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專題討論:地震
中文維基百科地震專題主討論頁的任務列表: | |
---|---|
| |
|
這是一個討論頁,討論改善頁面地震。 |
本專題依照頁面評級標準無需評級。 本維基專題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
||||||||||||||
---|---|---|---|---|---|---|---|---|---|---|---|---|---|---|
|
建議設置「地震基礎資訊」模板
關於熱帶氣旋條目已臻成熟,相關條目可視情況採取Template:WikiProject Tropical cyclones及Template:熱帶氣旋基礎資訊,惟亞太地區在地震觀測上已有一定水平,故建議地震專題可仿照熱帶氣旋專題建造「地震基礎資訊」模板,並與原有的Template:地震混搭使用。值得一提的是,Template:熱帶氣旋基礎資訊富含完整的各機構資訊,可讓使用者在進入條目必可得知各機構的評級,閱覽上也可以知道各機構的評級差異性與測報單位的差異,故建議地震專題可以參考並創建「地震基礎資訊」模板。
相關情形懇請颱風季專題參與者user:Tenbeens、user:R96340、user:林天蓬、user:TYKENNETH、user:Weather Synchronize、user:Winter Moment、user:AndyAndyAndyAlbert、user:B dash、user:Typhoon Lionrock、user:CHING WAI KONG、user:Cyclone2017 2.0、user:Train Controller Brian Lee及地震專題參與者User:Jyxyl9、User:Theodore Xu、User:堅決殺毒2008、User:Ora LETC、User:Damingsama、User:Samchtt、User:Panintelize參與討論,並協助提出專題模板改善建言,謝謝。--🍫|📖留言 2017年11月4日 (六) 08:58 (UTC)
- 強烈(-)反對。大部分機構對於國外的地震的數據是參考當地或USGS的數據得來的。中二少年西奧多 留言 2017年11月4日 (六) 09:55 (UTC)
- (:)回應@Theodore Xu:大部分氣象機構對於颱風的強度數據是參考當地或區域專責氣象中心的數據得來的。--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1月4日 (六) 10:34 (UTC)
- (:)回應:@Tenbeens:但在地震領域裏,不存在類似於「區域專責地震中心」之類的機構。有時引用USGS的數據是因為USGS的地震台網較為全面,僅此而已。中二少年西奧多 留言 2017年11月5日 (日) 13:17 (UTC)
- (:)回應@Theodore Xu:大部分氣象機構對於颱風的強度數據是參考當地或區域專責氣象中心的數據得來的。--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1月4日 (六) 10:34 (UTC)
- (-)反對,對於颱風模板,要建設地震模板相對來說更複雜(有震源、震級、震源深度三個各個機構情報通常不一樣的變量),因此不建議設置本模板。Ora LETC(留言) 2017年11月4日 (六) 10:58 (UTC)
- (-)反對,地震與颱風不同,地震實測數據一般只有本地機構才有,當前發佈地震烈度的一般只有本地機構和美國地質勘探局。另外,地震烈度也缺乏統一的標準,當前大部分國家還是使用烈度宏觀度量(根據房屋倒塌率、山泥傾瀉程度等考察)為主,使用加速度數據的只有JMA、中央氣象局和中國地震台網等少數機構。震級和震源深度也是類似,全球地震基本上只有兩到三個機構會公佈類似數據,與熱帶氣旋有顯著不同。(地震條目插入機構烈度數據的效果參見此處,但現實中不會有這麼多機構。)—— Jyxyl9批判一番 2017年11月4日 (六) 12:28 (UTC)
- 我對地震並不太感興趣,暫不發表意見。--PatrollerAAAA(討論|留名) 2017年11月4日 (六) 15:23 (UTC)
- (-)反對:理由同上。--堅決殺毒2008(留言) 2017年11月8日 (三) 03:44 (UTC)
- (-)反對:模板不適合套用在地震。-- 天秤P Iūstitia*Spēs~☆ 2017年11月9日 (四) 12:05 (UTC)
總結:0支持,5反對:此提案確認不可行。--🍫|📖留言 2017年11月16日 (四) 04:45 (UTC)
條目評級標準
- (+)支持。中二少年西奧多 留言 2017年11月17日 (五) 12:25 (UTC)
- (+)支持。—— Jyxyl9批判一番 2017年12月2日 (六) 11:42 (UTC)
總結:公示15日無異議,通過。—— Jyxyl9批判一番 2017年12月2日 (六) 23:52 (UTC)
建議仿照ACG創作獎設立地震專題創作獎
提議仿照維基ACG創作獎創立維基地震專題創作獎。基本的積分規則與ACG創作獎相同:
- 範圍:地震專題條目
- 得分方法
- 以下四種情況均可得分,分數亦可累加。每得到10分即自動獲得提升一級創作獎。
- 新條目須於創建後7天內到本頁面登記,舊條目追溯至2018年1月1日0時(UTC)分數計算方法如下:
- DYK 2分
- 乙級 額外1分
- 甲表 額外2分
- 甲級 額外4分
- 優良 額外5分
- 典範 額外10分
- 頒授方法
- 任何維基人可以協助核實加分及頒授獎項
- 請先到評選委員會作出核實,然後更新分數排名榜
- 當分數超過10分的倍數時,請到其用戶頁更新模板。—— Jyxyl9批判一番 2018年1月7日 (日) 13:07 (UTC)
意見區
- (+)支持:對推動專題條目的編寫工作具有重大意義。中二少年西奧多 批判 2018年1月7日 (日) 13:34 (UTC)
- (+)支持—— Jyxyl9批判一番 2018年1月9日 (二) 09:48 (UTC)
總結:如無異議,公告至2018年1月15日起正式施行。—— Jyxyl9批判一番 2018年1月9日 (二) 09:48 (UTC)
關於地震專題的母專題討論
@和平奮鬥救地球、Panintelize、Samchtt、坚决杀毒2008、Damingsama:@Jyxyl9、Ora LETC、卡达:@瑞丽江的河水、林天蓬、Robertmi233:
眾所周知,地震專題自建立以來就隸屬於地質專題。然而,我個人認為有所不當。地質專題是以創建、擴充或改善地質條目為主的專題,而地質學是對地球的起源探討壓力與時間、歷史和結構進行研究的學科,主要研究地球的物質組成、內部構造、外部特徵、各圈層間的相互作用和演變歷史。地球物理學是透過定量物理方法研究地球的自然科學學科,而地震學是地球物理學的分支學科。而地球科學專題是以地球物理學、地球化學,以及土壤科學、海洋科學、大氣科學和太空科學相關內容為主專題。所以我認為,地震專題的母專題應為地球科學專題而非地質專題。中二西奧多B批判一番 2018年4月7日 (六) 04:34 (UTC)
在下提出了三種方案,希望各位地震專題成員斟酌,謝謝。
- 方案一:地震專題母專題變更為地球科學專題。
- 方案二:地震專題母專題不變,保留為地質專題。
- 方案三:新建地球物理專題,地震專題母專題變更為地球物理專題。
投票時間限定為2018年4月7日0:00至2018年4月14日0:00
方案一
- (+)支持。中二西奧多B批判一番 2018年4月7日 (六) 04:35 (UTC)
- (+)支持:理由充分,改動合理。—— Jyxyl9批判一番 2018年4月8日 (日) 11:59 (UTC)
- (+)支持。--Samchtt(留言) 2018年4月8日 (日) 12:28 (UTC)
方案二
方案三
總結:方案一通過。中二西奧多B批判一番 2018年4月14日 (六) 08:45 (UTC)
深化地震專題體制改革
地震專題創作獎評選章程修正案
鑑於地震創作獎在實際運行中出現的問題,現提出下列修正案,歡迎發表意見。
得分辦法增加一條,作為第三條,「因典範條目、特色列表、優良條目重審或者評級審查重審,重新獲評左列相應等級的條目,不再另行加分。」- 1.得分辦法增加一條,作為第二條,
- 「經典範條目、特色列表、優良條目重審或者評級審查重審,重新獲評左列相應等級的條目,重審主要貢獻者依下列標準加分,不再依照第一條另行加分。
- 獲重選優良條目的,加2分;
- 獲重選特色列表或典範條目的,加3分;
- 擴充相應條目以供重審時,條目每擴充5,500位元組加1分,以3分為限;
- 在條目提出重審前30日擴充條目內容3,000位元組以上的,視為重審主要貢獻者。重審主要貢獻者曾依第一條加分的,不再依本條另行加分。」(新增修訂)
- 原第二條相應地改為第三條。
- 2. 得分辦法增加一條,作為第四條,「同一條目有多名貢獻者的,由各貢獻者分享得分,但賦分不應少於1分。」
- 3. 頒授辦法第二條中「貢獻經提報後,得由另一名評審委員核實確認」修改為「貢獻經提報後,得由另一名評審委員核實確認。若評審提報逾15日未獲確認的,視為準予加分。但該請求應由另一名評審委員核實追認後方可存檔。」
- 4. 頒授辦法第四條中「異議一經提出,得由第三方評審委員對條目進行覆核。」修改為「異議一經提出,得由第三方評審委員對條目進行覆核,覆核期為15日。」「覆核時,應有不少於兩名評審委員參與。」修改為「覆核時,應有不少於兩名評審委員參與,未有足夠評審委員加入覆核的,覆核請求暫予擱置。」這一自然段相應地修改為,「任何維基人對加分有異議的,可於貢獻提報紀錄下留言提出,異議應在加分請求通過5日內提出。異議一經提出,得由第三方評審委員對條目進行覆核,覆核期為15日。覆核時,應有不少於兩名評審委員參與,未有足夠評審委員加入覆核的,覆核請求暫予擱置。若提報者撤回請求或覆核結果為撤銷的,撤銷其加分。」
- 5. 得分辦法增加一條,作為第五條,「在依據字節判斷的加分項目中,通過機械人或自動編輯工具所增加的字節數不予采認。」(新增修訂)
請發表您的意見,以上修正案采逐條審議方式討論。—— Jyxyl9批判一番 2018年4月11日 (三) 14:44 (UTC)
(+)支持:第2/3/4條。(&)建議:第1條更改為「因典範條目、特色列表、優良條目重審重新獲評相應等級的條目,對完善者加5、5、3分」是否更為合理?畢竟這可能會降低完善待重審條目的積極性。中二西奧多B批判一番 2018年4月11日 (三) 14:49 (UTC)- 認同您的建議,已作出相應修訂。—— Jyxyl9批判一番 2018年4月11日 (三) 15:07 (UTC)
- (+)支持本次修訂的方案。中二西奧多B批判一番 2018年4月13日 (五) 13:35 (UTC)
- 認同您的建議,已作出相應修訂。—— Jyxyl9批判一番 2018年4月11日 (三) 15:07 (UTC)
總結:七日無異議,通過,自4月22日0時起施行。—— Jyxyl9批判一番 2018年4月21日 (六) 14:04 (UTC)
地震專題評級審查流程修訂案
因應WikiProject:地震/評級的規定,建議對評級審查頁面作如下修訂,
- 提名程序第四條「提名甲級條目或甲級列表的」修改為「提名甲級條目、甲級列表或地震專題特色模板的」,這一條相應地修改為「提名甲級條目、甲級列表或地震專題特色模板的,需至少經兩名專題成員支持,或公示30日無異議,方視為通過,予以升級。」
歡迎討論指正。—— Jyxyl9批判一番 2018年4月13日 (五) 11:10 (UTC)
總結:七日無異議,通過,自4月22日0時起施行。—— Jyxyl9批判一番 2018年4月21日 (六) 14:04 (UTC)
其他事項
- 建議調整組建《地震專題速報(簡報)》,不再保留WP:地震專題簡報和WP:地震專題/新條目提報。LETC工作組目標增加一條,「維護《地震專題速報》內容,協調編寫《地震專題簡報》。」《地震專題速報(簡報)》專頁草案參見[1]。
- 設立地震主題。
—— Jyxyl9批判一番 2018年4月13日 (五) 12:59 (UTC)
- 總結:本建議案經地震專題LETC工作組組員達成共識,定案。—— Jyxyl9批判一番 2018年4月15日 (日) 17:26 (UTC)
紀念地震專題五百條目之改革建議方案
為紀念地震專題條目數突破500篇,結合地震專題運行實際,現提出如下建議案:
- 鑑於甲級條目評選實際運行中效率較低,建議甲級評選時間降為10日,作為GA和FA的折中。特色模板改為14日,與FA保持一致。另外,新規允許同時提報,並規定了提前結束之措施。同時將「或」改為「且」,提高了當選門檻。
|
- 為簡便地震創作獎評選,擬對得分辦法進行部分修改,以避免地震條目GA、FA評選積壓。
|
|
- 鑑於地震專題條目編寫中的具體實踐,專題關注度指引(草案)刪除「歐洲宏觀地震度量」標準。
—— Jyxyl9批判一番 2018年8月15日 (三) 18:23 (UTC)
總結:無異議,通過。自9月1日0時起生效。—— Jyxyl9批判一番 2018年8月30日 (四) 04:04 (UTC)
關於調整地震專題評級審查制度的討論
地震專題評級審查制度已經進入到第二個年頭,個人認為很有必要就該制度的施行情況進行重新討論與檢討。
眾所周知,專題評級審查制度自施行以來一直成效不彰、淪為雞肋,相關討論與投票極其冷淡。為避免該制度步入電子遊戲專題評級討論類似的窮途,現提請諸位討論如何調整評級審查制度。也作為本專題的新年開議。Jyxyl9批判一番 2019年1月1日 (二) 03:33 (UTC)
地震的收錄標準
目前對於氣象學僅有颱風和氣旋有相關的關注度指引,但是對於地震則沒有一個關注度的標準,是否需要專門給地震設立一個關注度的標準和指引。
1.此次地震事件至少造成傷亡(死亡人數至少在1人以上)或者有嚴重的經濟損失
2.此次地震事件是因為別的關注度事件(如非法地質活動、施工、安全事故)的衍生事件或後果
3.此次地震事件具有獨特的地質學或地理學意義。
目前根據中國地震網發佈的地震動態,平均每兩周就會有4級以下的地震事件被報道。但是這些地震事件基本上很難滿足關注度。 --СлаваУкраїні! 2023年9月1日 (五) 03:28 (UTC)
- 1人死亡的地震事件是否都能滿足關注度而非NOTNEWS,以及如果死亡是間接造成。人為原因引發的「可觀測地震」,一定有關注度嗎。地震引發受一定關注的衍生事件,是否應列入,如何辨別。2023年平原縣地震假如沒有「有記錄以來最強烈」,是否會不符合以上三條。--YFdyh000(留言) 2023年9月1日 (五) 09:17 (UTC)
- 有Wikipedia:關注度 (地震),但其目前僅為論述,而非正式指引,可檢視其是否有需要修正的地方,若需要修正則可提出討論並嘗試提案升級成正式指引。--冥王歐西里斯(留言) 2023年9月6日 (三) 03:08 (UTC)
- 副知幾位地震專題編者@Patlabor Ingram、Peacearth、Theodore Xu。——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3年9月13日 (三) 09:02 (UTC)
- 個人觀點,地震類條目目前的條目數量(特別是優典特數量)、編輯熱度和活躍編者數量都遠低於熱帶氣旋,此外地震類條目也極少出現關注度的爭議。
- 需要指出的是:關注度極低、影響極小的地震其實很難水條目,地震本身持續時間就幾秒鐘沒什麼好寫的,這跟有些熱帶氣旋類條目可以花大量筆墨寫遠洋洋面上的氣旋發展區別很大。寫好地震類條目基本都需要收錄大量災情、交通及民生影響或者救援力量反應的內容〔類似於氣旋關注度標準的「持續影響」〕,上述資訊首先就使條目符合了通用關注度指引的要求;沒有災情或救援隊反應的超小地震基本連條目都寫不出來。
- 因此,目前使用通用關注度標準應該可以解決現有問題。個人覺得地震類條目專門制定地震關注度指引的條件還不成熟。--PATLABOR 英格拉姆Ingram Talk 2023年9月13日 (三) 15:56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