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BigBullfrog/2020年用戶討論
←回到討論頁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2021年 · 2022年 · 2023年 · 贈送及授予 ·
過去一個月(2019年12月21日至2020年1月17日)內,中文維基百科內外之重要人事及政策變動大致如下,個別項目基本依變動或施行時間先後排序:
方針與指引重要變動:重大的方針與指引修訂。過去一個月內,互助客棧方針區共有新提案14項,另有5項提案獲得通過,其中對方針與指引的修訂如下所列:
- 《關閉存廢討論指引》:進行細節修改,消除關注度提刪相關條文歧義。(討論記錄)
- 《刪除方針》:因應前項《關閉存廢討論指引》修訂。(討論記錄)
- 《快速刪除方針》:修訂〈圖片及多媒體檔案〉一節內容,新增了二項新準則,分別為F9:沒有填寫任何合理使用依據的非自由著作權檔案(討論記錄)以及F10:可被替代的非自由著作權檔案(討論記錄),相關模組一併修訂。
其他方針與指引雜項修訂,包括未於互助客棧方針區討論而進行之小修改、方針與指引之相應修訂或事實性修訂等。請核查此等修訂,若有需要,可提案至互助客棧方針區復議。
- 方針:《非中文重新導向問題方針》、《維基百科不是什麼》、《格式手冊(列表)》、《命名常規(人名)》、《申報有償編輯方針》、《管理員的離任》、《避免地域中心方針》、《刪除方針》、《行政員方針》、《機器人方針》、《非原創研究方針》、《快速刪除方針》及《使用者名稱方針》。
- 指引:《重定向指引》、《關閉存廢討論指引》、《格式手冊(列表)》、《討論頁指引》、《帳號請求指引》、《足球員關注度指引》、《氣旋收錄準則》、《一級行政區道路特殊收錄限制列表》、《關注度指引(幾何圖形)》、《關注度指引(數字)》、《人物收錄準則》、《關注度指引(地理特徵)》、《關注度指引(書籍)》及《關注度指引》。
== 蒙特雷阿勒== 您好。不留重新定向會有大量紅鏈。蒙特雷阿勒 。可能你要檢視一下相關操作。-千村狐兔(留言) 2020年2月13日 (四) 01:44 (UTC)
士嘉堡是Scarborough, Ontario的通用譯名
士嘉堡是一座華人聚居城市,當地華人普遍接受"士嘉堡"作為本市的中文譯名。英國的同名市鎮的中文譯名斯卡布羅並不適用於本市。 如果您對士嘉堡的中文譯名有異議,請在條目的討論頁進行詳細討論。 Nndd(留言) 2020年2月13日 (四) 03:19 (UTC)
您好,請教一下這個地方的標題應該用法語、西班牙語還是巴斯克語譯名?除了法語和西班牙語維基百科之外,其他語言維基百科大多用的是巴斯克語的「Hondarribia」(俄語也使用西班牙語標題)。--Kali 👑 2020年2月22日 (六) 17:32 (UTC)
@Kalicine730:您好,西班牙的地名均是按照西班牙語地名來譯寫,哪怕該地有自己的巴斯克語名或加泰隆尼亞語名,哪怕其他語言的wiki都是用的巴斯克語名或加泰隆尼亞語名,此例便是如此。--Bigbullfrog1996(留言) 2020年2月22日 (六) 19:15 (UTC)
過去一個月(2020年1月18日至2020年2月21日)內,中文維基百科內外之重要人事及政策變動大致如下,個別項目基本依變動或施行時間先後排序:
- T.A Shirakawa已離任管理員一職。
方針與指引重要變動:重大的方針與指引修訂。過去一個月內,互助客棧方針區共有新提案43項,另有20項提案獲得通過,其中對方針與指引的修訂如下所列:
- 《公共運輸收錄準則》(現《關注度指引(交通)》):補充公共運輸系統之物理線路相關條目收錄標準。(討論記錄)
- 《刪除方針》:微調〈刪除理由〉一節導言。(討論記錄)
- 《重新導向方針》暨《重新導向指引》:修正部分語句、釐清語意、調整方針暨指引之適用範圍(討論記錄),後修訂〈分類重新導向〉一節內容,《頁面分類指引》相應修訂。(討論記錄)
- 《可靠來源指引》:修訂〈法律〉一節內容。(討論記錄)
- 《快速刪除方針》:因應社群討論修正〈圖片及多媒體檔案〉一節部分頁面之內部連結(討論記錄),後微調O7項條文內容以避免技術性問題。(討論記錄)
- 《天體收錄準則》(現《關注度指引(天體)》):依據社群討論結果,正式訂立天體相關條目之關注度指引,優先適用於既有之《關注度指引》。(討論記錄)
- 《氣旋收錄準則》(現《關注度指引(氣旋)》):修正部分語句、釐清語意。(討論記錄)
- 《存廢覆核方針》:修正部分語句。(討論記錄)
- 因應社群討論,將關注度相關指引之標題格式進行統一(《人物收錄準則》更名為《關注度指引(人物)》、《足球員關注度指引》更名為《關注度指引(足球員)》、《公共運輸條目收錄準則》更名為《關注度指引(交通)》、《氣旋收錄準則》更名為《關注度指引(氣旋)》、《天體收錄準則》更名為《關注度指引(天體)》)。(討論記錄)
- 《討論頁指引》:弱化〈排版〉一節中關於以縮排符號(:)回應討論內容的語氣。(討論記錄)
- 《格式手冊(版面布局)》:修訂〈附錄元素〉一節內容,以貼近條目實際排版情況,並提升可讀性。(討論記錄)
- 《命名常規》:調整「使用常用名稱」及「名從主人」等原則的適用範圍。(討論記錄)
- 《格式手冊(列表)》:修訂〈條目內嵌入人物列表的收錄標準〉一節內容,禁止在疾病相關條目中嵌入「知名患者」等人物列表。(討論記錄)
- 《格式手冊(日期和數字)》:微調公元紀年、民國紀年、歷史紀年和民族紀年之格式規範。(討論記錄)
其他方針與指引雜項修訂,包括未於互助客棧方針區討論而進行之小修改、方針與指引之相應修訂或事實性修訂等。請核查此等修訂,若有需要,可提案至互助客棧方針區復議。
- 方針:《格式手冊(列表)》、《快速刪除方針》、《刪除方針》、《封鎖方針》、《保護方針》、《維基百科不是詞典》、《重新導向方針》、《管理員方針》、《命名常規(電子遊戲)》、《新頁面巡查方針》、《傀儡方針》、《IP封禁例外方針》、《存廢覆核方針》、《命名常規》、《檔案使用方針》、《編輯禁制方針》、《編輯戰方針》、《非自由內容使用準則》、《權限申請方針》、《避免地域中心方針》、《志工回覆團隊方針》、《機器使用者方針》、《人事任免投票資格方針》、《監督方針》、《申報有償編輯方針》、《編輯方針》、《修訂版本刪除方針》、《五大支柱》及《破壞方針》。
- 指引:《討論頁指引》、《格式手冊(列表)》、《關閉存廢討論指引》、《重新導向指引》、《關注度指引(交通)》、《關注度指引(足球員)》、《帳號請求指引》、《關注度指引(天體)》、《關注度指引(氣旋)》、《使用者頁面指引》、《關注度指引》、《檔案名稱指引》、《頁面分類指引》及《指引列表》。
若干個移動導致問題
最近我發現您修改了多個條目的名稱,但是採用的是「移動但不留重定向」的方式,這導致了Category:快速刪除候選多個重定向頁面被機器人標記為G15孤立頁面速刪。麻煩您前去確認一下這些重定向是否應該重定向到新頁面。--1=0,歡迎加入WP:維基百科維護專題 2020年2月28日 (五) 03:33 (UTC)
法語譯名
您好,印象中您應該比較擅長法語音譯,因而向您請教一個問題:格羅斯伊斯勒的原文 Gros Islet 看起來應該是法語,按照法語音譯用「格羅伊萊」做標題是不是更合適?我並不太了解法語的發音,希望得到您的建議,謝謝。--Kali 👑 2020年3月1日 (日) 18:46 (UTC)
@Kalicine730:您好,很高興閣下對此問題感興趣。先說明一點,「由法語派生的或受法語影響的地名」與「法語地名」是兩回事,比如法國阿爾薩斯的Wintzenheim,這地名顯然德味十足,但不能說它是德語名,只能說是「由德語派生的地名」,因為它真正的德語名是「Winzenheim」(不過德國人可能已經不常用它了),所以翻譯該地名也應該按它的法語地名翻,結合實際發音[vint͡sənaim](發音多少受德語影響了,發音與法語正字法不統一)譯作「溫策奈姆」,而不是按德語譯作「溫岑海姆」。同理,美國加州舊金山的San Jose譯作「聖何塞」而不譯作「聖喬塞」,不是因為按照西班牙語翻的,而是因為即便是在英語裡該地名的發音也已經變成/ˌsæn hoʊˈzeɪ/了。所以回到Gros Islet,所在國聖露西亞為大英國協國家,該國通行英語,故Gros Islet即便法味十足也只能說是「由法語派生的地名」。再看它的發音,然而英文Wiki、YouTube和Forvo都沒有記載或提到它的發音,但是Islet作為一個已經吸收進英語裡的單詞,可以得知其發音為/ˈaɪ.lət/[1],結合英語譯音表譯作「艾勒特」。而前邊的Gros,雖說英語發音不規則,但這個Gros的發音無非除了/ɡɹo/就是/ɡɹos/,結合同樣來自法語的「Illinois」(伊利諾伊)的發音為/ˌɪləˈnɔɪ/,這裡的s很有可能不發音,故Gros Islet應譯作「格羅艾勒特」,但若s發音則譯為「格羅斯艾勒特」。--Bigbullfrog1996(留言) 2020年3月2日 (一) 01:40 (UTC)
- 感謝回復,了解。--Kali 👑 2020年3月2日 (一) 01:46 (UTC)
參考資料
- ^ islet - Wiktionary. en.wiktionary.org.
給你一個星章!
原星章 | |
您好,感謝您多年來對維基百科的貢獻。雖然維基百科歡迎每個人的編輯,但您的身心似乎已經無法負荷過多的維基壓力。我們強烈建議閣下訪問一下我們的歡迎頁面以獲得更多的社群訊息。祝編安。--~~~~
--👻Cryberghost 2020年2月24日 (一) 01:12 (UTC) |
過去一個月(2020年2月22日至2020年3月20日)內,中文維基百科內外之重要人事及政策變動大致如下,個別項目基本依變動或施行時間先後排序:
方針與指引重要變動:重大的方針與指引修訂。過去一個月內,互助客棧方針區共有新提案11項,另有7項提案獲得通過:
- 《新聞動態指引(重複發生的項目)》:依據社群討論結果,正式訂立週期性新聞事項之新聞動態相關指引,作為管理員更新新聞動態之參考。(討論記錄)
- 《基金會行動方針》:將本年二月間事實性修改交付公示並獲得通過。(討論記錄)
- 因應社群討論,將「車輪戰」一詞正名為「管理戰」,《車輪戰方針》 相應更名為《管理戰方針》 。(討論記錄)
- 《快速刪除方針》:修訂〈所有頁面〉一節內容,調整G16準則條文內容(討論記錄),之後修訂G5準則條文內容,要求附上前次的刪除資訊。(討論記錄)
- 《使用者頁面指引》、《機器人方針》、《保護方針》及《傀儡方針》:對機器人等合規附屬帳號的使用者頁面做出較為明確的規範。(討論記錄)
- 《格式手冊(日期和數字)》:修訂〈年月日〉一節內容,調整中文數字「零」在條目中的相關格式規範。(討論記錄)
其他方針與指引雜項修訂,包括未於互助客棧方針區討論而進行之小修改、方針與指引之相應修訂或事實性修訂等。請核查此等修訂,若有需要,可提案至互助客棧方針區復議。
- 方針:《使用者名稱方針》、《傀儡方針》、《生者傳記方針》(已回退)、《維基百科不是什麼》、《管理戰方針》、《破壞方針》、《保護方針》、《快速刪除方針》、《避免地域中心方針》、《中立的觀點》(已回退)、《使用者查核方針》及《監督方針》。
- 指引:《格式手冊(縮寫)》、《格式手冊(不要華而不實)》、《格式手冊(日期和數字)》、《格式手冊(標點符號)》、《格式手冊(文字格式)》、《格式手冊(版面佈局)》、《格式手冊(作品列表)》、《申請成為管理人員指引》、《繁簡處理指引》、《使用者頁面指引》、《討論頁指引》、《格式手冊(旗幟)》、《重新導向指引》、《可靠來源指引》、《簽名指引》及《格式手冊(中國相關條目)》。
授予維基助理編輯A級榮譽
恭喜!您現在已經符合維基助理編輯A級的最低要求;透過申請榮譽審核後現授予閣下:
感謝您對中文維基百科的貢獻。根據您的貢獻,現授予您維基助理編輯A級榮譽。歡迎您繼續幫助改進維基百科。 |
特此授予。日後如果要申請更高級的榮譽請再到Wikipedia:維基榮譽/申請與變更申請。
授予人:—EveryDayMood 簽名 2020年4月1日 (三) 02:51 (UTC)
有關閣下的維基榮譽標誌已被更正
根據維基榮譽申請頁面其他編輯者提交證明顯示閣下有一篇新條目推薦,故已經將閣下維基助理編輯標誌A改回標誌C,請知悉。EveryDayMood 簽名 2020年4月1日 (三) 07:08 (UTC)
過去一個月(2020年3月21日至2020年4月17日)內,中文維基百科內外之重要人事及政策變動大致如下,個別項目基本依變動或施行時間先後排序:
方針與指引重要變動:重大的方針與指引修訂。過去一個月內,互助客棧方針區共有新提案16項,另有3項提案獲得通過:
- 《快速刪除方針》:修訂〈條目〉一節,調整A5準則條文內容,允許與其他現有條目內容非常相似的條目符合A5款。(討論記錄)
- 《避免地域中心》:修訂〈非官方機構及國際活動〉一節,在不牽涉臺灣的情況下,允許在與香港、澳門作非政治性用途對比時使用「中國大陸」一詞。(討論記錄)
- 《COVID-19條目共識》:依據社群討論結果,正式訂立2019冠狀病毒病(COVID-19)相關條目共識指引,避免在相關條目發生編輯戰時遭到管理員全保護處理。(討論記錄)
其他方針與指引雜項修訂,包括未於互助客棧方針區討論而進行之小修改、方針與指引之相應修訂或事實性修訂等。請核查此等修訂,若有需要,可提案至互助客棧方針區復議。
科龐 (消歧義)的快速刪除通知
您好,有編者認為您創建的頁面科龐 (消歧義)內容不當,符合快速刪除條件,該頁面很快會由管理員進行覆核並決定是否保留。
維基百科非常歡迎您的編輯,但請先看看編輯幫助和維基百科不是什麼,以免犯了常見的錯誤。
如果您想查看已刪除頁面的頁面內容,您可訪問已刪除內容查詢。如果您認為刪除不當,請到存廢覆核請求處提出申請,多謝合作!
幫助:互助客棧 · 刪除指導 · 存廢覆核請求 · IRC聊天頻道--蟲蟲飛♡♡→♡℃※留言 2020年4月29日 (三) 00:44 (UTC)
授予維基執行編輯C級榮譽
恭喜!感謝您對中文維基百科的貢獻。根據您的貢獻,您現在已經符合維基執行編輯C級的最低要求;透過申請榮譽審核後現授予閣下:
維基執行編輯C級 |
特此授予。歡迎您繼續幫助改進維基百科,日後如果要申請更高級的榮譽請再到Wikipedia:維基榮譽/申請與變更申請。
授予人:— BenedictusFX 會議廳 題字冊 2020年5月5日 (二) 09:47 (UTC)
過去一個月(2020年4月18日至2020年5月22日)內,中文維基百科內外之重要人事及政策變動大致如下,個別項目基本依變動或施行時間先後排序:
- Liangent-adminbot因長期不活躍,已被取消管理員機器人權限。
方針與指引重要變動:重大的方針與指引修訂。過去一個月內,互助客棧方針區共有新提案12項,另有5項提案獲得通過:
- 《跨維基匯入者指引》、《權限申請》:依據社群討論結果,正式引入可由其他維基匯入頁面之「跨維基匯入者」用戶組,並訂立相關指引。(討論紀錄)
- 因應社群討論,將《申報有償編輯》(方針)更名為《有償編輯方針》、對方針導言進行了修訂(討論紀錄),後另將方針更名後的一系列事實性修改交付公示並獲得通過。(討論紀錄)
- 《可靠來源布告板評級指引》:依據社群討論結果,正式訂立可靠來源布告板評級指引。(討論紀錄)
- 《過度分類指引》:依據社群討論結果,將〈非定義性特徵〉、〈過窄交集〉和〈武斷的收錄標準〉等三個章節訂立為指引。(討論紀錄)
其他方針與指引雜項修訂,包括未於互助客棧方針區討論而進行之小修改、方針與指引之相應修訂或事實性修訂等。請核查此等修訂,若有需要,可提案至互助客棧方針區復議。
- 方針:《機器人方針》、《檔案移動員方針》、《封禁方針》、《IP封禁例外方針》、《不要人身攻擊》、《避免地域中心方針》、《生者傳記方針》、《命名常規》、《文明方針》、《有償編輯方針》、《保護方針》及《快速刪除方針》。
- 指引:《過度分類指引》(一、二)、《繁簡處理指引》、《頁面分類指引》、《跨維基匯入者指引》、《什麼是條目》、《格式手冊(列表)》、《不要為闡釋觀點而擾亂維基百科》、《關注度指引(虛構)》、《消歧義指引》、《重定向指引》、《格式手冊(連結)》、《草稿名字空間》、《關注度指引》、《格式手冊(版面佈局)》、《關注度指引(音樂)》、《隱退指引》、《非自由版權圖片大小指引》、《權限申請指引》、《假定善意指引》、《可靠來源布告板評級指引》及《不要傷害新手》。
聯合鎮 (德國)頁面存廢討論通知
您好,您先前創建或編輯的頁面「聯合鎮 (德國)」已被提出存廢討論,正在討論該頁面的存廢。
維基百科非常歡迎您的編輯,但請先看看編輯幫助和維基百科不是什麼,以免犯了常見的錯誤。
請不要自行移除頁面存廢模板,討論是因為有編者認為頁面不適合維基百科。請參與頁面存廢討論,您亦可以與提刪的維基人進行溝通。在討論期間歡迎繼續完善原先的頁面,多謝合作!
幫助:互助客棧、刪除指導、存廢覆核請求、IRC聊天頻道--曾晉哲反對五個一(留言·Q) 2020年6月3日 (三) 23:20 (UTC)
過去一個月(2020年5月23日至2020年6月19日)內,中文維基百科之重要人事及政策變動大致如下,個別項目基本依變動或施行時間先後排序:
方針與指引重要變動:重大的方針與指引修訂。過去一個月內,互助客棧方針區共有新提案20項,另有8項提案獲得通過,其中對方針與指引的修訂如下所列:
- 《關注度指引(數字)》:修訂〈單個數的關注度〉一節內容,加入關於單個數之有效數學性質的定義。(討論紀錄)
- 《關注度指引(音樂)》:依據社群討論結果,正式訂立音樂相關條目之關注度指引。(討論紀錄)
- 《COVID-19條目共識》:依據社群討論結果,允許在學術性條目或對疾病或病毒以學術性為主的行文中手動替換部分詞語為較正式的術語(討論紀錄),並允許手動替換意義不明確之「肺炎」一詞。(討論紀錄)
- 《關注度指引(組織與公司)》:依據社群討論結果,正式訂立學校相關條目之關注度指引。(討論紀錄)
- 《關注度指引(人物)》:修訂〈人物收錄條件〉一節內容,微調關於古人的關注度門檻(討論紀錄),並依據社群討論結果正式訂立色情演員相關條目之關注度指引。(討論紀錄)
其他方針與指引雜項修訂,包括未於互助客棧方針區討論而進行之小修改、方針與指引之相應修訂或事實性修訂等。請核查此等修訂,若有需要,可提案至互助客棧方針區復議。
- 方針:《保護方針》、《有償編輯方針》、《不要人身攻擊》、《IP封禁例外方針》、《快速刪除方針》、《編輯禁制方針》、《方針與指引》、《中立的觀點》、《用戶名方針》、《命名常規(人名)》、《志願者回覆團隊方針》、《文明方針》及《命名常規》。
- 指引:《關閉存廢討論指引》、《可靠來源布告板評級指引》、《勇於更新頁面》、《外部連結指引》、《關注度指引(數字)》、《高風險模板指引》、《關注度指引(組織與公司)》(一、二)、《過度分類指引》、《權限申請指引》、《跨維基匯入者指引》、《小小作品指引》、《帳號請求指引》、《關注度指引(天體)》、《關注度指引(虛構)》、《關注度指引(氣旋)》、《關注度指引(交通)》、《關注度指引(性質表)》、《關注度指引(幾何圖形)》、《關注度指引(足球員)》、《一級行政區道路特殊收錄限制列表》、《關注度指引(地理特徵)》、《關注度指引(書籍)》、《關注度指引》、《格式手冊(版面佈局)》及《重定向指引》。
YG (消歧義)頁面存廢討論通知
您好,您先前創建或編輯的頁面「YG (消歧義)」已被提出存廢討論,正在討論該頁面的存廢。
維基百科非常歡迎您的編輯,但請先看看編輯幫助和維基百科不是什麼,以免犯了常見的錯誤。
如果您想取回已刪除頁面的內容,您可以前往已刪除內容查詢。如需對刪除結果上訴,請在存廢覆核請求處按格式提出請求,多謝合作!
幫助:互助客棧、刪除指導、存廢覆核請求、IRC聊天頻道--ꓲꓠ ꓔꓮꓡꓗНАТС囧rz 2020年7月22日 (三) 17:09 (UTC)
過去一個月(2020年6月20日至2020年7月23日)內,中文維基百科內外之重要人事及政策變動大致如下,個別項目基本依變動或施行時間先後排序:
方針與指引重要變動:重大的方針與指引修訂。過去一個月內,互助客棧方針區共有新提案43項,另有6項提案獲得通過:
- 《共識》:新增〈提案討論及公示時間〉一節,明文制定公示的規則。(討論紀錄)
- 《方針與指引》:新增〈修訂方針指引要注意的事情〉一節。(討論紀錄)
- 《關注度》:修訂〈通用關注度指引〉,大幅簡化「來源」一項之定義。(討論紀錄)
- 《關閉存廢討論指引》:修訂〈頁面存廢討論關閉的規則〉章節中第二條第四款及第七條條文。(討論紀錄)
- 《非原創研究》:修訂〈日常計算〉一節內容,更加清楚地定義日常計算的範圍。(討論紀錄)
- 《快速保留》:修訂〈應用〉章節的第二項,並將其應用涵蓋範圍的「包括」改為「包括但不限於」。(討論紀錄)
其他方針與指引雜項修訂,包括未於互助客棧方針區討論而進行之小修改、方針與指引之相應修訂或事實性修訂等。請核查此等修訂,若有需要,可提案至互助客棧方針區復議。
祖籍、籍貫的區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籍貫填寫,共產黨黨員根據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組織部及國家檔案局頒布的《幹部檔案工作條例》中規定:籍貫填寫黨員本人的祖居地(指祖父的長期居住地)。非共產黨黨員則根據公安部公通字91號文件《關於啟用新的常住人口登記表和居民戶口簿有關事項的通知》附件三《常住人口登記表和居民戶口簿填寫說明》:公民的籍貫填寫本人祖父的居住地(戶口所在地)。依據馬保國的父親是馬德峰山東臨沂人,到馬保國這代才落戶河南,又依據上述兩條行政法規來看,你可以說他山東臨沂人,生於河南,或者說他河南人,籍貫山東臨沂都行,但不可以說他祖籍山東臨沂。-- 天夜叉(留言) 2020年9月10日 (四) 16:07 (UTC)
- @天夜叉:寫成「生於某地,祖籍某地」而不是直接粗暴定義為「某地人」是出於中立性考慮;鑑於閣下回復所言之道理,故已將其改為「1951年生於河南,籍貫山東省臨沂縣」。--Bigbullfrog1996(留言) 2020年9月10日 (四) 17:40 (UTC)
請避免將「台」改成「臺」
WP:VCC規定不能手動轉換異體字。希望閣下理解。敝人已回退閣下在臺灣地區的相關編輯。--Matt Smith(留言) 2020年9月11日 (五) 01:13 (UTC)
請查看你的郵箱
尊敬的BigBullfrog/2020年用戶討論:請查看你的郵箱!主題: "The Community Insights survey is coming!" 如有任何疑問,請發送電子郵件至[email protected]。
(Please check your email! Subject: "The Community Insights survey is coming!" If you have questions, email [email protected].)
Samuel (WMF)(留言) 2020年9月24日 (四) 06:15 (UTC)
關於古馳·馬恩
我想了很久,單憑一部MV就做出這樣的編輯的確不是很洽當,如果因此有冒犯的希望你能夠見諒。 --無心*插柳*柳橙汁 2020年10月12日 (一) 16:13 (UTC)
- @Milkypine:沒關係,若閣下還對此有想法則可與社群其它台灣維基人共同探討,推選出閣下地區採用的譯名。--Bigbullfrog1996(留言) 2020年10月13日 (二) 06:04 (UTC)
馬汀·蓋瑞克斯
Special:diff/62160063,我為人名進行了地區詞轉換,請解釋您在此操作中使用回退權的原因。祝編安。--Easterlies 2020年10月21日 (三) 13:04 (UTC)
- @Easterlies:經查,「馬亭·嘉偉森」純為用戶Tombus20032000自擬,或為其不通曉荷蘭語的緣故,此自擬譯名與荷蘭語原名相差甚遠,即便是強行按英語譯也甚謬(無論是陸台港澳馬新,「ri」都沒有譯作「偉」的吧?),故其無需使用NoteTA轉換。「馬泰因·赫拉德·哈里岑」則是參考了《世界人名翻譯大辭典》與《荷蘭語譯音表》。
- 我看了一下,「馬泰因」大概是「Matijn」,「r」是怎麼確定的呢?--Easterlies 2020年10月21日 (三) 14:26 (UTC)
- @Easterlies:輔音前的「r」在多語中均有可省略不譯的習慣,此名「Martijn」的最終詞源為拉丁語「Martinus」,與之同源的有英語Martin「馬丁」、西班牙語Martín「馬丁」、法語Martin「馬丹」、義大利語Martino「馬蒂諾」等。
- 感謝解惑。不過還是要提醒一下回退權只能使用於明顯非建設性編輯,畢竟我也不是惡意。再次感謝~--Easterlies 2020年10月21日 (三) 14:56 (UTC)
- @Easterlies:感謝理解,以後我會注意的。--Bigbullfrog1996(留言) 2020年10月21日 (三) 15:32 (UTC)
- 感謝解惑。不過還是要提醒一下回退權只能使用於明顯非建設性編輯,畢竟我也不是惡意。再次感謝~--Easterlies 2020年10月21日 (三) 14:56 (UTC)
- @Easterlies:輔音前的「r」在多語中均有可省略不譯的習慣,此名「Martijn」的最終詞源為拉丁語「Martinus」,與之同源的有英語Martin「馬丁」、西班牙語Martín「馬丁」、法語Martin「馬丹」、義大利語Martino「馬蒂諾」等。
- 我看了一下,「馬泰因」大概是「Matijn」,「r」是怎麼確定的呢?--Easterlies 2020年10月21日 (三) 14:26 (UTC)
德國地理條目信息框討論
我注意到您已對歐洲地理和人物條目的譯名和信息框等做了系統性整理,工程浩大而成果斐然。感謝您做這些基礎而重要的工作,樹立了很多規範,極大方便了之後的擴寫。
歐洲地理類條目也是我一直關注的領域。在此想向您請教關於德國地理條目信息框的幾個小問題。
依照條目西門子施塔特中您設計的德國地理位置信息框,我更換了巴特貝爾齊希的信息框。而我以前曾經使用infobox settlement的原始模板,批量替換瑞士市鎮條目的信息框(以洛韋塞為例),也摸索出一點點經驗。在此將二者簡單對比,向您請教幾點。
1.關於類別。在您設計的信息框中,type和city參數的值配合使用。我個人認為這更適合柏林等城市州,而如果替換成縣轄市鎮,就會在下面的地理位置欄出現兩次縣名。而且因為對這個配合使用的代碼不熟悉,我沒有找到合適的type描述,導致巴特貝爾齊希缺少這個信息。
type一欄您的處理比較具體,而我之前的做法是「瑞士市鎮」或「德國市鎮」,私以為具體地址和歸屬就在地圖下方,不需要重複了。不知您對此怎麼看,您認為怎麼處理比較合適?
2.關於位置圖。您設定的位置圖pushpin map非常巧妙,不需要在模板中輸入要調取哪個州的地圖,可以自動顯示在整個德國和所在州的位置圖。這個我在info box settlement母模板里都無法實現,因為其最多只允許一個pushpin map(也可能是我代碼能力太差無法實現hhhh)。
位置圖的底圖一般有兩種,黃白色的標準圖和綠色為主的地形圖,而我個人更喜歡地形圖,因為感覺好看一些(就這麼單純的理由)。在您設計的信息框中沒找到改換位置圖底圖的代碼,把母模板的代碼複製過來也不行。所以這方面您是怎麼做到的,德國地理位置信息框能否更改位置圖底圖,您覺得改底圖有無意義,是不是我要求太高了hhhh。
底圖裡面還有一個小問題我一直沒能解決,應該是我太強迫症了。因為名稱太長,巴特貝爾齊希在位置圖上變成兩行,但這個換行太災難了,設置左右對齊都救不了。這個您有好辦法麼,還是您覺得不用管它。
3.關於旗幟徽章。我之前設計的信息框中,地理位置一欄我習慣將聯邦州的旗幟/徽章加在州名前面(同樣以洛韋塞為例),這樣也讓模板更好看了(雖然沒什麼用,只是個人喜歡歐洲旗幟文化,各聯邦州的旗幟徽章往往也會懸掛在轄縣和市鎮中,我這樣設計倒也不是完全沒用)。
您的模板中聯邦州和縣名不用加中括號內鏈,這是很不錯的,但是無法實現名字前面跟隨旗幟徽章。這方面也想聽聽您的意見。
4.關於模板中的部分內鏈。您設計的模板中,「郵政編碼」被鏈到廣義的郵政編碼,這當然也很不錯。之前我處理瑞士市鎮,鏈到的是瑞士郵政編碼系統,即該國的郵政編碼系統。這應該也非我原創,之前瑞士市鎮條目就有人這樣做(德國郵政編碼的條目我這兩天在寫,創建了就可以鏈上的)。與之相似,「汽車牌號」連結到車牌,德國車牌的德文條目應該也有。
(剛看到您已將郵編替換為德國的哈哈)
您的模板裡面,所屬聯邦州和所屬縣的確是鏈到了德國自身的行政區劃系統。那麼您覺得郵編和車牌怎麼連結比較合適?(連結到該國概念的缺點是讀者無法通過內鏈獲知廣義的概念,比如讀者就想看郵政編碼是什麼,那就要跳轉兩次了)
總而言之,地理類信息框是各條目中最規範標準的部分,我個人想給它設計好看而完善一些以便規模更新替換,這是這些討論的出發點。再次感謝,祝編安!--顏邯(留言) 2020年12月18日 (五) 23:43 (UTC)
- @颜邯: 感謝閣下留言。先說明一下,我的代碼水平未必有閣下好,我完全是對著英維模板照貓畫虎,功能上也是瞎琢磨瞎搗鼓一點點吃透的(而且很多地方還是不懂)。Infobox German location這個模板太長時間沒人維護了,以至於缺失了很多功能,用起來感覺實在是太蹩腳(與之相對的是法國市鎮Infobox,功能齊全相當好用),我是迫不得已才出來增補一下的。至於瑞士市鎮的Infobox模板我看了一下,其實找時間漢化一下就行,漢化好了以後,市鎮條目直接copy英維條目的Infobox代碼並加少量修改就行了,可以省好多事。回答一下閣下的問題:
- 思路上很簡單:只要Infobox里填了city=xxx的話就顯示「xxx + type的內容」,如果city沒填的話,則不需要填type,直接默認為「市鎮」。不過我的代碼水平捉急,我得摸索一下,如果閣下可以的話可以幫我實現。
- 中維缺的模板太多了,光複製缺失的模板就費了好多勁,Pushpin map所用的Module我同樣是對著英維照貓畫虎的,原理上同樣是不甚了解,so改底圖我並不會。而且我幾乎是把英維Infobox German location代碼照搬了一遍,但有些功能就是實現不了,比如英維可以按按鈕選擇「顯示在德國的位置」、「顯示在所在州的位置」、「兩者都顯示」,但中維只有「兩者都顯示」這一種,豎著鋪開實在是有些占用顯示空間,但我通過改Infobox German location實現不了,所以這應該是Infobox settlement底層的代碼了,恐怕我是搞不了了。至於名稱長的地名在地圖上會換行,這應該還是涉及Infobox settlement的底層,所以我也不知道怎麼辦。
- 旗幟方面我同樣是對著英維照貓畫虎的,因為各條目里顯示旗幟都是「image_flag=xxx.svg」,所以flag_link我還沒看到什麼立竿見影的效果,也就放那兒沒改,之後我會去改的。
- 郵政編碼、電話區號我是對應了外文的條目,不過我沒用綠鏈而是紅鏈,找個時間把紅鏈消了就行了。至於車輛號牌,那我改一下,加上「registration_plate_type=[[德國車輛號牌|車輛號牌]]」就行了(同樣需要消紅鏈)。--Bigbullfrog1996(留言) 2020年12月19日 (六) 00:51 (UTC)
- BTW,我發現「洛韋塞」是當年Trymybestwikipedia誤譯創建的,Loveresse其發音為/lɔvʁɛs/,應譯作「洛沃雷斯」。我看了一圈,Trymybestwikipedia創建該區法語地名條目誤譯了好多,我待會把它們改了。--Bigbullfrog1996(留言) 2020年12月19日 (六) 01:02 (UTC)
- @Bigbullfrog1996: 感謝您這麼快回復。
- 我的代碼水平連去英維搬運都不太成,見笑了hhhh,所以現在的情況就是咱們面面相覷,只能將就用現有的模板。這個或許可以問下精通代碼和模板的大佬們,一勞永逸給解決了,以後用起來舒服些。現在這個信息框,兩個位置圖占地方是真的,我也贊成做成英維那樣。type那個我得琢磨一下,多半也是不會改的,改模板太難了。
- 那個瑞士市鎮也是見笑了哈哈哈哈,我法語太差了還沒能系統糾錯,所以瑞士法語區市鎮基本都放過去了,以前只糾過幾個德語錯得太離譜的。感謝您系統整理一遍,有勞了!而且我還弄了幾個瑞士各州市鎮模板,恐怕也已經到處錯誤,改起來相當麻煩了。btw給您提個醒,瑞士有幾個德法雙語的市鎮,名字應該也是德法混合的,之前我想了半天也不知道該怎麼譯,實在太混血了hhhh。如果英維有讀音那就最好了,沒有的話這可能要斟酌一二。--顏邯(留言) 2020年12月19日 (六) 01:24 (UTC)
- @颜邯: 教閣下如何判斷某混血區地名是德語的還是法語的,以條目Tramelan(Trymybestwikipedia創建條目名為「特拉梅蘭」)為例,Tramelan這個名字的德、法特徵均不明顯,怎麼辦呢?一可以看德維,德維里說了「Der frühere deutsche Name Tramlingen wird heute selten verwendet」,所以可知該地以前用德語名Tramlingen,現在不用了,現在這個Tramelan應該是法語名;二是看法維,法維開頭括號里就講了「ancien nom allemand : Tramlingen」,Tramlingen是作舊不用的德語名稱,故今天的Tramelan應該是法語名;如果您懂一點兒西里爾字母的話,那麼第三,您可以看俄維、烏維,這些用西里爾字母的語言在轉寫使用拉丁字母的語言的文字時,會按照實際發音轉寫,比如其俄維名稱是Трамлан,因為м後面沒有加е,所以肯定是按法語發音/tʁamlɑ̃/轉寫的,綜上三點,Tramelan是法語名,Trymybestwikipedia君再一次弄錯了。--Bigbullfrog1996(留言) 2020年12月19日 (六) 01:52 (UTC)
- @Bigbullfrog1996: 妙哉,這辦法甚好,受教了,比我聰明太多哈哈哈哈。西里爾字母我也能念的,這樣真容易多了。德語區經常用法語頭德語尾的詞,怕的是這種,一個詞裡面又要有德語又要有法語讀音的。看來法語區人民棄用德語名字之後是徹底沒有繼承德語讀法了,傾向於用法語規則讀一切(說法語的都這樣)。再次感謝!--顏邯(留言) 2020年12月19日 (六) 02:04 (UTC)
2020年12月
- 出現編輯爭議時,請善用討論頁與其他編者溝通並達成共識後再進行有關編輯,有關處理編輯爭議可參閱爭議解決指南;
- 謹記在24小時內不可對一個頁面執行超過三次的回退,此不限於完全或局部回退或取消其他編者的編輯。
請注意參與編輯戰可能導致您被禁止編輯維基百科。期望兩位善用討論頁,並平心靜氣的解決紛爭。--Mısaka ꮬ Mikoto 悼自由 2020年12月20日 (日) 21:57 (UTC)
法漢翻譯(2020年12月)
接閣下最後一條編輯摘要:「無論我資料多充足,您都能鑽牛角尖找出十條理由反駁」,這句話我也可以說。
- 首先,關於「des」和「sheim」,我是認同了閣下「語源錯誤」的說法啊,閣下有見我有把哪個賽姆改回來嗎?問題是閣下明明知道「des」翻譯成「德」是誤譯的情況下仍然再三地強調這個是「習慣」而不是「語源錯誤」,這難道不是玩雙標嗎?百度裡面的紅字「聖皮埃爾德科爾」不假,然而我其百度隨便搜個「XX塞姆」都比「XX賽姆」的紅字多,後者甚至連鏡像網站都找不到,請問閣下要因為這個把賽姆改回來嗎?至於「勒」、「提」、「維勒」,那是早期沒有借鑑譯音表而根據實際讀音翻譯的結果而已,現階段已不存在這個問題,事實上即使不借鑑譯音表,「des」依然最接近於漢語「代」,這點沒有疑問。
- 再說大辭典,我從來沒有徹底否認過任何一個資料,但除非維基百科被《大辭典》編輯部贊助或者收購,否則我認為翻譯軟體作為工具書依然有參考價值。
- 既然有通過討論產生的Wikipedia:命名常規/法國地名翻譯,就算是臨時性,那我參考這條有什麼問題嗎?況且Bellefontaine還是在閣下那個莫名其妙的「洛林省」基礎上改的。反之,閣下改「聖馬丁勒博」不是明擺著的違背維基規則?
- 最後,歡迎閣下去維基客棧發起新一輪的討論。
--Patriotard 2020年12月20日 (日) 22:51 (UTC)
- @AirScott: 果然不出所料,您只回復了最後的「無論我資料多充足,您都能鑽牛角尖找出十條理由反駁」,因為其他的內容您已經被駁得啞口無言完全無法回答了。好,我接您所言繼續回答:
- 首先,「賽姆」已經屬於無爭議問題,你自己都認同「賽姆」了,當然沒必要改啊,你改了才奇怪呢,這你也能用來支持自己反駁我?顯得自己很高尚?Julien跟這個情況一樣嗎?爭議解決了嗎?還有,我從來就沒認為以及說過「des」翻譯成「德」是誤譯,我一直都說這是約定俗成的慣用譯法,「des」有跟那些德語源地名一樣的語源錯誤?「des」是出自荷蘭語了還是加泰隆尼亞語了?注意,/de/音譯作「德」是非常常見的譯法,無論是地名(你要接著扣我「唯《大詞典》論」的帽子我只能呵呵,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外國地名譯名手冊》裡就有了,建議給我把帽子升級成「唯翻譯書籍論」;這還是鉛字印刷的,絕非您所說Ctrl+C Ctrl+v操作。最重要的是,在此之後的詞典要真的是Ctrl+C Ctrl+v操作,那非傳統譯名下相同的成分怎麼還有翻譯得不一樣的?)還是人名,無論是法語還是別的語言,/de/音節譯作「德」都有大量的例子,/de/綁定「代」是譯音表的做法,其他的地名里/de/音節譯作「代」我當然完全接受,但強推給通行譯法我肯定不接受,就像有人非去德國地名各條目把Bad從「巴特」按譯音表改成「巴德」,這人絕對是扯了蛋了。「des」是傳統譯法是我個人的想法,我之前也跟您說過多次了,您可能不贊同,我也不強求你現在立馬給我贊同,但你說我「明明知道「des」翻譯成「德」是誤譯的情況下仍然再三地強調這個是「習慣」」又是幾個意思?你自己的「自以為」反倒成了我的「明明知道」了?「XX塞姆」沒錯是多,但是很抱歉同上述所說,此處屬於無爭議問題了,其已脫離翻譯書籍與譯音表了,除非您想再次上演雙標對此矢口否認。最重要的是,我去年移動條目時,若名稱只是有「里-利」、「基-吉」、「熱-日」、「隆-龍」、「什-舍」——當然也包括「德-代」——的問題,用的理由同其他誤譯條目也是「根據現有工具書、譯音表、翻譯習慣以及媒體資料,修正之前(機翻)的錯誤譯名」,您當時跟我說這不算誤譯,就連今年6月您還給Santiagoagentino洗地呢,反問我「誤譯是你定義的?」,結果你現在倒說「des」翻譯成「德」是誤譯了,都到現在了還在瘋狂雙標?我提「勒」、「提」、「維勒」完全只是說你當時瞎找神論,在我找你之前,你不知道譯音表,自己譯,我理解,但是我找了你之後呢?當時你就只拿一個法屬玻里尼西亞的「大溪地」來支持自己魔改「提」,那你怎麼不拿已有的海量把元後輔前的「l」譯成「爾」的著名事例來反駁自己將其改為「勒」的魔改呢?說道「Mont」音譯作「蒙」而不是意譯作「山」,您就把「蒙德馬桑」搬出來說它著名,所以所有的「Mont」都要推之譯作「蒙」;可是你之前談到「ville」,就成了「除了「沙勒維爾-梅濟耶爾」等著名城市保持「維爾」以外,其它都是「維勒」」,這時候怎麼就不類比強推了?不是我說,您自己品品,雙標到了這種程度您說噁心不噁心?而且都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了,基本的辯證思考類比反推能力都有吧,一些勒瑟問題提出來能不能過過腦子,能不提就別提?說元後輔前「l」也譯作「勒」是因為法語「l」發音不像英語,那英語的「l」就真的像「爾」了,怎麼不譯作更像的「歐」呢?德語、西班牙語、義大利語的「l」發音也不是英語dark L,怎麼還是譯作「爾」呢??「l」譯作「爾」更多的是尊重傳統習慣而不是依照發音,同理,與之對比,阿拉伯語裡就是各種「勒」,就這麼簡單一點你就想不到?還是說反過來,我是魔改「勒」的人,你是反對者,你就能秒想到了?還把「Germanisation」里的「German」硬解作「日爾曼」,反扣我「日耳曼=德意志」的帽子,這是受過高等教育且法語很好的人能幹出來的事兒?不要再提勒瑟問題、發表勒瑟言論了,我在這兒求求您了🙏。
- 「但除非維基百科被《大辭典》編輯部贊助或者收購,否則我認為翻譯軟體作為工具書依然有參考價值」,我翻譯一下:「如果維基百科被《大辭典》編輯部贊助或者收購,其他工具就失去參考價值了」,作為維基人的價值觀就這?還真就沒有任何自由反抗的精神,非得給《大辭典》編輯部卑躬屈膝?忘了自己是怎麼從百度百科被噁心過來了的?難道當時你就真覺得「除非百度百科被x相關集團贊助,否則來自y的資料仍然有參考價值」?這個例子虧你能舉得出來,維基百科被《大辭典》編輯部贊助或者收購就不叫維基百科了,自己讀讀頁面左上角Logo維基百科下面的副標題是什麼?以上是反駁您的神言論,但這並不表示認可被你辯解的翻譯軟體,我就在這兒問你一個問題,直接回答,不要迴避也別扯別的,要是翻譯軟體得出來的是「聖於連」,我拿這個支持自己,你還會跟對你自己一樣對我表示贊同嗎?還是說到時候譏笑我,說我拿翻譯軟體說事兒荒謬?
- 我真是笑了,到現在了還好意思說你那「常規」,還教育我「違背維基規則」,你怎麼不說你自己親自違背了常規里的「單字譯名」等內容呢?只許你自己放火,不許我點燈,你在這兒教育誰呢?還想怎麼解釋,難不成解釋說在你自己親自違背的那一瞬間這個「常規」是失效的,在此之前及之後都是生效的對且只對他人生效的?你這是薛丁格的AirScott君欽定版「常規」?永遠處於可違背與不可違背的疊加態?然後你不解釋其他兩個條目名,直接拿「貝勒方丹 (洛林省)」擋刀了,是,在你8月份私自海量更改後我是跟你說過,要是有譯字或譯法嚴重翻譯問題,可以按自己的改法進行更正,所以你當然可以按你的想法改成「貝勒楓丹」,可那我剛才改那些機翻「聖瑞利安」的時候你為什麼全都我撤回了?還好意思腆著臉說「不好意思,改之前是「瑞利安」」,你這雙標功力修煉到天仙級了?你還真好意思提,還完全不臉紅的,我真是vomit了。
- 最後,您還是不出我所料地搬出來了「歡迎去維基客棧討論」。說真的,去年去客棧討論我當然是歡迎的,別說去年了,就算昨天上午你讓我去討論我都仍然是樂意的,但是你之後的一波雙標撒潑還理直氣壯的操作直接給我驚呆了,說真的,你之前雙標我也沒說什麼,沒給你點破,心想你可能是沒注意到罷了。而你對你自己支持的內容常舉一些勒瑟神論我也沒說是沒,我也就自己笑笑,然後對你🐮🍺的詭辯功力豎大拇指。雖然一直對您有各種想吐槽的,但我都忍住了,儘量好話好說。可是你一直以來系列的雙標、詭辯、朝令夕改,再加上今天一系列驚為天人的操作,你讓別人怎麼去跟你討論?就能算忍著腦仁疼討論出結果了,就憑你之前各種反覆橫跳、朝令夕改、川劇變臉,你說的話還有什麼分量可言?哪天不是又被你自己給破了?誰還會去跟你討論?這可真不是冤枉你,你的雙標真可說是數不勝數,我印象中還有一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你去年自己口口聲聲說決定不移動條目了,就算機翻的也不tm移動了,結果過了幾個月又開始移個痛快……還有最可氣的是,你的「常規」里定的「AA+連詞+Bois/Forêt(s)譯作「AA叢林」」,這個譯得有多爛我已經吐槽了無數次就不贅述了,關鍵是你支持的證據竟然就是從一個小網站裡截的,更關鍵是這個網站裡的這個譯名還是維基輸出的,合著你擱這兒原地TP呢?憑什麼我用一堆正規書籍出版物支持我的想法,你就變著花找各種理由否認刁難,結果你自己就用一個譯名還是取自維基的小網站就開綠燈了?雙標到這個份上是不是太令人vomit了?要是咱倆對調,我支持這個垃圾譯法,你反對,我就憑這個譯名還是取自維基的小網站支持自己,你能給我通過?「大溪地」佐證「提」的戲你還想上演幾齣?說真的,自己做不到的事兒就不要說,沒人逼你說,這樣也好給自己留個台階下,別給給人留下把柄;或者一些話說之前自己好好思考思考,過過腦子,自己說的話會不會對自己有什麼不利。不說對自己不利的內容沒有錯,不能指望人人都是聖人把有利的不利的話全給別人抖擻出來,你可以不說對自己不利的,但是你說出來之後發現不對勁就瘋狂找一些神論理由算怎麼回事?之前關於連詞符爭議是時你還想著拿維基規則大棒敲打我,然後我拿「弗朗什-孔泰」反問,結果你馬上川劇變臉成了「我可沒說要給維基規則跪一個」…… 畢竟都受過高等教育了,話說出來思考一下不難吧,能不能別什麼話都不過腦子往外說,說完發現對自己不利再給那句話瘋狂打補丁;要不就是駁得啞口無言了,就不回復了,再扯一堆別的。噁心誰呢這是?該認得的就認,之前我確實是只參考《大辭典》,你說我「唯《大辭典》論」我認了,我不狡辯,但是之後呢,怎麼現在還在給我扣「唯《大辭典》論」的帽子?你現在都不用「勒」、「提」、「維勒」了,那我說你是「「勒」、「提」、「維勒」固執己見使用者」是不是得跟我急?《大辭典》裡加地區的「en」有的音譯有的意譯,我之前「唯《大辭典》論」,說這可能是有的地區不知名才這樣的,結果您回覆說「在瓦盧瓦地區的瓦盧瓦王朝不知名?所有知名不知名的河名不都是意譯成「河畔」?」,這一點我覺得非常有道理,於是我就欣然接受了,沒再辯駁什麼。如果咱倆對調一下,我瘋狂再找各種理由,說什麼「河畔」是很早之前的就有譯法,「地區」出現的遠沒有「河畔」早之類的一些邊邊角角的理由,你是不是早就腦仁爆炸vomit了?可是你之前覺得我某個譯法有「唯《大辭典》論」了,於是拿出了《法國地圖冊》,自己卻反倒被《法國地圖冊》打了臉,結果最後只能氣急敗壞甩了句「有意見去客棧」,真是爆笑如雷了。雖然我忘了當時的例子是哪個了,但這可不是我冤枉你,因為今天的Saint-Julien再次完美復現了一波,是不是又要再次雙標上演川劇變臉,把《法國地圖冊》剔除參考資料集?或者再給我瞎扣個「唯《法國地圖冊》論」的帽子?就昨天而言,您要痛痛快快承認了自己之前的雙標和不當行為,我敬你是條漢子,你邀請我討論我肯定欣然接受,沒有任何問題。之前你能找再多理由搬神論我也不會說什麼,畢竟你理兒多,不是我沒法回復,而是回復起來傷腦仁,懶得回復了;可是你昨天在完全不占理兒的情況下還能腆著臉高強度雙標耍賴,那可真是把我給驚到了,這個樣子你讓我怎麼跟你去討論?就算是討論完的內容,在你的屢次雙標和耍賴下還有什麼可靠性?你要是說「以後我保證再也不雙標了,再也不朝令夕改了,再也不提勒瑟問題了」,不好意思,就您上述做的這麼多數不勝數的事,恕我實在是沒有理由無條件選擇相信您。不翻舊帳了,甚至連昨天的都不說了,就只說這次討論,上面的內容您都提了幾個勒瑟問題,雙標了幾次了?恭喜您通過一己之力,讓我最近基本沒有怎麼編寫法國地理類條目,我現在一看法國條目就心窩得慌,一陣反胃,我也生怕哪天跟您討論著,突然在電腦前面腦溢血猝死了,真的。您若想繼續回復我,那麼請您對我上面說的每一條內容逐條進行回復,體驗一下我腦仁疼的感覺,不要覺得自己被駁得啞口無言了就跳過,然後再扯一堆別的有的沒有,結果我得再逐條回覆你扯的那些,噁心誰呢這是?Illkirch-Graffenstaden的討論我就是這樣被噁心過來了。同鄙人上述說的話,要想回復鄙人,就請無跳過地逐條回復,就像鄙人每次回復您那樣;如果做不到就不要回復,我也不逼您。如果您還是強行跳過,扯別的,甩勒瑟問題,或是出現明顯雙標,那恕我不會回復您。--Bigbullfrog1996(留言) 2020年12月21日 (一) 04:37 (UTC)
——————————————
- @Bigbullfrog1996::記得去年在討論的時候我就已經逐字逐句回復,然而直到幾個月後存檔之前閣下也沒有對相關話題作出回應,那麼,今年只能又來唄。
- 首先,「賽姆」已經屬於無爭議問題,你自己都認同「賽姆」了,當然沒必要改啊,你改了才奇怪呢,這你也能用來支持自己反駁我?顯得自己很高尚?因為我認可了閣下的「通過讀音而非拼寫來進行音譯」,所以「賽姆」(/saim/)可以被接受;那麼同理,如果要徹底按照這一條,/de/對應中文時只能使用「代」。反之,如果閣下想推翻這一點,完全使用傳統書籍提供譯名,並且通過客棧達成共識,那麼我欣然接受,無論是「德」、「塞姆」還是一堆連字號Julien跟這個情況一樣嗎?爭議解決了嗎?情況當然不一樣,此處屬於常用通名問題。問題是昨天在修改「des」的時候,閣下突然冒出海量修改Julien的想法並付諸行動,並稱「des」和上述一堆問題同屬於擱置爭議,請問此處是否自相矛盾?還有,我從來就沒認為以及說過「des」翻譯成「德」是誤譯,我一直都說這是約定俗成的慣用譯法,「des」有跟那些德語源地名一樣的語源錯誤?「des」是出自荷蘭語了還是加泰隆尼亞語了出自法語沒有問題,所以就應該謹慎地按照實際讀音及拼寫來使用正確的法漢譯音用字?注意,/de/音譯作「德」是非常常見的譯法,無論是地名(你要接著扣我「唯《大詞典》論」的帽子我只能呵呵,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外國地名譯名手冊》裡就有了,建議給我把帽子升級成「唯翻譯書籍論」;這還是鉛字印刷的,絕非您所說Ctrl+C Ctrl+v操作「塞姆」同樣是簽字印刷。最重要的是,在此之後的詞典要真的是Ctrl+C Ctrl+v操作,那非傳統譯名下相同的成分怎麼還有翻譯得不一樣的閣下想說「聖莫代福塞」嗎?我也對此感到詫異,然而我並不認為這個屬於「約定俗成」,就像《大辭典》/《地圖冊》裡面對「AA地區BB」與「BB昂AA」的各種混用一樣?)還是人名,無論是法語還是別的語言,/de/音節譯作「德」都有大量的例子,/de/綁定「代」是譯音表的做法,其他的地名里/de/音節譯作「代」我當然完全接受,但強推給通行譯法我肯定不接受,就像有人非去德國地名各條目把Bad從「巴特」按譯音表改成「巴德」,這人絕對是扯了蛋了此處不討論其它語源的問題,但並不代表它們就完全沒有爭議。「XX塞姆」沒錯是多,但是很抱歉同上述所說,此處屬於無爭議問題了,其已脫離翻譯書籍與譯音表了,除非您想再次上演雙標對此矢口否認見本段第一條回復。最重要的是,我去年移動條目時,若名稱只是有「里-利」、「基-吉」、「熱-日」、「隆-龍」、「什-舍」這些都是符合譯音表的——當然也包括「德-代」可惜這個不符合——的問題,用的理由同其他誤譯條目也是「根據現有工具書、譯音表、翻譯習慣以及媒體資料,修正之前(機翻)的錯誤譯名」,您當時跟我說這不算誤譯,就連今年6月您還給Santiagoagentino洗地呢,反問我「誤譯是你定義的?」,結果你現在倒說「des」翻譯成「德」是誤譯了,都到現在了還在瘋狂雙標「誤譯」本來就是個籠統的概念,我一直就認為除非是把「巴黎」翻譯成「倫敦」這種,其它都算不上「誤譯」,只是用字差異而已。然而在維基環境下,這種差異容不得存在。記得提到Santiagoagentino是似乎因為「雷/萊」,這一點我認可是基於譯音表提供用字基礎上的,然而「des」翻譯成「德」並不被譯音表認可,所以我沒法接受?我提「勒」、「提」、「維勒」完全只是說你當時瞎找神論,在我找你之前,你不知道譯音表,自己譯,我理解,但是我找了你之後呢?當時你就只拿一個法屬玻里尼西亞的「大溪地」來支持自己魔改「提」因為我認為按照實際讀音去翻譯並不違背維基規則,並且「大溪地」確實是客觀存在,只不過後期發現法國本土的常用漢語名基本都是「蒂」而非「提」,所以修改這個我覺得可以接受,那你怎麼不拿已有的海量把元後輔前的「l」譯成「爾」的著名事例來反駁自己將其改為「勒」的魔改呢把元後輔前的「l」譯成「爾」也屬於通過法國本土的常用名例證而獲得的認可,情況同上?說道「Mont」音譯作「蒙」而不是意譯作「山」您就把「蒙德馬桑」搬出來說它著名,結果談到「ville」就成了「除了「沙勒維爾-梅濟耶爾」等著名城市」其它都是「維勒」,這時候怎麼就不類比強推了同上。若完全不考慮常用名而按照實際讀音翻譯,「維勒」是沒有問題的?不是我說,您自己品品,雙標到了這種程度您說噁心不噁心我不認可的您要爭論,認可了您又嫌噁心,讓我說什麼好??而且都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了,基本的辯證思考類比反推能力都有吧,一些勒瑟問題提出來能不能過過腦子,能不提就別提請問我上面哪條「不經過腦子」了??說元後輔前「l」也譯作「勒」是因為法語「l」發音不像英語,那英語的「l」就真的像「爾」了,怎麼不譯作更像的「歐」呢這個您可以去找《大辭典》和《地圖冊》編輯部討論,而不是找維基編者?德語、西班牙語、義大利語的「l」發音也不是英語dark L,怎麼還是譯作「爾」呢請不要討論與漢法翻譯無關的話題??「l」譯作「爾」更多的是尊重傳統習慣而不是依照發音這點我認可,同理,與之對比,阿拉伯語裡就是各種「勒」,就這麼簡單一點你就想不到同上上條?還是說反過來,我是魔改「勒」的人,你是反對者,你就能秒想到了同上上條?還把「Germanisation」里的「German」硬解作「日爾曼」,反扣我「日耳曼=德意志」的帽子,這是受過高等教育且法語很好的人能幹出來的事兒Illkirch-Graffenstaden?人家中世紀就出現的名字,閣下拿二戰時期納粹的做法來作為例證?這是哪兒挨哪兒?還有,這和此處討論有關嗎??不要再提勒瑟問題、發表勒瑟言論了,我在這兒求求您了🙏怎麼就上升到「勒瑟」的層面了?扣帽子好玩是嗎?。
- 「但除非維基百科被《大辭典》編輯部贊助或者收購,否則我認為翻譯軟體作為工具書依然有參考價值」,我翻譯一下:「如果維基百科被《大辭典》編輯部贊助或者收購,其他工具就失去參考價值了」既然被收購,那麼在發生利益衝突的情況下難道不會是這樣嗎?,作為維基人的價值觀就這?還真就沒有任何自由反抗的精神,非得給《大辭典》編輯部卑躬屈膝?忘了自己是怎麼從百度百科被噁心過來了的?難道當時你就真覺得「除非百度百科被x相關集團贊助,否則來自y的資料仍然有參考價值」?這個例子虧你能舉得出來,維基百科被《大辭典》編輯部贊助或者收購就不叫維基百科了,自己讀讀頁面左上角Logo維基百科下面的副標題是什麼我舉這個例子有什麼問題嗎?到底是誰在給《大辭典》編輯部卑躬屈膝了?是誰把大辭典的譯法默認為「約定俗成」了??以上是反駁您的神言論,但這並不表示認可被你辯解的翻譯軟體,我就在這兒問你一個問題,直接回答,不要迴避也別扯別的,要是翻譯軟體得出來的是「聖於連」,我拿這個支持自己,你還會跟對你自己一樣對我表示贊同嗎?還是說到時候譏笑我,說我拿翻譯軟體說事兒荒謬?如果所有軟體都翻譯出「聖於連」,那麼我可以支持,絕不譏笑,這點我問心無愧,如同討論:卡諾萊站裡面最後的討論一樣,能夠在網站上找到確鑿的中文名稱,在沒有其它常用名的情況下我肯定接受;可惜事實就是一個「聖於連」都沒有
- 我真是笑了,到現在了還好意思說你那「常規」,還教育我「違背維基規則」,你怎麼不說你自己親自違背了常規里的「單字譯名」等內容呢如果您一定要讓我給命名常規/法國地名翻譯裡面來個優先級排名,那麼這條可以稍微靠後,移到X鎮而非X (XXX省)也是基於不想再花時間討論這個點。但是,我一直沒有徹底推翻單字譯名方案,修改的也大部分是「X村」這種完全行政區劃錯誤而已,除此之外,閣下有見我大規模把單字名移到雙字??只許你自己放火,不許我點燈,你在這兒教育誰呢?還想怎麼解釋,難不成解釋說在你自己親自違背的那一瞬間這個「常規」是失效的,在此之前及之後都是生效的對且只對他人生效的?你這是薛丁格的AirScott君欽定版「常規」?永遠處於可違背與不可違背的疊加態來勁了??你不解釋其他兩個條目名,直接拿「貝勒方丹 (洛林省)」擋刀了另外兩個不是已經說明了是參考命名常規/法國地名翻譯嗎?,是,在你8月份私自海量更改後我是跟你說過,要是有譯字或譯法嚴重翻譯問題,可以按自己的改法進行更正,可那我剛才改那些機翻「聖瑞利安」的時候你為什麼全都我撤回了這點確實沒注意,我承認錯誤?還好意思腆著臉說「不好意思,改之前是「瑞利安」」,你這雙標功力修煉到天仙級了?你還真好意思提,還完全不臉紅的,我真是vomit了見上。
- 最後,您還是不出我所料地搬出來了「歡迎去維基客棧討論」。說真的,去年去客棧討論我當然是歡迎的,別說去年了,就算昨天上午你讓我去討論我都仍然是樂意的,但是你之後的一波雙標撒潑還理直氣壯的操作直接給我驚呆了,說真的,你之前雙標我也被說什麼,沒給你點破,心想你可能是沒注意到罷了請把話說完整。而你對自己支持的內容常舉一些勒瑟神論我也沒說是沒,也就自己笑笑,然後對你🐮🍺的詭辯功力豎大拇指。雖然一直對您有各種想吐槽的,但我都忍住了,儘量好話好說。可是你一直以來系列的雙標、詭辯、朝令夕改,再加上今天一系列驚為天人的操作,你讓別人怎麼去跟你討論請問昨天是誰先開始莫名其妙地海量移動的?就能算忍著腦仁疼討論出結果了,就憑你之前各種反覆橫跳、川劇變臉,你說的話有什麼分量可言?哪天不是又被你自己給破了?誰還會去跟你討論請問我有拿著哪條討論共識然後按照相反的結論去海量移動的?我認可了你的譯法(如「賽姆」),到頭來成了我變臉了??這可真不是冤枉你,你的雙標真可說是數不勝數,我印象中還有一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你去年自己口口聲聲說決定不移動條目了,就算機翻的也不tm移動了,結果過了幾個月又開始移個痛快我從來沒說過永久放棄移動,然而爭議遲早都需要解決 相比之下,閣下的移動基本就沒有斷過,甚至在去年的討論期間依舊進行海量移動修改,這個豈不是更令人氣憤和費解?……還有最可氣的是,你的「常規」制定AA+連詞+Bois/Forêt(s)譯作「AA叢林」,這個譯得有多爛我已經吐槽了無數次就不贅述了,關鍵是你支持的證據竟然就是從一個小網站裡截的,關鍵是這個網站裡的這個譯名還是維基輸出的,合著你擱這兒原地TP呢?憑什麼我用一堆正規書籍出版物支持我的想法,你就變著花找各種理由否認刁難,結果你自己就用一個譯名還是取自維基的小網站就開綠燈了?雙標到這個份上是不是太令人vomit了此處為音譯/意譯之間的取捨,根據維基百科:命名常規/中文譯名具爭議條目命名,在沒有常用名的情況下,中文名優先,並且漢文名優先於非漢文,所以此處和其它工具書無關,完全是維基本身對於命名的取捨,我不認可也得不行。只不過此處和前文提到的單字譯名一樣,優先級靠後,所以我沒有大規模移動而已?要是咱倆對調,我支持這個垃圾譯法,你反對,我就憑這個譯名還是取自維基的小網站支持自己,你能給我通過?見上,如果閣下能夠去通過討論共識實現命名常規/中文譯名具爭議條目命名的修改,那我百分百認可和支持「大溪地」佐證「提」的戲你還想上演幾齣?說真的,自己做不到的事兒就不要說,沒人逼你說,這樣也好給自己留個台階下,別給給人留下把柄;或者一些話說之前自己好好思考思考,過過腦子,自己說的話會不會對自己有什麼不利。不說對自己不利的內容沒有錯,不能指望人人都是聖人把有利的不利的話全給別人抖擻出來,你可以不說對自己不利的,但是你說出來之後發現不對勁就瘋狂找一些神論理由算怎麼回事?之前關於連詞符爭議是時你還想著拿維基規則大棒敲打我,然後我拿「弗朗什-孔泰」反問,結果你馬上川劇變臉成了「我可沒說要給維基規則跪一個」在原文中本人確實說過本人從來沒有說過常用名「該給維基的規定低個頭」,這句話也確實存在不妥之處,這點我認。然而這句話是針對上一段閣下的「弗朗什-孔泰」常用不假,可它還是違背了維基規定呀,按您的話說是不是也該給維基的規定低個頭?,請問「弗朗什-孔泰」作為常用名哪點不符合維基規定了?…… 畢竟都受過高等教育了,話說出來思考一下不難吧,能不能別什麼話都不過腦子往外說,說完發現對自己不利再給那句話瘋狂打補丁;要不就是駁得啞口無言了,就不回復了,再扯一堆別的行。噁心誰呢這是?該認得的就認,之前我確實是只參考《大辭典》,你說我「唯《大辭典》論」我認了,我不狡辯,但是之後呢,怎麼現在還在給我扣「唯《大辭典》論」的帽子行,那我不說了?你現在都不用「勒」、「提」、「維勒」了,那我說你是「「勒」、「提」、「維勒」固執己見使用者」是不是得跟我急這次難得不是您先把這個挖出來了嗎?《大辭典》裡加地區的「en」有的音譯有的意譯,我之前「唯《大辭典》論」,說這可能是有的地區不知名才這樣的,結果您回覆說「在瓦盧瓦地區的瓦盧瓦王朝不知名?所有知名不知名的河名不都是意譯成「河畔」?」,這一點我覺得非常有道理,於是我就欣然接受了,沒再辯駁什麼。如果咱倆對調一下,我瘋狂再找各種理由,說什麼「河畔」是很早之前的就有譯法,「地區」出現的遠沒有「河畔」早之類的一些邊邊角角的理由,你是不是早就腦仁爆炸vomit了那肯定會有大量相關討論?可是你之前覺得我某個譯法有「唯《大辭典》論」了,於是拿出了《法國地圖冊》,自己卻反倒被《法國地圖冊》打了臉我有說過全盤參考《地圖冊》嗎?,結果最後只能氣急敗壞甩了句「有意見去客棧」,真是爆笑如雷了不好意思,這是維基的基本做法。。雖然我忘了當時的例子是哪個了,但這可不是我冤枉你,因為今天的Saint-Julien再次完美復現了一波,是不是又要再次雙標上演川劇變臉,把《法國地圖冊》剔除參考資料集?或者再給我瞎扣個「唯《法國地圖冊》論」的帽子行,我不扣帽子了?就昨天而言,您要痛痛快快承認了自己之前的雙標和不當行為,我敬你是條漢子,你邀請我討論我肯定欣然接受,沒有任何問題行。之前你能找再多理由搬神論我也不會說什麼,畢竟你理兒多,不是我沒法回復,而是回復起來傷腦仁,懶得回復了對於閣下的固執己見,我看著也挺累的;可是你昨天在完全不占理兒的情況下還能腆著臉高強度雙標耍賴,那可真是把我給驚到了,這個樣子你讓我怎麼跟你去討論昨天似乎是您先開始移動的吧?就算是討論完的內容,在你的屢次雙標和耍賴下還有什麼可靠性我可沒有繼續把以前討論的「l」、「-ville」之類的繼續按照我的想法去移動。除此之外的討論都是不了了之,有什麼實際性的結果嗎?你要是說「以後我保證再也不雙標了,再也不提勒瑟問題了」,不好意思,就您上述做的這麼多數不勝數的事,恕我實在是沒有理由無條件選擇相信您那我沒轍。不翻舊帳了,甚至連昨天的都不說了,就只說這次討論,上面的內容您都提了幾個勒瑟問題,雙標了幾次了我有去顛覆某個共識嗎?恭喜您通過一己之力,讓我最近基本沒有怎麼編寫法國地理類條目,我現在一看法國條目就心窩得慌,一陣反胃,我也生怕哪天跟您討論著,突然在電腦前面腦溢血猝死了,真的每個人興趣點不同,您是否想編寫某類條目是您個人的選擇,但是如果您確定要編寫,那麼參與相關討論是維基編者必要的環節。至於因心態不佳而可能產生的後果,建議提前閱讀維基百科:維基百科狂診所。您若想繼續回復我,那麼請您對我上面說的每一條內容逐條進行回復,體驗一下我腦仁疼的感覺,不要覺得自己被駁得啞口無言了就跳過,然後再扯一堆別的有的沒有,結果我得再逐條回覆你扯的那些,噁心誰呢這是行?Illkirch-Graffenstaden的討論我就是這樣被噁心過來了。同鄙人上述說的話,要想回復鄙人,就請無跳過地逐條回復,就像鄙人每次回復您那樣昨天是誰拿著「討論前命名是「聖皮耶爾代科爾普」,你要改隨你,順便把賽姆也改了」這句話的中間一小段然後海量移動?;如果做不到就不要回復,我也不逼您。如果還是強行跳過扯別的甩勒瑟問題,那恕我不會回復您完。
通篇整理一下:
- 昨天修正閣下的機翻是我的錯誤,同時本人早前的一些發言確實存在前後不一致的地方,這兩點我承認。
- 在沒有其它共識的情況下,維基百科:命名常規/法國地名翻譯在現階段依然有參考價值,但爭議部分仍需要討論。
- 閣下一直強調「des」翻譯成「德」是約定俗成的慣用譯法。然而這種做法無論是按照《譯音表》的字母拼寫還是按照實際讀音都不符合標準,從實際應用來講也遠達不到「ville」→「維爾」或者「XlX」→「X爾X」這樣的常用性及認可度,故而我不認可這種所謂的「約定俗成」。
- Saint-Julien以及Saint-Martin、Fontaine、Belleville等的情況類似,都是出現了有別於工具書譯名的常用名稱,並且此類命名已經在華人世界形成了廣泛的影響力,如「聖朱利安葡萄酒產區」、「楓丹街」等。那麼根據維基百科:命名常規/中文譯名具爭議條目命名,此類民譯名稱應優先使用。
- 同樣是出自維基百科:命名常規/中文譯名具爭議條目命名,漢文名優先於非漢文,故在沒有常用名情況下,有明確含義的「castelnau」以及帶有地理方位指示的「lès」等採用意譯。而「sous-Bois」這種因為其對應的中文名並不準確(具體含義應為「林下」),並且存在純音譯例證(「歐奈蘇布瓦」、「克利希蘇布瓦」等),故相關條目暫且保留爭議,不移動,相關討論也有待完善。
- 我對所有參考資料均一視同仁,包括《大辭典》、《地圖冊》、《譯音表》以及百度、谷歌地圖、翻譯軟體乃至一切非商業性的網站,所以從這個角度,任何一個資料提供的信息都有一定的價值。但是,如果閣下一定要讓我在這堆資料中選擇一個優先級,那我選擇谷歌地圖而不是紙質工具書:論開放性,谷歌地圖受眾群體覆蓋了所有華人,即使是在大陸被封鎖,那麼百度地圖同樣全盤複製了谷歌地圖使用的名稱;論認可度,瀏覽量遠超其它工具書;論關聯性,點擊任何一個市鎮,谷歌中文地圖左下角都有維基百科連結(少量城市不行)。上述三點其它參考資料都做不到。當然,我說的只是「優先級」而不是「絕對級」,如果谷歌地圖提供的名稱不符合維基譯名標準(如「AA昂BB」),或者在其它任何地方都查不到(如「田園堡」)等情況,那麼依舊沒有意義,無法使用。
--Patriotard 2020年12月21日 (一) 09:57 (UTC)
- @AirScott: 槽點果然還是跟閣下之前一樣一如既往的多,每條看了都想笑,雖然我對此都有理由,但再跟您逐條回復又將會是無限滾雪球,屬實是折磨腦仁。所以按我最後所說的,一旦出現了最後涉及的情況,我不會予以回復,討論到此為止。--Bigbullfrog1996(留言) 2020年12月21日 (一) 10:27 (UTC)
- @Bigbullfrog1996::如果您還是強行跳過,扯別的,甩勒瑟問題,或是出現明顯雙標,那恕我不會回復您。,請問我強行跳過什麼了?扯別的什麼了?甩什麼勒瑟問題了?哪裡又明顯雙標了?--Patriotard 2020年12月21日 (一) 10:42 (UTC)
- @AirScott: 槽點果然還是跟閣下之前一樣一如既往的多,每條看了都想笑,雖然我對此都有理由,但再跟您逐條回復又將會是無限滾雪球,屬實是折磨腦仁。所以按我最後所說的,一旦出現了最後涉及的情況,我不會予以回復,討論到此為止。--Bigbullfrog1996(留言) 2020年12月21日 (一) 10:27 (UTC)
- @AirScott: 槽點太多,我僅舉一條:「說道「Mont」音譯作「蒙」而不是意譯作「山」您就把「蒙德馬桑」搬出來說它著名,結果談到「ville」就成了「除了「沙勒維爾-梅濟耶爾」等著名城市」其它都是「維勒」,這時候怎麼就不類比強推了同上。若完全不考慮常用名而按照實際讀音翻譯,「維勒」是沒有問題的?不是我說,您自己品品,雙標到了這種程度您說噁心不噁心我不認可的您要爭論,認可了您又嫌噁心,讓我說什麼好?」我說的是您因為「蒙德馬桑」出名就說把所有的「Mont」都推成「蒙」,但說到「ville」,當時你怎麼就不因為「沙勒維爾-梅濟耶爾」出名而把「ville」全推成「維爾」了呢?反倒是說「除了「沙勒維爾-梅濟耶爾」等出名的保留「維爾」外,其他都是「維勒」」?抨擊的是您的明顯雙標行為,這都讀不懂?最可笑的是,這麼愛「常用名」並且在討論中多次提及「常用名」的閣下,為了給「維勒」辯解,竟然不惜說「若完全不考慮常用名而按照實際讀音翻譯,「維勒」是沒有問題的」,完全不覺得尷尬的?就強行辯解?--Bigbullfrog1996(留言) 2020年12月21日 (一) 11:06 (UTC)
- @Bigbullfrog1996: 炒陳飯好玩嗎?請問現階段「維勒」和「蒙」是爭議內容嗎?自己說「不扯別的」,結果把陳年老醋全倒出來了,您這個雙標比我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除了「沙勒維爾-梅濟耶爾」等出名的保留「維爾」外,其他都是「維勒」是去年年初提到的,那時候根本就還沒有「常用名」這個方面的爭議,況且「維勒」之後就棄用了;而因為「蒙德馬桑」出名就說把所有的「Mont」都推成「蒙」則是今年年中提到的,彼時已存在常用名方面的初步共識,如果「蒙德馬桑」的常用名是「馬桑山」,那麼我也有理由認為「Mont=山」可以作為常用通名。--Patriotard 2020年12月21日 (一) 11:21 (UTC)
- @AirScott: 我是在說你處理事情時的雙標做法,跟你兩種做法是什麼時候干的沒有關係,跟你後來是否放棄其中一種沒有關係,除非你說「去年的我和今年的我不是同一個人」,否則這還能怪得到我「炒冷飯」,那豈不是跨了兩年做的不同的事情就不屬於雙標了?另外還睜著眼說瞎話?去年二月份就已對「聖於連」是否常用進行過討論了,這就叫「去年年初提到的,那時候根本就還沒有「常用名」這個方面的爭議」?「聖於連」不涉及這個方面?你又辯解道「「Mont」今年年中提到的」,行,那把您「Fontain」強推「楓丹」可總該是差不多去年同期的事兒了吧?除非您想解釋說「2月跟4月不算同期」。--Bigbullfrog1996(留言) 2020年12月21日 (一) 11:52 (UTC)
- @Bigbullfrog1996:「常用名」這個概念確實讓我改了很多以前的編輯,包括「維勒」,這點沒有問題,然而錯了改正就是雙標?堅持觀點就是辯解?我看閣下年初還在一股腦的移動「XXXX-XXXX」,結果暑假一過就變成「不足八字」又全部改回來了?我要拿這個說事,閣下豈不是徹底放飛自我了?「維勒」是錯了,不符合常用名標準,所以我改了,以後也不會再使用。但是「若完全不考慮常用名而按照實際讀音翻譯,「維勒」是沒有問題的」,請問這句話哪裡錯了,難道閣下在不考慮常用名的情況下要把/vil/翻譯成別的?還是要打算按照拼寫翻譯成「維耶」?至於「聖於連」,官譯未被民間認可,兩年前就給閣下列明表格了,剛才又去搜索了一下,結果還是一模一樣,甚至拿谷歌翻譯「Saint-Julien」連「聖於連」的備選項都沒有。再說「Fontaine」,情況同上,民譯的「楓丹」比書譯的「方丹」流傳度更廣,中國大陸的以「楓丹」命名的小區街道不要太多,這個不管是2月還是4月還是2年後的4月都是一樣的。--Patriotard 2020年12月21日 (一) 12:31 (UTC)
- @AirScott: 我說你改正錯誤就是雙標了?我說的是你在處理「Ville」、「Fontain」時進行兩種截然不同的操作,或者說兩套辯解的說辭是雙標,我有說你對錯誤進行改正這一行為是雙標了?什麼理解能力?「「Mont」則是今年年中提到的」在我「槽點太多,我僅舉一條:……」這一段之前你有沒有提到?這是對此段之前某個觀點的堅持嗎?不正是對我「槽點太多,我僅舉一條:……」這一段的解釋嗎(你要覺得「辯解」不好聽,那我換個詞)?還有,對於連詞符我一直堅持的是八字相關,從來沒變過想法,只不過之前看錯了理解成了「包括八字」,後來才發現是「超過八字」,所以才進行更正的,而我個人對「八字」的意見從來沒變過。最重要的是,這跟你對「Ville」、「Fontain」的雙重做法性質是一樣的嗎?還在強行舉例?我有做過跟你一樣「說某地名知名所以這個地名的部件要強推;另一地名知名但它的部件只用於此地名」這樣的事情嗎?「若完全不考慮常用名而按照實際讀音翻譯,「維勒」是沒有問題的」,這句話本身沒錯,但是問題就在非要說「完全不考慮常用名」,如果我是像您一樣的「楓丹」的所謂「常用名支持者」,那我肯定是會迴避「完全不考慮常用名」這樣敏感的字眼而不說,當然您自己覺得不尷尬那無所謂。接著你又開始扯「楓丹」常用云云,當然我也有一堆支持我自己想法的證據,只不過咱倆互相不認可罷了。但這不是重點,重點是你扯「「楓丹」常用」跟上述討論的你的雙標行為有什麼關係?說「楓丹」常用的時候你當時怎麼不也說「維爾」常用呢?這跟誰常不常用沒關係,我一直說的是這是個行為問題,行為,行為,行為,結果您後面瘋狂對「常用」做起文章來了,跑題也不帶這麼跑的吧?再加上您前面強行類比、強行舉例,以及睜著眼說瞎話說「去年年初沒有「常用名」方面的爭議」,所以說您「扯別的」、「勒瑟回答」完全沒有冤枉您吧?那麼接下來的任何討論都將會是可預料的毫無意義的殺腦仁、滾雪球,所以到此為止,恕我不再回復。--Bigbullfrog1996(留言) 2020年12月21日 (一) 13:55 (UTC)
- @Bigbullfrog1996: 閣下一直堅持的是八字相關,從來沒變過想法,那麼本人也可以說一直堅持的是常用名相關,從來沒變過想法,只不過本人早期活躍於維基百科的時候還沒有使用常用名這個具體概念,只是單純地認為「楓丹」一名很常見,就直接用了;而「維爾」卻沒有,故而直接採用實際發音譯為「維勒」,並且在2016年至2019年1月之間也沒有其他編者進行討論,所以我說我在去年年初以前「沒有「常用名」方面的爭議」。直到2019年2月經過與閣下多次討論後,常用名這個概念才逐漸清晰明確,而「維爾」作為常用名也被我接受,並且此後得以統一。所以,對於「維爾」而言,現階段早已不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的操作」,本人也從來沒有將「維勒」認作「常用名」,所以這個就是閣下所謂的「雙標」?現在無非是在Fontaine問題上閣下堅持認為「方丹」是常用名而我認為是「楓丹」罷了:「楓丹」流傳度極廣,這一點不必贅述;「維爾」遜之但也有多個實例佐證,並且在《導則》裡面有所提及;請問「方丹」的常用和接受程度和上述兩者有可比性嗎?所以在這一點上強行類比的是您吧。閣下說這是個行為問題,又嫌我扯「常用名」,請問我堅持使用常用名這個行為有什麼問題嗎?反之,閣下既然又不想扯「常用名」這個概念,怎麼又對「完全不考慮常用名」敏感了?這是「常用名音譯恐懼症」嗎?我要是說「若不考慮常用名,「Paris」應該翻譯成「帕里」」,請問這段也會讓您敏感嗎?「Mont」可是您先在文章開頭提到的,我無非假設了一個「馬桑山」可能帶來的「山」作為通名的爭議,要論行為問題,我自始至終都沒有把「Mont-XX」移到「XX山」,不知道閣下怎麼就對這一點高潮了?最後,討論是維基百科編者的基本能力,閣下若選擇逃避也沒有關係,歡迎前去百度百科,那裡更適合一意孤行的編者。至於維基,之後本人會進一步發起討論來完善Wikipedia:命名常規/法國地名翻譯,並按照最新的共識進行修改,使得中文維基的法國地理相關條目更加貼近華語讀者。--Patriotard 2020年12月21日 (一) 14:54 (UTC)
- @AirScott: 如果您非要拿百度百科這勒瑟玩意兒噁心我當激將法那我奉陪。首先,百度百科是您自己的百科啟蒙地以及您曾經的「樂土」,不是我的,而且那也將是我永遠不會去的地方,3Q。至於「ville」、「Fontain」的兩種操作,如果您用這套說辭來進行解釋的話,那也算解釋得通,我以後也不再稱其為「雙標」,就如同您以後不再扣我「唯《大辭典》論」的帽子。而我此前稱其為「雙標」,完全是因為這兩種行為確確實實是曾經出現過的對同一類事情恰恰截然相反的操作,讓誰評理兒誰不都得說這是雙標?當然,還是同上所說,按您的解釋,以後我不再稱其為「雙標」了。至於「常用名」與其「強行類比」,其實我們長久以來對「常用名」的理解不一樣。您的想法是,若某地名傳統譯名里的某一部件(也有整體的,如島嶼Saint-Martin)出名了,就將其視為「常用名」並強推到所有含該部件的地名里。而我的想法是,若某地名傳統譯名出名了,則某一部件對應部分只用於它本身,而其他含該部件的地名譯名則參考廣大書籍資料;但若某另一個含有該部件的地名的通行譯名里也含有前者傳統譯名里的部分,那麼我完全接受,並將該通行譯名整體視作「常用名」,如「克萊楓丹」,不會因該譯名含了原屬另一個傳統譯名的部分而排斥之;至於整體傳統譯名知名者,我同樣是參考廣大書籍資料,確定其「分譯」與「均譯」的情況,比如聖赫倫那島非常知名,我也只將其視作僅適用於該島的「常用名」,其他的Saint Helena該是「聖海倫娜」就是「聖海倫娜」,絕不強推,而Chaumont則均為「肖蒙」;而如果某地名可以一拆二,其中一部分完全是某擁有傳統譯名的地名,則此傳統譯名應代入該地名譯名,如「蓬圖瓦茲」、「布什曼恩」,但若是反過來,或是拆開後某部分並非完全是某地名,則不應代入,如「塞夫爾河/德塞夫勒省」、「維勒帕里西」。而我把「廣大參考廣大書籍里常用」也歸到了「常用名」的概念里並讓其占了很大比重,但您的想法里只有「人常用」,所以我認為對「ville」、「Fontain」的兩種操作屬於同類型事件,而您認為則是「強行類比」,這還是理解不同。最重要的是,「楓丹」在很少實際應用於其它市鎮地名的情況下您都認為這是「常用名」了,那有這麼多知名的「維爾」市鎮地名您不可能觀察不到,所以是個人都會覺得您將「楓丹」、「維爾」均視作「常用名」吧?因此才將兩操作歸為同類並認為您「雙標」,這總不能怪到我頭上吧?此外,「方丹」在市鎮名中是有相當規模的使用情況(非機翻網頁文章)和接受度(不接受的話早都被私自改成「楓丹」了,除非您想說編者們都不知道Fontaine是「楓丹」,那豈不成了「楓丹」不知名?)的,再結合指其它市鎮名時其在廣大書籍資料里屬於絕對常用,故用於市鎮名時,「方丹」完全是我概念中「常用名」;而「楓丹」則因為其在現實中並不常用於其它市鎮名,且指其它市鎮名時缺乏「廣大參考書籍里常用」這一條件,故其反倒並非我概念中「常用名」。至於您的想法是反過來的,該是那句話,理解和標準不一樣。我從頭到尾都在講「這是個行為問題」指的是「對「ville」、「Fontain」兩種操作」這個行為,所以才著重強調與是不是「常用名」無關,我怕的就是您跑題,結果到底還是跑了題?不過還是同上所說,按您的解釋,以後我不再稱其為「雙標」了。還有,我一再說我覺得「完全不考慮常用名」之言不太合適是我站在您的角度上對您的建議,畢竟一個「常用名支持者」就為了給「維勒」辯解而反手就說「完全不考慮常用名」是不是太違和了?就好像一個貓奴說「假如我把貓燉了」。這也能帶入到我本人身上?還覺得是我本人對「完全不考慮常用名」敏感、「常用名音譯恐懼症」?企業級理解能力?當然,這也可能是我多慮了,況且我上面也說了,如果您覺得無所謂那就無所謂。「「Mont」可是您先在文章開頭提到的」,是,但是我下面強調的「行為問題」是指您對「ville」、「Fontain」的兩種操作,這應該是我說的第N遍吧?而且我有說您幹過「「Mont-XX」移到「XX山」」這樣的事兒?還特意強調自己自始至終都沒有把「Mont-XX」移到「XX山」並說我高潮?我不知道您的G點在哪裡。說我選擇逃避我更是笑了,我跟其他維基人一向都是熱情積極地溝通交流,我有逃避嗎?怎麼唯獨見您就消極起來了?就您長此以往的神言神回復給人整蒙圈了,難不成還是別人的錯了?要是十個您合體給您自己一波輸出,保准您能當場自閉。當然如果您說您抗壓能力MAX絕對不會自閉,那我只能👍。所以我才說,接下來的任何討論都將會是可預料的毫無意義的滾雪球,若是毫無意義的滾雪球那我自然沒有討論下去的必要,就像我也不相信您能在生活中跟所有人聊下天去,哪有自身存在問題卻理直氣壯地給別人添麻煩還怪別人「逃避」的道理?
- 若要避免滾雪球,使討論摒除問題有意義,那就要解決問題。我是個粗人,再加上前兩天情緒激動,所以很多話說起來非常糙,那我把之前的糙話平和地解釋一下。首先,「勒瑟言論」指的是您隨口甩出的查證起來並不困難且極易反駁的謬言,就為了給您作解釋,枉費了別人的時間和篇幅,徒給別人添麻煩。典型的例子就是您之前說Germanisation里的German=日耳曼,還扣我「日耳曼=德意志」的帽子,但凡您要是通讀了Germanisation條目並想著去延伸閱讀一下Antigermanisme條目,您還能說出這種話嗎?我要是給您也隨便甩這種話,那您也得上頭,暗斥之「勒瑟言論」,然後還得咬著牙費時間和篇幅給我解釋。如果說有些東西實在是超出您的能力和知識水平了(不過我覺得做上述內容應該超不出您的法語能力和知識水平吧?),但有些東西可是完全可以豪無難度隨手查證的吧?比如去年在法國譯名問題詳細討論中,您說我翻譯le-Petit、le-Grand、le-Vieux、le-Neuf時純音譯作「勒珀蒂」、「勒格朗」、「勒維厄」、「勒訥夫」,可但凡您要是隨手翻一下這些條目的歷史記錄您就應該知道這些都是當年Tianyamm2干的吧?還能說成是我的翻譯?而且但凡您當時看一下我的貢獻就應該知道我把它們反而都改成意譯了,這同樣不難吧?(something interesting,反倒是您做過這事兒)另外就是去年討論命名常規時,在我最後那次回復里反駁您說「Langeais竟然還給「標準翻譯」成了「朗日艾」, 勞煩閣下去看看譯音表里的「ge(a, o前)」列,請問閣下在生活中說Je mangeai時也會把「mangeai」讀成「芒日艾」嗎?」,結果您回復了一句「譯音表不等於導則」,我直接氣笑了,所以之後再沒回復。記得去年年初我第一次找您時,您說您有看過《導則》,可您看過《導則》的話還能不知道譯音表是白紙黑字印在《導則》裡的?為了研究法語地名翻譯,《導則》您當時手頭裡應該還是有的吧,況且去年我好像還給您傳過一份,這不是隨手翻一下(第8頁,一共就才13頁)就能查到的事兒?再退一萬步講,即便您手頭真的沒有《導則》,去看一眼維基上的法語譯音表條目,下面不都清清楚楚寫著「資料來源:外語地名漢字譯寫導則 法語(GB/T 17693.2-1999)」?所以您這一句「譯音表不等於導則」我直接無語了,這話您也能說得出來?就這?同時我也明白了當初您為什麼能理直氣壯地魔改譯音表了。而「說話之前過過腦子」也絕非直球辱罵,而是指話說出來之前多思考思考,若發現有對自己不利的東西則完全可以不說、不做,或是可以提前加一些條件和解釋,總比說出來之後再打一大堆補丁顯得跟強行解釋瘋狂找理由似的要好。比如之前您說「人口超過2000的市鎮使用漢語地圖及工具書提供的名稱」,若您在說之前想一想查一查,就能輕易發現對您不利的「魯瓦西-昂弗朗斯」、「梯也爾」、「伊爾基希-格拉芬斯塔登」及一些人口破了2000的「卡斯泰爾諾」,那麼您把這句話補充補充,說「人口超過2000的市鎮使用漢語地圖、工具書及非機翻網頁資料等提供的名稱,而部分譯得實在奇怪者、有語源、連詞符、音意譯問題者另說」,儘管這句話補充完有點「解釋權都在我手裡」那味兒,但總好過事後發現不對勁兒了再各種強行補充解釋。還有就是您之前為了反駁我用《大詞典》的譯法而搬出了《法國地圖冊》,可但凡您隨便翻翻就能輕易發現對您不利的「聖於連」、「聖馬丹」(當時對您不利的點也可能是別的),這時候您完全就可以不提它、不用它了,我絲毫不會怪您,畢竟人在討論的時候沒有義務非得說出對自己不利的東西,有不利的話完全可以不提。可您搬出《法國地圖冊》之後反被打了臉,無話可說,最後只得氣急敗壞甩了句「有意見去客棧」,這就未免有些太那啥了吧(您要說有意見去客棧是維基的基本做法,是,沒錯,但這裡的這句「有意見去客棧」是不是多少有點最後撂話那味兒?或者換句話說,學生打架最後的那句「放學見」?)。再者就是不斷甩話,一句被駁得無法回復就接著甩下一句,其中不乏一些「勒瑟言論」,無限花費別人的時間和篇幅給您解釋,最典型的就是之前討論「伊爾基什-格拉芬什塔登」。上次帶情緒的時候,我說讓您不跳過地逐條回復,做不到就別回復,但其實一般情況下我也不嚴求您就真的一條條數著回復,可您是一旦發現駁得沒法回答了就馬上忽視之,然後再不緊不慢地甩兩句別的話,接著就是我繼續花大量時間篇幅作解答,您自己什麼事兒都沒有,反正解答完了再接著扯別的就行了,於是周而復始地滾雪球。一路下來,「當時沒有德語」、「不排除faut orthographe」、「Germanisation里的German=日耳曼」、「德語=現代德語」……,強舉「閣下是否會斷定「Qingdao」一名來源於德語的「Tsingtau」?」、不貼合阿爾薩斯的實際情況的「赤峰」等例…… 您自己品一品,您自己覺得合適嗎?這還能怪我消極嗎?說真的,哪怕您說一句「好吧,原來是這樣」,然後即便您順便再說點別的,我都不會有這麼大意見。最後就是「雙標」了,您因為「貝爾方丹 (洛林省)」的那個括號有誤而按您自己的譯法改成了「貝勒楓丹 (孚日省)」,可我在改那些機翻「聖瑞利安」的時候您卻全都給我撤回了,還理直氣壯地說「不好意思,改之前是「瑞利安」」,擱誰頭上不都得氣炸了?當然,您表示這是因為自己沒注意並承認錯誤,我對此也表示諒解。而我之前移了Saint-Julien-Beychevelle,您移了回來,說「爭議名稱解決前不進行移動」,可您自己卻在8月份一股腦移了一堆,且當我把Castelnau-d'Estrétefonds移回來的時候(我去年6月就移到「卡斯泰爾諾-代斯特雷特豐」了,在此之前是您的誤譯「卡斯泰勒諾代斯泰特豐」),您反倒移了回去。您若是解釋說您的移動是按「常規」辦事兒,可這個「常規」就連您自己都破了,只許您放火不許我點燈?最重要的是,您之前移回Saint-Julien-Beychevelle的理由是「爭議名稱解決前不進行移動」,可這個「Castelnau」您真的覺得這是已解決的爭議了?您這一圈解釋能邏輯自洽嗎?這讓誰看不都覺得是嚴重雙標,不都得氣炸到極致?根據假定善意,我假定上述所有提到的問題均是由於您的疏忽無意造成的,希望您在今後的溝通交流中能夠注意並避免這些問題,畢竟這些問題有礙於討論交流,無益於維基建設,也影響了他人的情緒。如果閣下能避免這些問題,那我完全樂意積極熱情地與閣下討論交流。當然,如果我也曾出現過這些問題而沒有注意,那麼同樣敬請閣下一一指出。雖然閣下困擾於上述問題,但閣下對法國地理類條目的巨大貢獻是無可否認的,這一點是我與廣大其他維基人有目共睹的。而至於譯法上的分歧,你要說影響大吧,它能大得過Tianyamm2留下來的爛攤子?甚至可能連Santiagoagentino都比不過。譯法上的分歧可能還是會存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不過這段時間內我們可以統一一下做法,原則上絕不能讓8月份及前兩天的事情重演,還是按之前說的,若某譯名有譯字錯誤或是嚴重譯法錯誤(如接地名的sur-xxx誤譯作「xxx河畔」,en-Val譯作「瓦爾地區」),那該地名可按自己的譯法移動更正,若只是譯法分歧則一律不予移動(無論「Martin」、「Julian」還是「des」、「村」、連詞符均不是移動的理由)。至於您8月份移的那批以及Castelnau-d'Estrétefonds,我理應同您移回Saint-Julien-Beychevelle一樣移回原名,不過前兩天是我衝動在先,算我的不是,因此我就暫且置之不動了。至於對命名常規的討論完善,那當然是墜吼的,只不過我覺得可能還是會和上次一樣不了了之。--Bigbullfrog1996(留言) 2020年12月24日 (四) 23:01 (UTC)
本人提到百度百科是因為我相對比較熟悉,類似的百科還有搜狗、互動、360等等,在百度百科只要不涉及敏感話題或者明顯的商業語調,獨自建立一個系列的詞條是相當容易的,基於閣下前文提到的「不再回復」,前往百度百科建立一系列的「方丹」及「於連」詞條是完全可行的。而本人從百度百科轉移至此更多是個人原因,而不是因為《大辭典》或者「常用名」之類的爭論。言歸正傳,就閣下提到的幾點,我在下面列舉:
- Fontaine/Ville:除了主要城市外,本人對於法國的大部分地名都是先知曉其法語原名,然後才慢慢知道了其對應的中文,如「布里夫拉蓋亞爾德」、「蒙德馬桑」等。但是,「楓丹」以及「楓丹白露」在本人尚未學法語以前就有耳聞,這兩個名字在華人中有很高的知名度,即使是單獨的「楓丹」,也早已延伸至法國市鎮以外的範圍,如國內的街道小區等,所以這個名字我從一開始就在中文維基中有所使用。類似的情況還有「美麗城」。至於「維爾」,這個名字明顯就遜色地多了,單獨的「維爾」在國內並沒有太多的影響力,而法國以「維爾」命名的城市雖然數量多,但是大部分都是幾百人的小城鎮,沒有省會,超過一萬人口的都屈指可數,加之「維爾」的漢字讀音確實與/vil/有比較明顯的出入,所以本人在初期首選純音譯的「維勒」作為命名。至於「方丹」,這個就屬於典型的沒有使用度的「常用名」了,甚至不如純音譯的「豐泰訥」或者「豐坦」。
- Des/sheim:本人在維基百科:命名常規/法國地名翻譯主張一視同仁的使用正確的音譯(des=代;sheim=賽姆)。而在「賽姆」在《大辭典》和《地圖冊》中從頭到尾都沒有出現過的情況下,閣下始終認為sheim是「德語源」所以要按照正確的德語拼寫進行音譯,可以無視一切工具書;而des是「法語源」卻不需要按照正確的法語拼寫,反而要被看作「習慣」進行遵守,閣下這種做法在我看來也屬於一種「雙標」;況且,閣下認為sheim被譯為「塞姆」是因為硬扣法語譯音表,但事實上,《大辭典》提供的阿爾薩斯地區的名稱翻譯並不能完全佐證這一點,就以Illkirch-Graffenstaden為例,《大辭典》提供的名稱是「伊爾基希-格拉芬斯塔登」,「芬」和「登」都不是譯音表用字,「希」也不對應「ch」,若硬扣譯音表,則應該是「伊爾基爾什-格拉方斯塔當」。綜上,在維基百科:命名常規/法國地名翻譯當中的一系列爭議中,這一點是我最無法接受的。
- Castelnau:本人在年初曾在北京西單書店的某地圖冊中發現「Castelsarrasin」被譯為「塞拉新堡」(本人理解為「塞拉新-堡」而不是「塞拉-新堡」,即Sarrasin=「塞拉新」),雖然這個名字很離譜,但是還是引發我的思考。記得在去年底的討論中,閣下問我「而且咱之前討論過了,非法語的一概不意譯(如德語源地名的Ober-、Nieder-、Neu-),在這裡您怎麼又支持意譯了?」時,本人曾回復「先前是有討論過「非法語的一概不意譯」,但是後來想想「Castelnau」和「Châteauneuf」同源,並且都是地理通名,整體採用意譯也未嘗不可。」。時至今日,我認為這一點還是可行的,即非法語源的通名,如果能夠與某個已知法語通名互換,那麼應該採用意譯。至於Obernai,如果Ober與法語的Haut同源,那麼理論上使用「上奈」也是可行的,但是實際上兩者並不完全等同(根據谷歌翻譯,德語「Ober」對應法語「Plus Haut」,而法語「Haut」對應德語「Hoch」),加之「奧貝奈」一名已在多篇文章中出現[1][2],故「奧貝奈」一名應優先使用。
- Martin/Julien:聖馬丁是法國本土重要歷史人物,聖朱利安則是法國的重要葡萄酒產區,故統一譯名標準應該優先考慮,除非某個「聖馬丹」有著足夠的影響力。相關解釋和討論已經有很多了,這裡就不再贅述。同理,「德塞夫勒省」/「南特塞夫爾河」/「塞夫爾博物館」等在同源的情況下也應當統一翻譯。
- Illkirch-Graffenstaden:這個名字最初的形式分別在8世紀和13世紀就已經出現,比德語以及Hochdeutsch的出現早了數個世紀,所以我依然無法理解和接受其「來源於德語」。閣下以「我對德語以及德語地名的熟悉,我清楚地知道這倆完全就是德語名。」為說辭,一方面覺得我拿1801年的官方Cassini「對深入了解該地名來源沒有幫助」,一方面自己卻找了1836年講植物的書籍,最後還拿二戰時期納粹的做法作為佐證,換位思考,這種做法能讓您心服口服嗎?fr:Antigermanisme不等於fr:Anti-allemand (Allemagne),正如同「反華」不等於「反中華人民共和國」一樣。您可以介紹「Illkirch-Graffenstaden」與現代德語之間的關係,就像我說「「北京」一名在現代漢語中意為「北方的首都」」一樣,但如果就此得出「「北京」一名來源於現代漢語」,我想閣下也不會接受吧。事實上,本人寫過的若干法國市鎮好像也從沒有單純用過「來源於法語」這種說法(不排除早期有,歡迎指出修改),普遍都是歸根朔源至拉丁語、高盧語、古法語或者某些傳統方言。最後,相關討論與此處的譯名翻譯無直接關聯,故建議在Talk:伊爾基什-格拉芬什塔登中或另起章節討論。
- 「《導則》不等於《譯音表》」,因為純粹按照《譯音表》而不看《導則》的正文,肯定不會出現「維爾」「新堡」一類的名稱。當然,這個屬於本人的表述不完整,敬請諒解。
- 沒有Tianyamm2的話現在法國市鎮的中文條目數量會減少一大堆,而即使是其它編者手動創建那麼命名也不見得會有多麼的統一。
再補充一些:
- 本人一直以若要音譯,那就儘量接近原名發音;若要意譯,那就儘量接近原名含義作為原則,時至今日亦是如此,這點一方面是個人習慣,另一方面也符合Wikipedia:命名常規#命名原則以及維基百科:命名常規/中文譯名具爭議條目命名的基本要求。只不過一些法語單詞對應的中文名稱並不準確或容易產生歧義,如小教堂/小城堡等;或者在漢語中已形成事實習慣,如提/蒂、維爾等,這些情況現已基本解決,可以被廣義地理解為「常用名」,另當別論。le-Grand、le-Vieux、le-Neuf之類的確實錯怪了閣下,是我的不是。
- 關於音譯,因為存在《譯音表》,所以相關爭議已基本解決。
- 關於意譯,「-la-Montagne」、「-sous-」之類的地理事物或方位我還是偏向於意譯的。「拉蒙塔涅」和國內某些地鐵站的「Guojijichang」差不多一個性質,閣下可以去參考下國內全拼音的地鐵系統(如西安、天津)和使用英語翻譯的地鐵(如青島、成都),看看誰受到的差評更多。
- 在之前的討論中,本人提到「「漢語地圖及工具書」泛指所有可考證的中文來源,包括各類文章、地圖、非機翻的網頁等,而不單指《大辭典》」,這一條可以再補充一下:單純的商業性網站或機翻、鏡像網站可以被排除。除此之外,我接受一切在實際生活中出現的漢語名稱,如在Talk:卡諾萊站的討論中,對方給出了數條中文網頁的評論,在「卡諾萊」與「Carnolès」相差甚遠的情況下,我依然接受。不過這一點可以再完善一下,比如相關網頁需要達到一定數量,或者不能夠僅為同一人使用。
- 同樣在之前的討論中,本人有提到「2000人以上的市鎮」使用漢語地圖及工具書名稱,這個定義是法國地理經濟學的基本概念,相比「華人熱門」之類的模糊概念,我認為其有比較明顯的判斷標準。當然,2000這個數字在中文維基中強行應用確實比較牽強,可以考慮其它的標準,如fr:Pôle_de_signalisation_routière_en_France#Niveau_nominal,相關內容有待進一步的討論。
- 各種爭議及討論可以擱置,但不應該無限期推遲。像{{暂定名称}}這種模板一掛就是大半年,這個明顯是有違維基初衷的。我在八月份批量移動「德」→「代」,以及Castelnau之類的修改,也是有這一方面的考慮。當然,這個做法是欠妥的,在新的討論共識出現以前,本人不會再移動。不過再移動就沒必要了,一方面勞神,一方面按照Wikipedia:命名常規#先到先得(時間優先)和Wikipedia:命名常規#命名爭議的處理,那還得移到討論前的機翻名稱,得不償失。
- 以上諸點可能存在不妥之處或與本人早期說法不一致的地方,歡迎指出,本人接受批評。
最後,我一直覺得我們花了大半年討論一堆法國人不認識中國人也不怎麼用的譯名實在是沒什麼意義。如果中文維基允許使用法語原名作為法國市鎮條目名稱,那我百分百支持。 --Patriotard 2020年12月25日 (五) 19:58 (UTC)
- @AirScott: 感謝閣下的回覆,討論最終回到了正軌。我通讀了閣下所言,其實大部分的內容還是圍繞著舊有爭議,這些還是得需要在以後解決的;不過其中也有一些閣下談到的東西可以說是something new,對此我可以進行考慮,望爭議可以在今後得以皆大歡喜地解決。--Bigbullfrog1996(留言) 2020年12月25日 (五) 21:09 (UTC)
- 第二條的說法相較其他而言問題有較大問題,故僅就此條進行補充說明。首先,我絕不是「始終認為sheim是「德語源」所以要按照正確的德語拼寫進行音譯」,我一直跟閣下講的是按照實際發音尋找合適譯字進行譯寫,這裡的「sheim」里「ei」的發音既不是/e/也不是/ɛ/,而是/aj/(也有的資料里寫的是/ai/,我個人也習慣用/ai/,反正/aj/、/ai/差不多),能對應/aj/的只有譯音表的「艾」行(因此準確地說,我的想法不是「賽姆」,而是「艾」行)。而(直接)德語源的「eu」,其在當前法語地名里的發音為/œj/,我也是按照其實際發音進行譯寫,如「勒伊滕堡」、「訥約伊瑟勒」,我要是「按照正確的德語拼寫進行音譯」的話早就譯成「羅伊滕堡」、「諾伊奧伊瑟勒/諾伊霍伊瑟爾」了。要是哪天(南)加泰隆尼亞獨立了,新華社譯名室制定出了加泰隆尼亞語譯音表,您總不能說我把Prats-de-Mollo-la-Preste譯成「普拉茨德莫約-拉普雷斯特」是「按照正確的加泰隆尼亞語拼寫進行音譯」吧?最重要的是,/ai/(/aj/)行對應用字在各語譯音表里都是一致的,您可以去看一下英語、西班牙語、義大利語等譯音表,因此用「艾」行絕不是「唯德」。而我對阿爾薩斯與摩澤爾地名譯名無視工具書,是因為工具書裡阿爾薩斯與摩澤爾地名譯名這個體系是混亂的。首先,在阿爾薩斯與摩澤爾地名上,譯名工具書的翻譯精神是想往實際與正確發音上譯的,也確實有一部分譯對了,比如「比奇」、「米齊格」、「奧克費爾登」、「貝爾蓋姆」;而有一些譯名你能看得出來它是想往正確的翻譯上努力,可惜沒完全做到,最典型的例子就是Illkirch-Graffenstaden給譯成了「伊爾基希-格拉芬斯塔登」(要按2000人標準,您得用這個「伊爾基希-格拉芬斯塔登」,而「伊爾基什-格拉芬什塔登」則純是我自擬的,找不到任何其他來源,可事實上您接受並默認了這個譯名);還有一些就是完全離譜的了,比如Drulingen給譯成了「德呂蘭讓」;甚至還有放棄治療的,比如Bantzenheim純按德語譯成了「班岑海姆」…… 所以說,工具書裡阿爾薩斯與摩澤爾地名譯名這個體系是極其混亂的,沒有參考性,因此我才無視工具書的。工具書裡同樣混亂的體系還有「en」加地區時的譯法,在工具書裡「昂」與「地區」完全混用找不到規律,比如Clermont-en-Argonne譯作「阿戈訥地區克萊蒙」,但Beaumont-en-Argonne卻譯作「博蒙昂納爾戈訥」,這倆都不是知名的有傳統譯名的地方,為什麼Clermont-en-Argonne、Beaumont-en-Argonne就非得譯作「阿戈訥地區克萊蒙」、「博蒙昂納爾戈訥」而不是「克萊蒙昂納爾戈訥」、「阿戈訥地區博蒙」?因此我現在對於「en」加地區也不看工具書了(以前我「唯《大詞典》論」過,「en」加地區就算很混亂我也按《大詞典》改,這個我承認不狡辯),除了「昂貝略昂比熱」這種極為知名的以外(我以前還分析過,這個譯名可能還是維基人創造的),我一般統統意譯,並且我今年還創建了大量région naturelle條目以供意譯內鏈,您總不能說我現在翻譯「en」加地區時無視工具書也是雙標吧?混亂的體系我都一視同仁地無視工具書,這總不能說成是雙標吧?但像des、Fontaine、Saint-Martin、Saint-Julien等在工具書裡的譯名體系則是非常統一的,因此我才參考的工具書,若是「德-代」、「方丹-楓丹」、「聖馬丹-聖馬丁」、「聖於連-聖朱利安」在工具書裡五五開混用,甚至哪怕是九一開,我都完全支持閣下統一為「代」、「楓丹」、「聖馬丁」、「聖朱利安」的做法。--Bigbullfrog1996(留言) 2020年12月25日 (五) 23:20 (UTC)
- @Bigbullfrog1996:閣下對於「sheim」的回覆理由充分,本人表示接受,同時也對閣下統一「XX地區」的做法表示感謝,現在就著重討論下「des」。其實sheim和des有一個不同,就是前者更多是/aj/這個音節的問題:如果sheim本身作為一個單獨的通名,那麼「XX-Sheim」大概率會整篇翻譯為「XX塞姆」(事實上法國境內的帶有s的sheim也是很整齊的),但由於不同輔音字母+heim的出現,就出現了五花八門的翻譯結果(內姆、奈姆、蓋姆...);而des作為一個整體變不出什麼別的花樣來,即使將其對應的元音音節/e/作為單獨的研究對象,那麼它可組成的字(萊、塞、邁...)也是屈指可數的,遠不如阿爾薩斯地區的地名那麼豐富,故整篇使用相同的用字也就不足為奇了。但是即便如此,工具書提供的譯名亦有出現明顯錯誤的時候,如La Chapelle-en-Valgaudémar被譯為了拉沙佩勒-昂瓦爾戈德馬。再談談一堆「德」當中出現的「聖莫代福塞」,這個地方人多不假,但是會形成一個單獨的常用名還是讓我感到很驚訝的,它不是省會/副省會/社區駐地,沒有什麼重要歷史事件典故或者人物,對於華人而言也沒有什麼特殊之處(美麗城/猶太城都有華人社區,「國璽」公園常被作為郊遊地,包括那個「橋連城」也有個華人聚集的佛教建築;相比之下,法國中部的「Saint-Germain-des-Fossés」倒是因為重要的鐵路樞紐而聞名法國)。由此,這裡的「代」出自何處尚不得而知。不過,「聖莫代福塞」倒是會牽扯出另一個問題:「r」的省略與否。此處的「Maur」被工具書全部譯為了「莫爾」,容易與「Maure」混淆;而在實際操作中,閣下也常以「省略多餘的「爾」」為由移動一些條目,即使其名稱中本來僅含有一個「爾」,如Luzarches,當然,這就是另外一個話題了,此處不再多講。關於「方丹-楓丹」、「聖馬丹-聖馬丁」和「聖於連-聖朱利安」,閣下是在工具書的譯名體系內部進行比較,而我認為工具書提供的譯名屬於可查證譯名的一部分,需要將所有可查證譯名進行整體衡量,由此產生了工具書與實際常用名之間的衝突,按照維基百科:命名常規/中文譯名具爭議條目命名的第3條,應當優先使用後者。這個已經有過足夠多的討論了,不過還是可以把「克萊楓丹」作為一個典型例子來聊聊:該地本身並沒有太多的知名度,至今也只是個不足千人的普通市鎮,讓它出名的無非是在那裡的法國足球青訓營罷了,後者成立於1988年,彼時《大辭典》《地圖冊》一類的工具書已經出版,也沒有維基或者自媒體的「干擾」,但是「克萊楓丹」一名還是被廣泛使用,即使它和「楓丹白露」一點關係都沒有,由此,我認為「楓丹」一名的認可度和使用度是遠超過「方丹」的。同理,如果含有Martin和Julien的地名因某個事件或人物而關注度大增,那麼「馬丁」「朱利安」一類的名稱也是大概率會出現並被流傳的。--Patriotard 2020年12月26日 (六) 10:35 (UTC)
司徒加特城鐵
司徒加特城鐵條目長度僅2,591位元組,有大幅擴充餘地。本人不懂德語,因此希望閣下能幫忙翻譯。Cysj1024(留言) 2020年12月27日 (日) 06:19 (UTC)
- @Cysj1024: 感謝閣下前來諮詢,不過鐵路類條目並非本人長項,閣下可以請求慕尼黑啤酒大佬幫忙擴充。--Bigbullfrog1996(留言) 2020年12月27日 (日) 11:52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