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黑天梵语महाकाल罗马化:Mahākāla藏语ནག་པོ་ཆེན་པོ།威利转写nag po chen po),又意译为大黑大时大黑神大黑天神等,或者直接音译为摩诃迦罗莫诃哥罗摩哈嘎勒等名称。

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收藏的大黑天神绘画

该神本是婆罗门教湿婆(即大自在天)的化身,后为佛教吸收而成为佛教的护法,特别是在密宗中大黑天神是重要的护法,是专治疾病医神与财富之神。

词源

在梵文中,Mahākāla由摩诃(Mahā,意思为大)与卡拉(kāla,意为黑色,或时间)组成,字面意思为大黑,或大时。卡拉阎摩的称号,湿婆也使用同一个称号,当他以世界毁灭者形态出现时,称为摩诃迦罗(Mahākāla)。

印度教有另外一位神黑天(kṛṣṇa),是毗湿奴的化身。因为梵语kṛṣṇa意为黑色或深青色,因此也被汉译为黑天。

在印度教中,大黑天是湿婆的另一个名字。他曾变化成陪胪,把梵天的第五个头砍下,又称嘎拉陪胪(Kāla bhairava,又译为黑陪胪)。

另一个传说中,湿婆的随从葛那(梵语गणGaṇa)也叫大黑天,它与南迪一同负责守护湿婆。在南印度许多庙宇的大门上,都会画上葛那与南迪,作为庙宇的守护者。

释迦世尊在佛经里便宣说此大黑天经典,全名为佛说摩诃迦罗大黑天神大福德圆满陀罗尼经(“摩诃迦罗”,是中古汉语翻译;藏传发音为“玛哈嘎拉”)。说明,此大菩萨,过去早已成佛;如今显现大黑天菩萨身份,是来赐福穷苦的众生。需要注意的是,佛教中的摩诃迦罗并非指单一护法神祇,而是指“一类”有着源于印度大黑天形象的护法们。

玛哈嘎拉是各派藏传佛教均有的护法,只是其法相根据不同派别传承而有所不同。

藏传佛教中认为湿婆神——大自在天,是毗卢遮那佛(或称为大日如来)化身于色界顶大自在天宫,是为大千世界主;故大黑天有大日如来或大自在天的化现两种之说法,其理在此;有六臂、四臂、二臂、骑虎,狼首、鸦首多种。

六臂大黑天,又称六臂怙主(在此“怙主”,是为“观世音菩萨”),是观世音菩萨的忿怒相。祂左手持嘎巴拉中的血即是与贪的意思,饮食五蕴、烦恼、死亡、天魔等“四魔”之血;身带六种骨饰,代表身行六度,有断我执之意。五个骷髅象征五智,也有六臂白玛哈嘎拉及六臂深蓝玛哈嘎拉等相。也有说法,认为他是胜乐金刚的化身。

噶玛噶举传承的黑袍玛哈嘎拉,身相为三目一面二臂。以其身着黑袍,被称为“黑袍怙主”、“黑袍金刚”,与吉祥天母玛哈嘎哩被称为“黑袍兄妹护法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早在噶举祖师帝洛巴,黑袍金刚即为尊者所重要修持的护法。第二世噶玛巴、噶玛巴西曾说:“黑袍怙主与黑帽噶玛巴之间,一体而无别。”[1]因黑袍玛哈嘎拉护持佛法之大力、黑帽噶玛巴为行佛事业者;两者之间无论历史与意义上皆有紧密的关联。为历代至今之大宝法王所不共、噶玛噶举传承中之首要护法。

印度的大黑天信仰

  • 笈多王朝时(4世纪—6世纪)大黑天信仰已经在印度存在。他在印度是军神。
  • 7世纪
  • 11世纪大黑天在印度佛教中的地位很快提高。
    • 印度僧人编纂大黑天仪轨。
    • 大黑天造像数量剧增,现存印度大黑天像多为11世纪—12世纪波罗王朝的作品。
    • 尼泊尔加德满都的迦罗·陪胪(Kāla Bhairava)也是大黑天。

汉地的大黑天信仰

 
无包刻大黑天法螺清代文物
  • 唐高宗咸亨二年(671年)义净在《南海寄归内法传》提到:“淮北虽复先无,江南多有置处”[注 1]。8世纪时,中原地区寺院循天竺之制将大黑天奉于食堂中。然而大黑天信仰在中原地区的发展时间甚短,没有留下太多的遗迹。

1909年俄国探险家彼得·库兹米奇·科兹洛夫黑水城遗址发掘到大批西夏文物,其中有一件十三世纪初的大黑天刻本,可以清楚的看到藏传佛教的影响。

云南大黑天信仰十分盛行,至今许多地方仍把大黑天奉为当地村寨或地区的保护神—本主。云南大黑天信仰从何处而传来,诸家说法不一。有学者认为应来自印度,也有说源于中原的,还有主张由西藏传入的。

西藏的大黑天信仰

古格王国高僧仁钦桑布(Rinchen Sangpo,958年-1055年)最早宣扬大黑天神法,西藏大黑天信仰从此开始。考古资料证明,大黑天信仰很快就在西藏普遍流传开来,并且具有西藏本地特色的“帐篷主大黑天”图像也在十二、三世纪完成发展。

蒙古的大黑天信仰

十三世纪开始,蒙古人开始把大黑天当作军神,八思巴造了一尊亲自开光忽必烈,保佑蒙古打败南宋。元亡后,带回漠北,直到林丹汗时代。之后到了皇太极手中,置实胜寺供养。

日本的大黑天信仰

 
神田明神的大黑天像

日本人心目中的大黑天,不仅是佛门护法,也为掌管农业五谷丰收与财富之神,为七福神之一。日语中,“大黑”读音类似“大国”,遂被认为是与神道大国主命为同一神,多半持有福袋箱、木等物,神佛习合,成为日本独自的神明

在日本,这位原本相貌凶猛的明王,经过历史变迁,融合了当地本土文化,而发展成一个讨喜的厨粮神与财富之神,倒也符合释迦牟尼佛所说大黑天经典里头,赐与财富与宝粮的大菩萨;祂经常捧著金槌作为一个神奇的钱槌,是看到坐在水稻的包上,与意味着充足食物的小鼠。

注释

^ 《南海寄归内法传》:“又复西天诸大寺处,咸于食厨柱侧,或在大库门前,雕木表形,或二尺三尺,为神王状,坐把金囊,却踞小床,一脚垂地。每将油拭,黑色为形,号曰莫诃歌罗,即大黑神也。古代相承云:是大天之部属,敬爱三宝,护持五众,使无损耗,求者称情。但至食时,厨家每荐香火,所有饮食随列于前。”“淮北虽复先无,江南多有置处。求者效验,神道非虚。”

参考文献

  1. ^ 《南海寄归内法传》:“又复西天诸大寺处,咸于食厨柱侧,或在大库门前,雕木表形,或二尺三尺,为神王状,坐把金囊,却踞小床,一脚垂地。每将油拭,黑色为形,号曰莫诃歌罗,即大黑神也。古代相承云,是大天之部属,性爱三宝,护持五众,使无损耗,求者称情。但至食时,厨家每荐香火,所有饮食随列于前。”“淮北虽复先无,江南多有置处。求者效验,神道非虚。”
  • 韦陀:〈武威博物馆藏喜金刚与大黑天金铜造像考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南诏大理大黑天图像研究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李玉珉
  • 罗文华著,〈藏传佛教神系之研究:以清宫梵华楼为例〉,载王尧主编《贤者新宴》第5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页225-282。
  • 罗文华著,《龙袍与袈裟:清宫藏传佛教文化考察》,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5。
  • 那木吉拉着,〈元明清时期蒙古人的摩诃葛剌神崇拜及相关文学作品研究〉,《中国藏学》2001年第1期(总第53期)及第3期(总第55期),页82-96(第1期)及页100-115(第3期)。
  • 王家鹏著,〈嘛哈噶喇与皇家信仰〉,载《紫禁城》第1期,页32-35。
  • 熊文彬著,《元代藏汉艺术交流》,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页162-168。
  • 沈卫荣著,〈初探蒙古接受藏传佛教的西夏背景〉,载沈卫荣主编,《西域历史语言研究集刊》第1辑,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页273-286。
  • 沈卫荣著,〈宗教信仰和环境需求:十一至十四世纪藏传密教于黑水城地区的流行〉,载沈卫荣主编,《黑水城人文与环境研究:黑水城人文与环境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页310-327。
  • 杨富学着,〈南诏大理大黑天崇拜及其影响〉,《华林》第2卷,北京:中华书局,2002,页231-236。
  1. ^ 存档副本. [2021-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