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用戶自Trauermarsch起,需要放一段短暫的維基假期,預定會在還想繼續編輯用戶空間的那一天回來。 |
這位用戶不作條目的編輯,而只會在用戶空間內活躍,請參見Trauermarsch的編修記錄以檢視這位用戶的歷史。
點這裏查看更多相關討論與列表之連結。
以下為暫時集中關注度指引的測試頁面,維基百科:關注度 (學者)翻譯問題尚未處理完畢,故暫不完整收錄。
關注度
本頁簡而言之:維基百科收錄「值得關注的主題」,亦即已被獨立來源在相當程度上予以關注的主題。如果一個沒有違反「維基百科不是什麼」的主題,得到了可靠的第二手來源的有效介紹,我們便可假定該主題符合獨立條目的收錄標準。關注度並不直接影響條目內容,而只決定其存在與否。 |
收錄標準 |
---|
專題指引 |
指引草案 |
參考 |
在維基百科中,關注度決定了一個主題是否有創立條目介紹的必要。條目的主題應當被證明為受關注的,亦即是「值得注意的」。需強調的是,維基百科中,某一主題的關注度並不一定依賴於該主題的知名度、重要性或流行度——儘管它們通常會有助於我們判斷。
如果某一主題符合下述的通用關注度指引,那麼我們便可認為該主題的受關注程度滿足創立條目的要求。此外,如果某一主題符合以下任何一項學科關注度指引之標準,則其同樣可被視為具備關注度:學術關注度、書籍關注度、電影關注度、音樂關注度、數字關注度、公司關注度、人物關注度以及網絡內容關注度。
關注度指引只是大致規定了適宜為什麼樣的主題創立專門論述它的條目,它們沒有直接限制條目的內容。有關維基百科關於內容的方針,請見中立的觀點、可供查證、非原創研究、維基百科不是什麼以及生者傳記。
通用關注度指引
如果一個主題得到了可靠來源的有效介紹,而且這些來源獨立於主題實體,則可假定該主題或符合獨立條目的收錄標準。
- 「有效介紹」,意味着相關之來源直接、詳細地講解了主題的實體,編者無需通過原創研究來發掘條目的內容。有效介紹要比順帶提及深入,但可能會較專門闡述淺顯一些[1]。
- 「可靠」,意味着來源資料應具備編輯可信度,應經得起依照可靠來源指引對關注度進行的可供查證性評定。這裏的來源包括以任何形式和媒介發表的作品與材料。通過第二手來源的數量,可比較好地判斷關注度[2]。
- 「來源」需滿足關注度要求[3],必須是第二手來源(二次文獻),因為它們能為主題是否受關注提供最為客觀的證據。可靠來源的數量與種類應依賴於描述的深入程度以及來源的品質。一般而言,多方來源會更受歡迎[4]。
- 「獨立於主題實體」,要排除下列與主題實體有關聯之人發佈的內容(包括但不限於):自我宣傳、廣告、自身發表的個人出版物、自傳、新聞稿等[5]。
- 「假定」,意味着可靠來源的有效介紹只構成必要條件,而不能保證某主題一定能被收入維基百科。即使某個主題符合上述標準,編者們也有可能達成共識,認為不應該為其另立一篇條目。例如,當條目違反維基百科不是什麼方針的時候。[6]
一個被共識認為符合本標準的主題,通常都擁有關注價值,並且符合成為百科全書獨立條目的標準。如果可查證的事實和內容無法由多方來源提供支持,那麼將它們併入另一篇條目中可能更為適宜。
關注度需要可查證的證據
維基百科內容的門檻是可供查證,僅僅聲稱某主題具備關注度是不足夠的,必須為這一聲稱提供證據。獨立可靠來源中的有效介紹內容構成了關注度的可查證證據。同時,在已發表的文獻中得到同行的認可也是一個重要因素;此外,還應滿足主題特定指引所列出的其他因素。
各主題的關注度是獨立的,關注度只針對單個主題,而非該主題所屬的哪一個類別。例如,子主題的關注度並不能從父主題繼承而來,而關注度也不是「上延」繼承的,父主題的關注度同樣不能由子主題決定。要證明一個主題具備關注度,就必須證明該主題可以獨立地符合通用關注度指引的要求。
由于格式和展示的原因而創建一篇分離的條目是一種常見情況;但這在本質上並不意味着「關注度的繼承」,出於方便排版和瀏覽的原因,這種做法通常會被接受。
關注度不是一時的
關注度不是一時的:條目的主題一旦在可靠來源中被有效介紹,便能滿足通用關注度指引之要求,不需要新聞來源對其持續報道。雖然如此,但維基百科不是新聞報道:關於單一事件或主題的一條短時效的突發新聞仍尚不足以證明關注度程度已達要求——尤其是對某次事件中出現的在世人物而言(WP:生者傳記)。例如,對宣告、體育的日常新聞報道乃至小報新聞都不足以讓某個主題擁有其獨立條目。維基媒體下屬的維基新聞項目是發表當前新聞報道的場所。
關注度非推論出的:隨着時間推移,之前尚不符合本指引的主題有可能在未來會符合,但也不應僅憑推論某主題將在未來獲得足夠關注度,當下就記錄之。
關注度指引並不直接限制條目內容
關注度指引能判斷某一主題是否具有在維基百科中成為一篇獨立條目所需的關注度。除人物列表外,它們並不為條目內容提供指引[7]。相對的,按照合理比重的原則,眾多內容方針根據條目內各主題被可靠來源介紹的程度來約束了條目的內容。
缺少關注度並不一定意味着來自可靠來源的信息應從維基百科中移除。可考慮將這些內容合併到更加合適的條目中去。
不符合關注度指引的條目
儘管條目應該表明自身主題的關注度,且主題沒有達到本標準的條目通常會被刪除,但僅僅考慮條目自身表現出的關注度是不足夠的,我們更應該考慮該主題真否真的很可能擁有關注度。謹記每一篇維基百科條目都沒有最終版本,條目的關注度應該由現時存在的來源決定,而不是由當前在條目中展示的來源決定。僅斷言這樣的來源存在是幾乎不具說服力的,特別時光流逝之後有效的證明仍遲遲未能出現時。如果一個主題所需的來自獨立來源的有效介紹仍有被找到的可能,那麼就不宜以缺乏關注度為由刪除條目,除非在作出了足夠的努力後仍然無法找到這樣的來源。對於關注度不明了的條目,刪除應是最後訴諸的手段。
如果一篇條目沒有列出足以證明其主題關注度的來源,請親自尋找這樣的來源,或者:
- 詢問條目的作者或這一方面的專家[8],獲取尋找這類來源的建議。
- 將{{notability}}標籤貼上條目,以提示其他編者。
- 如果是關於某個專業領域的條目,使用{{expert-subject|主題名稱}}標籤來吸引了解這一領域的編者,他們可能可以查詢到線下的可靠來源。
如果在努力尋找後仍然無法找到相關的來源,請考慮將條目內容合併到另一篇範圍更廣的條目中去[9]。此外,假如需要刪除[10]:
- 請確保關注度模板已掛上足夠長(至少30日)的時間,足以引起其他人的注意。
- 如果條目符合我們的快速刪除標準,請在頁面上貼上快速刪除的標籤。
- 否則,特別在當您不確定是否應該刪除或擔心他人反對時,請將條目提交到存廢討論,社群將在7天內討論出條目的存留與否。
參見
- 支援頁面:Wikipedia:關注度/提報
- Template:關注度
- Help:知名度
- Wikipedia:中立的觀點 - Wikipedia:可供查證 - Wikipedia:可靠來源 - Wikipedia:不要介紹自我
- Wikipedia:重要性
腳註
- ^ 例如,關於IBM這一主題,Sobel的360頁的書與Black 528頁的書都顯然不是「順帶提及」。在英國記者馬丁•沃克關於比爾•克林頓傳記中,一句提到「Three Blind Mice」樂隊的話(Martin Walker. Tough love child of Kennedy. 衛報. 1992-01-06.)則為明顯的「順帶提及」。
- ^ 自我宣傳、自傳以及置入性行銷等資料不能支撐一篇百科全書,這裏的已發表作品,必須由其他人獨立撰寫,並且與特定主題有關。判定某一主題是否具備關注度,在於那些獨立於該主題(及其製造者、創造者、作者、發明者、賣家等)之人是否真正認為這一主題值得關注,進而撰寫並發表了有效介紹該主題之材料。否則,任何人只需要在維基百科外詳細介紹與他們有關的主題,便能輕鬆繞過關注度之規定。另外,還應存在中立的來源,以確保我們可以撰寫出一篇中立的條目——自我宣傳的資料(顯然)不是中立的,而個人出版物往往會帶有偏見,即使這種偏見是無心的:有關這些來源中立性的討論,參見維基百科:自傳和維基百科:利益衝突。即使是非自我宣傳性質的自我出版物仍然不能作為關注度的證據,因為它們無法讓我們測定世界範圍內對該主題的普遍關注程度。
- ^ 包括但不限於報紙、書籍和電子書籍、雜誌、電視和電台的文獻性節目、政府機構的報告、科學刊物等。在缺乏多方來源的情況下,必須能夠驗證這一點:單一來源所反映的中立觀點足可信賴,並且能為一篇全面的條目提供足夠詳細的信息。
- ^ 如若缺少多方來源,那麼就意味着,更好的做法也許是將特定主題寫入主題更加寬泛的條目中去。單一來源或新聞社消息的再版並不一定能構成多方作品,特別是當其作者採用了相同的事實來源,或者僅僅在重複相同的信息時。特別的,不同刊物在同一地區通過一家新聞通訊社獲取並發表的相同文章不被視為多方作品。
- ^ 由主題實體自身發表的作品,或與之有緊密聯繫的作品,不太可能成為世界範圍內對該主題普遍關注的證據。參見維基百科:利益衝突以了解處理此種情況的詳細信息。
- ^ 此外,並不是可靠來源中的任何內容都能證明某一主題已符合創建條目的關注度要求。譬如,詞典或數據庫、廣告或公告欄、小新聞故事都是這樣的案例,儘管它們出現在可靠來源上,但它們不一定能真正支持其主題的關注度。
- ^ 參見Wikipedia:關注度 (人物)#人物列表
- ^ 有時聯繫傳記中的主角或者對象組織的代表人會獲得獨立的來源材料。當然我們應該謹慎地觀察和評估這些材料的獨立性。您還可以尋找與主題有關的維基百科專題,並請求他們的幫助。
- ^ 例如,虛構作品中的小角色可以合併到「……次要人物列表」中;關於學校的條目可以合併到學校所處的城鎮或地區的條目中;知名人士的親戚可以合併到關於該知名人物的條目中;只因與某特定群體或事件相關而受到關注的人物,其條目可以合併到該群體或事件的主條目中去。
- ^ 此前的調查不充足的話,維基百科編者很有可能會拒絕提刪的請求。提刪時應該說明已經嘗試尋找證明其關注度的來源,和/或以其他證明其關注度的方式。
關注度 (書籍)
收錄標準 |
---|
專題指引 |
指引草案 |
參考 |
本頁提供一些簡要指引,由維基百科編者來決定一本書是否應該在維基百科中擁有一個獨立的條目。符合這項指引的書籍著作,即值得在維基百科中擁有一個獨立的條目;不滿足這項指引的書籍條目,且不符合快速刪除的條件,應當依照關注度的處理方法提交頁面存廢討論(注意:目前Wikipedia:頁面存廢討論被GFW屏蔽,大陸用戶須翻牆才能訪問,翻牆方法見Help:如何訪問維基百科)。
概述
這項指引是維基百科:關注度指引的特別版本,為了書籍及相關作品所特別設計,該指引主要反映以下幾項維基百科的方針:
聲稱有關注度的文句必須遵照維基百科:可供查證。僅僅說一本書符合擁有關注度的條件是不夠的,必須要在條目中提供可靠來源支持。
這裏所說的「關注度」並不代表一本書的價值。一本書可能寫得十分精彩、十分吸引人又切題,但若無足夠的可查證來源,它仍然不能夠在百科中擁有一個獨立的條目介紹。
書籍的範圍
因為「書籍」的定義的十分廣泛,本指引目前暫不提供以下幾種書籍類型的關注度準則(雖然它們可能可以用類推法推出):漫畫、雜誌、工具書(如字典、索引典、百科全書、地圖集與年鑑)、音樂相關出版物(例如樂譜)、使用指南以及準備考試用的參考書。
以下的準則也適用於電子書,即除了必須符合門檻標準和書籍關注度外,其關注度也應同時以網站知名度(該指引目前還在討論中,暫時可以根據維基百科:關注度指引的標準來衡量)指引來評估,例如這本書是否被古騰堡計劃或其他類似的計劃所收錄。
準則
一本書如果符合以下任何一項或多項準則,則它擁有關注度:
- 該書曾經被兩份以上獨立的出版物[1]作為主題介紹。這表示這本書至少有一定量的讀者。出版物包括各種形式,例如報紙文章、其他書籍、電視節目與評論。這些出版物至少要對該書籍有所評論,而不是單純的簡介該書籍。
- 以上所謂「獨立的出版物」,不包括發表刊物的再刊印、嚐鮮、或者其他該書籍作者、書籍出版商、代理人、或者其他與該書相關自行圖利方面的廣告或者訪談[2]。
- 該書曾獲得主要的文學獎項,比如諾貝爾文學獎、普立茲獎、茅盾文學獎等,該獎項本身必須符合關注度[3]。
- 該書曾經改編成在數個商業劇院中播放的電影、於任何國家的電視網絡或有線電視台播放的電視劇。比如金庸的《天龍八部》。
- 該書曾經成為數個小學、中學、大學或研究所課程中的教科書[4]。比如羅素的《西方哲學史》、黃仁宇的《從大歷史的角度讀蔣介石日記》。
- 該書的作者自身具備高度關注度,且他的生活、工作亦被作為學術研究的課題,其撰寫的書籍一般可認為有關注度,但是也應該滿足上述任何一項或多項準則。比如史蒂芬•霍金的《時間簡史》[5]。
其他考量
ISBN
在出版地引入ISBN號碼後出版的書籍必須要有ISBN號碼(即1966年以後的美國,1976年以後的香港,1986年以後的中國大陸,1989年以後的台灣,1988年以後的新加坡,2000年以後的澳門)、在多間圖書館找得到(以Worldcat作為一個權威性標準[6]),且為其國家官方或「實際上的」國家圖書館所收錄[7]。
然而,這是指排除性條件而非包括性條件:符合上述條件並不意味着該本書就是知名的;相反,某本書如果不符合這些要求,很可能就是籍籍無名的一本書。
自費出版
自費出版,是指因為時局、財政等各種原因,由作者自己或朋友出資出版的著作,其本身並不決定該著作的關注度高低。此情確實存在,如愛德蒙•哈雷資助牛頓出版了《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胡適之資助許廣平出版《魯迅全集》。但請務必注意,以上著作的影響力已經遠大於最初出版的形式。考慮到先前的章節,應該指出的是,許多自費出版的書也應有ISBN號碼,並且可能被列入了國家圖書館,以及能夠通過Google圖書搜尋到。
線上書店
一本書籍陳列在在線書店,譬如Amazon.com、當當網等,並不意味着該書籍就當然具有關注度。在線書店的書籍介紹可以作為書中情節的可靠來源,但是不能作為判定書籍關注度的標準,也不能作為支持書籍有關注度的依據。
尚未出版的書籍
維基百科不是占卜師。不要建立未出版書籍的條目,除非條目符合本指引的要求,否則可能被視為廣告。在此情況,需要有多個獨立的信息來源以證明這本書將出版、來源中並包括書名和大致出版日期。
例如丹•布朗的《失落的符號》,正式出版於2009年9月15日,而該條目在中文維基創建的日期為2009年9月9日[1]。
非當代書籍
從實際狀況來說,絕大多數被質疑缺乏關注度、被提交至頁面存廢討論的書籍皆為當代書籍。然而,一些非當代書籍也偶然會被提請關注度質疑,一些編輯也聲稱降低這類書籍的收錄標準會被視為不公。我們建議各位編輯秉承「為後世留史料」的理念去評斷這些書籍的關注度,無論它是否於近期重版,無論它是否在過去享譽盛名,或在文學史中流芳百世。
學術著作
學術著作與普通書籍有很多不同,此類書高度專業化,出版量又通常較少,所以可能只有在一些專業圖書館或書店中查閱到。基於其獨特性,教科書的關注度標準應側重取決於出版社的關注度[8]、該書被其他同類書籍的引用率[9]、該著作對該學科領域的影響力、以及該書籍被數所知名的研究機構定位為教科書或者必讀書籍。
延伸文章
關於條目分割後的關注度問題,其實暫時中文維基中還尚未出現一本著作因太長而分割。
資源
- 在維基百科中,點擊任何帶有 ISBN 號碼都會自動連接到Special:網絡書源,在這裏號碼會自動列出特定的著作,並允許進入到眾多圖書館索引、書商諮詢以及其他書籍資源。
- 美國國會圖書館索引系統: 一個可搜索的書籍數據庫
- 大英圖書館 的在線索引系統
- 文學百科全書
- 諾頓世界文學選讀: 大量世界文學的資訊
- 世界書目:著名的圖書館書籍索引系統,包括世界上1.8萬的圖書館的18億書籍
- Questia 允許 64,000+ 書籍和 1,000,000+ 雜誌、期刊、新聞報紙及合輯的全文搜索。其中包括最近的主流學術出版社的全文閱讀及大型圖書館的古籍參閱。
腳註參考
- ^ 這裏的「獨立的出版物」不包括任何論壇、博客、個人網站、維客等。
- ^ 維基百科不是擺放自我推銷與產品定位文章的地方。必須由完全獨立、無利益關係的「其他人」,以其獨立意志撰寫關於書籍條目。(請參見Wikipedia:不要介紹自我以了解受影響題材是否就是與條目主旨相關的來源驗證性與中立性問題)。關注度準則取決於獨立於題旨本身(或者作者、出版法人、發行商、或者代理商)的個人是否考慮該書夠有名讓他針對其書寫作出版重要文獻。
- ^ 反面例子:維基小學三年二班的李逍遙同學的《我在馬路邊上撿到一分錢》曾經被選為該校的紅花文學獎一等獎,因為「維基小學」及「紅花文學獎」不符合關注度,所以該著作(《我在馬路邊上撿到一分錢》)不符合該項所列的關注度要求。
- ^ 本標準不包括特別為教育計劃撰寫的教科書或者參考書,但只有大眾公認足夠顯著代表其本身的獨立著作例外,這些範例如哲學、文學、或科學的主要著作。
- ^ 例如,某人其生活或者著作一般到足以為課堂上討論研究的學術主題。比如愛彌爾•涂爾幹是社會學的奠基人,同時也影響到政治學、人類學的研究,他的主要著作《自殺論》、《社會學方法的規則》、《社會分工論》、《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則可被認為有關注度,儘管我們很難在普通的報紙和雜誌上看到這些書籍的介紹和分析。(這個標準有時候可能會有爭議,須因具體條目而討論以達成共識)
- ^ 英文版標準是12間,中文版還在討論中
- ^ 舉例來說,美國圖書皆由美國國會圖書館所收錄;英國圖書由大英圖書館收錄;澳洲由澳洲國家圖書館收錄;加拿大由加拿大圖書和檔案系統收錄;法國由法國國家圖書館收錄;中華人民共和國由中國國家圖書館收錄;中華民國由國家圖書館 (中華民國)收錄;澳門由澳門中央圖書館收錄;巴西由巴西國家圖書館收錄;阿根廷由阿根廷國家圖書館收錄;印度由印度國家圖書館收錄。其他請見完整列表國家圖書館列表。
- ^ 由專業出版社(大學或研究所)的學術關注度往往比商業出版社要高許多,比如中華書局、商務印書館、牛津大學出版社等要比其他普通出版社更具價值。相關內容請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出版社列表。
- ^ 一本書的核心主題可能十分專業,比如深奧的數學或物理領域,世上或許只有極少數的專家能夠理解,是否被同類書籍的高度引用,可以作為其關注度的一個參考標準。
參見
人物收錄準則
收錄標準 |
---|
專題指引 |
指引草案 |
參考 |
模板參量錯誤!(代碼36)
|
跟任何百科全書一樣,維基百科收錄包括重要的歷史人物和捲進時事的人的條目。儘管維基不是紙本出版物,這裏還是有一些收錄的標準。
參見Wikipedia:關注度[註 1],那裏試圖建立一個普遍的,全部包含的入選標準。
已故的人
對已逝世者應否建立傳記爭議較少,一般可從歷史角度知道其人是否有一定成就。基本測試為:
- 他在自己工作的範疇內是否作出了相當的貢獻,足以名留青史?
在世的人
歡迎您在維基百科編寫符合以下條件的人物介紹。人物條目並非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不合者亦可收錄,毋須特意刪除。
- 國家、省、州級的重要政治人物
- 傳媒有廣泛報導的政治人物
- 大眾廣泛認識的演藝人物,或對輿論有影響力的人
- 廣為人知、獲得廣泛高度讚譽、具有特別出色表現的運動員
- 電視或電影之製片、導演、編劇、以及主要演員或配音員,或多部影視作品的重要配角*。作品必須曾經以商業發佈,觀眾不少於5,000人
- 備注︰
- 作家、編輯或攝影師曾經出版書籍、影集,作品印數不少於5,000
- 音樂人,作品集賣出不少於5,000張
- 畫家、雕塑家、書法家、工程師等,必須是在所屬行業內取得特殊成就,將名入行業歷史的人物
- 在有新聞價值的事件中,扮演關鍵角色的人物
其他測試
以下方法也可以用來測試某人物是否值得收錄於百科全書:
- 大學教授測試:他是否比一個普通大學教授更廣為人知,或出版了更多的書籍?
- 確證測試:現在或十年以後,條目中的所有資料還可以被獨立確證嗎?
- 條目長短:有沒有可能加長至超過小作品?有沒有可能寫成完美條目?
- 百年測試:一百年後,除了當事人的親戚,還會否有人對他感興趣?
- 不是自傳:是當事人或當事人近親以外的人寫的嗎?
- Google測試:在Google或其他主要搜尋引擎中是否有很多有關的條目?
- 檢查虛構情節:編寫虛構人物角色條目時,請務必閱讀本忠告。
歡迎參考WP:關注度案例(en:Wikipedia:Criteria for inclusion of biographies/cases)。
參見
註釋
- ^ 關注度等於對主題進行深入介紹的獨立可靠文獻的數量﹔簡言之,傳記條目的主題必須擁有大於或等於二的參考文獻數量。
關注度 (社會案件)
收錄標準 |
---|
專題指引 |
指引草案 |
參考 |
維基百科不是紙製的百科全書,然而也不代表所有社會案件皆可收錄。一來維基百科不是漫無選擇的資訊收集處(參見Wikipedia:維基百科不是什麼),二來社會案件之記述常會涉及生者,三來新聞報導多為即時性內容,而過期報紙、電台、電視報導多僅見於專屬資料庫或圖書館,一般人鮮少接觸,而維基百科之新聞記事極易被Google或Yahoo!等搜尋引擎搜尋到,一般人較常接觸。若維基百科將被新聞媒體報導過的社會案件悉數收錄,將極有可能嚴重侵害當事人權益,此外也會助長無關緊要社會案件類條目之浮濫,因此需設其關注度。
社會案件需符合下列任一條件方可獨立為一條目,若新創條目違反該指引應提請刪除:
- 事件發生地的國家或地區之任兩個以上,堪稱中立的報紙或雜誌的長期報導,指報紙連續兩天以上合計2個以上版面的相關報導,或雜誌具有4頁以上的篇幅的相關報導。
- 曾被2個以上,堪稱中立的的境外媒體,以專欄或半版的篇幅報導過。
- 被發生國家或地區之任一新聞頻道之新聞性節目或知識頻道之節目單獨以一集報導者。
- 被發生國家或地區之犯罪主題類戲劇單獨以一集報導者。
- 被發生國家或地區之文藝創作人單獨改編成小說、電視劇等作品者。
參見
關注度 (電影)
收錄標準 |
---|
專題指引 |
指引草案 |
參考 |
維基百科電影關注度指引給出了一系列規定性標準,用來判別一部電影是否能夠在維基百科擁有一個獨立的條目。符合這些標準的電影通常可以擁有自己的條目;但一部電影不符合收錄標準並不意味着它可以被快速刪除。本指引可以算作關注度指引更專門化的版本,適用於電影方面的條目。它同時反映了如下方針指引:
關注度的確立必須遵守可供查證方針。同樣,確保一個條目符合標準也需要確認其來源的可靠性。
需要明確的是,此處所講的「關注度」並不能代表一部電影「是否成功」。一部電影可能大獲成功,倍受好評,但仍不具備足夠的可靠來源證明其關注度,進而無法在維基百科中擁有獨立條目。
一般原則
首先,一部電影應當符合通用關注度指引。該指引適用於所有的具體關注度評判標準以及不適合維基百科的內容標準。
“ | 如果一個主題得到了可靠來源有效介紹,而且這些來源獨立於主題實體,我們便可假定該主題符合獨立條目的收錄標準。 | ” |
所謂「可靠來源」包括:書籍、電視紀錄片、銷量足夠大的報紙中的標準長度文章、標準長度的雜誌評論。但以下內容則不屬於可靠來源:
- 新聞稿、電影預告片和宣傳片的翻印版本[1]。
一部電影如果能夠找到可靠來源印證其符合如下的一些具體標準,則可以認定為具備關注度。
- 一部電影在較大範圍內公開放映,並得到了兩個以上來自具有國內知名度的標準長度評論。
- 一部電影從歷史角度上值得關注。具體標準如下:
- 電影被選入收藏進國家檔案[5]。
- 在正式認可的大學或學院中,電影被安排成為教學內容。
其他的關注度標準
某些電影或許不符合上述標準,但仍有可能有其自身的價值,並具備關注度。一篇條目有很多途徑通過可靠的來源證明其具備關注度。一些其他的標準包括:
- 在整個電影藝術界中,一部電影代表了一項獨特的、里程碑式的成就;或者在一個國家中取得了卓越的成就。這類可考的內容包括「唯一一部成功使用了手繪動畫手法的泰國電影」(見電影The Adventure of Sudsakorn)[6]。
- 此部電影是某一位具備關注度的演員的職業生涯中一部重要的作品。
- 此條目從其他某一人物條目中分離而來並包含足夠信息,以避免原條目過於龐雜。
- 此部電影由一個非主流電影攝製國家中的主流電影製片廠出品,並在其國內成功上映。這類電影的條目需要說明此部電影的意義,而不僅是電影本身。如果有任何可以支持此類內容的文獻,不論語言,都應當引用進條目[7]。
未來的電影、未完成的電影、未上映的電影
如果一部電影還未上映,而又沒有可靠來源確認其拍攝,則不應當擁有其獨立條目。預算、劇本、演員等問題可能會影響電影的上映時間。即便電影高調地發佈也無法一定避免其中的挫折,因此不要隨意預估電影的上映時間。畢竟,沒有什麼事會有100%的把握。在電影開始拍攝之前,條目中的信息可以包含電影的主題材料。而在電影開始拍攝之後,需要通過可靠來源驗證這一正式開拍。
此外,對於已經開始拍攝,但並未公映的電影也不應擁有其條目,除非製片過程本身符合關注度標準。類似地,過去拍攝而沒有完成或未發佈的電影也不應擁有獨立條目,除非這項失敗具有足夠的關注度。
選擇來源
當為了確立一部電影的知名度,或為條目中的內容提供足夠的可查證信息而尋找合適的來源時,以下內容可能會有所幫助:
- 互聯網電影數據庫中的電影頁面可以提供有價值的信息,包括指向相關評論、文章、媒體的連結。然而,IMDB的頁面本身並不能作為確立關注度的來源。
- 大量的電影和娛樂期刊雜誌。Category:電影雜誌中的許多雜誌可以提供優秀的關注度來源及指標。
註腳
- ^ 注意,自我宣傳和產品置入不足以支持一篇百科全書條目。以上提到的來源必須是其他機構撰寫的(參見維基百科:自傳,有關條目主題作為自身來源因而影響可查證性和中立性問題的解釋)。評價一個電影是否具備關注度的真正標準是:是否有獨立於電影(或其製片人等)的人物發表了認真嚴肅、有價值的電影評論,從而認定電影具備關注度。
- ^ 通常,以上這些報道可以提供有價值的信息和其他來源的連結,但它們本身並不能支持一個主題的關注度。類似的情形包括:某個節日中對大量電影的概括性評述中包含對某一部電影的評價,它並不能證明單部電影的關注度;或者其他類似的泛泛而談、非針對性的評論;網絡上一些自身關注度尚未確立的業餘評論員(或網友)的評價。
- ^ 例如Sight and Sound 民意調查、AFI百年百大電影、Time Out Centenary of Cinema、1999 Village Voice Critics Poll
- ^ 注意,這是一項次要標準。大多數符合本條標準的電影都會符合上述的主要標準。然而,本條標準可以確保我們的收錄範圍更加完整。目前還沒有一項指標定義「主流獎項」,但一般來說,奧斯卡金像獎、金棕櫚獎等知名獎項無疑是屬於「主流獎項」的。同樣,主流電影節(如威尼斯、柏林)中的獎項也應屬於此項標準。
- ^ 例如美國國家影片登記部中登記的內容。同樣,所有國家級的類似檔案都是符合我們標準的。
- ^ 注意,此項標準不應過於空泛,像「唯一一部出現了電梯中七個女人手拎黃色手包場景的電影」就顯得毫無意義。
- ^ 本條標準確保了我們對小市場電影收錄的完整性,特別是對於那些沒有大範圍互聯網覆蓋(或者沒有重要電影發佈的在線存檔)而其相關文獻和期刊又不容易被大多數維基百科編者和讀者的國家。在這裏,「主流電影攝製國家」可以大體理解為「年產20部電影以上的國家」(基於UNESCO的報告),而「主流電影製片廠」的概念則很大程度上決定於所處的國家。
相關討論
關注度 (音樂)
本頁是維基百科的方針、指引或流程的草案。 該草案可能仍在草議中、討論中或正在達成共識以便通過。 |
收錄標準 |
---|
專題指引 |
指引草案 |
參考 |
本頁提供一些簡要指引,由維基百科編者來決定一個音樂性主題(包括樂手、樂隊、專輯、單曲、作曲家、作詞家)是否應該在維基百科中擁有一個獨立的條目。符合這項指引的音樂作品,即值得在維基百科中擁有一個獨立的條目;不滿足這項指引的音樂條目,且不符合快速刪除的條件,應當依照關注度的處理方法提交頁面存廢討論(注意:目前Wikipedia:頁面存廢討論被GFW屏蔽,大陸用戶須翻牆才能訪問,翻牆方法見Help:如何訪問維基百科)。
注意:無法滿足知名度準則並不是快速刪除的條件。不滿足知名度的條目,應該透過刪除投票和請求討論是否刪除。
概述
許多在維基百科中音樂相關領域的貢獻者認為音樂性主題(例如樂團或音樂劇組)的知名度是成為百科條目的必要條件。請注意,未能滿足知名度條件,並不意味着條目必須被刪除;相反,滿足知名度條件,並不意味着條目必須被保留。以下這些規則僅僅是幫助編輯者在頁面存廢討論中,對一則音樂性條目決定是否應該被刪除。
另外,討論中的條目必須在文章中寫入滿足這些準則的內容。只在條目中做出不明確的主張,或在討論頁或刪除討論中論述是不夠的——條目本身必須寫出知名度的證據。
參見成為維基百科傳記的標準來確保音樂家的知名度滿足一般的生者傳記條目要求。
人物與音樂團體的收錄準則
音樂家與音樂團體
維基百科中有許多樂團、歌手與其他音樂家、音樂團體的條目。(參見Category:音樂家)
如果滿足以下條件其中之一,一位音樂家或音樂團體(包含樂團、歌手、饒舌歌手、樂隊、嘻哈樂團、DJ、音樂劇團等)被視為具有關注度:
- 他們曾經被多份獨立於該音樂家或團體以外的已出版可靠來源所介紹1。
- 這項條件包含所有已出版的著作,例如報紙報導、書籍、雜誌文章、電視影片等,但以下的情形除外:
- 給媒體的公關稿,或是其他該歌手或音樂團體談論且廣告他們自己的出版品。
- 僅有簡單介紹的著作,例如僅僅提到演出日期的報紙報導或關於聯絡、定位等的出版物。
- 在校園報導、報刊等被報導,但應該視每個條目的情形來考慮。
- 這項條件包含所有已出版的著作,例如報紙報導、書籍、雜誌文章、電視影片等,但以下的情形除外:
- 在任一國家的音樂排行榜中曾經出現。
- 在至少一個國家得到金唱片或更高的獎項。
- 曾經舉辦過國際性的巡迴演出,或是在一個大型或中型國家舉辦過巡迴演唱會2,並被視為可靠來源的媒體報導。
- 曾經在主要廠牌(唱片公司)或重要的獨立廠牌(擁有數年的歷史,並擁有一群具有知名度的演出者等)上發行兩張或以上的專輯。
- 該團體中有兩位或更多的獨立關注度成員,該團體當然具備關注度。
- 是某種音樂類型的顯著代表,或是已經成為某個城市的地方景觀。注意仍然需要滿足其他維基百科的標準,包括可查證性。
- 曾經獲得主要的音樂獎項,例如格林美獎、朱諾獎、水星音樂獎或金曲獎。
- 曾經在主要的音樂比賽中獲獎。
- 曾經為有知名度的媒體演出音樂部份,例如電視影集的主題曲演唱者。(但若僅滿足此項,也許使用重定向到該媒體條目,並在該處提及較為適合。)
- 歌曲曾在主要的廣播電台中進行全國性的反復播放。
- 曾經在一個超過半小時的全國廣播或電視網絡中成為被介紹或討論的主題。
- 選秀節目只收錄前五名參賽者,五名後除非具有其他關注度,否則一般不予收錄。3
注意,通常樂團成員的條目比較適合重定向到該擁有知名度的團體條目中,而非設置獨立的個人條目,除非他們有足夠個人關注度,比如擁有個人專輯。
作詞家與作曲家
對於作曲家、流行歌曲作家、劇本家或填詞家:
- 曾經為符合以上知名度條件的歌手、音樂團體或有知名度的音樂劇作詞或作曲,或詞曲曾被符合知名度條件的歌手或音樂團體採用。
- 曾經寫作一部音樂劇或歌劇等,並曾在有知名度的劇院上演,且在該情形與時間裏擁有合理的上演時間。
- 音樂著作曾經被有知名度的作曲家、流行歌曲作家、劇本家或填詞家採用。
- 曾經寫出在主要的、且新手不易得獎的音樂比賽中得獎的音樂著作。
- 擁有對有知名度的作曲家、流行歌曲作家、劇本家或填詞家的主要影響,或是他們的老師。
- 在他/她的音樂類型中,曾在參考書中出現了一段合理長度介紹和分析的作家。
如果作詞家與作曲家沒有足夠關注度證據支持其擁有一個獨立條目,其個人條目則應合並到他們的作品條目中。如果其已擁有大量作品,這樣的合併往往不太可行。
其他作者或演出者
對於在主流媒體外的作者或演出者:
- 在特殊音樂領域中擁有影響力的風格、技巧、教學,並在可靠來源中被引用。
- 對於有知名度的音樂家或作曲家擁有十分主要的影響。
- 在特殊音樂領域中建立了傳統或學校。
- 曾經寫出用於知名的音樂領域中常使用的旋律、和弦或標準。
- 在次文化領域的著名出版物中常常被涉及。
專輯、單曲與歌曲的收錄標準
所有關於專輯、單曲與歌曲的條目必須滿足基本的關注度指引,並有顯著的、獨立的可靠來源描述該主題。
通常,如果樂手或樂隊被視為具有關注度,其正式發行的作品往往具有足夠關注度,使其在維基百科中具有獨立條目。樣本唱片、合輯、私製唱片、促銷品及未發行的唱片通常被視為沒有關注度;然而,如果其具有顯著的可靠來源證明該主題具有獨立性,其會被視為具有關注度。專輯條目如果僅僅是唱片清單,其可能更適合合併到作者的主條目或其作品清單條目中。
大多數的歌曲不應該使用單獨條目,而是應該重定向到相關的條目,例如最著名的專輯條目、歌曲的作者、或是演奏這首歌曲中最著名的音樂家。除非擁有足夠的可查證資料,並擁有足夠合理詳細的條目長度,否則歌曲不應使用單獨條目。一個不太可能超過小作品大小的音樂條目應該被合併到音樂家或專輯條目中。此外,每首歌曲的不同版本不應該使用不同的單獨條目;不同的演出版本亦應該寫於同一個條目中。
關於將要發行的專輯條目和信息必須符合可靠來源標準。單獨的條目不應當被創建,除非其有足夠多的可靠來源介紹其將要發行的作品版本。譬如,一個將要發行的專輯名為《某人的下一個專輯》,並在某些博客及論壇中出現大量的可能題目、某些可能出現在專輯中的歌曲,這些都觸犯了「水晶球」規則——維基百科不是占卜師。關於該專輯的可能性討論,應當在作者的條目中進行。
在一些特殊情況下,一個尚未發行的專輯可能具有足夠的關注度並成為一個條目,只要其有用大量可靠的、合適的參考信息支持。比如張學友的《Private Corner》在2010年1月29日發行,但是其條目在2010年1月25日已經被創建[2]。但是,這種可能性只會發生在一些極少量、具有高質量的作品中,通常一個獨立的專輯條目必須全部具備由樂手或唱片公司確認的名稱、音樂曲目和發行日期。
注意:現行專輯、歌曲的歌詞往往是受版權法保護的,包括這類歌詞的條目將進行侵權審查,其中絕大情況下該音樂條目將會被刪除。
演唱會的收錄標準
所有關於演唱會、巡演等條目必須滿足基本的關注度指引,並有顯著的、獨立的可靠來源描述該主題。這些能夠反映關注度的內容主要涉及演唱者信息、演唱會收益、歌迷的回饋反映等。如果只能提供一個演唱會的存在,所謂來源並不能夠說明該條目具備關注度。
外部資源
- YAHOO!奇摩音樂,為YAHOO旗下的一個音樂資訊網站,提供最新的華語歌曲信息。
- All Music Guide[3],是一個優良的線上音樂與音樂人訊息來源,此音樂網站可提供具有一定程度關於樂團或音樂人生平的指引。
- Discogs[4],也可以作為其他知名度音樂的資訊來源(有時更新不夠迅速)。
腳註
- ^ 註解1: 自我宣傳、自傳以及置入性行銷等資料並不能支持一篇百科全書。已出版的作品及相關的音樂、音樂家、作曲家、作詞家、製片人必須由其他人獨立撰寫(參見維基百科:避免自我提及),判定特定主題是否具備關注度,在於那些獨立於該主題(及其音樂、音樂家、作曲家、作詞家、製片人等)的人是否真正認為這一主題具備足夠的關注度,進而撰寫並發表了有效介紹該主題的作品。這點理由是顯而易見的——一些人在他們的博客、論壇、個人網站等上簡單評價他們,並不自動意味着這些內容就有足夠的關注度。否則的話,隨便任何人都可以擁有獨立條目了。切記,維基百科不是辭典。
- ^ 註解2: 在這裏,我們很難精確定義一個「小」、「中」、「大型」的國家,但是對「小型」的一個非常有限的定義往往可以被確定,這個限制並不局限於世界上一些最小的國家。
- ^ 註解3: 此是2010年6月2日 (UTC)依據互助客棧的討論而得出的結果,有異議者請至互助客棧/方針重新提出討論。
參考資料
關注度 (數字)
收錄標準 |
---|
專題指引 |
指引草案 |
參考 |
數字的關注度指引是針對單個數、數字列表、數字分類等和「數」相關的內容的收錄標準。
對於「數」的內容,收錄的標準是:有專業數學家研究,且有業餘數學愛好者關注。因此,第一個問題是:
- 有沒有專業數學家發表關於這個內容的論文,或者在一本書的一個章節內講述這個內容?
對於所有和「數」相關的內容,我們都要問這個問題。對於專門的一類內容,則有更多的問題需要回答。
數字分類的關注度
要問的問題是:
- 有專業數學家發表論文,或者在一本書中的一個章節,甚至一整本書來介紹這一類數?
- MathWorld或者PlanetMath中是否有關於這類數的條目?
- 這類數是否有一個統一的,被普遍接受的名字?
如果對這三個問題的回答都是肯定的,那麼這個內容可以收錄於維基百科。
在一些情況下,對於數列關注度的規定會更適用,如果這些數很自然的就被按一定順序排列起來。
- 上面的例子:有至少一本書叫做《複數》,有一本是由沃爾特•萊德曼寫的,而且有很多書叫做「複數和XXX」,例如埃斯特曼的《複數和函數》。PlanetMath和MathWorld都有關於複數的條目。自從高斯起了「複數」這個名字,它就被全球性地使用。因此,複數可以收錄於維基百科。
- 但是,在16進制表示中只有3和7的超越數並沒有普遍使用的名字,一部分原因是這個描述太長,但是主要原因是沒有數學家或者數學愛好者關注這一類數,也沒有出版物來介紹它。
數列的關注度
- 例子:Mian-Chowla數列、使得5n5+1是質數的n的數列。
- 有專業數學家發表論文,或者在一本書中的一個章節,甚至一整本書來介紹這個數列?
- MathWorld和PlanetMath上有關於這個數列的條目嗎?
- 這個數列是否被整數數列線上大全(OEIS)收錄?
- 這個數列是否有被普遍接受的名字?
如果這四個問題都得到肯定的回答,那麼這個數列的內容就可以收錄於維基百科。雖然OEIS只收錄它的表格可以顯示的整數數列,但是對於這種限制可能有繞開的方法。對於分數數列,OEIS可能收錄2個數列——一個是分子,一個是分母。如果第三個問題得到的回答是否定的,只要可以證明OEIS不會收錄這個數列,那麼這個數列的內容也是可以接受的。
- 上面的例子:Mian和Chowla在印度國家科學院學報A14期上發表了關於數列1, 2, 4, 8, 13, 21, 31, 45, ...的研究;Mathworld和PlanetMath都有關於這個數列的條目;這個數列被OEIS收錄在A005282;為了尊重這兩位數學家的工作,數列被命名為Mian-Chowla數列。因此,Mian-Chowla數列可以收錄於維基百科。
- 使得5n5+1是質數的n的數列雖然在OEIS中收錄(A117132), 但是它沒有關鍵詞,PlanetMath和MathWorld也都沒有關於這個數列的條目。
單個數的關注度
整數
- 例子 42和9870123.
- 這個數是否有3個不相關的數學性質?
- 這個數是否與常見的文化相關(如有禁忌的數)?
- 這個數是否被收錄於大衛•威爾斯的《奇特的和有趣的數詞典》(Dictionary of Curious and Interesting Numbers)或者埃里希•弗里德曼的網頁「這個數有什麼特別的嗎?」(What's Special About This Number)?
WP:1729可以用來測試一個整數是否有特別的性質。特別的,我們允許在-1到101之間的所有整數擁有一個條目(這是為了防止38沒有條目)。
- 上面的例子:42是西爾維斯特數列的前三項的積,是歐拉函數前11項的和,是一個卡塔蘭數。42是道格拉斯•亞當斯的銀河系漫遊指南系列中的生命、宇宙以及任何事情的終極答案。42在大衛•威爾斯的詞典和埃里希•弗里德曼的網頁中均有收錄,所以42可以收錄於維基百科。
- 但是,9870123在在威爾斯的詞典和弗里德曼的網頁中都沒有收錄。
無理數
- 例子 2的算術平方根、(sin 1)2.
- 是否有關於這個無理數的書,或者有很多論文介紹這個無理數?
- OEIS上是否有收錄這個數的10進制近似值和它的連分數的數列?
- 這個數是否在某一本書中收錄?例如芬奇的《數學常量》(Mathematical Constants)?
- 這個數是否有至少一個被普遍接受的名字?
- 上面的例子:大衛•弗蘭納里寫了一本關於2的平方根的書;2的平方根的連分數被OEIS收錄於A040000,10進制近似值收錄於A002193;芬奇的書中收錄了這個數;這個數有時叫做「畢達哥拉斯常數」,雖然「根號2」或者「2的平方根」也是常用名稱。因此,2的算術平方根可以收錄於維基百科。
- (sin 1)2收錄於OEIS,但是不在芬奇的書中,也沒有一個更簡單的名字。
10進制近似值重定向
只有最著名的10進制近似值才應重定向到無理數。例如,3.14和2.71828。對於其他的近似值,搜尋引擎會找出它所屬的條目。為了使得搜尋引擎可以方便地找到這個數,條目中應當用文字寫出它的10進制近似值,而非使用圖片或數學公式。
數表和分類的關注度
除了數表和素數表以外,任何其他的數表都沒有足夠的關注度,也不實用。
建立分類時必須十分注意:數的分類必須能包括一定量的擁有足夠關注度的條目。
原理
可能會有人查閱的數字條目非常少。如果我們打出這些數,這種條目只會被好奇的人翻出來。比如,很多人會查42以了解它的性質,但是只有一些好奇的人會查「40887的平方根」,目的只是察看維基百科是否有這個條目。沒有人會去專門查一個15位整數的條目。
參見
英文版的相關刪除投票:
- en:Wikipedia:Articles for deletion/31999998
- en:Wikipedia:Articles for deletion/99999999
- en:Wikipedia:Articles for deletion/1111111111
- en:Wikipedia:Articles for deletion/3.141592653589793238462643383279502884197169399375105820974944592307816406286208998628034825342117068
- en:Wikipedia:Articles for deletion/3.14
關注度 (網站)
收錄標準 |
---|
專題指引 |
指引草案 |
參考 |
本文提供一些粗略指引,供中文維基百科編輯者參考,以決定任何形式的互聯網站相關內容,不論是該網站的內容還是網站本身,是否值得在中文維基百科創建獨立條目。互聯網站內容包括但不限於網上漫畫、podcasts、網誌、網絡論壇、線上雜誌及其它傳播媒體、入門網站及網頁寄存服務。就本指引而言,任何僅在互聯網上發放的內容皆在考慮範圍內。[1]
維基百科人通常反對把維基百科當作廣告工具,而維基百科不是宣傳工具已是存在已久的一項正式方針。廣告內容會被改寫以符合中立觀點,或被刪除。[2]
維基百科不是一個網頁目錄,即是說它不是一個專門提供連結往其它網站及把那些連結分類的網站。維基百科不是一個鏡像網站,也不是連結、圖像或媒體檔案的儲藏庫。那些只有外部連結及其內容的簡短介紹的條目會被改寫或刪除。
有時候這些條目會被提請刪除,維基百科編輯者可按照本文所述的條件把它們提交Wikipedia:刪除投票和請求。
條件
在中文維基百科,互聯網上內容的關注度[3]是根據以下條件而定:
- 該內容本身已成為多份非不重要的出版物所載內容的主題,而出版物上那些內容的來源與該網站本身無關聯;或者,該內容本身影響了多份非不重要的出版物所載內容的主題,並在報導中被明確提及,而且在較長時間內一直有一定的關注度。
上面列出的是Wikipedia:關注度的足以收錄的中心條件。如果可以滿足以下一些條件,關於某一網上內容的充足可靠資料應該可以找到。滿足以下至少一項條件的網上內容可以成為維基百科的獨立條目,因為關於它的可供查證的資料應該不少,而公眾對它應該會有一點興趣。
條目內容需要提供証據,証明條目主角滿足至少一項上面列出的條件,這可以在內文加入連結,也可以在「參考資料」或「外部連結」提供。即使一個完整的網站滿足上述條件,它的組成部份(論壇、文章、分段)也不一定具知名度及不一定值得為這些部份各自創建獨立條目。
相關頁面
Notes
- ^ Content which has been packaged into material form, such as onto CD, DVD or book form, but which is still primarily only available for sale via the internet, still falls under these guidelines. If such packaging of the product is widely available for sale in major brick and mortar retailers, then it should be considered a product, for which see Wikipedia:Notability (companies and corporations).
- ^ Websites or content which fail these guidelines but are linked to a topic or subject which does merit inclusion may be 重定向 to that topic or subject rather than be listed for deletion.
- ^ Discussions of websites should be incorporated (with a redirect if necessary) into an article about the parent organization, unless the domain-name of the website is the most common way of referring to the organization. For example, yahoo.com is a redirect to Yahoo!. On the other hand Drugstore.com is a standalone page.
- ^ Examples:
- The webcomic When I Am King has been reviewed by The Guardian, Playboy, The Comics Journal, and Wired.
- The blog Daily Kos has been covered by Los Angeles Times, Time, The Washington Post, U.S. News & World Report, and The New York Times.
- ^ Self-promotion and product placement are not the routes to having an encyclopaedia article. The published works must be someone else writing about the company, corporation, product, or service. (See Wikipedia:Autobiography for the verifiability and neutrality problems that affect material where the subject of the article itself is the source of the material.) The barometer of notability is whether people independent of the subject itself (or of its manufacturer, creator, or vendor) have actually considered the content or site notable enough that they have written and published non-trivial works that focus upon it.
- ^ Examples of such awards: Eisner Awards or Webby Awards. See Category:Awards for more. Being nominated for an award in multiple years is also considered an indicator of notability.
- ^ Content that is distributed by independent online sites will almost certainly satisfy the first criterion. However, this criterion ensures that our coverage of such content will be complete regardless. For example, Ricky Gervais had a podcast distributed by The Guardian. Such distributions should be nontrivial. Although GeoCities and Newgrounds are exceedingly well known, hosting content on them is trivial.
關注度 (虛構事物)
本頁簡而言之:對於虛構事物,如果得到了可靠來源基於現實世界的非資料陳列式介紹,且這些來源獨立於主題實體,那麼該主題便可符合關注度指引而擁有其獨立條目。 |
收錄標準 |
---|
專題指引 |
指引草案 |
參考 |
維基百科虛構事物關注度指引給出了一系列關於虛擬事物的收錄標準,針對於以虛構事物及其中元素為主題的條目(包括但不限於分章節連載的小說以及其中的人物、設定和事件)。需要注意的是,「關注度」的標準不等同於重要度或其價值。一部小說或虛擬人物可能創作得十分成功,倍受好評,但仍不具備足夠的可靠來源證明其關注度,進而無法在維基百科中擁有獨立條目。
對於虛構事物,我們需要更加特別的關注度指引,因為它們天生即是虛構的。除了對劇情的介紹,一篇條目還應當包含真實世界中的可靠來源對作品或其中元素的報道(如它的開發設計、社會影響、媒體評價以及文學評價等),以幫助讀者完整地了解條目主題和它的意義。而通過出版物和電影發行的虛擬事物作品也不同於書籍和電影的主題。
收錄標準
對於虛構事物,如果得到了可靠來源基於現實世界的非資料陳列式介紹,且這些來源獨立於主題實體,那麼我們便可認為主題符合關注度指引而擁有其獨立條目。
- 基於現實世界的非資料陳列式介紹指的是直接詳細提到條目主題的來源,並且以真實世界或虛擬事物之外的框架進行分析。同樣,需要從內容中剔除原創研究。
- 可靠來源指距離第一手來源至少一步之遙的來源,並包含其獨自的基於現實世界的非資料陳列式介紹。並非所有的可靠來源都可以確立條目的關注度,例如商品目錄和數據庫、廣告內容、通告專欄及小型新聞報道可能屬於可靠來源,但卻不能確立條目的關注度。
- 獨立於主題實體的來源指發表來源的機構獨立於虛擬事物的創立者、作者、出版商、經銷商等。同樣地,純粹的劇情介紹也不能算作「獨立來源」,儘管它可能是可靠的。
- 認為意味着符合上述標準的內容可以認定為,而非我們確保其符合了維基百科的獨立條目收錄標準。有時一篇條目可能符合了上述的所有標準,卻仍然不適合維基百科。例如,它們可能屬於不適於維基百科的內容。
我們認為一個符合了以上收錄標準的主題可以在維基百科中擁有其獨立條目。而那些沒有獨立來源支持的內容(它們仍可能是可靠的,只不過沒有獨立來源)則應當收錄進一個相關的獨立條目中。
關注度需要可靠來源
創建一個獨立條目的門檻是其可以通過可靠來源證明其自身具備關注度,而不是其能夠提供多少信息。如果一部小說、電影或電視連續劇具備關注度,不足以證明其中的一個元素,如其中的角色或當中的一集或一個場景,符合維基百科的收錄標準。
關注度不具有繼承性。一個大的主題可能具備關注度,但是主題之下的每一個小的話題需要通過其自身的來源證明其關注度,而不能僅僅依靠其大主題的關注度。有時,創建分隔開的條目是出於排版和結構的目的,但這種情況同樣不應出現「繼承關注度」。只有當子條目本身可以通過來源查證具備關注度時,這種情況才可接受。
派生條目
維基百科中的條目通常會逐漸成長,然後派生出更多的相關條目。然而,虛構事物主題的條目卻不應當一而再、再而三地分割。因為每一次分割都會造成條目內容的比重失調,從而帶來過於細碎的內容信息。這一原則已達成共識。這意味着,當一部小說或電視連續劇作為基於現實世界的非資料陳列式介紹的主題,在創建派生的關於獨立角色或章節的條目時仍需注意,需要列舉充足的來源證實此條目主題具備關注度,並且條目不會成為不經篩選的信息收集處。
基於以上理由,我們通常不建議為每一個與虛構事物相關的人物角色、章節、場景都建立派生出的獨立條目。因為這樣的分割可能會不經意間導致條目內容的相互重疊。
不符合標準的條目
不符合上述收錄標準的條目可能會被刪除,或與相關聯的獨立條目合併。請注意,本篇指引雖然用於判定一個虛構事物主題是否能夠在維基百科上擁有獨立條目,但卻不應該作為刪除標準使用。儘管符合標準的主題幾乎肯定可以擁有自身條目,但是不符合的條目卻不能進行快速刪除。
在將一篇條目放入頁面存廢討論之前,請謹記:沒有一篇條目是完美的。如果一個主題看起來可能具有關注度,請勇於更新頁面,尋找存在的來源,而不是試圖將條目刪除。另外,本指引中提到的收錄標準並不優於社群的編輯決策。比如,一個主題可能符合所有的標準,但是社群產生的共識卻決定將其合併進另一篇信息更加豐富的條目,以避免多個零碎條目的信息量過於有限。
如果一篇條目的主題的介紹不符合以下標準,那麼它在存廢討論中通常會被提議進行合併,或者臨時保留。
- 真實世界的介紹:加入更多的背景內容以使讀者易於理解主題在真實世界中的重要性,而不是介紹虛擬人物在其虛構世界中的瑣碎細節。使用適當的語言風格撰寫條目,擴展更多相關的有價值信息以助於讀者的理解。這樣的條目可以更容易為維基社群所接受。
- 虛構作品的重要度:對於以虛構作品中的元素為主題的條目,其虛構作品本身需要擁有關於其藝術價值、文化影響或社會流行度等內容的二次來源。而作者對於特定元素的評論也可能暗示其具備關注度。
- 虛構作品中的地位:條目主題必須是虛構作品中的重要元素,且這一點應可供查證。如果一個可靠來源對虛構事物的評價中提到了這一元素,或者提到了其角色地位,則通常可以證明主題的重要度。
關注度 (學者)段落:0
本頁是維基百科的方針、指引或流程的草案。 該草案可能仍在草議中、討論中或正在達成共識以便通過。 |
收錄標準 |
---|
專題指引 |
指引草案 |
參考 |
本頁簡而言之:
|
此份指引是關於學者關注度的共識,主要用於衡量條目本身在學術上的成就或貢獻,有時也被當成是一種大學教授測試。此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針對從事學術研究或高等教育相關領域且於該領域上獲得一定程度的關注度的學者條目提供指引。
- 許多學者任職(或曾任)於學院或大學擔任教職員(教授)。部分學者則任職(或曾任職)於某學術研究機構(如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等)擔任學術或研究職位。然而,上述定義所統稱的學者仍可能在學術機構以外的單位中任職(如在工業、金融業、政府機關、擔任臨床醫生、成為執業律師等)。即使他們的主要職業與學術無關,他仍可因學術成就而獲關注度;反之,如果他們的主要工作已達關注度標準,則毋須以學術成就建立條目。
- 中學教師雖然有時也被稱為教授,但在此篇指引中並不屬於學者。除非他們進行實質的學術研究且因這些研究而獲得關注,否則應以通用關注度規則評估他們在其專業領域上的關注度。
- 有關教授的學術等級及其含義,請參見教授條目。 請注意,在不同的國家中學術等級的定義可能有差別。
這個方針獨立於其他主題的關注度方針指引,如人物、音樂、作家等。學者本身可能不符合本指引的規定,但可能達到其他關注度方針指引的標準。反之,如果學者符合本指引的規定,即使該學者無法滿足其他關注度指引亦無關係。
關注度 (事件)
本頁簡而言之:如果一次事件曾在一段時期內,在國家或國際範圍內,被多方可靠來源加以顯著且非例行的報道,我們便可假定該事件具備關注度。 |
收錄標準 |
---|
專題指引 |
指引草案 |
參考 |
本文旨在詳細規範事件的優先關注度指引。此處所指事件,是指現今或過去曾經發生的真實事件,亦即突發新聞。
背景
頁面存廢討論有着大量的對某些事件條目的存廢辯論,這些事件主要是被媒體集中報道的突發新聞。在此類辯論中,有一些維基百科的方針和指引被大量引用。
- 「保留」意見通常會引用寬泛的通用關注度指引佐證:「如果一個主題得到了可靠來源有效介紹,而且這些來源獨立於主題實體,我們便可假定該主題符合獨立條目的收錄標準。」
- 「刪除」意見通常會指出「維基百科不是不經篩選的新聞報道收集處」,並引用對只因一次事件而受關注人物的標準。(參見生者傳記)
- 其他常被引用的規則還有關注度不是一時的。
本文會嘗試釐清這些規則在事件條目上的應用,以反映在未來應如何處理此類條目的社群共識。
收錄標準
維基百科不是印刷品,這意味着我們對主題的數量和內容的長度沒有任何限制。然而,維基百科也不是不經篩選的信息收集處,更不是新聞機構:維基新聞才是記錄當前新聞事件的場所。因此,只有受到了足夠的媒體報道的事件,才能夠成為一篇獨立的維基百科條目。要衡量一次事件是否具有這樣的資格,應該看它是否具有持久的歷史意義,並是否受到了廣泛的報道(國家或國際範圍的則更受青睞)。
編者應注意新近主義,這是一種高估近期事物在未來幾年重要性的趨勢。許多受到新聞報道的事件,尚未具備歷史或持久的重要性。諸如新聞價值等新聞機構用於評判內容的標準,並不適用於作為百科全書的維基百科。一次暴力犯罪,某人的意外身故,或其他媒體炒作事件也許值得記者和新聞編輯的注意,但這並不意味着它們就滿足一篇維基百科條目所必需的關注度。
在評估事件時,編者應考慮事件的多個方面及其報道程度:影響、深度、持續性、地理範圍、報道的多方性和可靠性,以及是否為例行報道。這些要素將在下文詳細描述。
事件
持續影響
- 對某次影響深遠的事件具有前導或觸發作用的事件,可能具有關注度。這通常會對社會和法律的觀點及行為產生影響。
如果某個事件對另一事件具有前導或觸發的作用,那麼它通常是具有關注度的。例如,薩拉熱窩事件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孫志剛事件最終導致了收容遣送制度的廢除,亞當•沃爾什謀殺案最終導致了《亞當•沃爾什兒童保護及安全法》的產生等。
若事件的長期影響性可供查證,即便該事件並沒有嚴格地滿足其他標準,通常也算具有關注度。持續影響事態發展的事件可能會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因此這些事件應當自動允許收錄於維基百科上。例如引發大面積災害的自然災難:自然災難往往與後續的重建計劃、人口遷徙有關,甚至有可能影響未來的選舉結果。如颶風卡特里娜或汶川大地震,就滿足了這些關注度標準。而一場小型地震,或是一場小風暴,僅僅對當地居民帶來小量損失或毫無損失的,通常都不具有關注度。
判斷一個事件是否具有持續影響效應,可能需要花費數週甚至是數月的時間;然而這並不意味着新近發生的事件若無法證明其持續效應就表示它並不具有關注度。
地理範圍
- 具有關注度的事件往往對一個地區、國家或廣泛的社會群體造成過重大影響。
對某地造成了影響的事件,若只有受直接影響地區的媒體報道,則不構成關注度的充分條件。國家級或國際級的報道很有可能表明事件具有關注度,但也並非必然。相比之下,若能證明事件對世界範圍的某區域或某廣泛的社會群體造成了長期影響,則可認為這一事件具有成為獨立條目的足夠關注度。
報道
報道的深度
- 得到顯著或深入的報道,是事件具有關注度的必要條件。
通用指引要求報道中對主題的提及必須顯著而非隨意。深度報道會給出對事件來龍去脈的分析,這樣的長篇文章通常會出現在一些主要的新聞雜誌(如《時代》雜誌、《新聞周刊》、《經濟學人》或《南方周末》等)以及電視新聞專業節目(如美國的《60 Minutes》或《CNN Presents》,英國的《Newsnight》)中。缺少與主題相關內容或背景信息的報道,通常也被視作例行報道。[1]一些編輯認為敘事性的新聞報道是第一手(即一次文獻)而非第二手來源(即二次文獻)。
媒體有時會報道一些與其他廣泛報道事件類似(或相反,或可成對比)的事件。編者不應藉助此類來源去判斷某次新事件的關注度,因為此類來源的主要目的是去強調舊事件或強調此類事件的普遍性。
報道的持續性
儘管關注度不是一時的意味着關注度的確定並不需要不斷出現的報道,但報道的持續性,仍是判斷一次事件具有短暫意義還是長期意義的重要指標:短期內新聞報道的突然增多並不能讓事件自動具有關注度。如果和事件相關的媒體報道僅出現在事件發生之中或剛結束之時,而缺少進一步的分析或討論,則該次事件有可能不適合成為一篇百科全書條目。然而,在事件發生之後不久,要確定這一點是十分困難甚至辦不到的,因為編者無法知曉事件是否還會受到進一步的報道。因此,近期發生的事件在本質上是不具備關注度的。
如果在初始報道結束後,一次事件還能被多個來源作為案例分析所引用,則可能意味着該次事件具有長期意義。
多方來源
- 國家級或國際級的報道通常能有力地說明事件受關注的程度。廣泛的報道能展現出事件的意義,但鏡像來源、跟隨其他來源的來源或受其他來源集中控制的來源,通常會被忽略不計。
維基百科的通用關注度指引建議通過多方來源來確立主題的關注度,而不是通過對單一來源的多處引用來確立。[2]由單一報紙或新聞頻道發表的一系列新聞報道,並不能構成創立一篇條目的充分依據。
受集中控制或影響的媒體,通常會被視為一個地區或國家的喉舌;因此它們對某次事件的報道會被歸併為單一報道,哪怕這個地區或國家還有其他的喉舌。相似地,如果新聞出版者複述了(通常是逐字的)一篇故事或新聞稿,或當記者將他們的信息來源建立在重複其他新聞報道的基礎上時(例如,「據美聯社的報道……」),在確定關注度時應同樣被視為單一來源。派生報道以及受集中控制的報道不能用於互相驗證,僅僅重複原有內容的報道也不能成為證明事件具有其意義的良好依據。
其他條件
例行報道
按照維基百科方針,對公告、體育運動等主題的例行新聞報道以及各種小報新聞,都不足以確立一篇獨立條目。對於預先規劃好日程的事件,事先準備好的報道亦應被視作例行報道,特別當事件的參與者也在宣傳推廣這些報道時。[3]婚禮公告、訃告、犯罪記錄以及其他會被自動認為具有新聞價值的事項,對它們的報道都應被視為例行報道。對於體育比賽、電影首映和新聞發佈會等例行事件,應儘量將其作為其他條目的一部分,而不是作為獨立條目記載。平凡、普通的事件,亦即並不引人注意的日常事務,很可能是不具備關注度的。本規則特別適合於那些簡短的,通常輕鬆有趣的故事(例如熊瞎子撞樹,或者當地居民抽中了大獎等),它們一般會出現在報紙的最後幾頁里或新聞播報的尾聲中(如「在節目的最後,讓我們來欣賞一則有趣的故事」一類)。
煽情主義
小報新聞或黃色新聞通常無法為一篇百科全書條目提供堅實的基礎,因為煽情報道和小道消息都缺乏對事實的驗證。按照方針,維基百科不是小道消息或緋聞的收集處。即便是受人尊重的媒體,24小時新聞周期以及其他壓力也會迫使新聞機構生產出缺少事實驗證的信息娛樂和抄聞內容,而且新聞機構往往也會參與「新聞饑荒期」的無聊報道。在評估關注度時,一些編輯可能會考慮到媒體所表現出的偏見,例如失蹤白人婦女綜合症。
犯罪行為
有關犯罪行為的條目[4],特別是屬於「突發新聞」這一範疇的條目,通常會被提交存廢討論。與其他事件一樣,媒體報道可以確立一次備受矚目犯罪行為的關注度,倘若此等報道符合上述指引並來自可靠來源。
當執法機構認為某人的失蹤是由某次犯罪行為導致時,就可以認為該事件已符合本指引要求了,無論嫌犯是否已被抓住或起訴。如果某次疑似犯罪事件的關注度可被確立,則哪怕後來發現該起案件並未發生,也應保留其條目:因為案件發生與否,已經不會影響到主題的關注度了(例如新娘離家出走案)。
因一次事件知名的參與者
只與一次事件有關聯的人物或群體,通常都不應為他們撰寫傳記類條目。如果事件具有足夠的關注度,則應該考慮志事而不志人的做法。
突發新聞
如果一次事件仍然在被媒體大量廣泛地報道,編者可以在條目中放置{{currentevent}}模板以提醒讀者條目還將會被修改。
在事件的意義明確之前,拒絕為突發新聞事件撰寫條目的做法是明智的,因為早期報道往往會缺少有關的觀點,並可能帶有事實性的錯誤。撰寫和突發新聞相關的條目可能會導致新近主義,然而維基百科不是占卜師。在事件發生的早期,我們建議編者只在相關主題的現有條目中為事件撰寫一個章節,當報道的數量和質量能夠支持該事件的獨立關注度時,再將其分離為一篇獨立的條目。
許多關於事件的條目,在創建之處都僅僅是「預期」其主題將具備關注度。在報道的持續時間和事件的長期影響都不能確定前,創建者就預期這個近期事件的條目將在未來滿足收錄指引。例如,英語維基百科的2009年6月22日華盛頓地鐵列車相撞事故創建於事故發生後的第60分鐘,當時營救行動仍在繼續中,調查才剛剛起步,而最終死亡人數則不得而知。
對關注度的預期有可能不正確。許多事件起初被媒體視為當天的頭條,但迅即銷聲匿跡。例如,媒體在2009年1月報道了一位計劃前往華盛頓暗殺小布什的男子,結果幾天後,後續的報道稱這個人根本沒有這樣的計劃,於是這次事件頂多也就算是一次例行的逮捕。然而,被廣泛報道的重大突發或前所未有的事件,如汶川大地震、貝娜齊爾•布托遇刺案或米高•傑克遜之死等,在事件發生當天創建後,幾乎肯定會被共識保留。
有關突發新聞事件的條目,特別當它們是參與者的傳記時,通常會被迅速提交存廢討論。由於維基百科不設最後期限,我們建議將此類討論推遲數日,直到時間令其關注度浮出水面後再行討論,以避免發生不必要的存廢爭議。除了刪除外,還可以通過合併或重寫的做法來滿足方針要求,例如將一篇志人的條目改寫為志事的條目。此外,我們還可以將條目移動到創建者的用戶名字空間下,等待事態明了後再行定奪。
維基新聞
我們鼓勵編者在維基新聞而不是維基百科上發表有關突發事件的新聞報道。
將條目移動到維基新聞的做法是不可行的,因為維基新聞採用了和CC-BY-SA不兼容的CC-BY版權協議;不過,可以根據原始來源在維基新聞另外創作一篇新聞,並在維基百科建立軟重定向。反過來,因為CC-BY協議可以移植為CC-BY-SA協議,因此我們可以不受限制地將維基新聞的內容併入維基百科。
刪除的替代方案
如果事件的關注度尚不明了,但事件主要與特定的個人、公司或組織有關,或可被作為更寬泛主題的一部分時,在已存在的條目中描述該場事件可能是更好的做法。需要注意不要給予事件不合理的比重,或違反我們關於生者傳記的方針。
如若可以合併到的對象條目尚不存在,編者可以改寫原有條目,令其敘述的內容涵蓋其他關聯或類似的事件。
參見
- Category:Events, a category which may be a guide to the kind of articles about events considered acceptable by the community
- Wikipedia:Arguments to avoid in deletion discussions#It's in the news
- User:Dlugar/WP:NOTANTINEWS
- Wikipedia:Big events make key participants notable
- Wikipedia:Future event
- Wikipedia:Wikipedia is not a newspaper
- Wikipedia:News articles
- Don't create an article on a news story covered in 109 newspapers
- Wikipedia:AIRCRASH, a proposal for notability of aircraft disasters.
- Wikipedia:Notability (railway incidents), a proposed guideline for rail crashes.
- Wikipedia:In the news
腳註
- ^ Jaeho Cho, Jaeho; Michael P. Boyle, Heejo Keum, Mark D. Shevy, Douglas M. Mcleod, Dhavan V. Shah, Zhongdang Pan. Media, Terrorism, and Emotionality: Emotional Differences in Media Content and Public Reactions to the September 11th Terrorist Attacks. Journal of Broadcasting & Electronic Media. 2003, 47. 已忽略未知參量
|month=
(建議使用|date=
) (幫助) - ^ 取自WP:GNG:「如若缺少多方來源,那麼就意味着,更好的做法也許是將特定主題寫入主題更加寬泛的條目中去。單一來源或新聞社消息的再版並不一定能構成多方作品,特別是當其作者採用了相同的事實來源,或者僅僅在重複相同的信息時。特別的,不同刊物在同一地區通過一家新聞通訊社獲取並發表的相同文章不被視為多方作品。」
- ^ Harvey Molotch, Harvey; Marilyn Lester. News as Purposive Behavior: On the Strategic Use of Routine Events, Accidents, and Scandal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1974, 39: 101–112. 已忽略未知參量
|month=
(建議使用|date=
) (幫助) - ^ 「犯罪行為」,是指被確定為犯罪或被有關執法機構視作疑似犯罪的事項。
關注度 (公司機構)
本頁是維基百科的方針、指引或流程的草案。 該草案可能仍在草議中、討論中或正在達成共識以便通過。 |
收錄標準 |
---|
專題指引 |
指引草案 |
參考 |
本頁簡而言之:只要有可靠、重要和獨立的來源,公司機構將會有關注度。 |
公司機構於大多數情況下會視為有關注度,前提是該條目須附有重要、可信和獨立的來源及參考資料。只附有瑣碎或非重要來源的條目不會被視為擁有關注度。一切內容必須可供查證。若果沒有可信、第三手的來源,維基百科將不會收納這些條目。
概述
這項指引是關注度指引的特別版本,為了公司機構所特別設計,協助編者知道在什麼情況下建立有關機構(不論是牟利或非牟利),或其任何產品及洐生物的條目才符合關注度指引。本指引主要反映以下幾項維基百科的方針:
這裏所說的「關注度」並不代表一間公司機構的規模及知名度。這間公司可能規模宏大,但若無足夠的可查證來源,它仍然不能夠在百科中擁有一個獨立的條目介紹。
注意,維基百科不是宣傳工具。維基百科拒絕宣傳。維基百科並不是演講台、宣傳工具或者廣告場所,公司機構的條目中不應有宣傳或廣告性質的內容。商業機構或產品之條目應該客觀而不偏頗,亦應附有獨立、第三方來源以備查證。因此維基百科一般不會收錄小公司的條目。而商業機構網站之連結只要可用以核證條目主要內容,則同可使用。維基百科並不會支援任何個別商業機構,或結立任何宣傳夥伴。
公司機構的定義
本頁簡而言之:公司機構是一個有超過一位成員,並有着目的組成的團體。 |
公司機構不一定是牟利機構,這亦包括非牟利機構。慈善機構、教育機構、醫院、公共團體、興趣組織、俱樂部、公司、合資公司、宗教團體、黨派等都可歸類為公司機構。
準則
範圍
公司機構若有以下的來源,關注度便會提高,例如:
- 公司機構的電話號碼、地址等基本資料
- 賽季的時間表或體育賽事的最後得分
- 僱用或解僱重要人員的事項
- 兼併公司,買入或出售大量股份的公告
- 一些公司機構產品的簡單資料,如出售狀況
- 機構本身或其設施開放及關閉的資料(如假期停止營業)
- 擁有的分行、擁有的的專營權等
- (曾)於該公司工作的人仕(該人仕亦要有關注度)
關注
若要證明該公司機構於國際(至少某地區)的關注度,媒體便會是一個好的來源。而只有當地媒體或小型(如某份報章的發行量低)媒體的報導則不會視為好的來源。 至少要有地區性、國內甚至國際關注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