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注意力不足过动症/存档2

It's gonna be awesome在话题“有关此条目的内容”中的最新留言:7年前

Discussion prior to action. -计划重新贴上以下的部分-=)
--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6年12月26日 (一) 10:01 (UTC)

著作权 (补充说明、不会跟着被加入条目内容)
  1. 不得为著作权的标的:依据著作权法第9条规定:“下列各款不得为著作权之标的︰一、宪法、法律、命令或公文。二、中央或地方机关就前款著作作成之翻译物或编辑物。三、标语及通用之符号、名词、公式、数表、表格、簿册或时历。四、单纯为传达事实之新闻报导所作成之语文著作。五、依法令举行之各类考试试题及其备用试题(第1项)。”“前项第一款所称公文,包括公务员于职务上草拟之文告、讲稿、新闻稿及其他文书(第2项)。”著作权法第9条所规定的标的,没有著作权。[1]
    因此引用新闻稿是可行的。
    =)
  2. 台大医师谢丰舟之言乃属于无自由等效作品 (Refer to WP:非自由内容使用准则)。

当前之医疗环境

台湾

由于当前之医疗环境仍有许多值得精进之处,因此台湾精神医学会特别向政府单位提出建言,期能让更多的患者得到更好的医疗照护。

  1. 任何疗法都应受到政府的密切监督以确保符合严谨的研究设计、我国现行的法律规范及严谨实证医学科学证据。[2]
  2. 注意力不足过动症(自闭症相关议题也应同样对待)的所有介入方式都必须符合:“具有充分研究证据支持疗效”这样的基本原则,并接受政府部门之严密监督。[2]
  3. 给予足够资源,强化对弱势家庭的支持,包括提升亲职功能以及家族治疗等,以便对于注意力不足过动症提供完整有效医疗模式。[2]
  4. 对于注意力不足过动症、自闭症、孩童青少年情绪行为问题,除临床医疗校园教育家庭等需实际整合评估介入外,其背后的成因机转危险因子、多元介入成效、病程预后等问题仍有待大量之研究支持。故建议行政部门能仿效邻近亚洲国家挹注特别经费,成立自闭症及注意力不足过动症研究中心,以建立本土化之基础研究、转译研究、临床研究与服务之整合模式。[2]

注释:ADHD的多元介入治疗包含药物治疗、亲职咨商训练、学校资源教育社交技巧训练等各种模式,这些治疗模式的效果都有严谨而完整的科学研究加以证实。[2]

在台湾,目前儿童青少年精神医疗相关专业人力(儿童青少年精神科专科医师临床心理师、社工师等)资源仍相当缺乏,城乡差距仍然颇大,以致许多儿童青少年的精神医疗需求(当然包括ADHD)无法满足。究因包括:健保结构/给付制度不够合理、整体医疗规划不足等问题。故合理调整儿童青少年精神医疗相关健保给付,并更进一步完善规划儿童青少年精神医疗合理人力配置与专业人员之培育,是刻不容缓的要务。

——台湾儿童青少年精神医学会20160728公听会-建议新闻稿

[2]

在校园与教育场所中,有心理卫生需求或是有严重行为情绪问题的学生,在校园常无法得到友善、妥善、合理的对待,究因包括:社会文化对于心理问题的负面标记、教师教学不良、心理辅导相关之执行人力与经费资源不足。故积极提升师生心理健康人权之正确认知与辨识能力、落实校园心理健康促进、充实校园心理辅导人力与增加相关教育经费,是迫切需要的。

——台湾儿童青少年精神医学会20160728公听会-建议新闻稿

[2]

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教授谢丰舟之见解亦呼应"希望政府更重视精神医疗需求"的诉求。

其实,很多人类的疾病源自心理;一个人的心理,决定其生活形态、行为模式,从而成为疾病产生的基础。因此,了解人类的认知功能,不只是针对心理疾病,对许多器质性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也必然有很大的助益。

——谢丰舟,白色斜塔_篇四[医学研究]信026_记台湾大学神经科学周

[3]

  1. ^ 2.0 2.1 2.2 2.3 2.4 2.5 2.6 20160728 公听会-建议新闻稿-台湾儿童青少年精神医学会新闻稿
  2. ^ 白色斜塔_篇四[医学研究信026_记台湾大学神经科学周, 2012-09-07 17:04, Views(311) 篇四【医学研究】给医学生的信26—记台湾大学神经科学周【前言】神经科学将为日渐枯萎的临床医学,带来新的生机与面貌,也可能为你的生涯带来意想不到的新契机;在神经科学即将起飞的时刻,同学们有幸身处于台湾大学,可千万别错失良机!]

上述内容,真的不太建议放入条目中,维基百科不太适合作为发表建言的地方。--Wolfch (留言) 圆周率协作中 2016年12月26日 (一) 09:57 (UTC)
@wolfch哈哈,谢谢您的回复,可以麻烦您跟我说一下理由吗?:D 谢谢! 因为我还是认为这只是把现在医疗环境的缺失指出来并依照自身的专业知识向有关单位提出建言而已。基本上这段主要仍是在点出现实医疗环境的缺失喔。 :D --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6年12月26日 (一) 10:11 (UTC)
我发现讨论区的第一个讨论就是这个议题XD 哈哈--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6年12月26日 (一) 10:17 (UTC)
或者您觉得这段如何修改便能加入条目呢?我不想让我之前的努力白费阿~~哈哈 :D --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6年12月26日 (一) 10:18 (UTC)
我没想到这段文字要如何修改后可以放在维基百科条目,我会建议放在个人网页中(只是维基百科的外部链接一般不会连到个人网页)--2016年12月26日 (一) 10:22 (UTC)
有关为何不适合放这段文字的原因,Wikipedia:维基百科不是什么#维基百科不是宣传工具有提到:“维基百科不是……说服他人或拥护某方的场所”,我觉得对政府的建言也属于这类的内容--Wolfch (留言) 圆周率协作中 2016年12月26日 (一) 10:25 (UTC)
好喔~谢谢您宝贵的意见。我会参考的! =) :D --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6年12月26日 (一) 12:06 (UTC)

How about register 注意力不足过动症 to 维基百科:新条目推荐/候选? 是时候让本条目参与维基百科:新条目推荐/候选? :D

哈啰各位亲爱的维基人!我觉得一旦通过的话,或许可以当成2017年的新年礼物喔!!超酷的!! @wolfch 请问您觉得以现在这个页面的程度,足以参加(符合资格)了吗?:D 另外请问要如何参加呢?我看不太懂WP:新条目推荐/候选说明,请问是直接修改WP:新条目推荐/候选页面的源代码即可吗? :D 谢谢! --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6年12月26日 (一) 13:57 (UTC)

此条目从11/17起(当时篇幅为30,073字节)一直持续扩充(中间间断不超过5天,谢谢It's gonna be awesome)到目前,篇幅为111,476字节,扩充篇幅超过扩充前的2/3,扩充篇幅ok,其他方面只能说试试看了,我可以提新条目推荐,不过会先修正其中“来源请求”及其他问题模版,另外其中用html方式加的注解都会删除,以免有篇幅灌水问题。--Wolfch (留言) 圆周率协作中 2016年12月26日 (一) 14:13 (UTC)
好喔!衷心感谢 @wolfch的提携!来自一位维基百科新手的由衷感激!! :D --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6年12月26日 (一) 14:18 (UTC)
不过刚刚一路删除注解时,发现“治疗方式的争议”中提到的:“即便目前ADHD的治疗策略(涵盖药物既非药物治疗)皆通过世界各国政府(官方)机关及世界卫生组织的安全及临床试验认可”后面有参考资料,但我也用注解说明了“好像参考资料没有说明这部分的内容”,这部分的注解我还没删掉,这句话也许改一下会比较好。另外,比较麻烦的是,我觉得这个条目扩充篇幅ok,但不表示其中没有其他需调整之处,若大家反应问题的话,我当然也会协助修改,但想确认@It's gonna be awesome也可以一起协助修改吗?--Wolfch (留言) 圆周率协作中 2016年12月26日 (一) 14:27 (UTC)
删完大部分注解(可能还留了一点点)后,长度为99,259字节。扩充篇幅应该ok,若It's gonna be awesome愿意一起协助修改,我就会提新条目推荐。--Wolfch (留言) 圆周率协作中 2016年12月26日 (一) 14:31 (UTC)
@wolfch 没问题!!我愿意一起协助修改!! 感谢你的提携! :D --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6年12月26日 (一) 14:42 (UTC)
@wolfch 因为我不会一直待在电脑前,所以我不一定会“及时”协助修改。但每天隔几个小时就会来这里看看的。:D --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6年12月26日 (一) 14:44 (UTC)
@wolfch您提到的那句话已经修改了,您可以看看。若还有想法,欢迎跟我说。谢谢!--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6年12月26日 (一) 14:55 (UTC)

@techyan:哈啰~ 感觉您好像有时会很忙碌,不一定会来维基百科,不过还是想邀请您到WP:新条目推荐/候选看看注意力不足过动症的条目是否已经满足WP:新条目推荐/候选的所需条件喔。谢谢您对维基百科新进后辈的提携!=) --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6年12月27日 (二) 01:48 (UTC)


Thankful message to @techyan

@techyan:感谢您在维基百科的当前破坏页面为我伸张正义!我很感动!我会继续努力的!:D 祝您有个愉快的2017!^_^


并且使用与此条目关联不大之图片,已造成此条目遭破坏必须修正,建议先保护此条目并请有医学专业与维基百科格式或语法的编辑者或管理员修正此条目。

  • 留言:各位维基人好,请容许我在这里为自己说明。=)
  1. 首先,我在这个页面编辑的过程中一直都有与管理员们保持互动喔。可参见该页面的讨论Discussion及我的留言Talk page。=)
  2. 其次,这是关于医疗的条目,我曾经和管理者说过,希望在维基百科没有明确禁止的情况下,保有最大的编辑自由。我觉得这就像是法律条文一样,没有明订禁止的行为,人民就可以做。这样以负面表列的条文,保障了人民的创作自由,让这个世界拥有更多的可能。注意力不足过动症终究是一个医疗条目,姑且让我们以“给予患者最大支持”的心态出发,并视之为最高的理念吧。=)
  3. 再来就是,我觉得我在维基百科所做的贡献在举报的理由中完全被忽略了,在我开始扩充该条目前,基本上该条目的内容更新停留在early 2000。我希望维基百科是一个友善有爱、充满正向鼓励、new-user-friendly 的环境,而非是一个有功无赏,打破可能要赔的地方。
  4. 回应您“并请有医学专业与维基百科格式或语法的编辑者或管理员修正此条目...”:这里的新增内容中,全部都有附上来源Reference,且与专业医疗人员都有保持联系喔。 =)
  5. 目前External Link/citation 是under其他维基人的指引下改建完成的。 =) 原本改建前的External Link 区中,充斥着许多dead link的连结。
  6. 坦白说,大家会来这里编辑都是一本初心,用热情来此让中文维基百科变得更强壮、更充实。希望这里能有更多的正向激励,让更多有能力的人一起进到中文维基这个大家庭来。谢谢!!祝各位圣诞佳节愉快!:D --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6年12月25日 (日) 01:38 (UTC)

Am ready to update the following content to the main article. 我已准备好新增下列内容 :D

@wolfch 您好!请问在DYK候选期间可以继续丰富条目的内容吗?另外,倘若是翻译英文维基百科的句子,该怎么附上Reference呢?谢谢您!--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6年12月27日 (二) 15:48 (UTC)

@techyan 您好!请问在DYK候选期间可以继续丰富条目的内容吗?另外,倘若是翻译英文维基百科的句子,该怎么附上Reference呢?谢谢您!--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6年12月27日 (二) 15:54 (UTC)

将放在:名称

世界卫生组织出版的《世界通用疾病分类手册》第十版(ICD-10,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10,又称为“国际通用的疾病分类表”), “过度活跃症”(Hyperkinetic Disorder)的症状等同于DSM-5中“注意力不足过动症”(ADHD)的症状。(在ICD-10中ADHD被称为“过度活跃症”Hyperkinetic Disorder)[1]

将插入到:定义or简介

预定于2018年发行的ICD-11 (ICD 第十一版)的初始草稿中,“注意力不足过动症”被分类于6A42(ADHD)的类别里,而该ADHD类别中的定义暨介绍已趋近现时之DSM-5。[2]

其实翻译自英文维基的内容,不需将英文维基列为参考资料,目前“历史”段落中主要就是从英文维基百科翻译的,也可以在编辑摘要中列出"翻译自英文维基XX条目的XX段落",若英文维基中有列出一些脚注形式的参考资料,翻译后的内容也需要将这部分的参考资料列出。--Wolfch (留言) 圆周率协作中 2016年12月28日 (三) 00:39 (UTC)
好喔!谢谢! =) --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6年12月28日 (三) 01:06 (UTC)

新条目推荐讨论

在候选页的投票结果

Gratitude! :D

谢谢所有维基人的协助让注意力不足过动症条目通过DYK,登上中文维基百科首页!!让我们一起继续把注意力不足过动症条目逐步建设成为优良条目甚至是特色条目吧!并在条目中融入华文世界的风格与素材及一同扩充相关医学条目,诸如:自闭症、管制药品、...等。 :D

“注意力不足过动症条目通过DYK”是所有维基人送给自己的新2017年礼物! 大家太棒了!!Wow just can't stop shouting for this amazing dream come true !

Here is my sincere appreciation to you all! ^_^ My excitement is probably beyond the words can describe now!! ^_^ Happy 2017 guys! ^_^ --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6年12月30日 (五) 16:05 (UTC)


这篇文章再次提醒我那些鼓励图案及标语的重要性。This article reminds me of the importance of those pics and slogans of encouragements. =)

请各位维基人慎重考虑允许重新置放那些鼓励图案及标语。它们与ADHD其实是有关的,不妨看看以下这篇文章的摘录。这些鼓励图案及标语能改善相关人等内心的强烈否认心理。=)

儿心科医师颜正芳:别忘了,过动诊断对家长有多苦涩难咽 作者:李宜蓁 (亲子天下) 2016-12-27 当教育跟教养整体环境不利于过动儿,来自内外的各种压力都集中在家长肩上,儿心科医师颜正芳提醒,过动儿家长不该再被指责挑错,应该给他们更多的心理支持跟实质协助。

或许外界也不明白,即便家长再有心理准备,家长自己也观察到孩子诸多困扰,在医师为孩子下ADHD判断的那一刻,家长第一反应通常是愤怒、难以接受。

曾有个孩子在小三那年来颜正芳门诊评估两次,他告知妈妈孩子符合ADHD诊断,并提供治疗计划,妈妈表示要回去想一下;下次再回诊时、那孩子已上国一,但孩子在诊间翘脚、插嘴、一直骂妈妈,拒学、不想读书,遗憾的是,那时药物也无法帮助孩子了。

由于家长的判断大大影响孩子的发展,家长更需要在做决定的当下得到足够资讯,并且被同理,因此颜正芳曾对医师同仁深切提醒道:“当我们不得不将这个担子正式放在家长肩头上时,要温柔、同理、有科学证据,并有技巧的,让他们承担辛劳时有勇气、不觉孤单。”

[3]

@techyan 不好意思,希望您能对此表达您的意见,谢谢! =) --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6年12月31日 (六) 05:12 (UTC)

嗯。我还是不希望这些鼓励图案和标语在条目中出现。同我之前所述,维基百科作为百科全书,不应该包含这些内容。如果有来源、有证据说明“这种病只要尽早发现的确能治愈”之类的,那么直接写入条目,并附上来源即可。如果照It's gonna be awesome的理解,恐怕癌症、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艾滋病之类的条目也得加上这类内容“鼓励”患这种病的读者了。--Techyan留言2016年12月31日 (六) 05:20 (UTC)

好的。谢谢您的回复。=) --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6年12月31日 (六) 09:31 (UTC)

How to write?

@wolfch 以下这些文字主要是在描述当前医疗、教育及社会资源的不足。我想请教您应该怎么写才暨能“反映现时医疗、教育及社会资源的不足”又不致使“患者对自己ADHD的治疗失去信心”呢? 谢谢您!:D --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6年12月31日 (六) 19:47 (UTC)

@techyan 哈啰!新年快乐! 以下这些文字主要是在描述当前医疗、教育及社会资源的不足。我想请教您应该怎么写才暨能“反映现时医疗、教育及社会资源的不足”又不致使“患者对自己ADHD的治疗失去信心”呢?我个人认为现有版本已经做到了,但仍想听听您的意见! 谢谢您!:D --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7年1月1日 (日) 03:56 (UTC)


当前之医疗环境

台湾

  1. 任何疗法都应受到政府的密切监督以确保符合严谨的研究设计、我国现行的法律规范及严谨实证医学科学证据。[4]
  2. 注意力不足过动症(自闭症相关议题也应同样对待)的所有介入方式都必须符合:“具有充分研究证据支持疗效”这样的基本原则,并接受政府部门之严密监督。[4]
  3. 给予足够资源,强化对弱势家庭的支持,包括提升亲职功能以及家族治疗等,以便对于注意力不足过动症提供完整有效医疗模式。[4]
  4. 对于注意力不足过动症、自闭症、孩童青少年情绪行为问题,除临床医疗校园教育家庭等需实际整合评估介入外,其背后的成因机转危险因子、多元介入成效、病程预后等问题仍有待大量之研究支持。故建议行政部门能仿效邻近亚洲国家挹注特别经费,成立自闭症及注意力不足过动症研究中心,以建立本土化之基础研究、转译研究、临床研究与服务之整合模式。[4]

注释:ADHD的多元介入治疗包含药物治疗、亲职咨商训练、学校资源教育社交技巧训练等各种模式,这些治疗模式的效果都有严谨而完整的科学研究加以证实。[4]

在台湾,目前儿童青少年精神医疗相关专业人力(儿童青少年精神科专科医师临床心理师、社工师等)资源仍相当缺乏,城乡差距仍然颇大,以致许多儿童青少年的精神医疗需求(当然包括ADHD)无法满足。究因包括:健保结构/给付制度不够合理、整体医疗规划不足等问题。故合理调整儿童青少年精神医疗相关健保给付,并更进一步完善规划儿童青少年精神医疗合理人力配置与专业人员之培育,是刻不容缓的要务。

——台湾儿童青少年精神医学会20160728公听会-建议新闻稿

[4]

在校园与教育场所中,有心理卫生需求或是有严重行为情绪问题的学生,在校园常无法得到友善、妥善、合理的对待,究因包括:社会文化对于心理问题的负面标记、教师教学不良、心理辅导相关之执行人力与经费资源不足。故积极提升师生心理健康人权之正确认知与辨识能力、落实校园心理健康促进、充实校园心理辅导人力与增加相关教育经费,是迫切需要的。

——台湾儿童青少年精神医学会20160728公听会-建议新闻稿

[4]

不好意思,有关具体内容的修改,比较没办法给建议,不好意思。--Wolfch (留言) 圆周率协作中 2016年12月31日 (六) 22:17 (UTC)
好喔!谢谢您的回复。 =) Happy New Year! ^_^ --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7年1月1日 (日) 03:42 (UTC)


@techyanWould you kindly review your decision? Thanks! --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7年1月1日 (日) 04:06 (UTC)

Background: I read the following article. =)

心动家族:注意力不足过动症ADHD的第三条路

BY S-TINA WANG COMMENTS ARE OFF FOR THIS POST

作者 : 嘉义长庚医院精神科副教授级主治医师 陈锦宏

第一条路 “医师你欠我五年”。这是一位带着小五女儿来看诊的妈妈就诊半年后说的话,让我吓了一跳。小女生是注意力不足过动症的注意力不足型,半年前来的时候有典型症状包括忘东忘西,粗心大意,写作业很久,吃饭很久,常恍神,妈妈交代的事一下就忘,东西不会收,今天念的书明天就忘掉大半,怎么教都没用。且有明显的焦虑症状,咬手指甲,连所有的脚趾甲都咬光。治疗后好很多,所以妈妈的说法第一时间让我很疑惑。

为什么?她说“我女儿小一时,就是五年前,我就知道她有不对劲的地方,我问过许多人也看过医师,他们都说长大就会好,不然就是特质不会变,不然就说我只会重视成绩,是我们期待太高,找过各种方法、各种课程,花了一堆钱情况越来越糟,最后做的是压背疗法,用一根棍子在背上用力来回辗压,说越痛越好,我女儿做了两次,每次都痛哭拜托不要再做。结果医师你知道怎么帮助这些人,却躲在诊间等人来,不去告诉更多人这件事是可以有效被帮忙?”

母与女这些话令我非常震惊,甚至是后来一切改变的起点。

注意力不足过动症(ADHD),长期追踪研究显示主要是脑部发育较慢(平均慢了三年),因此比同一年纪的人有较慢发展的认知功能(包括注意,记忆,结构,组织,学习,反应及解决事情能力),及自我动作及情绪控制能力表现,表现出来被简要描述的症状就是注意力不足,冲动及过动表现。因现代研究发展,逐渐了解大多数是生理的问题,症状起源无关教养及教育环境,但表现严重度及后续后遗症会受到教养及教育环境的影响。 其诊断并非根据症状有无而已,还包含持续长时间,症状严重度,要对功能造成影响及排除其他疾病。每一个部分均需有经验的专家评估,而非症状学字面上的意义。ADHD经多年研究,治疗改善率达80%,比许多内外科疾病治疗效果要好。治疗主要是整合性模式,包括药物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及学校特教环境,也是少数做过上百个对照研究的疾病。

这么有效的治疗方式,在台湾像这位妈妈须经过许多波折的例子在门诊却十分常见,因为台湾对这个疾病的知识不足,网络民间常流窜1-20年前过时的资料,而真正接受过此疾病诊断及整合式治疗训练的专科医师如儿心科医师又少之又少。既然是医疗,过程仍然有其风险,比如用药副作用的避免与处理,所以找到好的团队在这种专业人员不足的情况下变成是重要但须花心思的事。

ADHD全世界平均盛行率为7.2%,台湾社区研究为7.5%,而台湾健保数据库研究显示只有2.3%接受诊断,1.6%用药,1%的人接受足够时间完整的治疗,所以可了解有许多人就像这位小女孩及妈妈一样求助无门而情况日益恶化。

第二条路

“我的两个小朋友分别在幼稚园大班小一确诊ADHD,因为当时的资讯不多,社会氛围总是说ADHD药物是类安非他命,所以一路走来,我都不敢给孩子用药。大女儿小一读某个国小,老师无法带孩子,看到孩子被老师孤立在角落,除了家教,我带孩子上了一堆课程,学习如何学习、学习如何沟通、人际关系的建立、定位法、排毒、自然疗法、贵森森的花精、自费体内重金属检查、熬合剂治疗、缠绕……花的钱不计其数,只要听到能够帮助孩子的课程,我都想尽办法带孩子去上。运动课程,如羽毛球,被教练拒上团体班,只能一对一请教练。但这些课程并没有改善我孩子的状况……。女儿,在国一上学期,逢青春期,再加上功课无法跟上,整个在班上崩溃,当老师同学面前,拿美工刀割自己,看着她这么痛苦,我也不知该如何是好。”

“就医后,不到一个月就有明显的改善,情绪稳定了,人际关系开始改善(女儿说,她服药之后,总算听懂地球人讲的地球话),上课专心,功课进步了,国一下学期,拿到人生的第一张比赛奖状,改变是这么的神奇而快速,之后文学、美术的得奖不断,作品被国家收录,今年已进她喜欢的大学科系就读。如果时间可以倒转,我一定要一开始就让孩子接受治疗。我们很晚才就医,有许多行为治疗没有做到,孩子到现在还是缺少了许多归纳整理的能力。 如果可以早一点接受治疗,孩子不会经过这么多的挫折。” 和第一位妈妈不同的是,这位妈妈很早就知道小孩的诊断,但因为对治疗的知识不足及环境资讯的偏差,因此觉得接受治疗是危险的事,而走到第二条路。

ADHD是长期及造成功能损害的问题,困难不会因不接受诊断或治疗而消失,因此自然就要寻求它法,而这些它法往往是昂贵而无足够研究证据的方法,因此需要不断投入金钱与时间,并面对延缓求治衍生的共病症,如学习障碍,忧郁,自我伤害,行为障碍,违法,毒品使用及各式严重意外伤害等,是一个对个人、家庭、社会影响极大的问题。这位单亲妈妈独自兼两份工作,所赚的钱数十万全用于各种疗法。 另外一位妈妈是借钱三年花了上百万做各种尝试,一样无进展。 不是每个走第二条路的小孩都回得来,一位类似经验小学即被诊断,因旁人反对治疗与用药而未继续就医的高中生,恶化到吸毒才来看,妈妈拼命拜托救她的小孩,而当我问一脸不悦被带来的青少年将来的人生目标,他回答要当“药头”时,我知道为时已晚。

另一个案例就是一个明显ADHD症状小孩的家长,虽然旁边有经验的家长不断建议去求治,但因听信网络讯息所以认为是学校的错,没有ADHD这回事,只想帮小孩转学,而迟疑间小孩因为过动症状而冲撞头部脑内出血。你以为这是个案,但其实近年来多篇重量级期刊纷纷刊出ADHD发生意外伤害,远超乎一般人2-4倍,而治疗则可大幅降低此危险。

不敢进入正统证据医学的疗法,但问题仍继续存在,所以有各种昂贵的方法等着他们,当听多了这样的例子,了解到势必会有越来越多的各种力量及一些号称治疗者走这一条在台湾没人管却稳赚不赔的路,于是连“ADHD治疗香皂”这种匪夷所思的事都可以发生。各种夸大医疗坏处如罕见的药物副作用以阻止ADHD家庭走到有效的医疗模式的宣传可预期地会重复出现。

另外因为美国近年来在ADHD过度诊断及用药的疑虑引发许多争议(美国有些区域诊断率及用药率可达10%以上),所以有一些关心孩子但并非此专业且不了解许多近代研究结果的人,常直接引用美国的一些媒体讨论资讯,将过度药物化的说法套用在整体台湾的医疗者身上,尤其是最有能力协助ADHD的医师(如儿心医师)身上,以及归罪第一线老师(包括责难转介医疗寻求专家协助的行为),即使台湾的低度诊断低度治疗的现况并非如美国,即使许多台湾儿心医师训练深受欧洲国家影响而十分重视非药物治疗的运用。这两种力量的互相推举,形成了台湾近几年在ADHD治疗的众多争议的来源,甚至连立法委员也曾使用这些说法质询,结果每次这样的讯息在媒体发散,就再次大大影响求助者的就医心理及比率,而进入了第二条路径。

于是当基于研究知识的实证医疗的第一条路,及反实证医疗的第二条路互相岔开,台湾ADHD家庭似乎只能在两者中选其一,进入医疗承担治疗风险及被他人质疑的压力,或进入非医疗承担高额金钱负担成为被榨取者,或ADHD本身问题带来的未来各种高风险。

第三条路

八年前,当我自己从英国求学后,回台湾继续医疗工作,一直听到这些故事重复发生,身为医者开始思索,那些进不来求助之门的人,莫非只能等到他们伤痕累累才协助他们,甚至无法帮忙他们,在明明知道所有现代研究显示ADHD和早期疗育概念一样,是越早协助,未来风险越低,预后越好,比方说ADHD药物治疗可减少50%将来使用毒品的机会,而此保护效应只存在青春期之前开始治疗者。

医者该如何回应这个“为何只待在诊间等人来”沉重的疑问,一个教科书没写,老师没有教的问题。

于是我们团队从八年前开始在非医疗的时间与地点举办演讲,家属座谈会,校园座谈会,参加学校IEP会议,让包括医师,心理师,社工师,职能治疗师等各专业人员,对不管是充满疑惑进到医疗求助者,或充满犹豫不进医疗求助者,做各种诊断与药物疑问的相关知识解答及非药物的各种对策的分享与支持,我们每一次活动均上百人参加,每次家长分享都哭成一团,于是这一件事就停不下来,很多人非常感谢团队所做的事。

然而此时这种片段式的协助的局限也慢慢浮现,在此同时许多参与活动的家庭开始集结互相帮助,也希望有更多持续的专业力量协助他们,于是在几位发起人将自己的房贷金拿出来集结后,在去年我们在台中成立了社团法人台湾心动家族儿童青少年关怀协会。有了常设的空间,固定的专业协助者(儿心医师、他科医师、心理师,社工师,职能治疗师、特教教授),常设的协助方案与课程(包括给小孩,家长及学校老师),常设的资深家长志工,于是我们正式创立了ADHD第三条路。

第三条路

当ADHD家庭在进入医疗之路前的犹豫,或在医疗之路仍未寻求到适当医疗团队完全平稳前,不须被迫只能落得进入第二条被榨取及风险之路,而是在专业者及曾经相同困境但有克服经验的ADHD家族合作建构的支持网络中,学习如何面对及减低ADHD的风险。

一年多来越来越多专业者投入、家庭及志工加入,当得到愈来越多以往在两条路间缝中跌跌撞撞的小孩及家庭与学校的回馈与感谢时,一群医者,用无法漠视自己可以帮助的人在扭曲的环境中漂流的初心,用开出第三条路来回应当初那位妈妈所问的那一句:“你怎么可以只躲在诊间”。

注:台湾北中南有三大ADHD家族协会,包括北部赤子心协会,中部心动家族协会及南部高雄过动症协会,均是努力在医疗之外协助ADHD家庭的团体,请还在对实证医疗第一条路犹豫者寻求这些团体协助,勿独自走到第二条路成为被榨取者或自己承担风险。 Source: http://www.tc-adhd.com/?p=1850#more-1850


Thus, I think it's needed to include the experience shared by another ADHD into the body of the article. =)

以下为一位成人ADHD患者的心声以及对治疗方式的争议之看法。

...至此,我想说声谢谢。我还记得大约四年前的我,光是要写一篇一百多字的短文就要花上我超过两个小时的时间。在那时,我经常遇到词穷或是文句不通顺的问题。文章常常写到后来,我自己都看不懂自己到底在写些什么。历经四年多不间断的治疗与自己的努力,这篇早已超过一百字的书评大约只花上半个小时的时间。这里并没有炫耀的意思,只是我从这样的变化中看见了自己进步的轨迹。很高兴当初的我没有误信偏方。 谢谢所有投入治疗ADHD的相关人员,谢谢你们帮助我们的父母,学会用科学的角度看事情,让这些天真的孩子们不再遭受主观的道德审判。 😊

——SpringTed,Book Review to Adult with ADHD by Susan Shur-Feng Gau

[5]

怎么说好呢...在维基百科上,大多数条目都遵循相似的写作标准。换句话说,同主题的其他条目没有的内容,这篇条目也不应该有——但是确有必要写出来的内容,写出来也无妨。对于“其他ADHD患者的感受”这样的问题,若是其他同主题条目中有类似的部分,那就写;否则,最好不要。至于一名患者的想法——如果有足够多的媒体引述,那么可以考虑;或者这个患者本身就很具有代表性,比如盖尔坦·杜加。--Techyan留言2017年1月1日 (日) 04:18 (UTC)


@techyan 那么我认为下列这些文字属于“确有必要写出来的内容”喔。知会您一下。因为它明确指出现在医疗、社会、教育资源待改进之处。=) --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7年1月1日 (日) 04:48 (UTC)

当前之医疗环境

台湾

台湾儿童青少年精神医学会,20160728公听会-建议新闻稿:

  1. 任何疗法都应受到政府的密切监督以确保符合严谨的研究设计、我国现行的法律规范及严谨实证医学科学证据。[4]旨在反映政府对于医疗与偏方的管理存有加强的空间。
  2. 注意力不足过动症(自闭症相关议题也应同样对待)的所有介入方式都必须符合:“具有充分研究证据支持疗效”这样的基本原则,并接受政府部门之严密监督。[4] → 旨在反映政府对于医疗与偏方的管理存有加强的空间。
  3. 给予足够资源,强化对弱势家庭的支持,包括提升亲职功能以及家族治疗等,以便对于注意力不足过动症提供完整有效医疗模式。[4]旨在反映医疗及社会资源的不足。
  4. 对于注意力不足过动症、自闭症、孩童青少年情绪行为问题,除临床医疗校园教育家庭等需实际整合评估介入外,其背后的成因机转危险因子、多元介入成效、病程预后等问题仍有待大量之研究支持。故建议行政部门能仿效邻近亚洲国家挹注特别经费,成立自闭症及注意力不足过动症研究中心,以建立本土化之基础研究、转译研究、临床研究与服务之整合模式。[4]
    旨在反映医疗、教育、社会资源的不足。

注释:ADHD的多元介入治疗包含药物治疗、亲职咨商训练、学校资源教育社交技巧训练等各种模式,这些治疗模式的效果都有严谨而完整的科学研究加以证实。[4]
→ 旨在说明“多元介入”的定义。

在台湾,目前儿童青少年精神医疗相关专业人力(儿童青少年精神科专科医师临床心理师、社工师等)资源仍相当缺乏,城乡差距仍然颇大,以致许多儿童青少年的精神医疗需求(当然包括ADHD)无法满足。究因包括:健保结构/给付制度不够合理、整体医疗规划不足等问题。故合理调整儿童青少年精神医疗相关健保给付,并更进一步完善规划儿童青少年精神医疗合理人力配置与专业人员之培育,是刻不容缓的要务。

——台湾儿童青少年精神医学会20160728公听会-建议新闻稿

[4]
→ 旨在反映医疗与社会资源的不足。

在校园与教育场所中,有心理卫生需求或是有严重行为情绪问题的学生,在校园常无法得到友善、妥善、合理的对待,究因包括:社会文化对于心理问题的负面标记、教师教学不良、心理辅导相关之执行人力与经费资源不足。故积极提升师生心理健康人权之正确认知与辨识能力、落实校园心理健康促进、充实校园心理辅导人力与增加相关教育经费,是迫切需要的。

——台湾儿童青少年精神医学会20160728公听会-建议新闻稿

→ 旨在反映教育资源的不足。

[4]


@techyan “至于一名患者的想法......”,按照一般出版社的作法以及书评办法,这书评应会出现在该书的第二版(再版)。事实上加入此书评的原因无它,就是为了echoes 前述“...试验者、提倡者、成分、短中长期之安全性、有效性、科学根据、官方认证等皆不明的疗法。”、“...有科学根据、通过临床试验、获得政府安全许可的把关才是一个疗法对患者人生负责任的体现。”并强化普罗大众对于“医学”与“偏方”的进一步认识。此做法是深具意义的。谢谢! =) --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7年1月1日 (日) 05:13 (UTC)

值得一提的是那个书评里面包含了“偏方”两字,而中文维基百科恰巧有“偏方”为主题的条目。我相信这对于读者在知识吸收上的深度与广度都有助益。有任何想法,欢迎继续与我讨论喔!感恩!:D --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7年1月1日 (日) 08:34 (UTC)

再补充一点,根据书评内容可知书评的作者是一位成人ADHD患者。

引用上方的文章:……另外一位妈妈是借钱三年花了上百万做各种尝试,一样无进展。 不是每个走第二条路的小孩都回得来,一位类似经验小学即被诊断,因旁人反对治疗与用药而未继续就医的高中生,恶化到吸毒才来看,妈妈拼命拜托救她的小孩,而当我问一脸不悦被带来的青少年将来的人生目标,他回答要当“药头”时,我知道为时已晚。

书评列出后,将让更多人相信,“无关年纪,人都有无限可能”。散播这样的普世价值是我们维基人应该做的事。=) --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7年1月1日 (日) 13:04 (UTC)


仅具有一部分地区的观点

文章大部分是在谈台湾,但是对其他国家与地区的情况却甚少提及,尤其是治疗一节。-- Panzer VI-II·同學們,大家起來,擔負起天下的興亡~ 2017年1月1日 (日) 13:23 (UTC)

@Panzer VI-II 不好意思,因为我是台湾人,所以当前主要就自己所知而编辑,欢迎您邀请来自其他地方的维基人共同参与编辑!谢谢!Happy 2017 --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7年1月1日 (日) 13:25 (UTC)

话说,因为学术论文是互通的,因此各国的ADHD治疗应该大同小异。 =) --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7年1月1日 (日) 13:29 (UTC)


Reference:


有关2017-01-01T14:53:54的回退

2017-01-01T14:53:54回退时的编辑摘要,有提到:“哈啰~ 您删去的内容是通过为期四天的"新条目推荐"评选所形塑的喔。另外,我觉得原始的排版恰到好处,并无图片过多或过少的问题。简言之,帮助...”,先说明一下,

我同意这是在"新条目推荐"过程中加入的内容,但好像过程中没有人提议说需要加7-8张药品图片的,以我的意见来看,我觉得此条目不需加入7-8张药品的图片,英文版也只列了一张而已。--Wolfch (留言) 圆周率协作中 2017年1月1日 (日) 15:16 (UTC)

我也觉得药品图片太多了。-游蛇脱壳/克劳 2017年1月1日 (日) 15:33 (UTC)
@wolfch: @克勞棣你们好喔!其实我是计划创立一个相关药品的新页面,但那是中长程的计划。在中长期计划实现前,我先把相关照片摆在一起帮助读者辨识。再者,我觉得重点还是在“帮助读者辨识”相关药品。并不是英文版几张照片,中文版就几张。
我也曾考虑以投影片的方式摆放,不过维基百科似乎考虑到一些装置阅览相容性的问题而不建议这么做。因此我便在排版整齐、不影响读者阅读的情况下做出您现在看到的layout,以满足读者的求知欲。谢谢!
下列为完整的edit outline.
“哈啰~ 您删去的内容是通过为期四天的"新条目推荐"评选所形塑的喔。另外,我觉得原始的排版恰到好处,并无图片过多或过少的问题。简言之,帮助读者迅速了解条目内容才是最重要的。”

--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7年1月1日 (日) 15:43 (UTC)

我这部分的想法和It's gonna be awesome有些不同,简单来说,我比较不觉得“帮助读者辨识相关药品”是这个条目需要达到的功能。--Wolfch (留言) 圆周率协作中 2017年1月1日 (日) 15:45 (UTC)
我是想尽可能让条目内容完整、尽可能协助读者了解条目内容、满足求知欲。我也理解您‘“帮助读者辨识相关药品”是这个条目需要达到的功能。’所以我是计划创立一个相关药品的新页面,但那是中长程的计划。在中长期计划实现前,我先把相关照片摆在一起满足读者的求知欲。而且通篇都是文字,可能让读者觉得眼睛疲累,我觉得放置那些图片具有润饰的效果。--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7年1月1日 (日) 15:53 (UTC)
我刚刚提的是“我比较觉得‘帮助读者辨识相关药品’是这个条目需要达到的功能”,我目前也不认为有需要针为相关药品创建新页面,我赞成针对个别药品创建条目,但比较不赞成有注意力不足过动症治疗药物的页面。--Wolfch (留言) 圆周率协作中 2017年1月1日 (日) 15:59 (UTC)
嗨!我刚才的意思正是计划“针对个别药品创建条目”。不好意思,刚才我没表达清楚。 :D --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7年1月1日 (日) 16:02 (UTC)
Sorry 刚才太急着回您,所以没复制好您的留言。我知道您是表达 "不"。 :D --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7年1月1日 (日) 16:04 (UTC)
抱歉!我没有辨识相关药品的求知欲,所以也不用满足了。另外,您只是通过DYK新条目推荐而已,不是通过GA优良条目或FA特色条目,就算是GA或FA,旁人也是可以修改的,您并不拥有此条目的所有权,DYK通过并不表示所有的读者都认同您对此条目的每个做法。-游蛇脱壳/克劳 2017年1月1日 (日) 16:11 (UTC)
@克勞棣 哈啰,我是觉得若您没有相关求知欲的话,鼠标滑过去即可。您不需要,不表示其他读者不需要。最后,欢迎您“针对个别药品创建条目”。如此,大家都会很乐意您将图片移到个别药品的条目里面的。谢谢!--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7年1月1日 (日) 16:17 (UTC)


有关此条目的内容

我不是Jksen,只是之前好像也有其他维基人提出此条目的内容有可调整之处。

  • 2016年12月26日:wolfch(也就是我)有建议过“当前之医疗环境”的相关建言不要放在条目中。
  • 2017年1月1日:Techyan有建议过“以下为一位成人ADHD患者的心声以及对治疗方式的争议之看法”,若类似条目没有相近内容,建议不要加入。
  • 2017年1月1日:wolfch及克劳棣都有建议过条目中不需放多张的药物图片。

提出供大家参考。--Wolfch (留言) 圆周率协作中 2017年1月20日 (五) 04:53 (UTC)

另外,我觉得比较少维基百科的条目会有"迷思、常见问题与答复 Myth &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 Answers"的段落。--Wolfch (留言) 圆周率协作中 2017年1月20日 (五) 04:56 (UTC)

按照一般出版社的作法以及书评办法,这书评应会出现在该书的第二版(再版)。且呼应前述“...试验者、提倡者、成分、短中长期之安全性、有效性、科学根据、官方认证等皆不明的疗法。”、“...有科学根据、通过临床试验、获得政府安全许可的把关才是一个疗法对患者人生负责任的体现。”并强化普罗大众对于“医学”与“偏方”的进一步认识。值得一提的是那个书评里面包含了“偏方”两字,而中文维基百科恰巧有“偏方”为主题的条目。我相信这对于读者在知识吸收上的深度与广度都有助益。

至于图片,我觉得放在那里满搭的其实~ 而且本条目也转贴至一些FB社团,目前没有人反映这个问题。

还有我很欣赏Techyan 说的“——但是确有必要写出来的内容,写出来也无妨。”。我觉得这些内容确实有需要写出来喔。 :D --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7年1月20日 (五) 14:55 (UTC)

英文版维基百科或其他条目的排版是编辑时的参考,但无须一股脑的跟风,况且目前本条目还在初期发展阶段喔~ 未来计划会参考一些专业书籍的Table of Content来排版。--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7年1月20日 (五) 15:02 (UTC)

我仍然觉得百科全书的条目和电子书、书籍仍然有些不同,参考同类型的条目也许会比较合适。--Wolfch (留言) 圆周率协作中 2017年1月20日 (五) 23:29 (UTC)
嗨~ 但我发现中文类似的条目几乎都是英文版的成品或半成品,我不太能接受几乎接近“全盘西化”式的“中文”维基百科。我希望能为中文维基百科增添一些本土的特色。

再者,我觉得无论是何种排版都是基于"让读者快入了解"的理念而来,所以我们不妨相信我们东方的专家学者吧!=) 他们的作品想必是比较符合国情的。--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7年1月21日 (六) 05:00 (UTC)

--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7年1月21日 (六) 04:56 (UTC)

若要和中文资料比对, 也建议和实体的中文百科全书比对:)--Wolfch (留言) 圆周率协作中 2017年1月21日 (六) 05:07 (UTC)
我也希望能。但目前似乎找不太到资讯跟上时代的中文医学百科全书。其实我觉得医师的书某种程度也算是百科全书了,只是书名没这样取而已。 =) --It's gonna be awesome!#Talk♬ 2017年1月21日 (六) 06:53 (UTC)
  1. ^ #International_Classification_of_Diseases
  2. ^ ICD-11 Beta Draft. who.int
  3. ^ 儿心科医师颜正芳:别忘了,过动诊断对家长有多苦涩难咽
  4.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4.13 20160728 公听会-建议新闻稿-台湾儿童青少年精神医学会新闻稿
  5. ^ 高淑芬. 找回專注力:成人ADHD全方位自助手冊. 台北: 心灵工坊. 2016-05-09 [2016-12-12]. ISBN 9789863570592.  |year=|date=不匹配 (帮助);
返回到“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存檔2”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