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蘭詩歌 (奧爾夫)

管弦乐作品

布蘭詩歌》(拉丁語Carmina Burana),亦譯為《博伊倫之歌》或《布朗尼之歌》,是德國作曲家及音樂教育家卡爾·奧爾夫(Carl Orff)的大型合唱及管絃樂作品。內容取自同名的文學作品,是其中一首較為人所認識的二十世紀古典音樂作品,當中的開場及終曲《哦,命運》更是本曲的代表作。2009年,由英國廣播公司和其他機構所做的一項調查中發現,《哦,命運》是英國近75年來最為人所認識的古典樂曲。[1]電視電影廣告中的配樂中經常出現。奧爾夫在創作的技法上,運用最簡單的旋律素材、強烈吃重的節奏,將沒有任何發展與變樣的樂句大量的反反覆覆,在看似單調乏味的手法上,營造出源源不斷的能量。

有關原作的背景資料

原來的文學作品《布蘭詩歌》,創作時間由於11世紀至13世紀不等,集合不同年代的神職人員的內容,再經過不同人所抄錄後所聚集而成的作品。詩集包含了超過240首由11和12世紀的詩歌和戲劇所組成,部分配有旋律,大部分為情歌、祝酒歌以及宗教歌劇。大部分以中世紀拉丁語寫成,亦有中古高地德語古法語的篇章。

1803年,Johann Christoph von Aretin在本尼迪克特布蘭(Benediktbeuern)修道院發現了《布蘭詩歌》。後來這部手稿被轉移至慕尼黑,現時存放於巴伐利亞國家圖書館內(對應簽名:clm 4660/4660a)。

後來經過學者舒麥樂英語Johann Andreas Schmeller對詩篇內容進行了編輯,於1847年正式出版發行了名為《布蘭詩歌——來自本尼迪克特教團的歌》一書。

由於從手稿中,部份詩篇附有流行於9世紀及10世紀時期的無線紐姆記譜法,因此推定當時《布蘭詩歌》能夠以音樂表達出來,這種種特徵亦成為了奧爾夫以此為題的動機。

創作背景及結構

卡爾·奧爾夫在1935年發現了《布蘭詩歌》,並在1935-1936年期間,對其中的24首進行了譜曲。由此誕生了一部全新的作品,尤其是在奧爾夫的作品誕生期間,世界上還無人對這部原始的中世紀旋律進行改編。

1937年6月8日,奧爾夫的作品在法蘭克福歌劇院進行了首演。

奧爾夫將他的作品分為三個部份:

  • Primo vere(春天)
  • In taberna(在酒館)
  • Cour d'amour(愛之宮殿)

除了《布蘭詩歌》外,奧爾夫還創作了另外兩套作品:《卡圖利詩集》(Catulli Carmina)及《愛神的勝利》(Trionfo di Afrodite),合稱為「三部曲」(Trionfi)。然而後兩首的知名度及演出次數遠遠落後於《布蘭詩歌》。

器樂搭配

「布蘭詩歌」由一個大型管弦樂團配樂演出,包括:

木管樂器 銅管樂器 弦樂器 鍵盤樂器 打擊樂器
聲樂
  • - 部份樂章只需要小規模的合唱團
  • - 第19段只需男聲小組合唱
  • - 第22段合唱團分成為合唱團 I及II

曲目

本曲可分成三個部份,合共有25段,當中頭尾各兩首並歸納於三部份內。

曲目 中文 拉丁文
中古高地德語
拉丁文/古法語
演唱方式
前奏
命運,世界之女皇 Fortuna, Imperatrix Mundi
1 噢命運 O Fortuna 合唱
2 哀悼命運之傷 Fortune plango vulnera 合唱
第一部份 (Part I)
春天 Primo Vere
3 春之笑靨 Veris leta facies 小組合唱
4 太陽照耀萬物 Omnia Sol temperat 男中音獨唱
5 看,迷人之春 Ecce gratum 合唱
草地上 Uf dem anger
6 舞曲 Tanz 純器樂
7 高貴樹林生機勃發 Floret silva nobilis 合唱
8 店員,給我胭脂 Chramer, gip die varwe mir 合唱/小組合唱
9
(a)
輪旋舞 Reie 純器樂
(b) 那群不停在轉者 Swaz hie gat umbe 合唱
(c) 來,來,吾之愛人! Chume, chum, geselle min! 小組合唱
(d) 那群不停在轉者 Swaz hie gat umbe 合唱
10 即使我擁有全世界 Were diu werlt alle min 合唱
第二部份 (Part II)
在酒館 In Taberna
11 滿腔怒火 Estuans interius 男中音獨唱
12 從前我住在湖上 Olim lacus colueram 男高音獨唱/男聲合唱
13 余為賣醉之修道院院長 Ego sum abbas 男中音獨唱/男聲合唱
14 當我們在酒館 In taberna quando sumus 男聲合唱
第三部份 (Part III)
愛之宮殿 Cour d'Amours
15 愛神無處不在 Amor volat undique 女高音獨唱/童聲
16 日、夜與一切 Dies, nox et omnia 男中音獨唱
17 一位姑娘佇立於此 Stetit puella 女高音獨唱
18 在我心中 Circa mea pectora 男中音獨唱/合唱
19 當男孩遇上女孩 Si puer cum puellula 男聲小組
20 來,來,快來! Veni, veni, venias 雙合唱團
21 吾心懸於天秤 In trutina 女高音獨唱
22 此乃快樂時刻 Tempus est iocundum 女高音、男中音獨唱
童聲合唱、合唱
23 最親愛者 Dulcissime 女高音獨唱
終曲
白花和海倫 Blanziflor Et Helena
24 歡呼吧!最美者 Ave formosissima 合唱
命運,世界之女皇 Fortuna, Imperatrix Mundi
25 噢命運 O Fortuna 合唱

其他使用

《哦,命運》歌詞翻譯

 
《布蘭詩歌》中最著名的一首詩歌《啊,命運》手稿。圖中的人像便是代表運氣的女神福爾圖娜。

拉丁文中「Fortuna」所指的,可能是指在羅馬神話的「運氣女神」福爾圖娜(對應於希臘神話中的堤喀Tyche),司掌的是「機緣、機運、運氣」。不過現時絕大部份的中文翻譯都將其改稱作「命運」,其實並不準確。真正掌管命運的女神:在羅馬神話中的應該是帕耳開Parcae,或是對應於希臘神話中的摩伊賴Moirae,與北歐神話中的諾恩三女神Norns

拉丁文 英文 中文

O Fortuna
velut luna
statu variabilis,
semper crescis
aut decrescis;
vita detestabilis
nunc obdurat
et tunc curat
ludo mentis aciem,
egestatem,
potestatem
dissolvit ut glaciem.

Sors immanis
et inanis,
rota tu volubilis,
status malus,
vana salus
semper dissolubilis,
obumbrata
et velata
michi quoque niteris;
nunc per ludum
dorsum nudum
fero tui sceleris.

Sors salutis
et virtutis
michi nunc contraria,
est affectus
et defectus
semper in angaria.
Hac in hora
sine mora
corde pulsum tangite;
quod per sortem
sternit fortem,
mecum omnes plangite!

O Fortune,
like the moon
you are changeable,
ever waxing
and waning;
hateful life
first oppresses
and then soothes
as fancy takes it;
poverty
and power,
it melts them like ice.

Fate, monstrous
and empty,
you turning wheel,
you are malevolent,
your favor is idle
and always fades,
shadowed,
veiled,
you plague me too.
I bare my back
for the sport
of your wickedness.

In prosperity
or in virtue
fate is against me,
Both in passion
and in weakness
fate always enslaves us.
So at this hour
pluck the vibrating strings;
because fate
brings down even the strong,
everyone weep with me.

哦命運,
如月
變化無常,
盈虛
交替;
可惡生活
把苦難
與幸福
交織;
無論貧賤
與富貴
都如冰雪般融化消亡。

命運之輪,
可怕而虛無,
汝無情轉動,
惡毒兇殘,
搗毀所有幸福
及美好企盼,
陰影籠罩
迷離莫辨
汝亦擊倒我;
災難降臨
吾之赤裸背脊
受汝無情碾壓。

命運摧殘
吾之身心,
無情打擊
殘暴壓迫,
役我終生。
此刻
切莫遲疑;
因那最無畏之勇士
亦被命運擊垮,
讓琴弦撥響,
因命運
已擊敗最無畏之勇士
一同與我悲歌泣號!

註釋

  1. ^ [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O Fortuna is 'most listened to classical piece', 28 December 2009.(於27/3/2013查閱)。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