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艺术中心

香港藝術團體

香港艺术中心(英语:Hong Kong Arts Centre)是一所非牟利及自负盈亏的艺术团体,于1977年成立,致力推广当代艺术。总部位于香港湾仔港湾道2号。现任名誉主席为包陪丽女士,监督团主席为刘文邦先生。

香港艺术中心
Hong Kong Arts Centre
成立时间1977年
创始人李卓敏
类型非牟利艺术团体
坐标22°16′49″N 114°10′15″E / 22.280236°N 114.170839°E / 22.280236; 114.170839
隶属香港艺术学院
名誉主席
包陪丽
目标推广当代艺术
网站www.hkac.org.hk

香港艺术中心是一所多元艺术创意中心,多年来积极将创新前瞻的当代艺术引进香港,同时亦努力将本土艺术家介绍给海外观众。 作为本地首个非政府、独立自主的非牟利多元艺术机构,一直致力鼓励、推广创意, 竭力促进本地与国际的艺术交流;透过举办不同形式的艺术活动及跨界合作,把香港和世界联系起来。

过去四十年间,香港艺术中心致力于推动本地艺术与国际文化交流,筹办逾两千个以上节目包含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影像与数位艺术、公共艺术、讲座论坛、艺术节等等,介绍并推广多元艺术类型给广大公众。

香港艺术中心旗下的“香港艺术学院”则于2000年成立,是一所经政府认可的学术机构,由充满热诚并拥有卓越成就的艺术家负责当中之教学工作。学院的学历颁授课程包括艺术、应用艺术、媒体艺术和应用剧场与戏剧教育;涵盖高级文凭、专业文凭、学士及硕士学位课程,为香港艺坛培育新血。另外中心也透过策展展览、委约等模式,为本地有潜质的艺术家提供机会在本地,甚至国际平台展示作品。

中心以四十周年为契机,重塑品牌,修缮大楼,强化其“艺术在中心”的核心概念,继续推动亚洲当代艺术发展,将本地艺术推广至全世界。

愿景

透过推广当代艺术和艺术教育,致力推动香港成为一个充满艺术活力及创造力的文化大都会。

使命

透过精心策划及多元的节目,及有质素的艺术教育课程,带动社区赏析及创作艺术。

历史

 
香港艺术学院校舍位于筲箕湾谭公庙道8号

香港直至1960年代后期,只有大会堂一个现代艺术场地,艺术活动场地严重不足,1968年有些艺术团体酝酿向政府申请土地,兴建艺术中心,由当时大学资助委员会秘书长白懿礼(S.F. Bailey)和著名建筑师何弢牵头,1971年6月正式登记成为法定机构,经过数年游说,1972年政府终于答应拨出湾仔告士打道外面新填海区的一块小土地,由何弢设计,有关艺术团体四出向社会各界募捐建筑费,边建边筹款,最终只筹得2,800万元建筑费一半,建筑期间因欠资而几乎停工,最后港督麦理浩协助,由政府出面担保向银行借贷,艺术中心才能建成。首任主席是中文大学创校校长李卓敏,副主席邵逸夫,首任总经理是从英国聘请的邓礼勤(Neil Duncan),于1977年10月14日由港督主持开幕[1]

1988年,香港艺术中心演奏厅正式改建成为当时全港第一家艺术电影院——“林百欣电影院”(后易名为“Agnès b. 電影院”及“香港艺术中心电影院”;现为“古天乐电影院”),大规模的艺术电影节目陆续推出,包括“香港同志电影节”及“香港亚洲独立电影节”等,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电影观众和电影工作者。时至今日,“古天樂電影院”仍是香港最活跃的艺术电影院,积极培养市民对世界各地电影作品的认识和欣赏,并且致力栽培年青人从事电影和录像的创作。

展览节目一直是艺术中心推动当代艺术使命的重要元素,打从1977年的开幕展览开始,占地两层的包氏画廊曾展出不少中外大师作品。临近1997年,时值香港主权移交中国,艺术中心筹办了多个有关本地艺术、文化及历史的展览及艺术节,促使香港艺术家对文化传统及身份进行探索,并在社会引起重大的回响。

在1984年,艺术中心成立教育部,推出不同的艺术课程,包括陶艺电脑艺术。1998年,香港艺术中心与澳洲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合作,开办香港第一个兼读艺术学位课程。

1995年开始,艺术中心每年举办IFVA短片及影像媒体比赛,同时举办“IFVA独立短片及影像媒体节”,放映及展出入围作品。2009年起开办“影像无国界”创意影像计划,为香港的少数族裔青年免费提供影像教育。亦举办旨在普及影像艺术的“ifva Everywhere 影像嘉年华”,以及社区及学校巡回放映等。

随着2000年教育部升格为香港艺术学院,他们在艺术教育的发展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今天,香港艺术学院已成为香港最主要的艺术学府之一,提供一系列兼读和日间的证书文凭学位课程,涵盖艺术、应用艺术媒体艺术艺术教育艺术行政

香港艺术中心与剧场组合由2004年起展开的长期伙伴计划“PIP快乐共和”,在艺团与场地的配套合作方面,摸索出一套新模式,对艺术家的创作及演艺场地的营运,以至香港未来的文化蓝图等,都极具启示作用。

2013年9月19日至25日瑞士驻港领事馆及瑞士国家旅游局在香港艺术中心举办“Art of Swiss Beauty美丽承传艺术展”,展出一系列26个在港首度曝光的瑞士古董娃娃以及瑞士著名剪纸艺术家Heinz Pfister的名作。

2017年,为纪念艺术中心成立40周年,与深圳香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合作,举办展览,并介绍中心历史。

2018年,举办香港首个国际级雕塑公园“艺游维港Harbour Arts Sculpture Park”,带来博物馆级别艺术品,点缀中西区至湾仔一带的海滨景致。

组织结构

建筑

香港艺术中心座落在港湾道与芬域街交界一幅 1,000 平方米的街角上,由香港艺术中心发起人之一,从美国回港的建筑师兼艺术家何弢博士设计,楼高16层,再加3层地库,无柱式室内设计。建筑师利用复杂的功能安排衍生出紧扣而简洁的空间布局[3],以三角形为主题,采用双层墙壁设计,一方面是用作安置输运及机械系统,另一方面是作为建筑物支柱的骨架,中间的空位则用作放置楼梯电梯厕所、储物室冷气及电器的设备。大厦的天花板是由一组利用预制玻璃纤维模型倒模构成有结构性能的三角形组成,在大厦外形也出现这些三角形的组合。

中心提供近72,386平方尺的办公室空间予二十多间艺术及文化机构;多元化的艺术展示和表演场地包括画廊、剧场、电影院、实验工作室、彩排室等。香港艺术中心跟中心内的各租户单位经常紧密合作,为香港社区普及艺术与文化。此外,康乐及文化事务署音乐事务处的香港区音乐中心设于大楼9楼。香港歌德学院则设于大楼14楼。

设施

交通

交通路线列表
港铁
巴士

参见

参考文献

  1. ^ 艺术中心的故事──出发点一九七七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08-03-16.
  2. ^ 我們的成員. [2023-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2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 ^ 《空间之旅》,陈翠儿、蔡宏兴 主编,三联书店 ISBN 962-04-2495-6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