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鴨子測試
本頁簡而言之:管理員可能會對明顯的傀儡採取比常規程序更快的處理手段。 |
鴨子測試,即「如果牠看起來像鴨子,游泳像鴨子,叫聲像鴨子,那麼牠非常可能就是隻鴨子」,告訴我們可以通過觀察一未知物的行為特徵的方法來辨別這個東西。
判斷一個斷言是否成立經常會用到以下的一些標準和術語:
- 疑慮非常有理由
- 證據明確而具有說服力
- 證據佔多數優勢
- 鴨子測試(即懷疑)
鴨子測試不應該被用於不明朗的情況下,若沒有明確而具有說服力的證據,編者們都應該假定善意。
錯誤引申
中文維基百科將{{duck}}模板的默認提示文字定為「一望而知」,這是一個錯誤的用法。因為鴨子測試需要觀察對象的行為,而行為並非「一望」就能夠可靠地歸納的。一時一地的特定言行並不意味着該人物有此行為特徵。
鴨子測試的對象必須是有行為特徵的,所以必須是人物。但由於「一望而知」的影響,有些維基人覺得:只要通過簡單的觀察即可做出判斷的是鴨子測試(這已經是錯的了),似乎不管是不是人物,都是鴨子測試管得着的。
應用
「鴨子測試」可以被運用於維基百科的內部事務中,例如,「User:Example」與別人捲入了一場爭論或是編輯戰,並因此被封禁。幾分鐘後,某個「User:Example1」註冊使用維基百科並立即繼續這個爭論或編輯戰,爭論的事情和說話的語調一模一樣。通過鴨子測試,我們一眼就可以分辨出這是一個傀儡,並立即進行處理。
基於錯誤引申的應用
有人認為,鴨子測試也可用於侵權內容的判斷,如果某個圖片明顯是影片、電視節目的截圖,或是雜誌、音樂專輯的封面,卻被標識為上傳者原創作品,通過鴨子測試便可立刻將其作為侵權進行處理,即使圖片的來源未知。
然而以上的用法是錯誤的,因為鴨子測試所判斷的必須是具備行為特徵的對象,換言之,需要是人。圖片資源的「一望而知」的特徵並不是鴨子測試。
不應使用的情況
- 鴨子測試絕不適用於普通的條目內容,更不會凌駕於諸如Wikipedia:非原創研究、Wikipedia:可供查證或Wikipedia:中立的觀點等維基百科方針之上(連平起平坐都算不上)。
- 由於鴨子測試不是一望而知,所以不僅不適用於條目內容本身,也不能適用於觀察一切非人物的對象。
參見
- 模板{{Duck}},顯示為 一望而知
- 模板{{Duck fake}},顯示為 注意假鴨
- Wikipedia:直言不諱
- Wikipedia:朽木不可雕
- Wikipedia:慎用「破壞」一詞
- Wikipedia:狼人自爆