市獨立設立地級市、2019年撤銷併入省會濟南市。萊蕪古稱嬴、牟,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2],春秋時期這裏發生過長勺之戰。
萊蕪市 (今屬濟南市萊蕪區、鋼城區) | |
---|---|
地級市 | |
萊蕪市萊城區核心城區天際線 | |
萊蕪市在山東省的地理位置(2018年) | |
坐標:36°12′50″N 117°40′36″E / 36.2139°N 117.6766°E | |
國家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省 | 山東省 |
設立 | 1992年11月22日 |
撤銷 | 2019年1月9日 |
政府駐地 | 萊城區 |
下級行政區 | 2個市轄區 |
政府 | |
• 市委書記 | 王良 |
• 人大常委會主任 | 王良 |
• 市長 | 梅建華 |
• 政協主席 | 張作平 |
面積 | |
• 總計 | 2,246 平方公里(867 平方英里) |
面積排名 | 全省第17位(佔全山東省1.42%) |
最高海拔 | 918.7 公尺(3,014.1 英尺) |
人口(2015) | |
• 常住 | 135.16萬人 |
• 排名 | 全省第17位(佔全山東省1.37%) |
• 密度 | 601.8人/平方公里(1,559人/平方英里) |
• 城鎮(2015) | 79.53萬人 |
語言 | |
• 官方語言 | 普通話 |
• 方言 | 冀魯官話石濟片萊蕪話 |
時區 | 北京時間(UTC+8) |
郵政編碼 | 271100 |
電話區號 | 634 |
車輛號牌 | 魯S |
氣候 | 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 |
• 年均溫 | 12.5 ℃ |
• 年降水 | 761毫米 |
行政區劃代碼 | 371200 |
舊稱 | 嬴、牟 |
本地生產總值(2015) | ¥665.83億(全省第17位,佔全山東省1.06%) 106.9億美元(匯率) |
• 人均 | ¥49,377(全省第12位) 7,928美元(匯率) |
網站 | 萊蕪市人民政府入門網站 |
(本表所列數據截至2019年1月9日) | |
>象徵 | |
花 | 桃花 |
樹 | 國槐、銀杏[1] |
本表面積、人口、經濟數據參考《山東統計年鑑-2016》 |
萊蕪市 | |||||||
繁體字 | 萊蕪 | ||||||
---|---|---|---|---|---|---|---|
簡化字 | 莱芜 | ||||||
漢語拼音 | Láiwú | ||||||
郵政式拼音 | Laiwu | ||||||
字面意思 | 荒蕪人煙之地 | ||||||
|
萊蕪市 |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山東省的地級市 | |||||||||
1992年—2019年 | |||||||||
坐標:36°11′N 117°40′E / 36.18°N 117.67°E | |||||||||
歷史 | |||||||||
歷史 | |||||||||
• 成立地級市 | 1992年 | ||||||||
• 撤銷及併入濟南市 | 2019年 | ||||||||
|
萊蕪市因其盛產蔥、生薑、大蒜,有「三辣之鄉」的美譽。萊蕪市也是全國重要的冶鐵中心,為以鋼鐵為主導的新興工業城市。在鋼城區建有大型鋼鐵企業——萊蕪鋼鐵(集團)有限公司。此外,萊蕪市還是中國國家衛生城市 [3]、中國國家園林城市、中國雙擁模範城。2018年11月,萊蕪市入選中國城市全面小康指數前100名。此外,在其境內雪野鎮每兩年舉辦中國國際航空體育節。
2019年1月9日,國務院批覆同意,撤銷萊蕪市,所轄區域劃歸濟南市管轄。原萊蕪市萊城區,設立濟南市萊蕪區;原萊蕪市鋼城區,設立濟南市鋼城區。[4]
市名
萊蕪二字字面意義可理解為「荒蕪」,但作為萊蕪市的專稱「萊蕪」傳有多種來歷,學界現尚無明確定論。
出處
一、荒蕪說。按字意解釋,萊俗稱灰菜,蕪是田野荒蕪,意即荒涼的地方,所以叫萊蕪。
二、來無石說。現濟南市萊蕪區勝利路南端原有一太湖石,再是在萊城西南有一鐵石 (一說是隕石)。百姓見兩石形狀怪異,不知從何而來,認為是空中落下來的。按老子的「有生於無」 的觀點解釋,此石來於 「無」,因此名「來無石」,藉以名縣為萊蕪。
三、山名說。《左傳》曰,與之無山及萊柞是也。泰山萊蕪魯之萊柞邑,按此則萊蕪之名合兩山而言,舊志引萊民播流此谷者誤。
四、萊民播流此谷說。《水經注 · 淄水》:「引舊說雲,齊靈公滅萊,萊民播流此谷,邑落荒蕪,故曰萊蕪。」 此谷是指萊蕪谷。
五、麳麰(lái móu)說。《炎黃氏族文化考略》,「釋來牟,小麥之種,相傳自天而來,故呼曰來。是最早種植小麥的部族,自稱萊族。大麥之種,其呼曰牟者,以原為牟族所播植,因以祖名大麥為麰。此兩族後混處山左各地,今之萊蕪,即來牟兩族合名。」
六、牟蕪音轉說。《山東古國考》載:「萊蕪是因萊族與牟族雜居得名,古讀牟為重唇音,聲與蕪相似,轉寫為蕪。」[5][6][7]
變遷
萊蕪轄區歷史上曾有「嬴」與「牟」兩國都城,故萊蕪亦稱「嬴牟之地」或「嬴牟大地」,起稱不可考但至今仍作為民間使用。建國後,因老縣城大致呈鳳凰狀(一說境內有鳳凰山),始稱「鳳城」、「鳳凰城」,也作「八寶鳳凰城」[8]。
歷史
古代
- 春秋時期為齊國的嬴邑和牟國地。
- 秦朝置嬴縣(治所在城子縣村),屬濟北郡。
- 西漢始置萊蕪縣,屬泰安郡。
- 1274年(元代至元11年),元朝在萊蕪縣治西設萊蕪鐵冶都提舉司,職官正五品,下轄寶成監、通利監、錕 監。1298年又加轄元固監、富國監,萊蕪鐵冶都提舉司更名為濟南萊蕪等處鐵冶都提舉司,幾乎管理着整個山東的礦冶業,冶戶四千餘。
- 1373年(明洪武六年),明朝置十三個官辦鐵冶所,萊蕪是其一。
- 清代(1644-1911),初屬濟南道。雍正二年(1724年)屬濟南府泰安州。雍正十三年(1735年)屬泰安府後又屬泰安州。[9]
近代
- 1915年屬濟南道。
- 1925年屬泰安府。
- 1927年直屬山東省。
- 1939年8月,萊蕪縣民主政府成立。屬七縣(泰安、萊蕪、章丘、歷城、淄川、博山、新泰)邊區聯防辦事處。
- 1941年5月,萊蕪縣一分為三。北部為萊蕪(北)縣、東部為萊東縣(後合博山的一部分成為博萊縣),南部合新泰一部分成萊南縣(後改稱新甫縣)。萊蕪縣、萊東縣屬泰山專署,萊南縣屬泰南專署。
- 1945年9月,恢復原萊蕪縣,屬泰山專署。[9]
現代
- 1949年末,萊蕪縣委、縣政府駐口鎮。1953年9月,縣委縣政府遷往萊城。
- 1958年,泰安專署撤銷,萊蕪隸屬濟南市。
- 1961年,恢復泰安專署,萊蕪屬泰安專署。
- 1978年,屬泰安地區行政公署。
- 1983年,撤縣設縣級萊蕪市,屬泰安地區轄。
- 1985年3月,撤銷泰安地區設地級泰安市,萊蕪屬泰安市管轄。
- 1988年,改為省直轄縣級市。
- 1990年,在今鋼城區設立鋼城辦事處(副縣級)。
- 1992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萊蕪市升為地級市,轄萊城、鋼城兩個區,30個鄉鎮、辦事處。
- 2001年,萊蕪設經濟開發區轄鵬泉街道辦事處。2003年加掛萊蕪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牌。
- 2016年2月,設萊蕪農高區,轄方下鎮、楊莊鎮、寨里鎮三鎮。[9]
- 2019年1月9日,國務院批覆同意,撤銷萊蕪市,所轄區域劃歸濟南市管轄。原萊蕪市萊城區,設立濟南市萊蕪區;原萊蕪市鋼城區,設立濟南市鋼城區。[10]
地理
萊蕪市地勢由東向西傾斜,北、東、南三面又向盆地中部傾斜。境內山脈北部為泰山山脈,南部為徂徠山余脈,呈東西走向。境內河流有汶河和淄河兩大水系,大小河流近400條。氣候屬暖溫帶濕潤、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2.5攝氏度,年均降雨量761毫米,年無霜期196天。萊蕪市自然資源豐富,有鐵、銅、金、鉛、煤、鋁土等礦藏。
位置範圍
萊蕪市位於山東中部,泰山東麓,北緯35°59′25.08″-36°33′12.15″,東經117°19′32.43″-117°58′05.57″。[11]東部與沂源縣毗鄰,南鄰新泰市,西部與泰安市岱嶽區接壤,北接濟南市章丘區、淄博市博山區,總面積2246.33平方公里。
地質地貌
萊蕪市位於華北地區魯西隆起魯中隆斷區、泰萊斷陷盆地東緣及沂源魯村盆地西緣,呈斷裂構造發育。基底構造以官營—香山韌性剪切帶為代表,蓋層構造以脆性斷裂最為發育。境內侵入岩發育良好,廣布全域。岩石類型較複雜,其中以酸性岩為主,其次為中性岩,少量為基性、超基性岩。境域地層發育較為齊全,有泰山岩群、寒武系、奧陶系、石炭系、二迭系、侏羅系、白堊系、第三系、第四系。境域地形為南緩北陡、向北突出的半圓形盆地。北、東、南三面環山,北部山脈為泰山余脈,南部為徂徠山余脈,西部開闊,中部為低緩起伏的泰萊平原,由長埠嶺延伸入泰安。海拔最高點994米,最低點148.13米。山地面積佔66%,丘陵面積佔19%,平原面積佔11%,窪地面積佔3%。[12]
山脈
萊蕪市境內有大小山頭2989個,其中海拔900米以上的5個、海拔600米以上的44個、 海拔200~600米的227個。北部為泰山余脈,近東西走向,自西向東有三平山、香山等。南部為徂徠山余脈,走向與北部泰山余脈大體平行,自西向東有蓮花山、大堡頂山等。兩山脈諸山皆為山勢陡峻、切割強烈的中低山。東部蟠龍山、鵬山、邱山呈西北—東南帶狀分佈,為低山緩丘。
水系
萊蕪市境內共有大小溝河404條, 長5公里以上的72條,98%屬於大汶河水系、2%屬於淄河水系。汶、淄兩河的界線與發源地在北部原山山脈。大汶河水系有牟汶河、嬴汶河兩大支流。牟汶河是境內第一大河流,境內長65.5公里,流域面積1372.96平方公里;嬴汶河,境內長59公里,流域面積743.28平方公里。淄河上游在萊蕪境內有和莊河、嗇泉河、崮山河三源流,總流域面積102.03平方公里。[13]
氣候
萊蕪位於山東省中部,氣候屬於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冬季寒冷乾燥,春季溫暖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涼爽晴朗。年平均氣溫11~13℃,南部高於北部,中部高於東部和西部,東北部和西北部山區較低。 全年平均無霜期202天。境內全年日照時數平均為2443.8小時,光照率55%。 年平均降水量695.1毫米,降水時空分佈不均勻,70%集中在夏季[14],南部多於北部,山區多於平原。在一年中7月和8月屬濕潤期,9月為半濕潤期,其它月份為乾旱、半乾旱期。萊蕪有 "十年九春旱" 之說,季節旱災發生頻繁,春旱機率最高。水災,暴雨主要集中在夏季,尤以7月最多[15]。
萊蕪市氣象數據(1981年至2010年)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歷史最高溫 °C(°F) | 17.3 (63.1) |
21.1 (70.0) |
28.5 (83.3) |
32.9 (91.2) |
36.2 (97.2) |
38.7 (101.7) |
39.9 (103.8) |
36.6 (97.9) |
35.7 (96.3) |
33.9 (93.0) |
25.0 (77.0) |
18.5 (65.3) |
39.9 (103.8) |
平均高溫 °C(°F) | 3.6 (38.5) |
7.0 (44.6) |
12.9 (55.2) |
20.6 (69.1) |
26.2 (79.2) |
30.3 (86.5) |
30.9 (87.6) |
29.9 (85.8) |
26.3 (79.3) |
20.4 (68.7) |
12.4 (54.3) |
5.5 (41.9) |
18.8 (65.9) |
日均氣溫 °C(°F) | −1.9 (28.6) |
1.2 (34.2) |
7.0 (44.6) |
14.6 (58.3) |
20.3 (68.5) |
24.7 (76.5) |
26.3 (79.3) |
25.2 (77.4) |
20.7 (69.3) |
14.5 (58.1) |
6.7 (44.1) |
0.1 (32.2) |
13.3 (55.9) |
平均低溫 °C(°F) | −6.1 (21.0) |
−3.4 (25.9) |
1.8 (35.2) |
8.8 (47.8) |
14.4 (57.9) |
19.3 (66.7) |
22.3 (72.1) |
21.1 (70.0) |
15.9 (60.6) |
9.5 (49.1) |
2.1 (35.8) |
−4.1 (24.6) |
8.5 (47.2) |
歷史最低溫 °C(°F) | −19.3 (−2.7) |
−17.0 (1.4) |
−10.3 (13.5) |
−3.8 (25.2) |
2.4 (36.3) |
9.6 (49.3) |
12.7 (54.9) |
12.0 (53.6) |
6.3 (43.3) |
−3.6 (25.5) |
−12.4 (9.7) |
−18.0 (−0.4) |
−19.3 (−2.7) |
平均降水量 mm(吋) | 5.9 (0.23) |
9.3 (0.37) |
16.3 (0.64) |
25.4 (1.00) |
55.4 (2.18) |
97.4 (3.83) |
197.9 (7.79) |
164.7 (6.48) |
65.8 (2.59) |
32.8 (1.29) |
16.8 (0.66) |
7.5 (0.30) |
695.2 (27.36) |
數據來源:中國氣象數據網 |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萊蕪市位於山東省中部,全市已發現礦產56種,探明儲量的有22種,在已探明的礦產中,能源礦產1種,金屬礦產8種,非金屬礦產11種,水氣礦產2種。萊蕪市有7種礦產保有儲量排在全省前5位,優勢礦產有煤炭、鐵礦等;其次為石灰岩、花崗岩、河砂及粘土類礦產等。全市共探明礦產地113處,其中能源礦產10處,金屬礦產61處,非金屬礦產21處,水氣礦產21處。按礦床規模分,大型礦產地10處,中型礦產地19處,小型礦產地62處,未分類礦產地 21處。進入省儲量表的10種礦產,保有儲量居全省第1位的礦產有鈷礦、飾面用輝綠岩,分別佔全省的46.9%和68.8%;保有儲量居全省第2位的礦產有鐵礦、鋼礦,分別佔全省24.3%和31.3%;而萊蕪鐵礦保有儲量佔全省同級別鐵礦保有儲量的36.2%,列全山東省第1位。全鐵平均品位為46.88%。煤礦保有儲量居全省第10位,佔全省的1%。[16][17]
水資源
境內有大小河流近100餘條,河長在5km以上 的有70條,流域面積100k㎡以上的有4條,分別為牟汶河、嬴汶河、辛莊河和方下河[18]。全萊蕪市境內現已探明水源地20處,地下水允許升采量年乎均約為3億m³,約佔全省的2.4%屬於水資源較豐富的地級市[16]。
萊蕪市多年平均降水量732.2mm,折合水量16.44億m³。全市多年平均徑流深196.4mm,多年平均地表水資源量為3. 8億m³;多年平均地下水資源量為2.22億m³,可開採量1.89億m³;水資源總量為地表水資源量與地下水資源量之和,扣除重複計算量1.26億m³,全市水資源總量為4.76億m³,人均水資源量384m³[18]。
地下水
萊蕪市各主要地下水水源地情況如下表,合計可開採量28.3萬m³/d。[18]
水源地名 | 可開採量 (萬m³/d) |
取水層位 | 主要用水單位 |
---|---|---|---|
清泥溝 | 3.0 | 深層灰岩 | 萊鋼 |
東泉 | 3.0 | 深層灰岩 | 萊鋼 |
傅家橋、丈八溝 | 1.5 | 深層灰岩 | 萊鋼 |
里辛、鄭王莊 | 1.3 | 深層灰岩 | 萊鋼 |
鵬山泉 | 3.5 | 深層灰岩和淺層水 | 市自來水公司 |
葉家莊 | 4.0 | 深層水 | 市自來水、萊礦 |
羊里 | 1.5 | 深層水 | 魯中礦業、萊城電廠 |
寨里 | 2.8 | 深層水 | |
吳家嶺 | 2.5 | 深層灰岩 | 萊蕪電廠 |
棗園 | 1.0 | 深層灰岩 | 鄉鎮供水 |
田莊 | 1.0 | 淺層水 | |
東關 | 2.0 | 淺層水 | 萊城區部分工業 |
枯河 | 1.5 | 深層水 | 當地小企業 |
生物資源
動物
畜禽有牛、羊、豬、兔、雞等,其中瘦肉型萊蕪豬為省內優良畜種。野生的獸類4目8科13種;鳥類11目29科85種;兩棲爬行類5目7科13種;魚類有草魚、鰱魚、鯉魚、鯽魚、團頭魴魚、三角鯿魚、圓吻鯛魚、鱖魚、鯰魚、 馬口魚、鱧魚等;有益昆蟲類有118種,其中捕食性天敵66種,寄生性天敵44種,小麥害蟲天敵61種,玉米害蟲天敵99種。其他無脊椎動物有蚯蚓、蠍、蜈蚣、螃蟹、蝗蟲等。[19]
植物
木本植物有71科、177屬、471種;除人工栽培的外,野生的喬木、灌木類有核桃、酸棗、銀杏、女貞、白蠟、荊、杜梨、赤梨子、山葡萄(堰累)、金銀棵、柘、枸杞、山榆、菠蘿、柚貢子、山杜鵑、迎春柳等;雜草類有金針、薏苡、沙蓬、薺菜、薺薺菜、掃帚菜、人心菜、苦菜、灰菜、黃草、蕕草、蒿草、刺蝟皮草、紅百合、白百合等;水生類有葦、蒲、荻、芡實、浮萍、荷包薺等。[12]
人口
區劃名稱 | 常住人口[20](2010年11月) | 戶籍人口[21] (2010年末) | ||
---|---|---|---|---|
總計 | 比重 (%) |
每平方公里 人口密度 | ||
萊蕪市 | 1298529 | 100 | 578.10 | 1266919 |
萊城區 | 989535 | 76.20 | 518.93 | 967979 |
鋼城區 | 308994 | 23.80 | 910.04 | 298940 |
註:萊城區的常住人口包含萊蕪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87112人及雪野旅遊區41629人。 |
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129.85萬人,為山東省人口最少的地級市。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增加了6.50萬人。增長5.27%,年平均增長0.51%。其中,男性為65.34萬人,佔總人口的50.32%;女性為64.51萬人,佔總人口的49.68%,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1.28。0-14歲的人口為20.49萬人,佔15.78%,15-64歲的人口為96.15萬人,佔74.05%;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13.21萬人,佔10.17%。[22]地區上看,萊城區98.95萬人,鋼城區30.90萬人,高新技術開發區8.71萬人,雪野旅遊區4.16萬人。至2005年,23個少數民族人口總數4400人。(至2000年,少數民族人口中有回族3293人、滿族421人,蒙古族83人等其他民族)[23]至2017年底,萊蕪市常住人口為137.6萬人。其中城鎮人口為86.11萬人,比上年增加2.02萬人,城鎮人口佔總人口比重為62.58%。全年出生人口17039人,出生率為12.94‰;自然增長率為6.93‰。[24]
民族
全市人口最多的民族為漢族;同時亦有回族、滿族、蒙古族、彝族、佤族等32個少數民族,人口共4600多人,佔全市總人口的4‰。其中,回族3800人,佔少數民族總人口的80%以上。全市少數民族群眾非農業人口佔90%以上, 主要集中居住在萊城區鳳城街道的5個社區以及山鋼萊蕪鋼鐵(集團)總公司、中國五礦集團魯中冶金礦山總公司等駐萊企業,另有幾十戶回族群眾散居於牛泉鎮、寨里鎮、顏莊鎮的5個行政村,形成小聚居、大雜居的分佈特點,具有典型的內陸地區少數民族散雜居的分佈特徵。[19]
政治
地方領導人
機構 | 中國共產黨 萊蕪市委員會 書記 |
萊蕪市人民代表大會 常務委員會 主任 |
萊蕪市人民政府 市長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萊蕪市委員會 主席 |
---|---|---|---|---|
姓名 | 梅建華[25][26] | 張作平[27] | ||
民族 | 漢族 | 漢族 | ||
籍貫 | 湖北省松滋市 | 山東省肥城市 | ||
出生日期 | 1964年7月(60歲) | 1960年12月(63歲) | ||
就任日期 | 2018年5月 | 2017年2月 | 2017年2月 |
行政區劃
萊蕪市兩區無縣,因面積較小,只轄2個市轄區:萊城區、鋼城區。
除正式行政區劃外,萊蕪市還設立了5個經濟功能區:雪野旅遊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新區)、農業高新技術開發區(農高區)、經濟開發區(口鎮)以及泰鋼工業園(馬莊)。
全市共20個鎮(街道),其中,萊城區管轄15個鎮(街道),鋼城區管轄5個鎮(街道) ,萊蕪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轄1個街道,雪野旅遊區管轄3個鎮,萊蕪農高區管轄3個鎮,萊蕪經濟開發區管轄1個街道。
萊蕪市行政區劃圖 | ||||||||||
---|---|---|---|---|---|---|---|---|---|---|
區劃代碼[28] | 區劃名稱 | 漢語拼音 | 面積[29] (平方公里) |
政府駐地 | 郵政編碼 | 行政區劃[30] | ||||
街道 | 鎮 | 社區 | 行政村 | |||||||
371200 | 萊蕪市 | Láiwú Shì | 2,246.03 | 萊城區 | 271100 | 7 | 13 | 94 | 1778 | |
371202 | 萊城區 | Láichéng Qū | 1,739.61 | 鳳城街道 | 271100 | 4 | 11 | 63 | 1024 | |
371203 | 鋼城區 | Gāngchéng Qū | 506.42 | 艾山街道 | 271103 | 3 | 2 | 31 | 754 | |
黨政機構
中國共產黨是萊蕪市唯一的執政黨,設有其地方組織——中國共產黨萊蕪市委員會,由中國共產黨萊蕪市代表大會選舉產生,向其負責並報告工作,並貫徹執行中國共產黨上級組織的方針、指示和市黨代會的決議,領導萊蕪市的工作,末任市委書記為王良。萊蕪市人民政府是萊蕪市地方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和市級國家行政機關,市長為梅建華。萊蕪市的政治體制與中國大陸各地級市政府基本相同,作為山東省的一個地級市,萊蕪市市委、市政府等機構受山東省委、省政府等機構的領導。
萊蕪市人民代表大會為萊蕪市立法機關,其職權與中國大陸各地級市政府基本相同;萊蕪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則為其常設機關,末任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為王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萊蕪市委員會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在萊蕪的地方組織,是中共領導的多黨合作、政治協商的地方重要機構,現任市政協主席為張作平。中國共產黨萊蕪市紀律檢查委員會是中國共產黨在萊蕪市的紀律檢查機關,現任市紀委書記為於景濤[31]。
萊蕪市主要的民主黨派和人民團體有民革萊蕪市委、民盟萊蕪市委、民建萊蕪市委、民進萊蕪市委、農工黨萊蕪市委、致公黨萊蕪市委、九三學社萊蕪市委、萊蕪市工商聯、萊蕪市總工會、共青團萊蕪市委、萊蕪市婦聯。
法制機構
萊蕪市中級人民法院是萊蕪市的國家審判機關,代表國家依法獨立行使在萊蕪市行使審判權,其審判業務歸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監督指導,對萊蕪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報告工作,現任院長為李傑。萊蕪市人民檢察院是萊蕪市保證憲法和法律統一實施的國家法律監督機關,代表國家依法獨立行使在萊蕪市行使檢察權,其檢察工作歸山東省人民檢察院領導,對萊蕪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報告工作,現任檢察長為張守強[32]。另外,萊蕪市人民政府下設的市司法局、公安局、監察局和法制辦公室為市政府主管司法行政、維護公共安全、紀檢監察和法制事務的工作部門。
地方立法
2015年8月1日起,萊蕪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可以開始制定地方性法規,至此萊蕪市開始享有地方立法權[33]。2016年1月21日,萊蕪市十七屆人大六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表決通過《萊蕪市制定地方性法規條例》,是萊蕪市根據全國人大授權指定的首部地方性法規,從此萊蕪市對城鄉建設與管理、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等方面的事項的地方立法將有法可依。萊蕪市的地方立法由市人大及其常委會會議審議通過,經報送山東省人大常委會批准後施行。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在制定地方性法規的同時,還需清理過去發佈的地方性法規,及時修改或廢除一些與上位法相違背和已經不再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法規。
2017 年1月18日,山東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五次會議批准《萊蕪市城市市容管理條例》將於 2017 年 5 月 1 日正式實施。2017年5月1日,萊蕪市首部地方性法規 《萊蕪市市容管理條例》頒佈。[34]
經濟
農業
萊蕪向以農業為主,是山東重要的農業區,主要農產品有小麥、玉米、花生、地瓜以及多種蔬菜,其中生薑有文字記載的栽培歷史已有2000多年。萊蕪先後被命名為「中國生薑之鄉」、「中國花椒之鄉」、「中國密桃之鄉」和「三辣一麻原產地」;「萊蕪黑豬」獲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萊蕪黑山羊」通過國家遺傳資源鑑定,花臉長毛兔獲國家發明專利。
萊蕪生薑、萊蕪大蒜、萊蕪大蔥、萊蕪花椒、萊蕪豬都是中國地理標誌產品。[11]
工業
萊蕪市工業特別是以鋼鐵產業為代表的傳統產業十分發達。鋼鐵產業的發展為萊蕪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促進了萊蕪經濟的發展,但也形成了「一鋼獨大」的工業發展不平衡局面[35]。目前,萊蕪正在積極進行傳統鋼鐵工業的轉型升級[36],逐步實現鋼鐵產業高端化、新興產業規模化、特色產業品牌化,逐步建立構建新型工業體系[37]。
城建
道路
從元代萊蕪治所到萊城至清末民國初時期,萊城僅有從東關經城裏至西關一條大街(今西關街),青石板路面,寬7米。大街兩旁分佈12條南北街巷,寬2米左右。1953年,路面改造拓寬為9米。1958年在老城北面新建泰萊公路(後稱城關西路,今鳳城東大街),長2千米、寬20米,同年改造北坦路。1968年,城關路(今鳳城東大街)通車。1971年新修長征路(今長勺南路),城關路加寬改造鋪設瀝青。1973年改造大橋路。1978年修建人民路(今魯中大街)。此後又修建工農路、文化路、東風街等道路,城區道路路網基本構築。1993年,萊蕪市政府新建和維護多所道路。
今萊城區基本形成「八縱六橫、兩環六射」(八縱為西外環路、西內環路、鹿鳴路、長勺路、大橋路、鳳凰路、九龍山路、東外環路;六橫為北外環路、嬴牟大街、龍潭大街、魯中大街、汶河大道—匯源大街、南外環路;兩環指內環由嬴牟大街、大橋路、汶河大道、西內環路組成,外環由北外環路、東外環路、南外環路、西外環路組成;六射指長勺路、北外環路、汶河大道、大橋路、匯源大街和東外環路)的道路結構。鋼城區形成「雙環與組團方格網」(雙環指內環和外環,內環由永興路、府前大街、新興路、桃花路、黃羊山大街組成,外環由北外環、東外環、南外環、西外環組成;組團方格網指省道803線、 N4N5、i4i1、草齊線、韓萊公路等主要對外通道)為主的混合式路網結構。[38]
城市規劃
1958年,萊蕪縣人民委員會委託山東省城建局設計院編制萊蕪第一輪城市總體規劃,規劃範圍是萊城城區。 該規劃是以在萊城北徐家河建設年產150萬噸的萊鋼為基礎的,後經考證所勘探的資源儲量不實,省人民委員會決定萊鋼另行選址。故此次規劃未能實施。
1959年,萊蕪縣基建辦公室編制完成萊蕪第二輪城市規劃,並繪製了五千分之一的地形圖。規劃範圍是以萊城為中心,北到蓮河,南至汶河,東到孝義河,西到大曹村,面積24平方公里。 近期規模為5萬人,遠期發展控制在15萬人左右。該規劃是一個較為全面的方案,但受「大躍進」的影響未能全面實施。20世紀60年代初,因國民經濟建設遇到嚴重困難,規劃人員轉業,圖紙、資料散失,規劃終止,未完全能實施。[11]
1971年9月,萊蕪縣基建局在1959年規劃的基礎上重新繪製萊蕪城區規劃圖。壓縮城市規模,確定萊城近期人口控制在12萬人。市區向東北方向發展,向西擴展至小曹村。此次規劃的編制實施基本扭轉了城建事業的混亂狀態。1978年10月,萊蕪第四次規劃出台,規劃確定萊城性質為「全市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是為全市工礦、廣大農村服務和供應的中心,以發展輕工、食品、機械等服務性工業為主,儘快建設成為一個現代化的新城市」。 到1990年,規劃萊城規模達到10平方公里、人口9萬人;2000年,達到14平方公里、人口12萬人。規劃範圍是東起大橋路,西到小曹村,南以汶河為界,北至北埠嶺,佔地面積14平方公里。該規劃對用地佈局、道路規劃、園林綠化等進行統籌規劃、合理佈局。1998年10月,萊蕪第五次規劃得到通過。規劃確定萊蕪市的城市性質為「以鋼鐵、能源和機械工業為主的工業城市」,到2000年,城市規模達到33.5平方公里,2010年達到53平方公里。並確定了以萊城為中心,鋼城為副中心,張家窪、孝義、高(莊)南(冶)、里辛為組團的組團式佈局結構。規劃對用地、道路交通、綠化、環保、給排水、電力、電信、燃氣、供熱、環衛、防災等進行科學規劃。[11]
2004年12月萊蕪市第五次規劃批准實施。規劃期限近期到2010年,城市人口規模為45萬人左右,用地53平方公里;遠期到2020年,城市人口為65萬人左右,用地規模74平方公里。確定城市性質是「山東省鋼鐵生產和深加工基地,山水園林城市」。形成以萊城為主,鋼城為輔的結構。[39]
城市供水
萊城地下系第三紀紅砂岩,不適宜打井,城市供水發展幾乎為零。自古以來,西關大部分居民飲用汶河水,東關有水井10餘眼,居民多飲用井水,衛生較差。1953年萊蕪縣政府駐地由口鎮遷至萊城,縣機關用城裏北馬壕井水,後用毛驢車從南關拉水。 1961年,利用南關舊水井加以改造擴大建成南關水源地。1972年,建成萊蕪鐵礦水源地,日供水150至200立方米。1975年,開發建設孫故事水源地,日供水1500立方米。1981年,萊蕪縣政府開發鵬山水源地,11月第一期工程完成,萊蕪市城市供水才初具規模。後至2005年,多次對鵬山水源地進行擴建。1991年,作為應急供水工程的東關水源地開工建設。1993年,建設葉馬曹水源地。
1977年1月1日, 萊蕪縣自來水公司成立,開創了境內供水時代。1972年至1983年,城區共鋪設供水管道8250米。1983年,萊蕪縣自來水公司更名為萊蕪市自來水公司,並建成第一座水廠。至2005年,城市自來水管線達到330.5公里,年供水總量7311萬立方米,日供水能力20萬立方米。
公共建築
漢唐時期,建築無考。明代洪武年間(1368-1398年)縣衙署建成,有琴堂(如保廳,俗稱縣大堂)、改弦堂和正堂等,琴堂以西有驛站總鋪、城隍廟,縣衙署以西有醫學、旌(jing)善亭,以東有申明亭。城西南有演武廳,東南隅有府館。城無北門,東為通齊門,西為望岳門,南為臨津門,門南有池。1570年後建瓮城,北城牆建北極廟3間;城牆有垛口760個。東門外稱東關,西門外稱西關,南門外稱南關。民國時期,沿東關街與西關街有少數酒店、油坊、雜貨店、旅店和黑白鐵手工作坊。1936年城內仍有大堂等建築3300㎡,大多已頹圮。
20世紀50年代初,在東關街建立百貨商店、長途汽車站,在西關街建立萊蕪師範、萊蕪一中等。又在各地建設人民劇院、人民醫院、浴池等。改革開放後,建設百貨大樓、中醫院大樓、五層旅館、六層萊蕪飯店以汽車站,古典式建築老幹部活動中心和萊蕪十七中以及現代建築人民影劇院等相繼建成使用。1990年代,建設了萊蕪戰役紀念館、新市委黨校、電力調度中心、電信大廈、市機關第一辦公樓、國稅局辦公樓、地稅局辦公樓等設施。2000年後,建設了會展中心、萊蕪一中(新校)、龍園賓館等新式建築。[40]
交通
高速公路
萊蕪市位於山東省中部地區,境內有 萊泰高速公路、 京滬高速公路、 青蘭高速公路、 濱萊高速公路以及 205國道、 341國道。
鐵路與車站
至2017年9月,萊蕪東站是萊蕪區境內的一座火車站。境內建設與規劃中的客運站有晉中南鐵路的萊蕪北站[41]、濟萊高鐵的萊蕪站、雪野站、萊鋼站[42][43]。
- 辛泰鐵路,其是經過萊蕪區的一條有客運的線路,7053/4次列車經過萊蕪東站。[44]
- 磁萊鐵路
- 晉中南鐵路,計劃開通客運,經萊蕪北站。
- 濟萊高速鐵路(濟南—萊蕪城際高鐵;客運;建設中[45])[46][47]
- 青萊高鐵(青島—萊蕪城際高鐵;客運;規劃中)[48]
航運
萊蕪市距離濟南遙牆國際機場約100千米。
市內公交
1989年10月,萊蕪開始在市區開通環城公交車,當年購買公交車6輛。1993年,市區有公交線路2條, 公交車36輛。1996年,開通一中至芳馨園3路公交線路。1997年,將3路環城線向南端拓展,形成從鐵廠路至花園學校的3路公共汽車專線。1999年,開通6路、7路線,將3路公共汽車的終點站延伸到蓮河小區。2000年,開通4路、8路、5路公交線,調整2路、7路公交線,實行市內公交車票一票制。2001年,新開5路公交線,調整2路、7路、8路公交線,實行公交車無人售票。2002年,調整2路、3路、4路、7路、8路公交線,擴大公交服務半徑。2003年10月1日,公交線路全部推行電子月票IC卡。2003年市區有公交線路8條。至2018年,萊蕪公交共有50餘公交線路。全市公交實現微信刷碼支付[11]
線路 | 起止站 |
K1路 | 泰鋼宿舍—郭家溝文化生態園 |
K2路 | 豪德城—萬泰電氣公司 |
3路 | 姚家嶺—公交樞紐 |
K4路 | 公交樞紐—秦家窪 |
K5路 | 公交樞紐—泰山陽光電器 |
6路 | 公交駕校—公交新駕校 |
7路 | 公交樞紐—孟家莊 |
K8路 | 望海華城—萊蕪市委黨校 |
K9路 | 方下鎮政府—萊蕪戰役紀念館 |
K10路 | 新礦萊蕪中心醫院—公交樞紐 |
101路 | 公交樞紐—職業技術學院 |
K12路 | 公交樞紐—墨埠 |
K16路 | 方下鎮政府—火車站 |
K17路 | 鳳城街百貨中心—北江水村北 |
K18路 | 小故事小區—許家窪 |
K19路 | 公交樞紐—北梨溝 |
20路 | 泰鋼宿舍—萬福山景區 |
21路 | 公交魯中車隊—李陳莊 |
22路 | 泰鋼宿舍—世紀城東門 |
K26路 | 聖龍印務—汶水源社區 |
K27路 | 五礦浦江水岸—隆福星河城東 |
*30路 | 公交駕校—濱河花苑 |
60路 | 紅石公園—蓮花山 |
61路 | 紅石公園—野店 |
62路 | 紅石公園—後坡 |
63路 | 紅石公園—張家莊 |
64路 | 紅石公園—上亓峪 |
65路 | 紅石公園—五龍 |
66路 | 勸禮—高莊街道辦 |
67路 | 紅石公園—徐家峪 |
68路 | 公交魯中車隊—石灣子村 |
69路 | 紅石公園—田家林村 |
70路 | 聖龍印務—陳林 |
71路 | 聖龍印務—山口 |
72路 | 聖龍印務—康陳村 |
74路 | 聖龍印務—灰堆 |
75路 | 紅石公園—亓官莊 |
76路 | 紅石公園—青楊行 |
77路 | 紅石公園—大陡溝 |
78路 | 聖龍印務—野槐峪 |
79路 | 聖龍印務—崔家莊南 |
80路 | 聖龍印務—橫山口 |
81路 | 聖龍印務—龍馬莊 |
91路 | 紅石公園—瓜皮嶺子 |
92路 | 公交魯中車隊—沈家莊 |
(帶*號即,至2018年6月仍在試運行中的線路)
社會
科學
新中國成立初期,境內科技人員主要來源於國家統一分配及從工農群眾中選拔和外地調入。1953年, 全縣有僅科技人員632人。「文化大革命」期間,科技隊伍削弱。改革開放後科學技術得到鼓勵和發展,到1978年全萊蕪縣有科技人員5085人。1985年,全市有科技人員6155人。至2005年,萊蕪市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41759人,其中高級職稱4253人, 中級職稱17788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5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人,省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3人。[40]
1959年6月, 萊蕪縣科學技術工作委員會成立, 1962年6月撤銷, 1964年4月恢復。1967年「文化大革命」 期間中止。1973年3月,萊蕪縣革命委員會設立科學技術辦公室;1978年1月,改稱科學技術委員會。 1993年,地級萊蕪市科學技術委員會成立。1994年10月,成立萊蕪市科學技術協會,與市科委合署辦公。2001年4月,萊蕪市科學技術委員會改稱萊蕪市科學技術局,與市科學技術協會合署辦公。
至2005年,全市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到39家,萊蕪市境內亦劃有萊蕪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全市有29家企業與86所高校、28個科研院所建立長期技術協作關係,50餘家企業建立科研(技術)中心,其中國家級技術中心1家,省級技術中心9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家。
教育
萊蕪的教育歷史悠久,宋代即有科舉中仕。明清時期,境內私塾、書齋、書房已遍佈各地,並有供深造的書院,湧現出一批京府等各級官員。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萊蕪始興辦第一所學堂——魯西初等小學堂,標誌着萊蕪近代教育的開始。民國初年,首次開辦中學,並創辦單級教授養成分所培訓師資,還以夜校和民眾學校等形式組織農民學文化。抗戰時期,中共萊蕪縣委興辦中小學教育和成人教育。1948年,萊蕪解放後,建設萊蕪第一中學(時稱萊蕪中學),教育得到快速發展。1978年,新汶礦務局職工大學(時稱萊蕪礦務局「七二一」工人大學)創建。1984年,全市普及小學教育。1986年後,境內實施九年義務教育。至2005年,萊蕪有小學241所;初中56所;普通高中9所。中等職業學校16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 高等教育院校3所。2017年,境內有本科高校山東財經大學(萊蕪校區)、山東省重點中學萊蕪一中,各級各類學校數量、規模和辦學水平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和提高;但市區教育場所數量仍略顯不足,使得出現了「大班額」與「進高中難」的情況。
體育
萊蕪體育事業歷史悠久。民間體育活動豐富多彩,武術、圍棋、中國象棋等群眾性、自娛性體育活動自古流傳,打蹦、踢毽子、跳方等項目曾在少年兒童中廣為流行。1930年,中華民國萊蕪縣政府在萊城文廟成立政校合一的國術館,縣長任名譽館長,另設專職館長1人,專門教習武術,現早已廢除。1952年10月, 萊蕪一中在校園西側建成體育場,1958年8月,體育場遷至校園東北角(今在萊蕪市實驗中學的南校區),面積1.69萬平方米,內設400米跑道6條,籃球場4個,足球場、排球場各1個,為萊蕪境內第一個標準體育場地。1974年7月,萊蕪縣體委在官寺商場北側創建體育場,面積7200平方米,北部為田徑場地, 南部為簡易燈光球場。球場四周建有一層露天看台,可容納觀眾6000人。另有平房5間用作辦公、器材存放和宿舍(1981年10月,建設農貿市場時拆遷)。1985年9月修建西關西苑大型滑冰場,12月萊蕪市政府組織在人民西路北側修建面積4.8萬平方米的體育場。今在萊蕪高新區建有萊蕪市體育館。
衛生醫藥
萊蕪衛生醫藥事業有優良傳統。元代,萊蕪城設醫學。明代,張文元、呂憲珂、朱包蒙、呂紹曾對醫術研究頗深。清代,中醫臨床各科已具雛形,張德配、張奉文、楊樂春、呂忞曾等分別擅長痘疹、婦科等症,有的著書立說。1925年,西醫藥傳入境內,與中醫藥共同發展和提高。1983年至1992年,境內新建萊蕪市中醫院、萊蕪市康復醫院、萊蕪市紅十字會血站等市直醫療單位;同時,將鄉鎮醫院下放給鄉鎮管理。1995年12月,萊蕪被全國愛衛會命名為「國家衛生城市」。2005年,推行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全市建立起市、區、鄉、村四級醫療衛生網絡。
宗教
萊蕪歷史上宗教活躍,有道教、佛教、基督新教、天主教、伊斯蘭教等宗教傳入,但居民仍主要以中華傳統信仰為主。道教約在秦漢之際傳入境內,碧霞元君祠是萊蕪常見的道教祠廟。佛教傳入萊蕪境內的時間未見史載,至今仍完好樹立在萊城區蔡家鎮村的唐代陀羅尼經幢是佛教傳入境內的最早物證。天主教於清光緒元年(1875年)由濟南洪家樓傳入萊蕪響水灣村,並於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建起教堂(今存)。基督新教1913年傳入境內,並在東關成立支會。1916年,在顏莊鎮和徐家莊安設堂口。另有耶穌家庭派係由泰安馬莊傳入口鎮。1939年,兩派合併,稱中華基督教團萊蕪分會,轄東關、口鎮、顏莊教堂。萊蕪境內的伊斯蘭教境內俗稱回教,屬遜尼派。清代康熙年間,由章丘縣大冶莊傳入萊城區東關;隨之,由濟陽縣傳入萊城西關,今有東關清真寺和西關清真寺存。
報刊
萊蕪創辦報刊始於1924年,每種報刊的創辦時間或長或短。第一份創刊的是1924年由萊蕪縣旅濟同鄉會籌辦的《嬴城旬刊》但1925年因經費沒有着落而停刊。
第一份報紙是1928年由國民黨萊蕪縣黨部創辦的《黨政周報》,刊期與停刊時間不詳。自此先後有:國民黨萊蕪縣黨部機關報《萊蕪黨聲》,1928年創刊,石印4開4版,共出10期,1929年7月停刊。中共萊蕪縣委機關報《戰鬥》,1933年7月1日創刊,油印,不定期,共出5期。停刊時間不詳。《動員周報》 1939年春創刊,以萊蕪縣動員民眾抗敵委員會名義出版。1940年底停刊。中共萊蕪縣委機關報《前進報》,1941年2月7日創刊,3日刊,4開4版,或石印或油印,1942年3月停刊。《工作快報》 1945年,中共萊蕪縣委出刊,不定期,1946年3月停刊。 中共萊蕪縣委機關報《萊蕪縣報》,1956年10月1日創刊,1957年8月停刊,1958年12月1日復刊, 8開2版、不定期。1959年1月,定為3日刊。1960年1月,改為2日刊,1961年停刊。《萊蕪日報》 中共萊蕪市委主辦,是中共萊蕪市委機關報,前身為縣級《萊蕪市報》,1987年11月籌備, 1988年1月1日創刊[49],2019年1月17日,因濟南萊蕪行政區劃調整,《萊蕪日報》停刊。[50]
廣播電視
1950年,縣政府成立收音站,收聽上級新聞單位播音。1957年8月1日,成立廣播站。 1986年10月1日,撤廣播站建廣播電台,下設宣傳、機務、有線廣播組和各鄉鎮(辦事處)廣播放大站。1993年,萊蕪人民廣播電台升格為副縣級事業單位。為萊蕪境內最主要的廣播電台。1984年5月1日,成立萊蕪電視差轉台。1986年10月1日,撤萊蕪電視差轉台建萊蕪電視台。1993年,萊蕪電視台升格為副縣級事業單位,為萊蕪境內最大的電視媒體。2009年12月,兩台合併組建萊蕪市廣播電視台,共有3條電視頻道和3條廣播頻率。2019年萊蕪併入濟南後,萊蕪廣播電視台改為濟南廣播電視台魯中傳媒中心。
除此之外,萊蕪當地企業也有開辦電台和電視台,比如1984年開播的泰鋼廣播站,由泰山鋼鐵集團政治部主辦。企業辦電視台方面,1984年10月籌建的萊鋼電視台,1985年1月投入使用,為萊鋼黨委宣傳部直屬的科級單位;1986年7月,建台開播的魯中金礦業集團公司有線電視台,傳送山東、中央等4套節目。1989年2月,山東省廣播電視廳正式批文建台,呼號為張家窪礦山公司有線廣播電視台。1992年,中國廣播電影電視部正式批文、審核同意山東省廣播電視廳批文。2002年,更名為魯中冶金礦業集團公司有線電視台;還有泰鋼政治部主辦的泰鋼電視台。
文化
語言
萊蕪市境內居民多使用萊蕪話。鋼城區早期因萊鋼集團建設,區內有大量外來人口故語言以普通話為主。
文學
萊蕪舊時科舉人多有著述流傳於後世。明代的吳來朝、吳鴻功、亓詩教、譚性教、朱童蒙、亓之偉等人,清代的張四教、程雲、魏錫祚、潘紹烈、張梅亭等人,都在文學創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近現代文學創作力量比較薄弱,1952年起,逐漸組建業餘創作隊伍。 1973年, 有業餘作者349人,其中創作骨幹32人。1987年,創作隊伍有600多人。1958年至1987年,在省以上報刊發表文學作品165篇。現萊蕪市作家協會有成員120餘人。近現代萊蕪籍的著名散文家吳伯簫、詩人呂劍、戰地藝術家李增援等人的文學創作在全國影響較大。尤其是吳伯簫,他歷任東北大學(駐佳木斯)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文學院副院長、副教務長,文協委員、秘書長,東北教育學院副院長,中國作家協會文學講習所所長,全國中學語文教學研究會會長、《寫作》主編、中國寫作研究會會長等職,並參加郭沫若著作編輯委員會領導工作。1981年當選全國文聯理事。《記一輛紡車》《菜園小記》《獵戶》《難老泉》等散文曾被收入中學語文課本。
萊蕪境內創作大量膾炙人口的劇本,《推媳婦》《正月十五雪打燈》《好兒好女》等分別獲得山東省文化廳劇本一等獎、文化部「天下第一團」展演優秀劇本獎、文化部全國梆子劇交流演出優秀劇本獎。 此外, 高桂雲創作的《青山遮不住》《村魂》《腳踏紅土地》等電視劇本由山東電視台錄製成電視劇播放。
戲曲
萊蕪特有的戲種為萊蕪梆子,又名「萊蕪謳」,也稱「靠山梆子」「本地梆子」,是中國戲曲中有地方獨特風格的劇種之一。起源有三種說法:由流行於魯西南一帶的梆子腔演變而來;由徽班傳授;由流行於魯西南一帶的梆子腔和徽戲結合而成。清朝光緒末年到抗日戰爭爆發,為萊蕪梆子的興盛階段,專業班社數量可觀,演出活動十分活躍,流行區域不斷擴大。萊蕪梆子以萊蕪、泰安、新泰一帶為主要活動區域,後來流行於東至日照,西至平陰,南到臨沂,北抵濟南的廣大區域內,但以在萊蕪、泰安、新泰、沂源影響最深。1954年1月萊蕪縣民藝劇團成立;1956年改名萊蕪梆子劇團。1965年,劇團赴北京匯報演出《送豬記》,受到周恩來、朱德、彭真、葉劍英和楊尚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和高度評價。[51]
著名人物
友好城市
參考文獻
- ^ 国槐、银杏定为莱芜市树 桃花为莱芜市花. 大衆網. [2015-1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2-22).
- ^ 莱芜名称与嬴、牟、莱文化的关系. [2016-0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2-15).
- ^ 中國重新確認63個國家衛生城市(附名單)互聯網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6-02-02.
- ^ 国务院批复同意调整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市行政区划. 新華網. 2019-01-09 [2019-0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09).
- ^ 心吾. “莱芜” 的真面目. www.laiwunews.cn/. [2017-08-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6-08).
- ^ 柳明瑞. “莱芜”源于 “来牟” 考释.
- ^ 王其雲; 王子強. 王子強 , 編. 《莱芜古今鉴影》 2005年08月第1版第1次印刷. 萊蕪市: 萊蕪市教委印刷廠. 2005年8月: 8–9.
- ^ 編輯耿沖. 莱芜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综述之转调发展_首页综合新闻_大众网. laiwu.dzwww.com. [2017-08-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31).
- ^ 9.0 9.1 9.2 大漢網絡. 莱芜历史文化展. lwwbw.laiwu.gov.cn. [2017-08-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10).
- ^ 国务院批复同意调整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市行政区划. 新華網. [2019-01-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09).
- ^ 11.0 11.1 11.2 11.3 11.4 萊蕪市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 《莱芜市志(新志)》·概述. 萊蕪. 2014-09. ISBN 9787209009683.
- ^ 12.0 12.1 萊蕪市地方史志辦. 莱芜年鉴 2016. 萊蕪: 方志出版社. 2016-09 [2017-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22).
- ^ 萊蕪市地方史志辦. 莱芜年鉴·自然地理. 山東省情資料庫. 方志出版社. [2017-08-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22).
- ^ NASA Earth Observations Data Set Index. NASA. [2016-0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2-03).
- ^ 莱芜市地理环境_中国气象局. www.cma.gov.cn. [2017-08-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31).
- ^ 16.0 16.1 陳煥珍; 趙金愛; 王正立. 莱芜市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 《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 2005-06-20, (2005(2)): 84–85.
- ^ 陳煥珍. 莱芜市矿产资源持续利用研究. 山東師範大學. 2003-04-24, (2003碩士論文).
- ^ 18.0 18.1 18.2 楊會清; 段建築; 鄭志國; 楊豐雲. 莱芜市水资源分析及可持续利用对策探讨. 《地下水》. 2006-06-25, 第28卷 (第3期).
- ^ 19.0 19.1 莱芜年鉴 2016 卷.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分县资料》. 中國統計出版社. 2012年12月. ISBN 978-7-5037-6659-6.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分县市人口统计资料2010》. 群眾出版社. 2011年11月. ISBN 978-7-5014-4917-0.
- ^ 萊蕪市統計局. 《莱芜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 ^ 萊蕪市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 《莱芜市志》. : 上冊.
- ^ 萊蕪市統計局. 《 2017年莱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 ^ 梅建华 简历. 人民網地方領導資料庫.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13).
- ^ 103733. 王良任山东省莱芜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梅建华任市长--地方领导--人民网. leaders.people.com.cn. [2017-08-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31).
- ^ 莱芜市十届政协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名单(主席张作平). 中國經濟網.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13).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2018-04-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2).
- ^ 《莱芜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方案》. 萊蕪市國土資源局. [2018-07-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22).(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數據)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行政区划简册2017》. 中國統計出版社. 2017年5月. ISBN 978-7-5037-8122-3.
- ^ 于景涛, 山東省紀委監察廳, 2017-08-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16)
- ^ 莱芜公布最新一批人事任免 孟令兴任副市长. iqilu.com. [2017-08-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16).
- ^ 齊魯晚報. 山东省17市今年全部享地方立法权. 人民網. [2017-08-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16).
- ^ 萊蕪新聞網. 《莱芜市城市市容管理条例》解读. 大眾網. [2017-08-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16).
- ^ 網易. 【直通17市】莱芜:改写“一钢独大” 构建新型工业体系_网易新闻. news.163.com. [2017-08-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31).
- ^ 6大项目推动莱芜经济“变轨换道”. news.ifeng.com. [2017-08-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31).
- ^ Administrator. 莱芜:为“走在前列”先行先试_山东新闻_大众网. www.dzwww.com. [2017-08-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31) (中文(中國大陸)).
- ^ 大漢網絡. 莱芜市人民政府信息公开-莱芜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 www.laiwu.gov.cn. [2017-08-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24).
- ^ Team, Discuz! Team and Comsenz UI. 莱芜市规划局关于《莱芜市城市道路交通规划(2015-2030年)》(草案)的公告 - 莱芜话题 - 莱芜在线 - Powered by Discuz!. bbs.laiwu.net. [2017-08-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24).
- ^ 40.0 40.1 萊蕪市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 《莱芜市志》上册·科学技术·科技队伍.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24).
- ^ Team, Discuz! Team and Comsenz UI. 莱芜北站最新进度! - 莱芜话题 - 莱芜在线 - Powered by Discuz!. bbs.laiwu.net. [2017-09-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01).
- ^ 济莱城际铁路将在莱芜设置4个站点_【高铁网】_高铁规划_济莱城际铁路,铁路客运, 铁路枢纽,铁路运输. news.gaotie.cn. [2017-09-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30).
- ^ 济莱高铁三个站点位置确定时速350km/h. www.lwhouse.com. [2017-09-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30).
- ^ 7053次小火车复运,别错过沿途20处最美秋景 - 山东24小时. w.dzwww.com. [2017-09-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01) (中文(中國大陸)).
- ^ 济莱高铁项目建设动员大会顺利举行,莱芜进入“高铁时代”!莱芜人民的重大利好来啦!. www.sohu.com. 2017-08-01 [2017-09-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01).
- ^ 大漢網絡. 新建济南至莱芜城际铁路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信息公示. www.jinan.gov.cn. [2017-09-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01).
- ^ 济南莱芜城铁再次公示征求意见 全线设6个车站_新华网山东频道. www.sd.xinhuanet.com. [2017-09-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30).
- ^ 青岛至莱芜有望通高铁 青岛西站明年底将建成 - 青岛新闻网. news.qingdaonews.com. [2017-09-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30).
- ^ 莱芜市志(新志)-传媒. 山東省情資料庫. [2017-08-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23).
- ^ 因济南莱芜行政区划调整,《莱芜日报》17日将停刊. [2019-0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30).
- ^ 萊蕪檔案局. 《送猪记》晋京记. www.lwdangan.gov.cn. 萊蕪檔案信息網. 2013-08-20 [2017-08-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