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喬治·巴頓

由InternetArchiveBot在話題外部連結已修改上作出的最新留言:7 年前
基礎條目 喬治·巴頓屬於維基百科人物主題軍事領導人、革命分子及活躍分子類的基礎條目第五級。請勇於更新頁面以及改進條目。
          本條目依照頁面評級標準評為典範級
本條目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傳記專題 (獲評典範級高重要度
這個條目屬於傳記專題的一部分,用於整理和撰寫維基百科中的人物條目。歡迎任何感興趣的參與者加入這個專題參與討論
 典範級典範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典範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高重要度
美國軍事專題 (獲評典範級高重要度
本條目屬於美國軍事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美國軍事領域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典範級典範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典範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高重要度
典範條目喬治·巴頓是一條典範條目,即此條目可作為維基百科社群的典範之作。如有需要,請勇於更新頁面
條目里程碑
日期事項結果
2013年7月23日優良條目評選入選
2013年12月14日典範條目評選入選
新條目推薦
本條目曾於2013年7月21日登上維基百科首頁的「你知道嗎?」欄位。
新條目推薦的題目為:
    當前狀態:典範條目

    新條目推薦討論

    在候選頁的投票結果
     

    優良條目候選

    喬治·巴頓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分類:政治與軍事人物 - 軍事人物,提名人:劉嘉留言2013年7月16日 (二) 09:22 (UTC)回覆

    投票期:2013年7月16日 (二) 09:22 (UTC) 至 2013年7月23日 (二) 09:22 (UTC)
    1. 並設計了M1913型「巴頓佩劍」,原文是說instrumental in designing,如何能夠證明他是唯一的設計者?參與設計或者是主要的設計者還比較可能。

    首段原文的確是你說的,但下面的內容中是:Patton redesigned saber combat doctrine for the U.S. cavalry, favoring thrusting attacks with the sword over the standard slashing maneuver and designing a new sword for such attacks.您看?

    (:)回應。這段是我的疏忽,不過你提出的部分也不是很直接的說明,因為他改的是doctrine。直接從英文版的鏈結去看,裏面是說那是他主導的設計。所以說是他設計應該無差。另外一點,配劍可能可以修改為軍刀,配劍有一些裝飾的意味,但是這一把是騎兵的標準用劍。-cobrachen留言2013年7月19日 (五) 18:16 (UTC)回覆
     完成:已代為修正。—Ai6z83xl3g留言2013年7月19日 (五) 18:21 (UTC)回覆
    1. 巴頓在戰爭期間首度統領位於法國的美國戰車學校直至戰爭快要結束前負傷,巴頓因為統領學校所以負傷?不是吧,他是因為負傷所以離開該職位。翻譯語句上以及前後關聯有問題。

    這個翻譯時我措辭問題,已經修正;

    1. 通過在摘要的地方可以減少或者是更換。

    摘要是指首段?一共3個,只保留一個;

    1. 項目一詞多是翻譯自Project,使用項目翻譯並不妥當。運動項目蠻常見,但是車輛裝備研發就不適合。

    除幾個體育比賽外,只有一個地方用了項目,已經改用方案。

    1. 還建立了首個聯合兵種學說,用學說不適當,他不是作學術研究。

     完成,已改作「教範」。—Ai6z83xl3g留言2013年7月19日 (五) 17:35 (UTC)回覆

    1. 這個師是當時美國少數以大量戰車構成的組織化部隊之一,不需要因為原文有organized,翻譯就一定要出現。

     完成,感謝建議。

    1. 以找出在實戰中有效對其加以部署的方法,類似這樣的句子可以精簡一點,有效部署的方法是一種改法。

     完成,感謝建議。

    1. 他的師是在第一階段對陣紅軍時有些失利,這句話翻譯有誤。他的部隊是居於劣勢的紅軍的一部分。

     完成,感謝建議,我措辭疏忽了。

    1. 1942年1月15日,他成為第1裝甲師師長,翻譯錯誤。

    是,我錯把Corp看成Division了,前面看到那個誰說從職位退下來,於是就想當然以為是成了這個師的指揮官了。

    1. 他選擇棕櫚泉東南方向80公里的一片40平方公里的廣闊沙漠地區,句型有點累贅,多加個標點符號也無妨。

     完成,感謝建議。

    1. 並於1943年1月主持了卡薩布蘭卡會議[3]:94。,單就翻譯的字面意思,你的翻譯是沒有錯,不過,就這個會議的型態和參與的人來說,巴頓還夠不上主持的角色。說他是協助舉行比較妥當。

     完成Ai6z83xl3g留言2013年7月19日 (五) 17:35 (UTC)回覆

    1. 同時也提升中將,修改一下。

     完成Ai6z83xl3g留言2013年7月19日 (五) 17:35 (UTC)回覆

    1. 他把奧馬爾·布雷德利也調來擔任副軍團長,不知道這個字在前後文的關聯以及為什麼會出現?Reassigned不是有的意思。
    因為這裏來的人是與巴頓有朋友關係的,所以我用的是「也」,就像A去某公司任職,他的朋友B也正好進來了,這裏就能用「也」,我想應是可以的。—Ai6z83xl3g留言2013年7月19日 (五) 17:35 (UTC)回覆
    1. 並要求嚴格遵守軍事協議,這裏不能翻譯作協議,士兵和軍官沒有協議可言。

     完成,改成了紀律。

    1. 之後提起這次襲擊的德國飛機員時請留意一下字詞轉換或者是翻譯,不確定是哪一項。
    2. 由於擔心美國軍隊會缺陣,sideline不見得是缺陣,小角色也是。

     完成,感謝建議。

    1. 之後接到新的任務後再離開。意思上不對。巴頓是要英國指揮管讓美國部隊打完突尼斯的戰役之後才去接西西里島的任務。

    修改了一下,但沒有把握,現在Ai6z83xl3g也同時在改以致編輯衝突了。明天我再通讀全文。非常感謝。

    上面是看到北非戰役這一段累積的列表。請重新閱讀和潤飾,並請留意翻譯文句上和前後文的關係。-cobrachen留言2013年7月19日 (五) 15:57 (UTC)回覆
    如果不是接到Ai6z83xl3g的命令,我還真不敢翻譯這麼個條目,與相對了解多一點的電影、法律和政治來說這個差太遠了,今天居然能得軍事專家指點,實在不勝榮幸,謝謝。--劉嘉留言2013年7月19日 (五) 17:18 (UTC)回覆
    這裏是在投勤勞獎嗎`?請問你有沒有自己閱讀過條目內容呢?是不是類似的缺點都改過了嗎?這不是一個應該出現的贊成票理由吧。-cobrachen留言2013年7月21日 (日) 20:23 (UTC)回覆
        • 我當然有讀過,閣下是軍事專家,可以找出相關缺點與錯誤,我不是專家,我以平常人的角度去看,自然比較找不出什麼錯誤;但如果GA都一定要該方面專家才能投,那大概什麼都過不了了。--Liaon98 我是廢物 2013年7月21日 (日) 21:07 (UTC)回覆
     入選:9支持,1反對。--遊戲人間留言2013年7月23日 (二) 10:12 (UTC)回覆

    外部連結已修改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喬治·巴頓中的2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械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械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7年6月8日 (四) 07:45 (UTC)回覆

    外部連結已修改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喬治·巴頓中的2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械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械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7年6月12日 (一) 17:30 (UTC)回覆

    外部連結已修改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喬治·巴頓中的2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械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械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7年6月18日 (日) 07:14 (UTC)回覆

    外部連結已修改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喬治·巴頓中的2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械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械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7年8月3日 (四) 21:06 (UTC)回覆

    返回 "乔治·巴顿"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