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ǎ(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三国著名谋士武威姑臧县(今甘肃武威市)人。官至太尉。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开国功臣、军事战略家,轻骑将军贾龚之子。

賈詡
谋士
贾诩
江苏毗陵贾氏宗谱的贾诩肖像
太尉
國家東漢曹魏
時代東漢→三國
主君董卓李傕段煨張繡曹操魏文帝
姓名賈詡
文和
籍貫甘肅武威
出生148年
武威姑臧(今甘肅武威)人
逝世223年8月11日(黄初四年六月甲申日)
谥号肅侯
親屬
父親贾龚
兄弟賈彩
賈穆、賈訪、賈璣
清代《三國演義》綉像中賈詡的畫像

生平

贾诩祖上乃是西汉长沙太傅贾谊,贾谊师从西汉宰相张苍,张苍师从儒学三巨头之一的荀子,张苍乃是荀子的关门弟子,也是其得意门生。巧合的是前凉君主张轨还是张耳的后裔,后代世居于武威郡。而贾氏一脉也和西汉张氏如出一辙,世居于武威郡。武威郡贾氏一族可谓正统的儒学豪门。

少年经历

贾诩生于147年。贾诩年輕時聲名並不顯赫,唯独名士阎忠认为他与众不同,说他有张良陈平那样的智慧。在一次旅途中遭遇族的叛軍,身旁數十人皆被擒住,賈詡發揮機智,辯稱自己是太尉段熲外孫,氐人信其言,於是獲釋。史称贾诩此举是:“权以济事,咸此类也”(《三国志·魏书·贾诩传》)。

後來成為董卓部下,以太尉平津都尉,後升為討虜校尉,在牛輔帳下。在董卓讨伐战期间,一度和李傕郭汜张济等人一同击败孙坚。[1]董卓灭亡后,牛輔亦已死去,司徒王允清算董卓餘党。當時李傕郭汜等人心懷不安,都打算各自逃亡,賈詡則勸諫李傕:「如果大家就這麼放棄軍隊逃跑,那朝廷只需派一個亭長就能抓住我們,還不如帶領大家向西進軍,沿途召集兵力,攻打長安,為董公報仇。如果成功了,就能為國家立下大功;如果失敗了,到時候再逃也還不遲。」李傕聽從賈詡建議,與郭汜樊稠張濟等聚集兵力回攻長安,駐守長安王允不敵,被李傕殺死;同為守將的吕布則逃亡至關東[2]

李傕郭汜樊稠等人掌权后,任命贾诩为左冯翊尹,还要封侯。贾詡卻說:「這是救命的計策,哪有什麼功勞!」堅決推辭才作罷。改任為尚書。[3]

李傕郭汜在占领长安后,起初还算和气,不久互相猜疑,终于关系破裂,相互攻杀,关中地区被闹得荒无人烟。汉献帝为躲避灾难,率群臣和卫兵逃往雒阳。贾诩曾训斥李傕、郭汜两人的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但两人表面上接受贾诩的批评,但并没有停止相互攻杀。[4] 於是賈詡離間李傕雇用的傭兵使之離去[5],並且協助漢獻帝離開長安,同時保護受李傕、郭汜迫害的大臣。[6] 漢獻帝出走之後,賈詡交還朝廷印綬後,離開李傕投靠段煨。[7]

籌策志略

天子後要求回洛陽,命段煨等人護送,因段煨與贾诩同郡,贾诩便棄李傕而跟隨段煨。因贾诩名氣實在太大,段煨怕自己的地位不保,表面上做足功夫,但賈詡已看出他繼續待在段煨帳下不太安全。贾诩私下結識張繡,張繡派人迎接贾诩。 有人問他:「段煨對你不錯,你這樣離開好嗎?」 賈詡說:「段煨生性多疑,其實很忌憚我,表面上禮數周到,但是我這樣依賴他的話,待久了可能會有危險。他看到我離開會很高興,又希望我替他拉攏盟友,一定會善待我的妻子孩子,張繡正好缺謀主,也會很歡迎我,這樣我的身家就能一次保全了。」 賈詡投靠張繡之後,張繡對賈詡執子孫之禮,段煨也果然善待賈詡的家屬。[8]

後張繡降曹操後復反(原因為曹操將張繡叔母氏佔為己有。),曹操大将典韦,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戰死。[9]

賈詡建議張繡跟劉表議和,並多次挫败曹操。 曹操率軍征討張繡,某次突然退兵,張繡卻帶兵追了上去。賈詡勸張繡說:「不可以追,追了一定會打敗仗。」張繡不聽,於是帶軍隊追擊,結果軍隊大敗而返。 賈詡又對張繡說:「馬上再追,這次一定能打勝仗。」張繡謝罪說:「我不聽你的話,才導致這樣的結果。現在已經打敗仗了,怎麼還能追呢?」 賈詡說:「戰局有變化,現在去追一定會對我們有利。」張繡相信了,於是召集了殘餘兵力去追擊,果然獲得勝利。 張繡問賈詡說:「我用精兵去追擊撤退中的軍隊,你說一定會打敗仗;現在我用敗兵去追擊勝兵,你卻說必勝。一切都如你所言,但是為什麼會有這種結果呢?」 賈詡回答:「這很容易理解。將軍雖然善於用兵,但不是曹操的對手。雖然軍隊剛剛撤退,但是曹操一定會親自斷後;追兵雖然精銳,但是我們將領不敵,而且對方士兵士氣也仍然精銳,因此我們必然會打敗仗。曹操攻擊將軍的時候沒有失策,他力量未盡而撤退,必定是國內有變故;而已經擊敗了將軍的曹操,必然會以輕裝軍隊快速撤退,就算有留下一些將領斷後,那些將領雖然勇猛,但仍不是將軍的對手,因此用敗兵來作戰必然會獲勝。」張繡聽了之後心服口服。

官渡之战时,劝张繡曹操投降而非袁绍,使得曹操避免两面受敌的绝境,备受曹操之敬重。封贾诩為執金吾,封都亭,遷冀州州牧

凝析踐局

200年,曹操袁紹戰於官渡,後曹軍軍糧將盡。曹操便問計於賈詡,賈詡說:“公明勝紹,勇勝紹,用人勝紹,決機勝紹,有此四勝而半年不定者,但顧萬全故也。必決其機,須臾可定也。”(《三國志·魏書·賈詡傳》)曹操稱善,而後許攸投曹獻計,曹操突襲袁紹烏巢糧倉,大破之,致袁紹潰敗。曹操戰勝後自领冀州牧,封賈詡為太中大夫赤壁之戰前,認為應安撫百姓而不應勞師動眾討江東,曹操不聽,結果受到嚴重的挫敗。

曹操後與韓遂馬超戰於渭南,馬超等人有割地以和的意思,並以兒子為人質。賈詡認為可以裝作答應,曹操又問賈詡計策,賈詡説:“以間離之。”,曹操承用賈詡的計謀,隨即破韓遂、馬超。

權明濟事

曹操當時未立世子,曹丕为五官将,而临菑侯曹植才名方盛,曹丕派人求计于贾诩,贾诩说:“愿将军恢崇德度,躬素士之业,朝夕孜孜,不违子道。如此而已”,曹丕从其言,深自砥砺。后曹操为立世子之事屏退左右獨问贾诩,贾诩闭口不答,曹操说:“与卿言而不答,何也?”贾诩说:“属适有所思,故不即对耳。”曹操说:“何思?”贾诩说:“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袁绍、刘表两人都是想废长立幼导致儿子之间的冲突,成為失败的部分原因。)曹操聞言大笑會意,建安二十二年(217年)立曹丕为世子。

黄初元年(220年),为报贾诩開國之恩,封贾诩为太尉,进爵魏寿乡侯,增食邑三百,前后共八百户。又分食邑二百,封幼子贾访为列侯。以长子贾穆驸马都尉

黄初四年(223年)三月,曹丕首征东吴,以失败而告终。戰前,曹丕问计于贾诩:“吾欲伐不从命以一天下,吴、蜀何先?”贾诩说:“攻取者先兵权,建本者尚德化。陛下应期受禅,抚临率土,若绥之以文德而俟其变,则平之不难矣。吴、蜀虽蕞尔小国,依阻山水,刘备有雄才,诸葛亮善治国,孙权识虚实,陆逊见兵势,据险守要,泛舟江湖,皆难卒谋也。用兵之道,先胜后战,量敌论将,故举无遗策。臣窃料群臣,无备、权对,虽以天威临之,未见万全之势也。昔舜舞干戚而有苗服,臣以为当今宜先文后武”(《三国志·魏书·贾诩传》)。曹丕不纳,果然无功而返。

明哲保身

贾诩认为自己非曹操旧臣,却策谋深长,所以怕曹操猜嫌。于是采取自保策略,“阖门自守,退无私交,男女嫁娶,不结高门,天下之论智计者归之”(《三国志·魏书·贾诩传》)。

黄初四年(223年)六月甲申日,贾诩去世,终年77岁,肃侯,长子贾穆嗣。

兵法與經學

據《隋書·經籍志》「兵」篇載,賈詡曾抄錄《孫子兵法》一卷;又據《新唐書·藝文志》「兵書類」載,賈詡曾為《吳子兵法》作注。可見賈詡對兵家的經典頗有研究。

藝術形象

三國演義

 
周曰校插图版《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贾诩辩论

在中國著名歷史演義章回小說三國演義》中,賈詡亦有耀眼的表現。他初登場於第九回「除暴凶呂布助司徒 犯長安李傕聽賈詡」,以西涼謀士身分從屬於董卓集團餘黨李傕郭汜陣營。當時董卓已死,李傕等四人上表求赦不果,正欲各自逃難,賈詡建議他們召集西涼人馬入京攻打呂布,結果成功驅逐呂布。可是李傕等人卻擅權暴虐,欺凌帝上,甚於董卓。第十回中,西涼馬騰韓遂東征勤王,賈詡勸李傕深溝高壘,不與接戰,待西涼兵糧盡退兵加以追擊,結果亦大敗馬、韓。李、郭掌權期間,賈詡一直引導他們安撫天下,徵用賢能,朝廷稍微有所恢復。

第十三回,李、郭失和,互相攻討,一劫天子一劫公卿,長安大亂,賈詡與左靈被李傕任命負責監押帝后車駕。但賈詡當時仍心繫漢室,答應獻帝盡力阻止李傕暴行。李傕要殺帝使皇甫酈時,亦賴賈詡等力勸才得免。其後賈詡暗地勸喻李傕陣中的兵解散,又設計建議獻帝以重爵加封李傕,讓其暴露自身貪婪信巫的缺點,李傕軍中因而士卒離心。第十四回曹操舉兵勤王,賈詡勸李傕投降求赦,李傕怒欲斬之,賈詡於是離開李傕回到家鄉武威

第十六回,正當曹操與呂布鏖戰時,南方傳來訊息指張濟攻南陽中流矢而死,其侄張繡繼統其軍,佔據宛城,並用賈詡當謀士,與劉表結連,成為曹操南方的大患。於是曹操放下東邊戰線,趕赴南方親征張繡。大軍壓境,賈詡又建議張繡投降曹操,張繡亦願意接受。可是曹操因好色與張繡嬸母鄒氏共寢辱及張繡,張繡怒不可當,賈詡唯有獻計讓張繡引軍圍攻沒有戒備的曹操,此役令曹操幾乎失陷,並折損了大將典韋、長子曹昂及侄兒曹安民等。

第十八回回目以賈詡為主,是為「賈文和料敵決勝 夏侯惇拔矢啖睛」。曹操擊敗袁術後,再議征討張繡。賈詡以將計就計之法,再次令曹操中伏,大損五萬兵馬,將領于禁呂虔亦受戰傷。後來曹操退兵,張繡、劉表議欲追襲,賈詡認為必敗,果如其言;然而賈詡又勸二人再次起兵追襲,張繡聽從其計,結果大勝而還。此回盡顯賈詡料事如神的本領。直至第二十三回,袁紹、曹操分別遣使勸張繡歸順。張繡聽從賈詡的建議,降服曹操。賈詡被曹操封為執金吾使。官渡之戰中,賈詡亦有隨軍出征,多為曹操守寨。

第五十九回,馬超興兵討曹操,賈詡隨軍西征,並獻離間計,致抹書予韓遂令馬超疑惑,使馬超與韓遂失和相攻,曹軍因而得勝。第六十七回,曹操征張魯,欲得猛將龐德歸順,賈詡獻計透過賄賂楊松,離間龐德與張魯之間的關係,亦成功令龐德降曹。

第六十八回,曹操議立嗣子,賈詡屬意曹丕,故當曹操問及其意見時,賈詡淡淡地提到袁紹、劉表二人,讓曹操聯想到二人立幼廢長終致覆滅的故事,然後決意立曹丕為後嗣。第七十八回,曹操欲築建始殿,賈詡推薦雒陽良匠蘇越;曹操夜夢三馬同槽,問於賈詡,賈詡為其釋慮。曹操臨終托孤,賈詡亦是顧命大臣之一。曹丕繼位後,封賈詡為太尉,位列三公。第八十回,曹丕篡漢,賈詡建議曹丕築受禪台以避後世之議,又勸獻帝詔書禪位。第八十二回,孫權趙咨為使,向曹丕稱臣賓服,使者到魏,亦先見太尉賈詡,可見賈詡於朝中地位超然。第八十五回,曹丕乘孫劉鏖兵夷陵,於是遣三路兵馬暗襲東吳,賈詡勸阻,曹丕不聽,招致大敗。最後,第八十六回,小說正式交代賈詡之死。

賈詡在演義中由第九回橫跨至第八十六回,形象突出,計無不中,甚至曾令善於用兵的曹操幾度敗績。其所從屬勢力頗多,先隨李傕,再隨張繡,最後事曹操曹丕兩代。加上他曾助曹丕篡漢,其形象不算十分正面。可是即使賈詡曾助李傕、曹魏這些在《三國演義》形象比較負面的勢力,他的才能仍備受肯定。而且不論是李傕、張繡,還是曹操、曹丕,都將賈詡此人視為心腹。可見其人善於交際,亦深曉亂世自保之術。

影視形象

動漫遊戲

  • 真·三國無雙系列 / 無雙OROCHI系列光榮公司開發,石川英郎配音)
  • 三國演義
  • 火鳳燎原》(陳某):設定是司馬徽的弟子,名聞天下的軍師集團「水鏡八奇」中的「三奇」,和李儒是義兄弟,曾使計使先敗李肅、再使計令呂布兩次大敗[10],後因李傕、郭汜之猜忌而離開長安而投張繡(實質上暗助曹操),在宛城之役因龐統而一度失勢,在徐州討呂布時正式和張繡投曹,在官渡之戰中曾打敗高覽,在赤壁之戰中在水上曾和周瑜交手,赤壁之戰後曾與龐統聯手密謀襲殺周瑜,以維持三分平衡,為確認周瑜身死親入其所佈的火陣,憑藉馬鈞的指南車全身而退。
  • 蒼天航路》(王欣太):賈詡獻計助張繡暗殺曹操,結果失敗但也使典韋、曹昂、曹安民皆在宛城戰死,之後與張繡投降曹操。在曹操軍中自稱最殘忍刻薄的軍師。

家庭

據《魏晉世語》,賈氏一族於晉惠帝時皆至大官,於初時尤為顯貴。 以下出自《三國志》和《新唐書·宰相世系五下》。

父祖

  • 贾谊,賈詡先祖,西漢著名文學家。
  • 賈秀玉,賈詡曾祖父,東漢武威太守。
  • 賈衍,賈詡祖父,東漢兗州刺史。
  • 賈龔,賈詡之父,任輕騎將軍,徙居武威。

元和姓纂·卷七》记载賈龔為賈詡祖父:「漢長沙王太傅賈誼,洛陽人,十代孫龔,居武威。龔孫詡,魏太尉……」

子孫

  • 賈穆,賈詡的長子,為駙馬都尉、歷位郡守,承繼賈詡的爵位。
    • 賈模,賈穆之長子,賈詡之長孫,承繼賈穆的爵位,晉惠帝時為散騎常侍護軍將軍[11]
      • 賈胤,賈模子,仕晉惠帝,乃惠帝於太子時之近侍。
      • 賈龕,賈模之子,胤弟,仕晉惠帝,曾任秦國內史、秦州刺史。
      • 賈疋,賈模從弟,仕晉惠帝及晉懷帝,累官至驃騎將軍、雍州刺史、封酒泉公。
  • 賈訪,賈詡之子,分得父親八百戶食邑中二百戶,而受封列侯
  • 賈璣,賈詡之子,魏駙馬都尉、關內侯,後徙居長樂。[12]
    • 賈通,賈璣之子,任侍中、車騎大將军。
    • 賈延,賈璣之子。

評價

  • 三國志·賈詡傳》:「詡實非段甥,權以濟事,咸此類也。」「詡自以非太祖舊臣,而策謀深長……天下之論智計者歸之。」
  • 曹操:「使我信重於天下者,子也。」(《三国志·魏书·荀彧荀攸贾诩传第十》)
  • 阎忠:「诩有良、平之奇。」(《三国志·魏书·荀彧荀攸贾诩传第十》)
  • 三國志》作者陳壽評曰:「荀彧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風,然機鑒先識,未能充其志也。荀攸、賈詡,庶乎算無遺策,經達權變,其之亞歟!」
  • 三國志裴松之評注:「臣松之以為列傳之體,以事類相從。張子房青雲之士,誠非陳平之倫。然漢之謀臣,良、平而已。若不共列,則餘無所附,故前史合之,蓋其宜也。魏氏如詡之儔,其比幸多,詡不編之篇,而與二荀並列;失其類矣。且攸、詡之為人,其猶夜光之與蒸燭乎!其照雖均,質則異焉。今荀、賈之評,共同一稱,尤失區別之宜也。」又注:「夫仁功難著,而亂源易成,是故有禍機一發而殃流百世者矣。當是時,元惡既梟,天地始開,致使厲階重結,大梗殷流,邦國遘殄悴之哀,黎民嬰周餘之酷,豈不由賈詡片言乎?詡之罪也,一何大哉!自古兆亂,未有如此之甚。」
  • 三國志裴松之評注引荀勗別傳載:「三公具瞻所歸,不可用非其人。昔魏文帝用賈詡為三公,孫權笑之。」
  • 周書》作者令狐德棻等評王雄時提到:「周瑜赤壁之謀,賈詡烏巢之策,何能以尚。一言興邦,斯近之矣。」
  • 唐会要》:「魏晋以贾诩之筹策、贾逵之忠壮、张既之政能、程昱之智勇、顾雍之密重、王浑之器量、刘惔之鉴裁、庾翼之志略,彼八君子者。」
  • 朱敬则:「神人无功,达人无迹。张子房元机孤映,清识独流。践若发机,应同急箭;优游澹泊,神交太虚,非诸人所及也。至若陈平、荀彧、贾诩、荀攸程昱郭嘉田丰沮授崔浩张宾等,可谓天下之菁英。帷幄之至妙,中权合变,因败为功,爰自秦汉,讫於周隋。」(《全唐文·卷一百七十一》)
  • 杨炯:「孝通神明,忠定社稷。马伏波来游二帝,晏平仲能事百君。在魏则贾诩、荀攸,在周则太颠闳夭。」(《后周青州刺史齐贞公宇文公神道碑》)「攻城野戰,張飛關羽;奇策密謀,荀攸、賈詡。」(《瀘川都督王湛神道碑》)
  • 李峤:「贾文和之揣君,郦食其之观将:翔而后集,可谓明也。」(《攀龙台碑》)
  • 李翰:「陆玩无人,贾诩非次。」(《蒙求集注》)
  • 白居易:「天下论智计并归贾氏也。」(《永乐大典残卷·卷一万三千四百九十四》)
  • 何去非:「‘百里而争利者蹶上将’,孙膑所以杀庞涓也,赵奢犯之而破秦军,贾诩犯之而破叛羌。……贾诩策张绣以精兵追退军而败,以败军击胜卒而胜。……凡此者,皆非法之所得胶而书之所能教也。然而,善者用之,其巧如是。」(《何博士备论》)
  • 苏辙:「公不用其计,以兵入吴境,遂败于赤壁。夫诩之所以说曹公,则李左车之所以说淮阴侯,使乘破赵之势,传檄以下燕者也。方是时,孙氏之据江东已三世矣。国险而民附,贤才为用,诸葛孔明以为可与为援而不可图。而曹公以刘琮待之,欲一举而下之,难哉!使公诚用诩言,端坐荆州,使辩士持尺书结好于吴。吴知公无并吞之心,虽未即降,而其不以干戈相向者可必也。」(《栾城后集·卷九》)
  • 陈亮:「汉室再乱于贾诩,终于董昭。」(《龙川集》)
  • 萧常:「董卓,国之贼,天下所共仇,而诩为之报怨。东京之亡祸,根于此。及辞李傕尚书之命,则以朝廷为解,是欲以虚辞盖实,恶将谁欺邪?」(《萧氏续后汉书》)
  • 章如愚:「至于三国,各自据其土而成鼎峙之势,亦诸人之力也。故在魏,则荀攸、贾诩之算无遗策,郭嘉、刘晔之才策谋畧,管宁之渊雅高尚,毛玠之典选清正;……皆一时之人杰也。」(《山堂考索》)
  • 刘祁:「已而诸豪割据,士大夫各欲择主立功名,如荀攸、贾诩、程昱、郭嘉、诸葛亮庞统鲁肃周瑜之徒,争以智能自效。」(《归潜志》)
  • 王义山:「某仰惟某官学通六艺,忠贯三精,其谋略则荀攸、贾诩之密,其经济则周瑜、鲁肃之英,其吟啸则谢安庾亮之雅,其牧御则羊祜陆逊之仁。」(《稼村类稿》)
  • 郝经:「当是之时,魏有荀彧、荀攸、贾诩、程昱、郭嘉、董昭、刘晔、蒋济、司马懿为之谋,吴有张昭、周瑜、鲁肃、吕蒙、陆逊运其筹。」(《续后汉书》)
  • 陈普:「崩奔尧后一孤儿,跖狗成群共肆欺。贾诩未设曹操日,自为汉贼已多时。」(《全宋诗》)
  • 袁宏道:「投身刀戟之林,濒死不悔,不尽其用不止者,张子房、荀文若、贾诩之流是也。」(《袁中郞全集之袁中郞文钞》)
  • 朱明镐:「贾、荀合传,尤为不伦,贾诩为傕、汜谋主,身代董卓,报仇元凶,甫夷逆祸重结,致使行在两辱,郎官采稆,阅《献帝本纪》,髪恒上冲,则贼汉者文和,忠汉者文若,忠逆同区,何以垂训。」(《史纠·卷一》)
  • 王夫之:「迨于子桓之世,贾诩、辛毗、刘哗、孙资皆坐照千里之外,而持之也定。」(《读通鉴论·卷十》)
  • 韩慕庐:「文和周旋群雄,晚归太祖。惟其智放沈密,而机速过人,故能不受牢笼。」(《三国志集解》)
  • 王鸣盛:「贾诩地望无可言,然观其处父子之间,勉曹丕以孝,答曹操慎忠,则尚优于诸人,离之此而合之彼,其例密矣。」(《十七史商榷》)
  • 何千里:「诩之识略,实盖一时。」(《三国志集解》)
  • 何焯:「养威持胜之善谋。」(《三国志集解》)
  • 王士禛:「余素不喜李贽之学,其《藏书》、《续藏书》未尝寓目。近偶观之,其最害道者莫如《论狂狷》一篇。…若以李斯桑弘羊吕不韦李园、贾诩、董昭为名臣,温峤为逆贼,所谓好恶拂人之性者也。」(《古夫于亭杂录》)
  • 独孤微生:「荀文若、周公瑾、陈元龙、贾文和之流皆一时之魁奇俊杰也。」(《泊斋别录·任幼庵七十寿序戊辰》)

注释

  1. ^ 《后汉纪》卷27:牛辅遣李傕、郭汜、张济、贾诩出兵击关东,先向孙坚。坚移屯梁东,大为傕等所破。坚率千骑溃围而去。
  2. ^ 賈詡傳:卓敗,輔又死,衆恐懼,校尉李傕、郭汜、張濟等欲解散,間行歸鄉里。詡曰:「聞長安中議欲盡誅涼州人,而諸君棄衆單行,即一亭長能束君矣。不如率衆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長安,為董公報仇,幸而事濟,奉國家以征天下,若不濟,走未後也。」衆以為然。傕乃西攻長安。
  3. ^ 後詡為左馮翊,傕等欲以功侯之,詡曰:「此救命之計,何功之有!」固辭不受。又以為尚書僕射,詡曰:「尚書僕射,官之師長,天下所望,詡名不素重,非所以服人也。縱詡昧於榮利,柰國朝何!」乃更拜詡尚書,典選舉,多所匡濟,傕等親而憚之。
  4. ^ 獻帝紀曰:郭汜、樊稠與傕互相違戾,欲鬬者數矣。詡輒以道理責之,頗受詡言。
  5. ^ 獻帝紀:傕時召羌、胡數千人,先以御物繒綵與之,又許以宮人婦女,欲令攻郭汜。羌、胡數來闚省門,曰:「天子在中邪!李將軍許我宮人美女,今皆安在?」帝患之,使詡為之方計。詡乃密呼羌、胡大帥飲食之,許以封爵重寶,於是皆引去。傕由此衰弱。
  6. ^ 獻帝紀:天子旣東,而李傕來追,王師敗績。司徒趙溫、太常王偉、衞尉周忠、司隷榮邵皆為傕所嫌,欲殺之。詡謂傕曰:「此皆天子大臣,卿柰何害之?」傕乃止。
  7. ^ 天子旣出,詡上還印綬。是時將軍段煨屯華陰,典略稱煨在華陰時,脩農事,不虜略。與詡同郡,遂去傕託煨。
  8. ^ 張繡在南陽,詡陰結繡,繡遣人迎詡.詡將行,或謂詡曰:「煨待君厚矣,君 安去之?」詡曰:「煨性多疑,有忌詡意,禮雖厚,不可恃,久將為所圖.我去必喜,又望吾結大援於外,必厚吾妻子.繡無謀主,亦願得詡,則家與身必俱全矣.」詡遂往,繡執子孫禮,煨果善視其家.
  9. ^ 三國志張繡傳:太祖納濟妻,繡恨之。太祖聞其不恱,密有殺繡之計。計漏,繡掩襲太祖。太祖軍敗,二子沒。
  10. ^ 一次長安,另一次為西涼
  11. ^ 疑世語將賈充從子賈模之官職誤植至此賈模
  12. ^ 賈璣一系僅見於《新唐書宰相世系表》

延伸阅读

[]

 三國志/卷10》,出自陳壽三國志
 维基共享资源阅览影像

參考文獻

  • 三国志·魏書十·荀彧荀攸賈詡傳
  • 魏晉世語
  • 《隋书·经籍志》:《钞孙子兵法》一卷,魏太尉贾诩钞。
  • 《三国志》:贾诩字文和,武威姑臧人也。少时人莫知,唯汉阳阎忠异之,谓诩有良、平之奇。察孝廉为郎,疾病去官,西还至汧,道遇叛氐,同行数十人皆为所执。诩曰:“我段公外孙也,汝别埋我,我家必厚赎之。”时太尉段颎,昔久为边将,威震西土,故诩假以惧氐。氐果不敢害,与盟而送之,其馀悉死。诩实非段甥,权以济事,咸此类也。
  • 《后汉纪》:牛辅遣李傕、郭汜、张济、贾诩出兵击关东,先向孙坚。坚移屯梁东,大为傕等所破。坚率千骑溃围而去。
  • 《三国志》:董卓之入洛阳,诩以太尉掾为平津都尉,迁讨虏校尉。卓婿中郎将牛辅屯陕,诩在辅军。卓败,辅又死,众恐惧,校尉李傕、郭汜、张济等欲解散,间行归乡里。诩曰:“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幸而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若不济,走未后也。”众以为然。傕乃西攻长安。语在卓传。后诩为左冯翊,傕等欲以功侯之,诩曰:“此救命之计,何功之有!”固辞不受。又以为尚书仆射,诩曰:“尚书仆射,官之师长,天下所望,诩名不素重,非所以服人也。纵诩昧于荣利,奈国朝何!”乃更拜诩尚书,典选举,多所匡济,傕等亲而惮之。
  • 《史记·卷八十四》:於是天子後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 《隋志》:《吴起兵法》一卷,贾诩注。
曹魏官职
前任:
首任
曹魏太尉
220年—223年
繼任:
钟繇
曹操五謀臣
荀彧 | 荀攸 | 郭嘉 | 程昱 | 贾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